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震ABC     
大地震在转瞬之间将一座座城镇夷为平地,使许多家人生死两隔.那么,地震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地球活动?它为什么拥有如此巨大的能量?  相似文献   

2.
1976年7月28日凌晨,河北唐山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顷刻间楼倒房塌,在睡梦中的人们被压在瓦砾堆下,一座城市成为一片废墟。京津唐地区均受到较大影响,几个月内人们无法安居。那情景虽历经30年却仍让人记忆犹新。针对地震预报方面,尽管我国已经有像1975年辽宁海城等一批地震在发生前预报出来,但仍有一批破坏性地震没有预先被告知。无论在事先作了预报,还是没有预报的地震,都需要开展紧急救援,专业术语称地震应急。地震应急最主要的工作是围绕救人为中心,其中最困难时期是地震发生的早期,细数应有十大困难。1.测震时造成的震中不确带来时间损…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最短的时间单位叫做“那诺秒”。这个单位在1960年开始正式使用。我们通常感到一秒钟已经很短了,但一个“那诺秒”居然等于1.0×10-9秒。在一秒钟内,光可跑近30万千米,但在一个“那诺秒”内,它只行进约30厘米。可见,“那诺秒”这一单位之小了。  相似文献   

4.
美国旧金山坐落在世界最著名的断层--圣安地列斯断层之上,是地震的多发区,历史上有过多次地震发生.1906年4月18日旧金山再次发生大地震,地震引起大火,将整座城市变为废墟.  相似文献   

5.
梅世蓉 《科学通报》1964,9(4):350-350
Pt、St就是指正常P、S波之后若干秒内出现的两种震相。其形状为波列,周期常为8—10秒,通常比P、S强。在震中距离6°—30°间为地震图上引人注目的震相。该震相在文献中虽然曾被片断地提到过,但是尚未见到过系统的研究,至今人们还不知道它们的性质是什么。本文是对该震相性质进行解释的初步尝试。考察的重点是它们的运动学特征。依据80多个地震的资料,其震中均分布在中国的台湾,日本的琉球、本州这个地震带上。  相似文献   

6.
2008年6月14日上午8点43分,日本东北部的岩手县和宫城县等地发生里氏7.2级地震,岩手、宫城、山形、福岛等县共有10人死亡,受伤人数超过260人.日本方面称,他们的地震预警系统提前10秒做了预报,并且在日本部分区域实现了由电视等媒体发布的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7.
安全奥运系列谈(4)牢记"7.28",呼唤公众奥运安全文化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山大地震已经过了整整30年,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56秒,震惊世界的"7.28"大劫难,是极为少见的城市直下型地震,不仅是中国历史一次罕见的地震灾害,也创下了近400年来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惨的记录,被列在全球20世纪十大破坏性最大的地震灾害之首.  相似文献   

8.
2015年尼泊尔8.1级地震发生在喜马拉雅地震带上,为低角度逆冲型单侧破裂.余震区呈WNW-ESE展布,长轴约170 km,短轴约60 km.余震空间分布不均匀,主震和强余震分布在余震区两端,中部余震稀疏,这与8.1级地震矩释放主体区一致.7.5级地震发生在8.1级地震余震区的东部边缘,8.1级地震对其具有显著的触发作用.8.1级和7.5级地震发生在尼泊尔1505年和1934年两次大震之间的8级地震破裂空段上,1870年以来至本次地震前该破裂空段内没有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存在6级地震背景空区.这次地震前13年,形成长约590 km的5级地震空区,震前19个月空区被打破.8.1级地震序列发生在5级地震空区的中部,其东、西两侧仍有较大范围没有发生地震,库伦应力计算表明8.1级地震对其东西两侧断层具有明显的触发作用.考虑到历史地震的离逝时间与复发周期,认为1934年地震破裂区再次发生大震的危险性较小,而1505年地震破裂区发生大震的危险性增大.2005年巴基斯坦M_w7.6和2015年尼泊尔8.1级地震的发生,表明喜马拉雅地震带已经进入了一个7级以上地震相对活跃的时段.  相似文献   

9.
最新研究表明,这座距今75000年前爆发的火山只可能是超级火山.超级火山爆发的威力空前,在短短数日之内,可以倾泻至少240立方千米的岩浆,在有史以来的1000多次火山爆发的纪录中,没有能与之匹敌的,即使是20世纪规模最大的火山喷发--1982年的圣海伦斯火山爆发--也无法与超级火山爆发相提并论.提到圣海伦斯火山,许多人还心有余悸.火山爆发产生的火山灰柱耸入云霄.据统计,这次可怕的爆发释放的岩浆容积不过才1立方千米.假如类似多巴湖的超级火山在现代喷发,恐怕人类就将"品尝"世界末日降临的滋味了.  相似文献   

10.
一座休眠多年的海底火山,在人们事先没有掌握预兆的情况下,在一群热望它喷发的地质考察专家面前,不期喷发.此后它从深深的海底猛然窜出,耸立在渴望它出现的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11.
鲍家善 《科学通报》1958,3(3):86-86
近年来,在铁(?)氧磁物的频谱方面,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和研究。Rado 等人对铁镁铁(?)氧磁物的频谱,进行了量测。他们发现这类铁(?)氧磁物具有两个显著的共振区:一个在射频范围(f_0(?)50兆周/秒),它是由于磁畴壁的可逆位移;另一个在微波波段内(f_0(?)1000兆周/秒),它是由于磁畴的旋转。1948年,  相似文献   

12.
重力加速度是常数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学和工程计算中,常常要使用重力加速度值g,并且认为这是一个常数.可是,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g值有时取为980厘米/秒~2,有时取为981厘米/秒~2,有时还采用980.665厘米/秒~2.那么,重力加速度到底是不是常数?如果不是,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相似文献   

13.
初论地震云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大地震往往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解放以来,特别是六十年代邢台大地震以后,我国在地震预报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曾先后成功地预报过一些地震.利用地震前兆预报地震是科学家们现在普遍采用的方法.近年来,通过较长时期对地震云的观测研究,我们认为地震云是一种临震前兆.它不仅是一种可靠的临震预报手段,而且根据它出现的时间、形态及其变化以及相对于观察者的方位,再结合其他预报手段,可以预报某些地震的震中、震级和发震时间三要素.用地震云预报地震,价格低廉,方法简便,容易掌握.结合其他观测手段进行分析,有较高的准确性,从而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14.
赵铭 《科学通报》1980,25(16):738-738
众所周知,地极运动中含有一个周期大约为14个月的自由分量,称之为Chandler摆动.这个摆动是受到阻尼的.不论阻尼多弱,如果没有持续的激发加给它,它早就停止了.因此,探索摆动的激发机制是天文和地球物理学家很感兴趣的问题.在六十年代后期,Smylie和Mansinha提出了地震激发摆动的假说,并在天文和地球物理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目前它已得到许多人的支持.支持这个假说的主要证据可归纳为:  相似文献   

15.
美洲有一种白蝙蝠,能在一秒钟内发出250组超声波,还能准确地接收和分辨同等数目的回声.它凭借这个声纳系统,从发现昆虫到把昆虫捕获只需几分之一秒,1分钟能捕上几只小昆虫.然而,强中更有强中手,夜蛾却能巧妙地摆脱蝙蝠的追捕.  相似文献   

16.
地震是一种"地壳雷电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宝盈 《自然杂志》2002,24(3):168-177
本文依据天文地震学所揭示的太阳活动、宇宙线增强与地震活动密切关联、地电学中所揭示的自然电场的存在以及地震前后岩石电阻率显著变化的观测事实和“摩擦带电”的原理 ,提出一种新的地震成因假说 ,即地震是一种“地壳雷电效应” .认为地震实质上是发生在地壳中的雷电现象———由于太阳活动 ,如耀斑爆发、太阳黑子、太阳风等向地球辐射大量带静电荷的高能粒子 ,以及自然电场、板块断层间的挤压、摩擦导致大量静电荷积累、极化 ,从而引起发生在地壳中的雷电现象 .强烈的地壳雷电能够导致地内岩石破裂 ,加剧地震的破坏性 .并尝试性地运用这一观点解释了板间地震、板内地震、水库、注水、采矿诱发地震等现象 .认为由此可以设法对地震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从而指出 ,仅仅从地应力的角度来认识地震现象是远远不够的 ,静电力的存在至少是一个不能被忽视的重要因素 .  相似文献   

17.
晶界层陶瓷中的慢极化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志洁 《科学通报》1994,39(12):1081-1081
利用时域介电谱方法在氧化锌变阻器陶瓷中发现了一种非线性慢响应极化成分,它占了样品静态电容C_s的60—95%,响应时间长达数百秒.它区别于工频以上的普通介电极化;存在于多相固体的晶粒间界层,有类似于蓄电池的性质.用于内边界层电容的钛酸锶和具有正温度系数(PTC)的钛酸钡陶瓷是另外两类晶界层陶瓷的典型代表,在其中也发现了类  相似文献   

18.
我们没能避开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的那场毁灭性的大地震.有人问,为什么我们没有预测到这场大地震呢?地震专家说,地震预测非常复杂,是一个至今不能解决的世界性难题.可是,有时人们在地震前注意到一些奇怪的现象,比如动物在地震发生前数天或教小时表现异常,如狂叫乱跳、乱飞,精神不振,不思饮食,等等.动物的这些异常行为是在告诉我们"地震就要来了"吗?  相似文献   

19.
朱大可 《科学之友》2007,(23):86-87
从来没有哪座花园像圆明园那样,承载了如此严峻的文化语义.它生前曾是皇帝私人享乐的"喜剧",而在死后却转向了无尽的公共"悲剧".  相似文献   

20.
该馆于一九七六年七月开馆,美国国家航空宇宙博物馆为美国宇宙空间飞行提供了一个展示其成果的地方。这座庞大然而又简单的矩形建筑物以及它的彩色玻璃和粉红色的大理石,一方面显得跟它所展出的空间技术一样现代化,同时又同首都华盛顿的古典风格很协调。在博物馆内部,人们将为它的开阔空间而惊叹不已,在它的三个展览大厅内,没有一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