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在地震震害中的破坏特征,论述了合理确定抗震墙间距、数量及分布和控制层间刚度比的必要性,提出了在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并结合工程实例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性能,提出了底层框架砖砌体抗震墙和底2层框架混凝土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数量的简易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抗震设计要求的分析,从底部框架抗震墙设计、过渡层设计出发,给出了抗震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如:注重概念设计、控制侧移刚度比、使结构体系合理等。合理设计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具有较大的抗震能力和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4.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得到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反应,研究了这种结构水平位移模式和水平力模式的分布形式,并采用倒三角分布、均匀分布、倒三角 均匀分布等加载形式对结构进行了静力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水平力模式比位移模式更能准确反映不同地震强度作用下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的变形特征;随着地震强度的增加,均匀分布水平力模式的静力弹塑性分析结果更接近时程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设计中抗震墙、刚度比等几个关键性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这一类房屋设计的合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依据框架抗震墙结构的内力及位移计算公式,给出了底部两层框架砖房总抗震墙刚度的简化计算公式和系数,可供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赵志仓 《科技信息》2013,(6):444-444
底层、底二层大空间砌体框架抗震墙结构从形式上讲是框支抗震结构的特例,是一种抗震不利结构,由于此种结构形式底部能够提供较大、灵活的使用空间,在实际应用较为普遍。本文从该类型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的重点、结构带有地下室时的设计要点和设计时应注意的事项等方面探讨了该类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的设计,可供相关工程设计实践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据框架——抗震墙结构协同工作的内力和位移计算公式及相邻层间侧移刚度比控制值,得出了必须增大底层侧移刚度的结论,并给出了层间侧移刚度的计算公式及系数。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底层框架砖房的侧移计算和第二层与第一层适宜刚度比的分析研究,得到了确定底层框架砖房抗震墙合理数量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
刘劲松 《科技资讯》2006,(21):39-39
本文从平立面布置、房屋的高度、第二层与底层的侧移刚度比、抗震墙的最大间距限值、底层钢筋砼抗震墙的高宽比、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的结构体系、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的底层与上部砖房部分的抗震能力宜相匹配等各方面总结了底层框架上部砖混结构的抗震结构设计应满足的相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汶川地震中底层框架砖房的典型震害调查,了解了底层框架砖房的震害现象,分析了震害产生的原因,探讨了第二层与底层的侧移刚度比取值的合理范围.指出底框砖房底框与上部砖房侧移刚度比的合理取值,应使地震时底层既有充分弹塑性变形,上部砖房破坏亦不重,此时层间极限剪力系数分布比较均匀,有利于结构整体抗震.  相似文献   

12.
综合国内底部一层框架—抗震墙砖房和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砖房一些试验研究和通过几个算例探讨了底部三层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并结合工程实践中对底部一层框架—抗震墙砖房和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砖房抗震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对这种结构的抗震设计给出提示。  相似文献   

13.
底部框架一抗震墙砌体房屋是指底部一层或两层为空间较大的框架抗震墙结构、上部为多层砌体结构的房屋。这种房屋底部的大空间可以满足商场、餐厅、会议室、停车库等使用功能的要求,而其上部可满足住宅、办公等较小开间使用的要求。本文对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特点作了介绍,并结合作者的设计经验对抗震墙设计中的主要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底部框架一抗震墙房屋的震害,介绍了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设计及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就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砖房抗震设计的几个问题,提出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体系的合理布置,过渡楼层抗剪抗弯能力应适当增强,以及构造措施等。  相似文献   

16.
1997年,作者参加了吐哈油田加强消防楼的设计.该工程是集框架、砖混、底层框架抗震墙为一体的建筑物.其结构设计复杂,尤其是底层框架结构的设计.消防楼的底层用于停放消防车并作为维修间使用,要求空间大.上层是职工公寓,横墙多.本着经济实用的设计原则,一层和有水箱间的五层分别采用砖混和框架结构,其他部分采用底层框架抗震墙结构体系.随着城市建设和商业的发展,沿街道两侧建造的底层为商店、上层用于居住或办公的底层框架抗震砖房,与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相比,具有造价低,施工方便等优点.底层框架抗震砖墙…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填充墙分布形式,不同填充材料及不同填充率情况下填充墙-框架结构在地震下的工作性能.方法采用时程分析法,分析在地震作用下,采用不同填充墙布置形式的黏土砖填充墙、粉煤灰砖填充墙和橡胶混凝土砖填充墙的墙-框架体系的抗震性能.结果采用相同填充墙布置形式,不同填充墙填充材料时,橡胶混凝土砖填充墙-框架结构最大水平位移最小,位移角最小,扭转角最小;在不同填充率下橡胶混凝土砖填充墙-框架结构均能减小层间扭转角;橡胶砖填充墙-框架的刚度介于纯框架与黏土砖墙框架之间,能较好地满足结构的正常使用条件.结论橡胶混凝土砖结构墙体布置灵活,在地震发生时能较好地吸收和消耗地震波能量,橡胶混凝土砖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填充墙-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8.
采用剪切型串联多质点振动模型分析底部两层框剪砖房的地震反应,编制了相应的弹塑性分析程序。在此基础上,主要研究了结构频率特性,影响房屋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相邻层间侧移刚度比的合理取值及8层底部两层框剪砖房在7度区和8度区是否有足够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9.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结构体系是由上、下两部分抗震性能相差较大的两种结构组成的。分析了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特点、房屋的平面布置问题。  相似文献   

20.
考虑了砂浆强度等级、开洞率和高宽比3种因素,对3层砌体房屋的底层墙进行抗震性能的伪静力试验.分析了破坏形态、滞回耗能、抗震承载力、刚度退化和墙体侧移情况.结果表明,砂浆强度等级和高宽比对破坏形态的影响类似,而开洞率稍有不同;砂浆强度等级愈低、开洞率愈大或高宽比愈大时,墙体的耗能能力及抗震承载力愈小,其中开洞率的影响更为显著.开裂前,各因素下刚度退化均较快,且趋势一致;开裂后,开洞率大的试件刚度退化最快;达到极限荷载时,各因素下的刚度退化较大,为初始刚度的20%左右.开裂后,开洞率大的墙肢薄弱,墙高方向的侧移分布曲线明显外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