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给出了一种用随机分布力来刻画液体分子对DNA分子的作用的模型.得到了随机Schr(o)dinger方程.给出了上述方程的一阶算法,并且给出了数值例子.模拟了DNA分子受到随机力的作用时的中心线形态.  相似文献   

2.
给出了一种用随机分布力来刻画液体分子对DNA分子的作用的模型。得到了随机Schrdinger方程。给出了上述方程的一阶算法,并且给出了数值例子。模拟了DNA分子受到随机力的作用时的中心线形态。  相似文献   

3.
由于DNA分子之间存在静电斥力能防止弹性杆之间相互穿越,与普通弹性杆不一样。为研究DNA分子在静电斥力作用下,其结构形状受静电斥力影响的情况,给出了DNA在存在静电斥力作用下超细长弹性杆的平衡方程,利用递推方法建立了求解平衡方程的数值方法,并给出了超长弹性杆在静电斥力作用下的图形处理的计算实例和分析,该平衡方程和算法为研究大分子的结构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利用纽结理论和缠绕模型来研究环状DNA分子在酶(如拓扑异构酶和重组酶)作用机制下的变化,揭示了其在酶促反应过程中如何断开原有结构并改变端点进行重组,从而改变其拓扑结构的.在整个DNA分子重组实验过程中,相当于进行了一次缠绕手术,用新的缠绕取代了被删除的缠绕,因此研究并分析在此过程中抽象出的缠绕模型显得十分重要.给出某些缠绕方程组的解,从而给出了DNA分子重组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手机辐射生物效应的研究近况,并列举了一些相关的研究与实验.回顾了以往生物效应的理论研究成果,指出用经典理论解释微观现象可能不准确,方法有待改进.文章提出在微观领域,即细胞核内用量子理论来分析DNA分子与外加电磁波作用的观点.指出电磁生物效应的原因之一是由于DNA分子受外加电磁波的作用,分子能级结构发生改变.给出了量子理论的公式推导和量子效应解释,最后指出微波辐射和DNA分子作用的结果,可能是一种属于"时间长、见效慢"的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6.
引言 1966年,H.P.Mckean在[3]中对一类抛物型方程构造了Markov过程。后来H.Tanaka在[3]的基础上,对Maxwell分子模型气体的Boltzmann方程构造出了Markov过程和相联系的随机微分方程,並且利用所构造的随机微分方程,证明了空间均匀的Maxwell分子模型Boltzmann方程的解的存在唯一性。而且在以后的工作中作了更深入的讨论。我们在这里,在H.Tanaka[4]的意义下给出硬球分子模型Boltzmann方程联系的Markov  相似文献   

7.
通过构建全参数化的珠一弹簧分子链模型,并运用一种高效稳定的半隐式预测-校验积分算法求解描述稀溶液中DNA分子链结构演化的随机动力学方程组,系统研究了体积排斥作用、有限伸长弹性作用和涨落流体动力学作用对分子链的回旋半径、质心扩散系数以及相应标度指数的影响.模拟结果能够验证良溶剂中分子链Zimm模型的标度规律,并揭示出3种...  相似文献   

8.
DNA计算是应用分子生物技术进行计算的新方法。应用形式语言及自动机理论技术研究DNA计算理论,有利于推动理论计算科学的发展。本文根据DNA分子的结构及特点给出了DNA分子的形式化描述,介绍了DNA粘接计算模型的文法结构和计算能力,并应用DNA计算方法求解3-SAT问题。  相似文献   

9.
DNA分子标记的发展及主要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  王陶 《科技资讯》2008,(30):1-2
DNA分子标记技术是一种新的比较理想的遗传标记,本文综述了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概况、种类及特点,以及广泛应用于农作物分子标记基因定位的分子标记技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简单序列长度多态性标记(SSR)和扩增的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的原理、特点及他们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DNA序列信息熵的变化规律,引入等熵方程,并且用直观的等熵图讨论分子进化[1]。为研究DNA序列的对称性,引入了12阶DNA群(简称D群)[2],并把D群拓展为24阶全DNA对称群(简称Dd群),分析了多义码子的对称性等[3]。本文证明了等熵方程具有Dd群对称性。1 等熵方程由信息熵出发,得到了描述DNA序列熵变规律的等熵方程,如下,[1], (1)其中C是一个常数,它与熵的关系为, (2)当C或S一定时,(1)描述的曲面为等熵面,用等熵面可直观地讨论分子进化过程中DNA的熵变情况。2 Dd群Dd群是一个24阶群,各元素的矩阵表述如下[3] (…  相似文献   

11.
体外定向分子进化是发现和改造生物活性分子的重要方法,提供了一种高效的获得多样性的方法。DNA改组(DNA shuffling)是重要的体外分子进化技术,结合高通量筛选能够改造许多重要的医药、工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商业酶。近年来,许多体外分子进化的新策略和新方法层出不穷,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和应用,其中有代表性的11种是DNA家族改组(DNA family shuffling),部分基因片段改组、单链DNA家族改组(SSDNAs)、简并引物基因改组(DOGS)、基因组改组(Genome Shuffling)、瞬时模板的随机嵌合(RACHITT)、单向引物的随机重组(MURA)、自我复制(CSR)改组、易错环行扩增(error-prone RCA)、基于遗传密码随机切除(COBARDE)、核酸内切酶V(endonuclease V)替代核酸内切酶DNaseI等。  相似文献   

12.
首先给出Hookean和FENE哑铃模型在具有内部粘性的稀溶液中的Fokker-Planck方程,并利用I t公式,将方程转化为I t随机微分方程,然后运用Euler法在不同的参数下进行数值模拟,最后对两类模型作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FENE哑铃模型更适合模拟DNA等聚合物大分子在液体中的运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概述了非嵌插类药物与DNA作用的分子机制,考察了DNA螺旋小沟结合药物的碱基序列特异性,药物-DNA相互作用的性质和相互作用能,以及研究药物与DNA作用分子机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DNA分子标记是DNA水平上遗传变异的直接反映,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种DNA分子标记方法。文中详细阐述了RAPD技术的原理,进一步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Length Polmorphism,RFLP)技术相比,得出它具有快速,简便和对材料要求不高等特点,最后讨论了RAPD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各个方面的广泛应用,包括种基因组的分子谱图建、系统进化发育以及基因定位研究等。  相似文献   

15.
评述金属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包括电化学法、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拉曼光谱法、圆二色谱法和核磁共振谱法等.针对实验室的常用方法着重介绍了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根据Scatchard方程不仅可以计算出金属离子与DNA的结合能力和结合位点数,而且还可以指示金属与DNA的作用方式,最终判断金属离子对DNA构象的影响.电化学研究可以得到DNA与金属离子相互作用的宏观信息,而光学分析法研究则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理解二者的作用机理.对于复杂的体系,仅用一种方法是不能够解决问题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才能得到可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一类由随机序列驱动的非线性随机差分方程; 给出了该类方程的两个比较定理; 并作为比较定理的应用, 给出了随机差分方程的解的p-阶矩稳定和p-阶矩有界的判别条件.  相似文献   

17.
从缠绕连分式的元素到DNA重组的缠绕模型的这条主线加以介绍,给出了缠绕的定义、有理缠绕的定义、有理纽结(二桥结)的定义、对应的连分式的定义、有理缠绕的分类、不定向有理纽结的分类以及它们的构造方法等,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DNA重组模型中.利用缠绕的性质研究了形如N(X+nR)=b(α,β)纽结方程的性质,其中,有理缠绕的二阶矩阵的乘积表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最后,给出了一组缠绕方程组的解,从而得到了DNA重组后的数学模型.通过实例给出缠绕方程组新的解法.  相似文献   

18.
DNA以其超高的数据密度、超长的存储时间和较低的维护成本,成为了极具潜力的新型存储媒介.目前DNA存储技术的发展仍然面临着几大挑战:①远高于传统存储技术的错误率;②DNA存储分子明显的分布不均;③存储分子的丢失.文章给出了现有DNA存储技术的主要框架:合成、PCR和测序,对存储框架的主要过程进行描述和讨论,并从存储分子...  相似文献   

19.
给出了具有聚合性质的粒子系统在初始分布随机且只有引力作用下,它的运动是时齐的马氏过程.给出了相应的Hamilton方程和过程的无穷小生成元.  相似文献   

20.
孙连魁教授等完成的“DNA 内切酶专一性和非专一性相互作用的研究”这一成果。推导出了一套内切酶切割环状DNA分子切割速度的计算方程,为内切酶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很有用的工具。它填补了国际上此项研究的空白,解决了长期以来没有解决的一个问题,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