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罗正明 《科学通报》1992,37(14):1272-1272
一、引言 讨论低能轻离子在固体表面的反射现象,对于聚变研究、表面分析及离子束注入技术等有重要的意义。能量低于20keV时,入射轻离子与靶原子的多次碰撞过程变得重要。以前计算这一能区内轻离子的反射系数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基于标准输运理论的近似计算,如RADELI程序;二是用Monte-Carlo方法进行模拟,常用的有MARLOWE程序和TRIM  相似文献   

2.
离子束分析是核技术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子束分析进展》一文在阐明各种离子束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着重评述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离子束分析的进展,介绍了这一新技术在凝聚态物理以及在材料研究、环境保护、生物医学等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侯明东 《科学通报》1994,39(22):2038-2038
在聚变堆的设计中,材料的辐照损伤被看成是除了等离子体物理外最重要的技术问题之一,特别是第一壁,它要经受热等离子体、聚变α粒子、14MeV聚变中子、中性原子等的直接照射,高通量、多种粒子的照射使得第一壁辐照损伤的研究特别重要.壁材料的辐照损伤分为两类,一类是体损伤,另一类是表面损伤,表面损伤的主要表现形式为表面溅射、表面发泡和蒸发,聚变α粒子引起第一壁的表面损伤是当今聚变堆研究十分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能重离子束与靶物质相互作用的特点, 提出了进行中能重离子束深度剂量分布计算的方法. 与高能离子束中弹核碎裂为主要因素和低能离子束中能量歧离是惟一因素相比, 中能离子束深度剂量分布的计算包括了随贯穿深度增加而增加的能量展宽和一个简单的弹核碎裂假设. 计算了中能碳离子束和氧离子束的相对深度剂量分布, 并将它们同实验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 计算得到的Bragg曲线在Bragg峰的上游和下游与实验测量相符合. 由于计算和实验条件的限制, Bragg峰区计算与实验结果出现了偏差, 但在实验误差范围内计算值与实验测量值基本符合. 细致分析了造成这一偏差的原因, 并给出了由于这些原因带来偏差的幅度.  相似文献   

5.
惯性约束聚变能源与激光驱动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聚变能源是一种“干净的”几乎取之不尽的能源。研究进展表明,有希望在21世纪中叶实现商业发电。惯性约束聚变则是实现聚变能源的主要途径之一。80年代末,美国用地下核爆的辐射能量成功地驱动惯性约束聚变,证实了这一技术路线在科学上的可行性。90年代以来,一些...  相似文献   

6.
江兴流 《科学通报》1989,34(7):495-495
一、引言 强流毫微秒脉冲离子束注入金属样品过程中,由于离子混合、骤热急冷以及瞬态冲击压力波的作用,使金属表面的形貌、微观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能发生很大的变化。在此之前,我们已经观察到脉冲离子束注入金属时微晶和非晶结构的形成。考虑到强脉冲离子束在气体密度  相似文献   

7.
李强  卫增泉  李文建 《科学通报》2002,47(17):1302-1304
根据中能重离子束与靶物质相互作用的特点,提出了进行中能重离子速深度剂量分布计算的方法。与高能离子束中弹核碎裂为主要因素和低能离子束中能量歧离是惟一因素相比,中能离子束深度齐量分布的计算包括了随贯穿深度增加而增加的能量展宽和一个简单的弹核碎裂假设。计算了中能碳离子束和氧离子束的相对深度剂量分布,并将它们同实验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得到的Bragg曲线在Bragg峰的上游和下游与实验测量相符合。由于计算和实验条件的限制,Bragg峰区计算与实验结果出现了偏差,但在实验误差范围内计算值与实验测量值基本符合。细致分析了造成这一偏差的原因,并给出了由于这些原因带来偏差的幅度 。  相似文献   

8.
方锦清 《科学通报》1981,26(19):1164-1164
低能强流离子束的传输问题是离子束技术研究及其在近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中很关心的和有意义的课题,迄今文献很少研究低能强流离子束在加速-减速系统中传输的分析方法,而通常只采用数值模拟方法。 本文提出一种近似的分析方法,考虑了两种主要效应(空间电荷效应和边缘场效应)的修  相似文献   

9.
池晴佳 《世界科学》2009,(10):21-23
聚变一裂变混合反应堆—其中聚变扮演的角色是裂变反应堆的中子源,这样不仅能够发电,还能够处理核废料及产生裂变燃料,这也是混合反应堆支持者最推崇它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聚变实验室宣布:1986年8月7日普林斯顿聚变器的等离子体温度达到2亿摄氏度,为太阳中心温度的10倍。这一温度的持续时间为0.3秒,在此期间有1×10~(16)个氢原子聚变,输出  相似文献   

11.
自然信息     
MIT核聚变装置获重要成果1983年11月3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环形托卡马克反应堆,即阿尔卡托(Alcator)C,终于获得了聚变能量盈亏平衡所需的最小等离子体浓度和约束时间,这一成功被誉为聚变物理发展三十年  相似文献   

12.
引入到相当冷、致密氘氚混合物中的μ子可以代替原子中的电子,形成μ子分子,这些μ子分子很容易参加核聚变反应。已经取得每个μ子催化引起~150个聚变的产额,重新唤起了μ子催化聚变作为一种可能能源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一份最新的报道中披露,用激光产生聚变能的主要障碍已被扫清,这可能预示着一个大规模能源生产新时代的到来——"受控核聚变能产生如同太阳内部的环境,这一目标很久以来就被认为可能是一项根本性的能源革命。但是,在将强大的激光用于聚变能时,还存在一些疑惑,因为由激光所产生的"等离子体"会阻断聚变的进行。而《科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认为,等离子体问题还远  相似文献   

14.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聚变机心脏部位超导电缆的退化,有可能会造成进一步延误的危险。三大洲的科学家正在着手弄清一个有关世界上最大的聚变实验项目——ITER超导电缆潜在的严重问题。《自然》杂志获悉,对ITER强大的中央磁铁电缆所做的初步检查显示,由于其退化过快可能已无法使用。如果悬而未决,则此问题会使多年来已饱受技术之困和预算挫折的项目在未来再度延迟(参见本期"聚变实验堆工期延误引人忧虑"文)。  相似文献   

15.
许多年前,科学家推断,太阳和其他恒星的原始能源是氢核的聚变。进行了不少试验,旨在证实这一基本假设。然而,却发现这一假设有严重的失误。从理论上讲,这样的聚变,会产生一股幽灵般的亚原子粒子——中微子流——轰击地球,但却始终没有能观测  相似文献   

16.
李炘璘 《科学通报》1986,31(9):709-709
在消融加速驱动的激光聚变中,为了将聚变燃料压缩到高密度,均匀并对称地消融靶面从而产生尽可能均匀的消融压力是一个关键的问题。而细丝不稳定性则有可能成为消融压力不均匀的一个主要起因。激光束上的小扰动将会由于自聚焦和细丝不稳定性而增长,导致靶面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神光——神光Ⅱ高功率激光实验装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健强 《自然杂志》2006,28(5):271-272
惯性约束聚变(ICF)研究的长远目标,是实现可控核聚变,为人类提供理想的能源。神光Ⅱ高功率激光装置是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国家高技术863计划支持的大科学工程项目。该装置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国际上为数不多的高性能高功率固体激光装置,是我国中近期惯性约束聚变重要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18.
马忠权 《科学通报》1992,37(22):2038-2038
研究质子在气体、固体原子中的能损和晶体原子沟道中的能损及能损角分布关于原子碰撞参数(b)的关系,对于离子束材料改性,离子束固体表面、界面分析,离子束与物质相互作用机理的讨论均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应用意义。目前理论上主要以局域电子密度近似(LDA)和二体碰撞近似(BEA)方法讨论质子对物质原子的激发与电离过程。由于它们都忽略了电子在不同状态物质中的结合能因素,其结果虽然适合于大多数的散射实验,但对于小参数时  相似文献   

19.
吕瑶姣 《科学通报》1995,40(17):1564-1564
研究析氢活性电极对燃料电池、氢能和氯碱等电化学工业有重要实际意义,对查明电催化过程和析氢机理有重要理论价值.提高析氢阴极的活性和稳定性是电化学领域中最引人注目的课题之一.国内外研究十分活跃.作者应用离子束技术得到高活性析氢阴极,开辟了离子束化学的新方向.近来作者采用Mo、W和C离子束对Ni、Mo和W组成的表面合金进行改性,得到一系列在酸性介质中稳定的高活性新型析氢电极,本文报道这些电极在碱性介质中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嘲笑还是支持 ,大多数科学家对能源部重估冷聚变的计划的真实性都报以很大怀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