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徐克俭 《科学通报》1985,30(12):909-909
本文根据模板理论,制成了[反式-二硝基-二苯骈-18-冠醚-6]化合物,随着孔径大小不同对某些金属有选择性络合作用,已经用于理、工、农、医各个部门。但主要用于铀矿、碱金属、稀土金属等的富集分离及相间转移催化反应和离子选择电极等方面。引入硝基是改进反应性能,扩大应用范围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1973年史密特(Smid)首次发表了烯类高分子冠醚的合成工作,继而希乔里(Schchori)通过缩聚反应合成了聚酰胺型冠醚,1976年西诺尼(Cinouini)采用氯甲基化聚苯乙烯为  相似文献   

3.
郭瑞云 《科学通报》1993,38(3):227-227
自从1967年Pedrsen开拓冠醚化合物研究以来,冠醚化合物与金属离子的配位作用的研究已相当广泛。冠醚化合物的催化、分离性质日益重要,深刻地研究冠醚化合物的本质很有必要。本文研究了取代苯并冠醚的磁圆二色性,而这一方面的研究还未见报道。1 实验结果化合物的磁圆二色谱在磁场强度0.7T下用JASCO-J20C型自动记录旋光仪测定,标度2/1000池长0.5cm,浓度为5×10~(-4)mol/L,实验结果及取代基的Hammett参数列于表1。MCD谱见图1,[θ]_M值为1T下的摩尔椭圆度(°·cm~2·dmol~(-1))。化合物4-取代苯并十五  相似文献   

4.
徐汉生 《科学通报》1981,26(3):192-192
冠醚菁染料迄今未见报道。作者成功地合成了2-甲基-5,6-骈-(15-冠-5)-苯骈噻唑(Ⅰ),2-甲基-3-乙基-5,6-骈-(15-冠-5)-苯骈噻唑碘季铵盐(Ⅱ);最后成功地合成了一种新型冠醚菁染料——3,3′-二乙基-5,6,5′,6′-双骈-(15-冠-5)-硫碳菁碘季铵盐(Ⅲ)。  相似文献   

5.
金祥林 《科学通报》1983,28(4):213-213
自Pederson发现冠醚以来,已合成了许多冠醚和金属离子的络合物。这些络合物中的金属离子主要是碱金属、碱土金属离子,关于过渡元素与冠醚络合物的报道不多。为了揭示这类化合物的结构特性,我们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VOCl_2·4H_2O)(18-冠-6)的晶体结构,以对冠醚和矾的结合方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相转移催化(Phase Transfer Catalysis)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在有机合成方面已有广泛的应用,并具有独特的优点:反应速度快、反应温度低、转化率高、可省去昂贵的溶剂等。这类催化剂一般是鎓盐、鏻盐和大环醚(冠醚、穴醚)。近年来,相转移催化已开始应用在高分子合成方面。例如用冠醚  相似文献   

7.
氯化稀土及其冠醚配合物的XPS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振祥 《科学通报》1987,32(3):191-191
前文报道了LaCl_315-冠-5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和分子构型,并对其电子结合能的化学位移做了理论分析。文献中关于硝酸稀土冠醚配合物的分子构型已有若干报道,但对于氯化稀土冠醚配合物,直到本工作完成时才有一篇关于GdCl_318-冠-6分子结构的文章问世,至于氯化稀土冠醚配合物光电子能谱(XPS)的研究工作至今未见报道。我们已合成出一系列  相似文献   

8.
金祥林 《科学通报》1982,27(17):1044-1044
关于过渡元素冠醚络合物的报道不多。我们测定了(VOCI_2·4H_2O)(18-冠-6)的晶体结构,发现过渡金属离子和冠醚结合方式有着自己的结构特性。为了揭示这类化合物的结构特性,我们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Mn_2Cl_2·8H_2O)(18-冠-6)Cl_2的晶体结构,并对过渡金属离子与冠醚的结合方式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窦士琦 《科学通报》1986,31(4):279-279
稀土离子与冠醚特殊的络合性能,使它在金属元素分离,萃取及有机催化等方面均有广泛的应用。与稀土硝酸盐络合的冠醚有15-冠-5,18-冠-6和21-冠-7等。但迄今尚未见到有与稀土硝酸盐络合的12-冠-4方面的报道。  相似文献   

10.
李福绵 《科学通报》1980,25(15):695-695
本文研究了聚乙烯醇(PVA)与对苯二甲醛,以一步法制备球状交联聚乙烯醇载体,并将所得亲水性球状载体和对-β硫酸酯-乙砜基苯胺进行醚化反应制成反应性高分子,进而和胰蛋白酶偶联.关于粒状交联聚乙烯醇的制备方法,报道较多的都是将悬浮聚合所得的交联球状聚醋酸乙烯酯再进行水解的方法,而以聚乙烯醇为原料,经化学交联,以悬浮法制备粒状聚乙烯醇  相似文献   

11.
氯化镧15-冠-5配合物的电子结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振祥 《科学通报》1985,30(22):1717-1717
一、前言 在前文中,我们曾报道了硝酸镧15-冠-5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并指出当硝酸根位于冠醚环的同一侧呈伞形结构时,其分子总能量最低。如果用氯根代替硝酸根,进一步研究其分子构型和总能量的变化,将有助于对一些冠醚配合物的结构信息(如NMR,ESCA等)进行解析,为此我们用INDO方法计算了氯化镧15-冠-5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分子总能量、几何  相似文献   

12.
聚对苯乙炔及其氮取代物的能带结构和电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宗浩 《科学通报》1993,38(16):1481-1481
1 引言聚对苯乙炔[Poly(p-phenylene vinylene),缩写名PPV]是一种具有可机械加工性、在空气中稳定的优良导电高分子材料。80年代中期,有关实验发现:若用H_2SO_4,AsF_5等P型掺杂剂进行掺杂。掺杂后的PPV的电导率可达10~3scm~(-1)数量级。近一、二年,又发现它具有良好的电致发光性能,并已制成PPV发光二极管。由于PPV材料具有其它导电高分子材料所少有的易拉丝和易成膜等优点,因此它作为一种导电、发光高分子新材料,在制造全塑电子线路、电器元件和超薄大面积显示屏等高新科技领域有着广泛而又诱人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姜建壮 《科学通报》1988,33(14):1069-1069
锂同位素的盐能通过与冠醚或穴醚生成络合物,导致有效的同位素分离,因而引起重视。近年Jepson及其同事和艾克正等求得了较高的分离因数。何少琪等曾研究高氯酸锂四种冠醚络合物的同位素取代物,观察其远红外光谱的同位素位移,获得了符合由折合质量计算的结果。作者在本实验中,制备了二种新的锂盐冠醚络合物,观察了五种锂盐冠醚络合物及一种锂盐的远红外光谱的同位素位移,并作讨论,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4.
游效曾 《科学通报》1984,29(23):1433-1433
一、序言 冠醚化合物的研究近来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大都集中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离子配合。对于溶剂化能量较大的“软酸”过渡金属离子含氧冠醚配合物研究得还不多。从模拟金属蛋白中Cu(Ⅱ)离子的位置观点来看,Cu(Ⅱ)离子冠醚配合物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曾经研究过苯并-15-冠-5和Cu(Ⅱ)在甲醇-水溶液中的热效应,导致可能没有反应的结论。木文采用可见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方法证实了Cu(Ⅱ)离子可以和苯并-15-冠-5  相似文献   

15.
何炳林 《科学通报》1957,2(7):207-207
甲基丙烯酸-苯二乙烯共聚体,主要用途为抗生素的提纯、金属的分离和白糖的精制等。制备上述的树脂,可有两个途径:(1)由甲基丙烯酸甲酯与苯二乙烯起共聚作用,制成球状体,再水解而得。(2)使甲基丙烯酸甲酯在氢氧化钠溶液内水解,将所制得的酸与苯二乙烯起共聚作用,再制成球  相似文献   

16.
高小霞 《科学通报》1987,32(2):112-112
自1967年Pedersen合成冠醚化合物以来,各种冠醚化合物的合成和它们同碱金属、碱土金属及稀土元素的络合物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其中多数是在有机溶剂中合成固体络合物并研究其物理化学性质,而研究水溶液或混合溶剂中络合物性质的很少,尤其是用极谱法研究的更少,因为多数的冠醚和稀土离子在极谱上是不能还原的。但是稀土离子是能与某几种冠醚络合的,为了能在极谱上观察到络合物的形成和研究其性质,我们首先在丙酮溶液中研究了铕(Ⅲ)与18-冠-6络合物的极谱行为。  相似文献   

17.
水脂兼溶杯芳烃主体化合物合成及其包合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有恒 《科学通报》1995,40(18):1670-1670
选择合适的模型体系研究主-客体相互作用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生命过程中复杂的化学反应.环糊精和冠醚是研究较多的主体化合物和模拟酶.环糊精具有一个疏水性穴腔和亲水性外壳;而冠醚则有亲水性穴腔和亲油性外缘.杯芳烃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主体化合物,它能与多种金属离子、有机分子和离子形成主-客体包合物,被称之为继环糊精和冠醚之后的第三代主体化合物.但由于杯芳烃的水溶性很差,限制了对它们的研究和应用.为了制得水溶性杯芳烃,许多作者将羧基、磺酸基或胺基引入杯芳烃,但上述杯芳烃衍生物  相似文献   

18.
光谱法研究聚酰胺-胺型树枝状高分子与DNA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燕铭  宋瑜  孔德领  俞耀庭 《科学通报》2005,50(13):1323-1327
应用溴化乙锭(EB)为探针, 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 并结合红外显微镜技术以及圆二色谱等方法研究了以乙二胺为核的聚酰胺-胺型(PAMAM)树枝状高分子与鱼精DNA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PAMAM树枝状高分子能够与鱼精DNA形成结构稳定的复合物, 而且这种复合物的形成能够诱导DNA二级结构发生变化, 从而降低EB与DNA的结合程度. 由Scatchard模型研究G5 PAMAM树枝状高分子与鱼精DNA的相互作用, 我们得到二者的结合常数为2.53 ´ 104 mol/L-1.  相似文献   

19.
杨光第 《科学通报》1986,31(18):1439-1439
冠醚化合物由于具有特殊的络合功能,将在仿生学、生物物理、医学和农药等领域起重要作用。但是迄今为止关于镧系元素的冠醚化合物的研究成果却报道的极少,而在这类化合物中只有三个做了晶体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20.
张伯彦 《科学通报》1991,36(9):669-669
稀土冠醚配合物是引起人们广泛兴趣的研究领域。以往的研究工作中所涉及到的配体大都是分子中只含有一个冠醚环的单冠醚化合物,相对单冠醚配体而言,双冠醚配体中的两个冠醚环单元由于在一定条件下能产生协同作用,因而双冠醚配体对于某些金属离子具有更好的配位性能和选择性。我们在过去对三价及非三价稀土单冠醚固态配合物的合成和性质研究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