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韩燕  邹霞  贺彦淇 《科技信息》2010,(8):I0021-I0021,I0024
水是人类生产之源,发展之本,是环境构成中最活跃的因素。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污水排放量的增加,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本文分别从废水治理设施数,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工业废水中氨氮排放量,生活污水排放量,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生活污水中氨氮排放量等层面出发,利用SPSS软件中的因子分析法对各个层面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浓缩数据找到主要方面,并对废水的治理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
环境容量分析是区域环境规划与评价的基础.在对天津海河中游区域环境容量分析的基础上对开发活动将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天津海河中游区域已经没有水环境容量,区域开发活动将进一步加剧天津海河中游区域水资源供应危机,开发活动排放的化学需氧量、氨氮和工业废气将导致水环境、大气环境进一步恶化.根据优化模拟结果,提出...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深圳市龙华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SD模型),结合该区"来-蓄-用-排"的水资源结构链,将人口、经济、产业发展与水资源供需相结合,建立水资源SD模型,模拟了2010~2030年水资源供需比的变化.结果显示,未来在限定境外调水总量的前提下龙华新区水资源匮乏,供需矛盾突出.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识别出6个对水资源供需比影响较大的参数,分别是污水处理回用率、雨水利用率、人均生活用水定额、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第二产业增长率、第三产业增长率.将以上参数作为主要调控变量,依据龙华新区发展规划及国家发展战略设计了情景优化方案,最终给出短期规划与长期规划综合优化方案.短期规划到2020年水资源供需比可由0.93提高到1.05,长期规划到2030年水资源供需比可由0.84提高到1.04.未来龙华新区需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建设节水型城市,提高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率,才能有效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保持经济稳增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资源等生产要素投入和水资源污染物等产出,根据二次型方向性距离函数与其收益函数的对偶关系,估算2001—2016年中国31个省区废污水排放中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影子价格和污染成本,应用水资源环境效率幻觉指数分析水资源利用情况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发现:(1)整体上看各地区化学需氧量、氨氮的平均边际减排成本差别较大,并且影子价格的动态变化趋势不一致;(2)影子价格与排放强度、污染成本分别呈现负、正相关关系;(3)从地理分布上看,污染成本高且增长速度快的地区主要位于东中部,较低地区主要集中于西南部;(4)出现水资源环境效率幻觉的地区主要由于经济增长速度大于水资源污染排放成本的增加速度.  相似文献   

5.
孔凡彬  王一帆 《甘肃科技》2023,(1):28-33+42
通过分析“十三五”期间渭河甘肃段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浓度时空变化情况,可以看出2020年较2016年渭河甘肃段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浓度均值分别下降了35.5%和36.5%。氨氮浓度个别月份还有超标现象,在枯水期应加强对含氮有机物排放的控制和管理。空间上渭河甘肃段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浓度呈波动变化。从生态环境部到省委再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对渭河治理高度重视,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是渭河甘肃段水质好转的根本原因。通过计算化学需氧量和溶解氧的秩相关系数,可以看出化学需氧量和溶解氧呈极强负相关性,渭河甘肃段水体对化学需氧量的降解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6.
武汉市沙湖纳污口水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国内外有关湖泊水环境状况的研究,对湖北大学纳污口(排入沙湖)和沙湖水质进行实验监测研究,分析沙湖各水质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并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对湖北大学纳污口所排污水水质作了定量的评价,以及应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沙湖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湖北大学纳污口所排出废水的各项主要指标均超标,特别是氨氮(NH3-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cr)指标均严重超标;(2)沙湖水体的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总氮(TN)、总磷(TP)等指标严重超标,有的已达Ⅴ类、甚至是劣Ⅴ类水质,这与沙湖的功能区划的Ⅳ类水质不相符合;(3)沙湖中总磷(TP)平均浓度与生物量的代表参数叶绿素a(ch1 a)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4)沙湖水体已达中度富营养化,水质情况比较差,尤其是枯水期的富营养化程度明显比平水期、丰水期严重.  相似文献   

7.
以渭河林家村断面以上流域为研究对象,以氨氮和化学需氧量为水质参数,根据该流域点源污染与非点源污染的排放特点提出了一种估算污染负荷的新方法,即特征负荷法,计算得到了现状年(2007年)丰、平、枯水期渭河林家村断面以上流域点源污染负荷和非点源污染负荷。结果表明:渭河林家村断面以上流域全年点源污染排放稳定,全年非点源污染排放量变化较大,丰、平和枯水期的氨氮和化学需氧量非点源污染负荷占全年总污染负荷比例依次减少。  相似文献   

8.
对渭河天水流域8条一级支流及其干流连续3年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一级支流散渡河、颍川河和藉河季节性超标较严重,枯水期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氨氮;渭河干流北道桥断面呈现季节性超标较严重,枯水期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氨氮。对渭河天水流域主要污染物来源调查分析,以行政区划分析,主要污染物排放来自秦州区和麦积区,其排放量占比CODcr为82.3%,氨氮为95.9%,总磷为85.5%,总氮为85.9%,其中秦州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占比最高,CODcr为60.4%,氨氮为83.2%,总磷为68.4%,总氮为72.1%;以污染物来源类别分析,主要污染物来自生活污水和农村混合型废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占比CODcr为99.2%,氨氮为99.7%,总磷为99.7%,总氮为99.3%。  相似文献   

9.
在水资源总量控制约束下,分析2015年辽宁省工业企业废水排放及治理情况,以COD、氨氮为污染指标,研究辽河流域沈阳段工业废水排放及其对水环境影响和各行业废水污染减排潜力,并分别与辽河上游铁岭段、辽河下游盘锦段进行污染减排强度对比;以单位产值用水量、污染物排出负荷为基础探讨用水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水环境约束条件下的沈阳市工业结构调和工业污染减排提供指导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宽浅型河道纳污能力计算方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对于宽浅型河道,排放到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在功能区相应的距离内不能达到横向均匀混合,常用的环境容量计算方法不再适用,针对这一情况,从水资源保护规划出发,对进入河段的污染源沿河长进行了概化,在基础上,提出了纳污能力的计算方法及公式,并给出宽浅河道不同功能区组合情况下纳污能力的计算方法,为大范围水资源保护规划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厦门城市水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标体系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厦门市为研究区域,结合厦门的区域环境与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规划,通过建立综合指标体系,应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方法对厦门城市现状水平年(2005年)、规划水平年(2010,2015,2020,2025,2030,2050年)的水环境承载力作出初步分析.通过对6个与水资源和水环境密切相关的综合性指标的模拟计算并归一化处理,结果表明,厦门市水环境承载力是一个波动的趋势,主要是由于供需比的变化,以及工业废水达标率、城市污水处理率和人均供水量的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采用天津市1989—2010年的历史数据,从工业排放物、工业污染源和工业污染负荷3个方面对天津市工业污染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了该市人均GDP与工业"三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被调查的14个工业行业中,化工制造业和机械制造业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的等标污染负荷值较高,分别为169.30和106.15,这2个行业的COD污染负荷比为48.82%,其废水、COD和氨氮排放量均较大,是对天津市水环境影响较大、需要重点治理的行业.工业废水排放量和人均GDP具有一般相关性;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固体废物产量均与人均GDP存在显著相关性.人均GDP与工业固废产生量之间的三次函数曲线系数R2=0.967 4,但其拟合曲线还处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左侧阶段;人均GDP与工业废气排放量拟合曲线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倒"U"模型,拐点在40 961元,说明工业废气的排放已得到一定控制,开始向良性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湖泊流域水污染治理、水资源节用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与协同关系, 提出水环境–经济系统耦合模拟方法, 并在异龙湖流域开展应用研究。基于情景分析结果, 得出如下结论: 1) 在经济社会可承受的范围内, 通过流域水污染控制, 可将异龙湖的入湖营养物负荷削减到IV类水质目标对应的水环境容量水平; 2) 实施工业搬迁或严格的规模限制对流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和城镇化极为不利, 对异龙湖水环境的保护作用并不显著; 3) 规划期水污染防治的重点应是改变高水高肥的农业种植模式, 治理农村生活污水, 推行污水回用, 同时减少污水向外流域的转移; 4) 依据模拟结果, 给出的优化方案在规划期末可减少45%的外调水, 陆源TN和TP年入湖负荷分别降低 26.6%和18.5%, 湖泊TN和TP污染负荷分别降低20.7%和17.5%, GDP损失仅7%。  相似文献   

14.
人类活动对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不断增大。通过分布式水文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模型的耦合,设定4大类情景,即现状保持型、农业节水型,南水北调(SNWDP)型和综合发展型(S1~S4),模拟华北平原2009~2028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状况。结果表明:(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四种情景下总需水量呈增长趋势,到2028年,S1~S4下华北平原总需水量分别为595.7、543.1、596.9及544.3亿m~3,相应的缺水指数分别为0.509 5、0.429 1、0.251 4及0.177 1;(2)农业节水措施与南水北调工程的结合,才会对华北平原地下水水位的恢复、缺水程度的缓解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产生比较显著的影响;(3)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华北平原缺水的问题短期内无法彻底解决,但可以通过采用南水北调与节水措施相结合来缓解缺水问题。  相似文献   

15.
 流域水环境模型是研究流域水环境问题的重要工具。梳理了流域尺度水环境污染模型及水质风险评价方面的模型,基于流域水环境的污染负荷、水质模拟对整个流域合理规划、管理管控的重要性,从水环境污染负荷模型、水质模拟模型及水环境质量评价3个层面,探讨了各类水环境模型的特征及适用性。结合农业非点源与城市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稳态与动态模拟水质模型、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水质评价模型,剖析了流域水环境模型的研究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6.
黄河流域河南段水污染危害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黄河流动河南段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水污染现状,探讨了水污染对工业、农业、城镇供水、水利工程设施、生态环境、人体健康、市政额外投资等各方面造成的危害,提出了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水污染防治对策,对黄河水资源保护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太湖限制排污总量及其管理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指导流域污染源治理和改善湖泊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基于特定水文条件计算得到的总量控制成果,尽管应用偏安全,却无法反映自然水文过程的动态变化,也不适应污染源全面控制的需要,因此进行湖泊限制排污总量动态变化分析并提出环湖分区入湖水质浓度控制要求,既适应了湖泊自然变化特征,又可以满足流域污染源全面控制与入湖污染负荷定量化管理的实际需要。本文分析了湖泊纳污能力的动态变化特征,提出选择典型水文年和将湖泊与环湖河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模拟是进行湖泊限制排污总量核算的关键,并以枯水年作为代表水文年,采用二维数学模型进行了近期太湖纳污能力动态变化模拟及限制排污总量核算,并基于近期太湖限制排污总量研究成果,提出环太湖分区逐月入湖水质浓度的平均值在经过简单的技术修正后,可作为近期太湖各分区入湖河道的水质控制浓度要求,为太湖流域近期水环境定量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现行给排水规范对城市分区供水时消防用水量标准未做详细规定,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城市分区供水消防用水量标准的确定提出探讨意见。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城市进程的加快,城市需水量不断增加,出现了供需矛盾,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城市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对我国城市水资源的供需现状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作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实现我国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大同市南郊区经济社会发展及需水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目前大同市南郊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从城镇生活需水量、工业需水量、生态环境需水量及农业需水量几个方面预测了大同市南郊区的总需水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