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第二个机器时代与第一个机器时代的区别在于智能。第一个机器时代的机器取代并倍增了人类和动物的体力劳动,第二个机器时代的机器将取代并倍增我们的智慧。未来,每5个人就拥有1台机器人。不仅工业型机器人大量进驻工厂,愈来愈多的服务型机器人也悄悄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制造业、生活中的重要成员。但这也引发新的争议:这些不用吃饭、全年无休、越来越智能化的机器人,到底是人类的帮手还是对手?它们会不会大举抢走工人"饭碗"?对此,你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2.
<正>机器人时代来临,令资本各方看准产业蓝海时机,加速在机器人产业中的布局。来自日本、瑞士、德国等各国工业巨头近期均扩大在华产能,各路力量摩拳擦掌,意图在智能工业领域大肆开疆辟土、谋求主导权。同时,国内各类产业自动化也在加速,中国机器人下游应用开发提速,行业内并购整合日益成为趋势,令中国庞大的机器人市场更具看点。随处可见的代工机器人在广东某工业园区生产车间内,一台身长不足1米、形似铁皮箱、每分钟跑60米的机器车,装上双层支架之后,就可以变为一个独立完成搬运作业的机器工人,而它也是这个车间最主要的装卸工人。这个身材小巧的铁皮员工,只需跟着脚下铺设  相似文献   

3.
提及机器人,人们就会想到工业生产流水线上的焊接机器人、喷漆机器人以及各种服务机器人。很少有人想到作战用的军用机器人——机器士兵,因为它是一种军事机密。最近,《简氏防务周刊》透露,到下世纪初,将研制出能操纵飞机的机器人。它驾驶飞机能自动寻找攻击目标,如目标已遭到破坏,能自主飞向另一目标;在遇到敌人攻击时能采取规避行动。英国机器人专家透露,5年后,机器人将在战争中代替人去冲锋陷阵。这些机器士兵将具有10亿个电子神经元组成的人造脑,配备一系列经过生物技术改造的武器,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拥有群体智能,能协同作战;如果某些部件遭到破坏,其他部件会自动调整,并继续运行。早在70年代末,美国五角大楼就开始通过各种试验来证实军用机器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近来,人工智能机器人的研究又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首先是日本本田汽车制造集团的人工智能科研所宣布,他们已开发出一种具有高度自控和运动能力的高智能机器人。这个机器人外貌酷似身着太空服的宇航员,它身高1,80米,体重210公斤,由电池驱动。借助自身的电脑平衡系统,机器人能够在各种地形如上下楼梯、跨越高坡时行走自如,即便受到了外力的突然冲击,比如被人推一把,机器人也能继续维持身体的平衡状态。这个机器人还能有类似人类的视觉和视野功能,可以根据自身电脑的指令和判断,自行走向一个预定的目标,也可以自行躲避绕开障碍物体。机器人的手臂也可以自如地伸  相似文献   

5.
经过上亿年进化的鱼类在推进效率、灵活性、可操纵性等方面,具有超越任何人造的水面和水下运载器的优越性。目前许多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鱼形机器人的研究,美国和日本都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日本三菱重工研发出用于观赏的机器鱼,市场售价达到每条1000美元。中国的一些科研单位也致力于相关的研究。近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终于研制成功名为SPC-II仿生机器鱼,而这条特殊的“大鱼”也成了我国第一条可实际应用的仿生机器鱼。  相似文献   

6.
在电脑的日常使用中,磨损比较大的是光驱,而大部分人使用时却并不知道怎样对光驱进行保护。笔者通过几年来的使用取得以下两点经验:1.如光盘不用时,最好将它从光驱中拿出来,因为只要是开着机器,即使你不用它,光驱也一直处于工作状态中,对光驱和光盘都不好。另外,如果光盘在光驱里放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当大规模工业流水线上的机器助手——“机器手”出现之后,人们感到无比自豪。随着相关技术,尤其是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化的机器人出现了。更让人自豪的是,如今,这些机器人已经走下了流水线,带着它们聪明的“头脑”和技能,走进了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今天的机器人,已非当年“机器手”的概念了。  相似文献   

8.
声音     
正"到了2029年,智能机器将超越人类。"——雷·库茨韦尔作为谷歌公司人工智能专家,库茨韦尔指出,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将制造出更加智能化的机器人,过不了多久,智能机器人将会从体验中吸取教训,说笑话,甚至调情挑逗,并且有望于2029年超越人类的智力。库茨韦尔说:"我们希望未来的计算机能够阅读任何网页内容以及任何书籍,之后能够与人们进行智能对话,并回答一些问题。"据悉,一家谷歌收购的机器人公司近期已研制出能够与主人对话的机器人,它可以告诉主人家中哪儿有烟雾以及烟雾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9.
眼控摄像机     
你曾想象过用眼睛来看就能控制一个机器吗? 现在这已经不再是想象而是已成为事实。 日本佳能公司已经研制出一种让你用眼睛来控制机械动能的手携式摄像放像机。你只要向反光镜里望出去,你就能用眼光开关摄像机的功能选择项目。 佳能公司的眼控技术原本是他  相似文献   

10.
仿生机器鱼     
据悉,经过上亿年进化的鱼类在推进效率、灵活性、可操纵性等方面,具有超越任何人造水面和水下运载器的优越性,一直为仿生科学家所关注。目前许多先进国家都十分重视鱼形机器人的研究,美国和日本都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日本三菱重工就研发出用于观赏的机器鱼,市场售价达到每条1000美元。我国的一些科研单位也致力于相关的研究。今年初,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成功研制成名为SPC—Ⅱ仿生机器鱼,这条特殊的“大鱼”也成了我国第一条可实际应用的仿生机器鱼。在大风大浪中安然行进SPC—Ⅱ仿生机器鱼身长1.23米,通体…  相似文献   

11.
沈志真 《科学之友》2006,(10):80-81
日本机器人专家石黑浩是日本大阪大学的工程学教授,同时还是日本东京ATR智能机器人和通讯实验室的高级研究员。拥有两份工作的石黑浩过得相当繁忙,除此之外,他还要三天两头参加各种无穷无尽的会议和演讲。最让石黑浩头疼的是,他每天从家开车到大阪大学需要花上1h。他实在厌倦了  相似文献   

12.
日本通产省和日本产业用机器人工业会,最近联合成立了一个有关“下一代机器人高度智能化问题”的调查委员会,并准备对目前正在推进中的大型计划“极限作业机器人研究开发”项目再充实进“下一代人工智能机器人”这一选定课题.开发期为7~8年,投入总经  相似文献   

13.
<正>机器人技术是21世纪科技发展的热点之一。所谓"机器人",一般人们把它定义为"像人一样的机器"。所以有些人认为,机器人应该做的和人一模一样,其实非也。实际上,机器人是利用机械传动和现代微电子技术组合而成的一种能模仿人某种技能的机械电子设备,所以机器人的样子不一定必须像人,只要能自主完成人类所赋予它的任务与命令,就属于机器人大家族的成员。下面小编带大家来一起认识智能时代中最不像人的机器人。  相似文献   

14.
2015年11月23-25日举行的世界机器人大会,引发了人们对机器人的关注和追捧。而早在十几年前,有人就已经预见到了人工智能的"火爆",并奋不顾身地投身其中,他就是小i机器人的创始人朱频频。日常生活中,你可能没有使用过i Phone上的Siri智能个人助理服务,但你在查询天气、咨询手机资费、了解信用卡额度或社保信息时,小i机器人一定为你提供过帮助。  相似文献   

15.
不完美女孩     
正因为烟花的刹那芳华,转瞬即逝的光芒消散在灯火阑珊处,就因为你曾经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我们才敢包容你所有的不完美。在科技飞速发展下渐渐变得冰冷的人类,他们开始变得像机器一样思考,他们不需要梦想,不需要希望,他们认为自己血肉所制的躯体是累赘,因为会感到疲惫,感到疼痛,存活在世上的时间太短,比起冰冷的机械,这副身体确确实实太脆弱。人类开始大量生产高智能的机器人,而这些机器人并不是空有机械的外表,更有人类一样的思考方式,他们的身体不再是生硬的破铜烂铁,更是拥  相似文献   

16.
坚守还是改变 在未来的3万年甚至10万年里,我们的身体和大脑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的样子会和现在一样吗?假若你相信某些未来学家的话,他们会告诉你,我们将最终变成机器人。当然,这是一种生物机器人,和纯粹的机器人不一样。这些科学家说,未来的人类有可能成为由微电子和生物体组成的结合体.它可以是具有人类大脑功能的机器。亦可以是具有电子大脑的肉身。事实上。在今天,这样的结构已经出现了某种雏形,例如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们制造出了一种电子芯片.它可以替换人类大脑里负责控制短时记忆和空间知觉的海马体。在人类的大脑中,海马体经常会因老年痴呆症和中风受到损伤,而这种芯片就相当于一个人造的海马体。它可以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的大脑机能。  相似文献   

17.
①日本富士通-方纳克工厂生产工业机器人的匣状机器人.六十个机器人干着一千名工人的活.②医院里的机器人助手为病残与卧床不起的病人递汤传药.它的动力是十八只电动机.③日本日产公司的工厂的车辆框架焊接,由机器人担任.封面图片说明日本横滨产的机器人玩具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军事机器人也将被重新定义。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Karel Capek)在1920年发表的科幻剧作《罗苏姆的全能机器人》中,发明了机器人(robot)这一词语,一开始它们只是在工厂里生产低成本产品的微不足道的机器人,但最后这些机器人杀死人类,导致人种灭绝。由此诞生了一个经久不息的科幻小说题材:机器人失控,变成不可阻挡的杀人机器。20世纪的文学和电影中也  相似文献   

19.
日立公司的惮接机器人Mr.Ar08III I I—●——一Il电机公司i接机器人boman日本的工业机器人~~  相似文献   

20.
吴沅 《自然与人》2012,(4):16-19
机器人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1954年美国人乔治德沃尔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机器人,但直到1980年工业机器人才真正在日本普及,因此称这年为"机器人元年"。机器人按照从低到高的发展,可分为三代:第一代是示教再现机器人,可以完成规定的一些动作;第二代已具有听觉、视觉、触觉等功能;第三代则有智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