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分区简说 1.本区划是以綜合大学中国自然地理教学大綱所采用的区划方案(1957年)为基础,結合中国科学院自然区别工作委員会近拟区划方案(1959年)的特点,并参考阿尔曼得及穆尔札耶夫等合编“亞洲自然地理”的分区輪廓而綜合划分的。 2.本区划的目的,不仅为农业服务,同时为教育、科學研究及社会主义經济建設服务,不同级的分区,各有不同重点服务的对象,总之,本区划是多目标的。 3.本区划的原則,基本上根据阿尔曼得所提出自然地理区划的四个基本原則(1952),并以景观为分区对象,以各景观区的自然主导因素为划界指标,愈是較大区(即较高  相似文献   

2.
自然地理界面所处地区因其环境脆弱性常发生自然灾害,并对相邻自然地理系统形成不利影响,在此建造治理工程,是减免自然地理界面及其相邻地区自然灾害的有效途径和措施。中国建造的自然地理界面治理工程大致有水利工程,防护林和基塘农业系统三类,在防治自然灾害、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3.
西北师院地理系、地图出版社主编,并有六所高等院校参加协作,由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自然地理图集》已和读者见面。本图集为16开本,13(1/2)印张,共314幅地图及若干照片、素描及统计图表、文字说明,分精装和平装两种装帧。这是我国公开出版的第一本适用于高等学校教学参考用的教学地图集。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编制高等学校教学地图集的水平,反映了我国在科学研究方面特别在中国自然地理研究方面的水平,也是有关《中国自然地理》教学专家及地图科学专家、技术人员大协作进行科研与生产结合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黄秉维院士与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秉维院士是我国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的开拓者。他认为“没有综合性地理研究,地理学便失去其存在的依据”,他始终坚持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的方向和实践。简述了他的地理综合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程;论述了不断开拓的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的新领域,诸如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地表热量平衡与水分平衡、农业自然生产潜力、坡地利用与改良、陆地系统科学等;揭示出他的地理综合思想已构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且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现应大力进行跨学科交叉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研究西北自然地理,已出现了关注本区总的特点、内部差异性、类型和变迁、成因和规律,以及知识的应用等宝贵思想。它们在一定层次上与现代思想相一致。因此为着更好地认识和开发利用本区,以及更好地发展自然地理学,仍须继承和发扬这些思想,并须发挥它们的历史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专业是学校重点建设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1998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自然地理学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现代地理学、遥感图像分析与数字处理、数理统计与分析、黄土高原地貌与土壤侵蚀、全新世人地关系演变、国土资源遥感评价与系列制图、专题制图与GIS、黄土与环境、现代地貌学理论与问题、中国黄土高原环境变迁、环境变迁与全球变化、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土壤侵蚀原理、水土保持、自然地理学新论、地理模型分析与GIS、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土地评价与土地经济学、资源环境动态预测与GIS及地理科学前沿问题等。经过多年来的建设与发展,本专业形成了较强的学术特色和优势,也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学术梯队,其研究水平在全国居于前列,现有教授9人,副教授6人(其中博士4人,博士后研究人员2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0人)。多年来共培养研究生近300名,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50多名。 自然地理学专业实验室设备先进、齐全,实验室面积1 230 m2,设备投资556万元。有土壤侵蚀与环境变迁、地图遥感与GIS实验室、气象气候学实验室、土壤分析实验室等;有原子吸收仪、气相色谱议、有机碳分析仪、多色资料系统、计算机制图数字化仪等高精密仪器20余台(件)。该专业有以国家知名地理学专家甘枝茂教授、黄春长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科研梯队,以其雄厚的研究实力,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国家部级重点项目3项,陕西省科技工作攻关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多项。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7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在1992年1月至今鉴定的15项完成项目中,国内先进或首创的9项。国际水平6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在SCI、EI、ISTP收录的有16篇,核心期刊级别以上200篇,国际学术会议26篇,出版学术专著50部,其中在科学出版社等国家级出版社出版10部,统编教材6部。 自然地理学专业以土壤侵蚀及其防治、资源开发及环境演变、土地研究与土地评价、资源环境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为主要研究方向。在土壤侵蚀及其防治方向中,一直以西北黄土高原、秦巴山地为对象,主要研究区域地貌的形成,区域特征,地貌与土壤侵蚀的关系,土壤侵蚀及防治对策等。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如“黄土高原地貌与土壤侵蚀研究”、“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类型与侵蚀强度图”、“中国秦巴山区1∶100万地貌图及说明书”、“1∶100万西安幅地貌图及说明书”、“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亚区划分及治理对策”、“黄河中游河龙区间产粗沙机理研究”等,经专家鉴定认为已达国内先进水平,有的达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近几年进行的黄土高原城市土壤侵蚀及防治对策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已引起同行及有关政府部门的重视;在资源开发与环境演变方向中,先后完成了大量的有关环境变迁和人地关系演变的课题,例如秦岭锡水洞古遗址及其环境的研究、渭河流域全新世环境变迁研究、汉中盆地和关中盆地10 000年来环境变迁和人地关系演变研究、渭河流域短尺度水文气候事件高分辨率研究、关中盆地旱涝期发生规律研究、陕西重大自然灾害研究及防御对策、秦巴山地自然灾害研究、秦岭两侧气候变化对比研究、汉江沿岸地区自然灾害危险度及防御模式研究等;在土地研究与土地评价方向中,先后完成了“陕北黄土高原土地系列制图研究”、“陕西省土地评价与制图研究”、“陕西省遥感土地资源图编制研究”、“秦巴山地垂直自然带土地结构与演替研究”、“土地结构演替与生态设计研究”等国家级及部省级科研任务,在土地结构、演替与生态设计方面居于全国前列;在资源环境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方向中,先后主持和完成了“黄土高原遥感系列制图研究”、《西安市地图集》、《西安市环境质量评价地图集》等国家及省市重点课题,有着丰富的资源制图的科研积累,主持完成的《西安市地图集》获全国首届优秀地理图书一等奖及教育部科技成果三等奖。 今后自然地理学专业除继续开展学科前沿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外,还要重点研究一些与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课题。进一步发挥学科优势及特色,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环境、资源、人口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高级人才,为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的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英子)  相似文献   

7.
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农业的存在和发展均有赖于土地。不利用土地农业生产固然无法进行,而利用土地的方式和程度则是农业生产发展水平的表现。同时农业生产的发展问题往往也就是对土地进一步利用的问题。因此土地利用是农业生产的中心环节。土地利用的方式和类型是农业生产在地域分布上的具体表现。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首先表现在各个地区土地利用上的差别和特点。在农业地理学领域内,任何方面的研究都不可能脱离土地利用研究。土地利用研究是一切农业地理研究的基础。大力开展土地利用研究对于地理学为农业服务以及对于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经济地理学,首先是农业地理学具有特殊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自然地理系统的概念,特征、结构、功能,并以系统论的观点,剖析了自然地理过程,指出了自然地理系统模型建造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自然地理》(以下简称《中自》)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系高年级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课。现行全国统编的《中自》教材,内容丰富,资料较新颖,涉及面广,又有一定的深度与难度。因此,如何根据学科特点与任务,适当地处理教材,灵活地组织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本文从教学实践的角度略谈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中国自然地理”的教学情况,提出一些初步认识,主要是:①“中国自然地理”属一门方法论的学科;②教材的重点为区域分论;③教材难点包括中国自然环境形成的基础,区域分异理论,气候形成因素,地质构造基础和自然区划理论等;④教学原则为“疏通、导入、传递和观评”的教学相长原则;⑤应形成以“练”、“多”、“联”、“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心;⑥教学方法宜多样化。  相似文献   

11.
自然地理是地理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它研究的对象是地球表层,也就是和人类直接有关的那部分地球环境,它是一个系统。我们要研究的对象就是这个系统本身,考虑的问题是系统的整体性,所以必须改革零散的,内在联系不强的教学结构。通过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考试考查的系统化改革,从而提高自然地理课程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历史自然地理作为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重视。对自然环境的现状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预测都离不开历史自然地理所提供的理论依据和基础。历史自然地理学即以动态的眼光来分析和揭示自然环境的演变及其规律。它的研究和发展不仅为现代地理学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保证,而且为当前人们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提供重要的借鉴。近期,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教授潜心撰著的《中国历史地理纲要》就是这样一部探索我国地理环境变迁、全面评价和总结人类过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力作。其中的《历史自然地理》篇章突出反映了我国历史时期各个地区的自然地理面貌及特点,并对学界长期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和尚无定论的问题颇有阐释,可谓见地深邃。  相似文献   

13.
水是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因子,它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对人类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其它周子无可比拟的。本文通过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水联系、水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作用及水分调控对系统的影响三个方面讨论了水与自然地理系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实习模式、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针对具体的过程、效果评价等研究不足.本文以聊城大学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为例进行探析,运用建构主义的观点提出了影响实习效果的五大因素以及相关对策,对野外实习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引言 1957年春季参加广州教学大纲讨论会时,曾经接受了全国综合性大学地理系中国自然地理黄土高原区的讲义编写工作。为了完成这项任务,需要在黄土高原区自然资料比较缺乏的地区,进行一些野外调查工作。因此,在同年七月间,曾经亲自赴陇南一行,于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自然地理的路线调查。兹将调查的结果,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16.
我校广大师生,在校党委领导下,遵照毛主席关于“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教导,在开门办学中,采取多种形式,积极为农业四化服务,既为发展农业贡献了力量,又促进了教育革命。校党委把为农业四化服务,看成教育革命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教学、科学研究和校内生产等方面,都认真安排和落实有关为农业四化服务的项目。具体做法是:在开门办学中,注意选择有农业四化的项目,作为进行教学的典型任务;选择支农工厂长期挂钩,积极支持和参加工厂的技术改造;举办各种类型的短训班和函授班,为农村和支农工业培养技术力  相似文献   

17.
土地是人民生活和一切生产建设的活动基地,是自然地理要素长期相互作用并受人类长期影响的自然综合体,是农业生产最重要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因此,土地利用的研究,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土地利用现状是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有合理的一面,也有不合理的一面,对一个比较大的地区,用文字来描述各种土地利用现状是很困难的,编制土地利用图便成为土  相似文献   

18.
自然地理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是地理科学专业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过程.本文试从素质教育和学分制教学管理的要求出发,结合自然地理学学科特点与发展情况,对现行自然地理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对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问题进行了思考,目的是通过课程建设,提高学生地理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中学地理课程内容的选择,聚焦高中学段的自然地理内容,把自然地理内容细分为"宇宙及其中的地球"、"地球内部与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和"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等各个内容,对1932年以来的高中课程文件中的自然地理内容依照上述各个内容进行了回顾.研究发现,高中地理课程自然地理内容的演变有阶段性,可以分为"解放前"和"解放后"两个阶段,演变还有延续性和反复性.研究发现了一些在课程历史中较为稳定出现的自然地理知识,建议将来选择自然地理课程内容时应更加注意参考过去的课程.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中国自然地理》的教学质量,本文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实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自学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和考试命题方式的改进等尝试,通过对学生成绩的评估,表明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