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黎「义勇军报」在评论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匆匆离开日内瓦返国时说:杜勒斯是遭到在他一生的事业中「最轰动一时的失败以后」回到美国去的。大家知道,杜勒斯到日内瓦去,并不是准备通过协商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而是要进行旨在阻挠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扩大印度支那战争的阴  相似文献   

2.
最近发生了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日本外务相重光葵访问美国的事情。重光葵访问美国的要求,是日本政府在四月一日向美国驻日大使艾利逊提出的。日本希望重光葵能在四月上旬到华盛顿和杜勒斯会谈。会谈的内容主要是:一、向美国政府“解释”日本政府对苏联和中国的政策,包括日本希望和中国扩大贸易的意图;二、削减日本对美  相似文献   

3.
今年4月22日赫脱继杜勒斯担任美国国务卿以后,美国国务院内部人事上也有某些调整。近一个时期,西方国家的通讯社和报刊,甚至一些当权人物,都在纷纷推测和喧嚷,说什么:赫脱不会象杜勒斯那样生硬,而趋向于比较温和的政策。又说赫脱具有更多的谈判者的气质,而不象杜勒斯的一贯耍弄战争边缘政策。他们还预料赫脱将采取比较灵活和现实的外交政策,美国的外交政策会因赫脱的上台而逐渐有所改变。……美国的对华政策是美国整个对  相似文献   

4.
今年4、5月间,美国副总统尼克松访问了南美八个国家;7月间,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弟弟密尔顿·艾森豪威尔到中美洲各国去访问;最近,国务卿杜勒斯在中近东形势正紧张的关头,又抽身去巴西进行了三天的访问。这一系列的忙碌活动,表明了美国对拉丁美洲包藏祸心,而杜勒斯的巴西之行,更突出地暴露了美国怀有迫切的不可告人的目的。在“间接侵略”的幌子后面杜勒斯在里约热内卢发表了一篇演说,其中强调所谓“共产主义的威胁”和“问接侵略”的危险性来进行恫吓。杜勒斯说:“间接侵略和为外国利益而煽起内战的技巧已经达到了完善的地步。  相似文献   

5.
所谓“中东和平方案” 8月23日,美国政府正式宣布,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将要在11月间到中近东和非洲一带去访问。三天后,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就中近东问题发表声明,提出了一个所谓“中东和平方案”。这两件事是美国统治集团干涉中近东各国事务的新步骤。美帝国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十年来,对中近东各国所采取的政策是极端不得人心的。中近东各国的人民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美国的企图是把他们的国家作为准备新战争的军事基地和进行剥削奴役的殖民地。正因如此;美国近年来在中近东各国采取的一些行动连连碰壁。特别是今年4月的亚非会议以来,中东各国的中立倾向日趨强烈,中东各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反对殖民  相似文献   

6.
半月述评     
美国玩弄恫赫和讹诈的把戏妄图继续霸占我国的领土台湾的美帝国主义,正在进一步地玩弄恫嚇和讹诈的把戏。最近,美国总统、副总统、国务卿连续叫嚣要狂妄地进行原子战争。三月十五日,杜勒斯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如果中国人民解放沿海岛屿和台湾,“美国很可能用配备有原子武器的海空军部队来进行干涉”。三月十六日,艾森豪威尔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如果远东发生战争……美国  相似文献   

7.
杜勒斯说了这么一句话:如果我是到中东去作战的一名美国士兵;我身旁要是没有英国和法国士兵,我会感觉安全得多。听听,这话多么蛮横。莫怪英国的“每日镜报”要骂杜勒斯是一个“十足的笨蛋”了。杜勒斯是在一种什么场合下,说了这么一句十足笨蛋式的话呢?原来前些日子,美国国会正在讨论艾森豪威尔主义。杜勒斯拼命吹嘘美国的力量足以在中东防止共产主义的“侵略”;如果美国单独担负起这种“神圣的”任务,就会方便得多;如果英法仍然插足中东,那么美国就不大方便。杜勒斯说得十分露骨,他是在继续逼迫英法退出中东。在美帝国主义分子看来,中东必须要有外来的统治者;英法退出中东,中东就会成为“真空地带”;而美国就应该掮起艾森豪威尔主义的大旗,进入中东“真空地带”,成为阿  相似文献   

8.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12月8日在芝加哥发表的演说中重弹“实力政策”的老调,他装作看不见美国外交政策到处碰壁的事实,而大事吹嘘已经发了霉的所谓“威懾力量”和“报復”政策。他誇耀北大西洋集团、东南亚集团之类的美国所拼凑的侵略集团,并且再一次表示德国统一问题必须按照美国的条件来解决,这就是由军国主义的西德来并吞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杜勒斯还竭力鼓吹美国的“传教士的精神”,表示美国必须用这种精神来传播美国式的“自由”的福音。一句话,杜勒斯死抱住不放的政策就是:继续以“实力”为后盾在全世界强迫推销奴役别国人民的“美国生活方式”。但是,杜勒斯的“理想”与现实是不是协调的呢?人  相似文献   

9.
外交谋略,事关国家利益,自当力求万全,然而也不能失之谨小慎微,有时适度“履险”,反能“出奇制胜”,达到外交目的。外交上“履险”之策甚多,值得一提的是“边缘政策”。“边缘政策”也者,是指:一方凭借自身的实力,有意将与对手的矛盾和对抗推到危机的边缘,以迫使对手让步和就范,但又注意适可而止,不越过边缘。一说起“边缘政策”,人们很容易同50年代的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联系起来。杜勒斯的劣迹是,把“边缘政策”用之于战争冒险,为美国帝国主义利益服务。其实险走“边缘”的大有人在,又何止杜勒斯一人。  相似文献   

10.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1955年最后一天发表了一篇“除夕声明”,对过去一年中美国推行“实力政策”的结果和新的一年继续这种政策的前景作了简短的申述。杜勒斯在声明里举出了美国在1955年的“军事联盟”的数目,就此证明美国“已经做了很多事情”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和对付苏联。杜勒斯鼓足了勇气替自己吹嘘说,1956年,“自由世界”还会“扩大自己的影响”。他表示在新的一年  相似文献   

11.
今天美国反对裁军、甚至主张“预防性战争”的那班人,就是那些发动冷战,割裂德国,蹂躏和分裂朝鲜,拯救蒋介石和想出“两个中国”政策的人们。他们现在竭尽全力来破坏对和平共处必不可少们最高级会议。一小撮集合在洛克菲勒家族周围的人们,一次又一次地表现为美国外交政策的制订者和执行者。这班人在杜鲁门政府和艾森豪威尔政府中都一样的活跃——政党的更换并没有妨碍他们的权力的继续。当时约翰·福斯特·杜勒斯只是一个高级顾问,而各克菲勒五兄弟则是核心集团中地位稍次的人物。少数较年轻的人,如尼克松,已经被提到前台来,而有些人像福莱斯特则已经死了。除此以外,角色和戏都几乎毫无变化。  相似文献   

12.
1月底巴格达条约集团在安卡拉举行了四天的会议。事前,美国宣传机构竭力吹嘘这个第一次由杜勒斯亲自出席的会议具有“特别重大”的作用。但是,从会议结束时发表的含糊而又空泛的公报看来,正象不久前艾森豪威尔没有能在巴黎会议上阻止北大西洋公约集团的离心倾向一样,杜勒斯在这次会议上也没有能把已经陷于瘫痪的巴格达条约集团重新打起气来,牢牢地按在美国的战车上。这次会议的过程不仅充分说明了巴格达条约集因内部的严重矛盾,而且由于美国企图把中东变成原子战争基地的阴谋彻底暴露,更进一步加强了中东人民加强团结、反对美国侵略政策的决心。  相似文献   

13.
1956年年底,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交给艾森豪威尔的一份秘密备忘录中,担心英法侵埃战争失败后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加强,会形成“对西方的主要威胁”。因此他建议,美国的“主要任务”是要“克服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加强”,否则,美国就无法在中东“填补真空”。“艾森豪威尔主义”就是根据这个“蓝图”设计出来的。人们看到,美国的侵略矛头不是针对某一个阿拉伯国家,而是指向全体阿拉伯民族,目的是要打开阿拉伯民族主义的缺口,从阿拉伯人内部来击溃阿拉伯民族主义。但是,美国的这种企图是肯定地不会成功的。杜勒斯的悲哀正在于:他既不懂得历史,也不懂得时代。去年叙利亚局势的发展再一次表明,阿拉伯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14.
国际札记     
听其言而观其行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10月21日启程前往欧洲参加日内瓦四国外长会议以前发表了一篇声明,声明中说:外长会议的目的“是要把日内瓦最高级会议取得的一般协议变为具体协议”,“这是需要真正的和解,需要双方作出一些让步的。美国代表团将本着这种精神行事”。杜勒斯还就外长会议将要讨论的议题表明态度说,美国将设法“寻求德国在一个欧洲安全体系内的重新统一”,美国“将设法推进联合国正在处理的裁军问题”,美国“愿意促进东方和西方间的接触”。不能忘记的是:不过在十一天以前,这同一位美国国务卿在美国退伍军人团年会上发表过另一篇演说。在这篇演说里,杜勒斯攻击和诽谤苏联的和平外交政策,表  相似文献   

15.
从柏林会议结束后回到华盛顿的杜勒斯,在去了一次加拉加斯后,又匆匆地从华盛顿飞往伦敦和巴黎。他这次去英法首都的目的,是在用金国与大棒,进行利诱和威胁,迫令英法两国完全追随于美国后面,达到他破坏日内瓦会议的不可告人的目的。杜勒斯的一生,就是以干这样的勾当出名的。  相似文献   

16.
朝鲜停战谈判结束不久,经中、苏、美、英、法五大国和其他有关国家同意,谋求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会议于1954年4月26日召开。中美两个敌对国家的代表,经过激烈较量,在胜者虽未骄、败者仍顽固的情况下,坐在一起开会,自然特别引人瞩目。在会议期间传出了周总理要同杜勒斯握手,被杜勒斯拒绝的传说,而且众说纷纭,莫衷一是。1985年王炳南同志在他撰写的《中美会谈九年回顾》中,对这一传说特加澄清,说“实际上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详见《中美会谈九年回顾》第2l—22页)。但是,周总理在同外宾谈话中确曾多次谈过此事。他在1958年的一次会议上说:“我们不能象杜勒斯那样笨法,到了日内瓦还规定一条:不许握手。”国内  相似文献   

17.
据4月15日华盛顿电,杜勒斯开了一次记者招待会。在这次会上,杜勒斯对苏联把同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往来信件发表了,感到非常的“愤怒”。说这做法,是整个外交历史上“我还第一次知道”,把外交信件“糟塌成一种单纯的宣传工具”,“那就是在破坏世界和平常常赖以维系的几根脆弱的芦苇之一”。杜勒斯可真也善忘。为了宣传,杜勒斯本人不就发表过雅尔塔协定的秘密文件吗?包括谈话记录都在内。但杜勒斯确实是位精当的修词大家:在他的心目中,赖以维系世  相似文献   

18.
国际札记     
大棒和胡萝卜三月八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和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分别在华盛顿和伦敦发表谈话。他们谈话中的一个共同内容,是台湾地区的局势问题。杜勒斯暴露出狰狞的侵略面貌,继续叫嚣美国不仅要侵占台湾和澎湖,并且还要“保卫”“有关阵地”。艾登则扮出一副“和事佬”的样子,主张甚么在台湾海峡“停火”,美国和蒋介石  相似文献   

19.
美国宪法规定美国对外战争的宣战权在国会,而不在总统.可是从宪法颁布至今,美国的100多次对外战争只有5次是国会正式宣战的,其余均为不宣而战.在历次不宣而战的对外战争中,不仅国会照样同意拨款和派兵,而且最高法院也从未判总统违宪.可见国会是否宣战是无关紧要的.美国对外战争的决策主要在于总统.即使是国会1973年通过了限制总统战争权的“战争权力决议案”,直至今日,总统在对外战争上仍然是“不宣而战”.  相似文献   

20.
东南亚条约组织国家(澳、泰、美、英、法、菲律宾、巴基斯坦和新西兰)从3月11日起,在澳大利亚的堪培拉举行会议。美国务卿杜勒斯亲自出马主持会议。可是英国外交大臣和法国外交部长都表示不感兴趣,无意出席。在堪培拉会议前夕,艾森豪威尔总统“共同安全特别公民顾问委员会”提出的外援调查报告,主张给予马尼拉条约和巴格拉条约国家以较大的优先权。这是投给这个军事组织中间的亚洲国家的“钓饵”,为的是要引得这些国家上钩,使它们在堪培拉会议上能够多接受些美国的吩咐。的确,自从万隆精神在亚非地区扩大影响以来,被拉入美国圈套的菲、泰、巴三国已经逐渐显露了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