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讨论利用图形定义语句、异步串行通讯中断处理和缓冲区同步控制等技术,在IBM个人计算机上开发的图形汉字仿真系统,从而使IBM个人计算机成为其它高档计算机系统的图形汉字仿真终端。  相似文献   

2.
X窗口系统在电站仿真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站仿真培训系统(电站仿真机)是培训电厂运行人员的得力工具。要建造一台性能比较理想的电站仿真机,除了要有完善的炉、机、电数学模型外,运行这些数学模型的计算机系统的选型,数据通讯方法,人机界面等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介绍了X窗口系统的特点及其结构,然后结合600MW电站仿真机的计算机系统,描述了使用X技术的计算机硬件系统,并通过600MW电站仿真机中操作员站的仿真实现,给出了一般的X程序的结构,最后通过操作员站中变化图形的仿真实现,介绍了Motifwidget的实现方法。所述内容已在600MW电站仿真机中得到实际应用,并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利用通风仿真系统通风网络拓扑关系自动生成与管理技术,对寺河矿东四盘区设计方案进行通风系统的设计,以确定东四盘区可以采用的合理的开采方案,为矿井通风仿真系统在我矿的推广进一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数据库容灾系统的方案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志林 《应用科技》2004,31(6):44-45
企业最为宝贵的财富是数据.但人为的操作错误、软件的缺陷、硬件的损毁、电脑病毒、黑客攻击、自然灾难等诸多因素都有可能造成计算机中数据的丢失.此时,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尽快恢复计算机系统,使其能正常运行.本设计方案,描述了系统的组成,软件配置,数据同步拷贝和数据备份等方法.  相似文献   

5.
3G移动通信系统HSUPA系统级仿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SUPA是3G中R6的技术特征,HSUPA中通过采用Node B控制的调度、结合软合并的HARQ、更短的TTI等关键技术,使UE能以尽可能多的功率传输HSUPA数据从而提供更大的上行吞吐量。该文针对HSUPA系统级仿真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案并进行了仿真实现。  相似文献   

6.
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新型MEMS技术的实时飞行仿真系统微控制器.首先设计了用以姿态控制、数据采集、控制律解算及接口通讯的微控制器系统的软件和硬件,在软件设计中采用了模块化思想,大大降低了微控制器软件设计的复杂度,同时给出了该软件的流程图.动静态仿真实验表明,所开发的基于MEMS技术的微控制器可完全满足实时飞行仿真系统对实时性和仿真精度的要求,从而验证了该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一个在DOS环境下实现的VLSI芯片的功能仿真系统。它可以用于专用集成电路的设计,也可以作为仿真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还可以作为计算机系统辅助教学软件。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系统性能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计算机系统性能分析技术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尤其是性能仿真方法的使用,并以数据库系统为例,进行了系统性能测试分析。  相似文献   

9.
人-车-路互动模式虚拟仿真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互动模式仿真,提出并开发了面向交通安全问题研究的、基于VR技术的人-车-路互动模式虚拟仿真系统,并阐述了系统的结构、软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讨论了系统实现中的若干关键技术,包括驾驶人交互操作信号数据采集技术、车辆动力学网络解算技术、基于Creator的虚拟场景建模技术、基于Vega的视景驱动技术、碰撞检测技术、三通道同步视景显示技术、基于Multi—Agent的车辆行为建模技术、仿真状态信息的动态显示技术等。实际的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在道路设计阶段对设计方案进行量化的运营效果模拟和安全评价,从而达到优化设计方案、提高道路运营安全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多处理器结构的工业控制微型计算机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提高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的RAS性能出发,提出了一种多主结构的工业控制微型计算机系统的设计方案。系统核心单元由三个同构型的CPU模构成。依靠互测互诊、故障隔离和系统重构等手段,使系统的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大大延长。在三模取二(TMR)方式下代作,可以杜绝瞬态故障和干扰造成的运行错误,与单CPU系统和普通双CPU系统相比,RAS性能得以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变电站进行精确三维实景重构,并在虚拟仿真层面上,在三维场景平台中对变电站设备进行正常巡视和故障检修的推演仿真,形成现场作业的辅助指导方案.然后,结合惯性导航与实时视觉定位技术,获得实际工作人员、工程车辆等在变电站中的位置,分析得到实际工作人员与车辆的运动趋势,并与变电站三维实景模型中建立的高压带电危险区域进行软碰撞检测,从而实现现场作业与巡检的风险管控,及时制止作业过程中误入带电危险区域的操作.  相似文献   

12.
莫城恺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7):3992-3996
为了更好监控变电站户外设备运行状态,提高计算机对站内设备工作状态的自动处理和反映能力,设计出一套新型分析系统。通过现有的视频监控系统,结合VB图像识别技术,分析图像的三原色,对变电站户外设备实时自动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发出警报,从而提高了系统操作的可见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卢伟洪 《广东科技》2008,(24):145-147
近年来,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变电站监控和保护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110kV及以下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顺利投运,为220kV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实施提供了大量实践经验和技术支撑。本文分析了新型220kV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中的防误功能、保护信息、当地监控机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光电互感器、遥视系统、蓝牙等技术的发展应用,探讨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HG2001水电站和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软件的实现技术.系统采用不同计算机应用程序之间的网络通讯技术、分布式数据保存大型数据库技术和目前较为流行的Client/Server结构,采用界面友好的面向对象的可视化开发工具.  相似文献   

15.
设备巡视检查及查询系统的应用及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洪雨  王浩 《科技资讯》2009,(32):236-237
电力系统中,变电是其中关键的一个运行环节。变电运行部门管辖的变电站,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就是对设备的巡视检查。长期以来,原有的巡视检查方法存在着巡视不到位、不及时,不能实行一定的、有效的监督等不足之处。本文简要介绍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严格的检查监督手段,激发员工高度的巡视检查责任心,利用手持电子巡视器具的无线通讯、接受存储记忆的功能,同微机的数据管理和网络数据共享技术,来完成微机巡视设备检查系统。  相似文献   

16.
沈志祺 《科技信息》2011,(13):503-504,490
数字式微机继电保护测控装置是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力自动化技术、通讯技术为一体的变电站自动化测控装置。采用了系统化设计思想,保护、测量、控制、监测、通讯显示等功能整体设计,在变电站、发电厂构成综合自动化系统,且广泛应用于电力、国防、化工等领域。采用先进的DSP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分层分布式结构、开放的CAN总线和RS485网络接口技术实现保护数据在数据总线上交换,配合监控软件组成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相似文献   

17.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展及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经过长期发展,已经进入微机继电保护发展时期。为此,对微机继电保护的发展史作了简述。指出其与传统的继电保护相比所具有的优点,重点介绍了微机继电保护的新趋势,即人工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技术、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层次化设计方式研制一套500 k V变电站软导线布局三维仿真系统.首先建立场景模型和设备模型作为物理模型,其次建立数据模型、软导线数学模型和连接模型构成规则模型,最后通过系统整合生成500 k V变电站软导线布局三维仿真图.系统仅由7个结构参数设置模块就能快速准确地生成500 k V变电站软导线三维仿真效果图,达到可编程设计目的.由园顶、燕墩等500 k V变电站数据验证该仿真系统软件是可行、正确的.  相似文献   

19.
提出一种新型的通过网络传输的微机故障录波测距系统设计方案,讨论了系统的性能特点、软硬件技术及测距原理,该系统采用分布式的录波装置采集数据,通过以太网后台机传送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和计算,可以精确测定故障发生的位置,该系统将计算机技术和电力系统有机结合,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技术先进的变电站故障录波测距手段,工程实际应用表明,通过网络传输的微机故障录波测距系统在工程应用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满足了新建变电站和老改造的不同要求,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实物性和虚拟性相结合的变电站培训仿真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的基本网络的实物性和虚拟性相结合的变电站培训仿真系统,综合运用了网络技术,专家系统技术,控件技术和DirectX技术,具有丰富的仿真功能,在变电站培训仿真系统的个体培训模式和师生培训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并实现了协作培训模式,该培训仿真系统为快速培养合格的变电运行人员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