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南地北     
失之于美国,补之于阿富汗在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美国对苏联实行粮食禁运。结果苏联食品供应紧张;除大城市外,许多地方肉食奇缺。有些地方自由市场上的肉价猛涨。西德《明镜》周刊说,这种短缺状况也影响了苏联军队的供应。连入侵阿富汗的苏军的给养也常姗姗来迟,时断时续。苏联士兵便想出了解决办法:抢劫阿富汗商店。·鲁·奇特的宣传方式伊朗将美国驻伊使馆人员拘为人质一事,以及世界其它地方敌视美国的事态,受到美国许多人士的关注。据《视界》杂志报道:美国的一位名叫黛娜的室内装演设计师,想用一种奇特的宣传方式来唤起美国人对其祖国的激情。于是,她请一位理  相似文献   

2.
苏联入侵阿富汗标志着苏联扩张主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同时也使阿富汗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反霸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阿富汗成了当前国际局势中一个突出的“热点”。三个月来,阿富汗人民反抗苏联侵略的斗争形势如何?它的前景怎样?苏联会从阿富汗撤军吗?阿富汗问题目前有可能实现政治解决吗?这些都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几个月来.苏联分别同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同印度、巴基斯坦、美国等商谈了阿富汗问题,在外交上表现出“积极姿态”。据此,国际上有人散布.“苏联可能探讨‘体面撤兵’的时机”,认为“在中东和国际形势发生激烈变化的情况下,阿富汗问题正出现政治解决的动向”。但事实表明,苏联坚持武装霸占阿富汗的立场并没有改变,它的军队为在阿富汗长期呆下去而作积极准备,并加紧了对阿富汗游击队的进攻。  相似文献   

4.
苏联入侵阿富汗,已经整整一年了。这一年的国际形势,主要是围绕阿富汗事件发展变化的。虽然后来发生的两伊战争引起了很大的国际反响,但是这一年来影响整个形势发展和促使世界战略发生变化的,还是阿富汗事件。最近的波兰局势,也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大事。关于苏联入侵阿富汗以来的世界局势,国际上曾有种种不同的见解,本文想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略图谋和得失国际上有一种说法,认为苏联入侵阿富汗只“是一种防御性行动”,实际上并没有得到什么新的东西。这种说法对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略图谋以及对世界和平的威胁,是估计不足的,甚至起了掩饰苏联扩张行  相似文献   

5.
最近,阿富汗伊斯兰民族革命委员会的成立和阿政府军第14师的起义表明;阿富汗人民的抗战形势出现了引人注目的新发展。一方面,反抗苏联侵略的力量逐渐走向联合;另一方面,苏联侵略者处境更加困难。这就是苏军入侵阿富汗八个月之后的形势。穆斯林游击队力量的增强八个月来,阿富汗穆斯林武装,不仅顶住了苏军的“清剿”,而且在战斗中发展壮大。这主要表现在: 一、队伍不断扩大,武器装备不断改善。在苏军入侵之前,阿富汗穆斯林武装约二、三万人。初期,游击队在强敌突然袭击下,伤亡较大。但是,由于广大人民的支持,游击队迅速得到扩充。阿政府军的不断倒戈,也使游击队实力不断增强。目前游击队人数已发展到七、八万,有人估计已达十万之众。游击队的武器,过去主要是步枪,还有为数不多的机关枪、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法国总统德斯坦奔赴华沙同勃列日涅夫举行闪电式会晤,事先未同盟国打招呼。此举在西方联盟内部掀起一阵风波,把苏联入侵阿富汗以来西方盟国步调不一、关系紧张的局面,以富有戏剧性的色彩烘托出来了。德斯坦这次单枪匹马的行动,倒颇能体现法国外交的特色,耐人寻味。法国的独立政策阿富汗事件以来,法国同美国唱着不同的调子。法国虽表示苏联出兵侵略阿富汗是“不能接受”的,但强调西欧必须作出自己的反应,  相似文献   

7.
苏军大举入侵阿富汗,一个多月过去了。侵略者的处境越来越狼狈。形势的发展大大出乎新沙皇的意外。阿富汗人民同仇敌忾,奋起抗战。侵略者的现代化武器压服不了敢于起来反抗的英雄人民。三十六个伊斯兰国家外长特别会议强烈谴责苏联的侵略行径,要求苏军立即全部撤出阿富汗。广大第三世界和其他许多国家一致声讨苏联霸权主义,声援阿富汗人民保卫国家独立的正义斗争。阿富汗事件促进了国际反对霸权主义力量的联合,大大加强了国际反霸斗争的进程。苏联侵略者陷于全世界人民汪洋大海的包围之中。为什么阿富汗事件会牵动全世界?本刊前几期已经作了一些介绍,本期发表的《新沙皇的中东政策和霸王梦》等文继续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提供材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美苏在第三世界的争夺更趋激烈。显著表现之一是它们都明目张胆地直接使用军事力量。苏联进攻阿富汗,是它首次在第三世界国家进行的军事入侵。美国先后8次对第三世界国家采取侵略性军事行动。美苏的这些军事入侵行动,进一步加剧了世界一些“热点”地区的紧张局势,是第三世界动乱不安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9.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时,美国卡特总统对苏实行经济制裁,具体措施是禁止谷物输往苏联,并要求西欧采取相应措施。波兰实行军事管制后,美国再次提出要对苏实行制裁。这次仍是美国走在前面,它回过头来频频催促西欧急速跟上。所谓制裁,范围极广,有经济的和非经济的。而经济的,实质上  相似文献   

10.
12月27日是苏联入侵阿富汗的三周年。三年来,苏联的军事占领给这个中亚古国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国内连年战乱,特别是苏联对阿富汗自然资源的恣意掠夺,使阿富汗的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工农业生产急剧下降,物价上涨,财源枯竭,人民生活日益困苦。  相似文献   

11.
苏联入侵阿富汗后,美国总统卡特今年一月曾宣布,美国将使用“包括军事手段在内”的“一切必要的手段”保卫波斯湾地区。同时,对苏联迅速采取一系列“制裁”和抵制措施,并敦促欧、日盟国共同行动。曾几何时,新任国务卿马斯基五月间忽然不远万里到维也纳去和苏联外长葛罗米柯“对话”,表示愿在阿富汗问题上采取“过渡性安排”。卡特政府在核条约、禁运等问题上也有松动姿态。人们不免纷纷议论,美国的对苏政策究竟是趋硬还是变软?本文试就此发表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维也钠会晤的一个明显的含意就是我们的总统决心要从赫鲁晓夫的脑海里消除任何这样的印象:由于最近在外交上的失败,美国保卫它广泛散布的利益的决心巳经不那么大了。在过去一个月里,苏联的运气特别好。加加林作了环绕地球的飞行;古巴的入侵被粉碎;我们在  相似文献   

13.
苏联入侵阿富汗,激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义愤。许多国家纷纷采取各种措施,制裁苏霸的侵略行径。现在,抵制今年在莫斯科举行第二十二届夏季奥运会,已是举世瞩目的重大问题,其影响远远超出体育的范畴,成为国际反霸斗争的组成部分。抵制的浪潮苏联的侵略很自然地向各国人民提出一个问题:派逍十万大军侵略他国的苏联的首都,有资格举办以和平与友谊为宗旨的奥运会吗? 去年底,美、英、法、意、西德和加拿大的高级官员举行会谈,协调对苏联入侵阿富汗事件的反  相似文献   

14.
卡特政府由于苏联入侵阿富汗,曾对苏联实行粮食禁运。里根政府一反其道而行之,撤销了禁令,粮食源源不断向苏运去。其理由是:对苏起不了多大的压力作用,徒然损害了美国农场主的利益。可是,美国报界有另一种看法。认为,如果美国目前实行禁运,苏联就会吃不  相似文献   

15.
苏联入侵阿富汗,是它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其目的之一,就是以阿富汗为跳板,南下波斯湾,从而把西起红海和阿拉伯半岛,经过马六甲海峡,直至它在东南亚的军事基地这一弧形地带连接起来,形成迂回包抄西欧、威胁美国和日本的战略态势;以便控制西方生命线的石油运输航道,加强它夺取基地和资源、争霸全球的战略地位。为此,我们发表如下一组小知识,简要介绍从红海到印度洋的几个具有战略重要性的海峡和岛屿。  相似文献   

16.
苏联入侵阿富汗,是它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其目的之一,就是以阿富汗为跳板,南下波斯湾,从而把西起红海和阿拉伯半岛,经过马六甲海峡,直至它在东南亚的军事基地这一弧形地带连接起来,形成迂回包抄西欧、威胁美国和日本的战略态势;以便控制西方生命线的石油运输航道,加强它夺取基地和资源、争霸全球的战略地位。为此,我们发表如下一组小知识,简要介绍从红海到印度洋的几个具有战略重要性的海峡和岛屿。  相似文献   

17.
苏联入侵阿富汗,是它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其目的之一,就是以阿富汗为跳板,南下波斯湾,从而把西起红海和阿拉伯半岛,经过马六甲海峡,直至它在东南亚的军事基地这一弧形地带连接起来,形成迂回包抄西欧、威胁美国和日本的战略态势;以便控制西方生命线的石油运输航道,加强它夺取基地和资源、争霸全球的战略地位。为此,我们发表如下一组小知识,简要介绍从红海到印度洋的几个具有战略重要性的海峡和岛屿。  相似文献   

18.
苏联入侵阿富汗,是它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其目的之一,就是以阿富汗为跳板,南下波斯湾,从而把西起红海和阿拉伯半岛,经过马六甲海峡,直至它在东南亚的军事基地这一弧形地带连接起来,形成迂回包抄西欧、威胁美国和日本的战略态势;以便控制西方生命线的石油运输航道,加强它夺取基地和资源、争霸全球的战略地位。为此,我们发表如下一组小知识,简要介绍从红海到印度洋的几个具有战略重要性的海峡和岛屿。  相似文献   

19.
苏联入侵阿富汗,是它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其目的之一,就是以阿富汗为跳板,南下波斯湾,从而把西起红海和阿拉伯半岛,经过马六甲海峡,直至它在东南亚的军事基地这一弧形地带连接起来,形成迂回包抄西欧、威胁美国和日本的战略态势;以便控制西方生命线的石油运输航道,加强它夺取基地和资源、争霸全球的战略地位。为此,我们发表如下一组小知识,简要介绍从红海到印度洋的几个具有战略重要性的海峡和岛屿。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越南外交总是以一个或两个大国为依靠来对付其他大国。40年代到50年代中期,越南依靠中国的支持先后打败日本和法国侵略者: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中期,依靠中国和苏联的帮助抗击美国侵略;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又以苏联为依靠同中国对抗,并入侵柬埔寨。苏联解体致使越南长期奉行的“一边倒“外交政策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了摆脱外交上的困境,越南开始重新调整其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