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随着草莓的经济营养价值被愈发重视,草莓栽培更大面积的出现,本文结合汉中大棚草莓栽培情况,从品种选择、育种、大棚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多个角度对大棚草莓栽培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大棚草莓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莓因果实汁多味香、形美色艳、风味可口、营养丰富,成为人们喜爱的果中珍品.草莓生长周期短,果实成熟早,适应性强,栽培管理容易,产量高,收益快,经济效益好,因此,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项目之一.黑龙江省地处高寒地区,草莓大棚生产可以延长果实供应期,提高果农收入.大棚草莓栽培技术的更新,有利于提高产量,本文介绍几项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在温室大棚草莓上应用生物复合草莓抗重茬剂,考察了其在不同重茬年限草莓上和重茬一年草莓连续两年的施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重茬一年,两年,三年的大棚上应用菌剂,菌剂均表现出较好的应用效果,随着重茬年份的增加,菌剂处理较正茬各项指标有所下降,但与熏蒸处理比较,只有重茬三年大棚应用菌剂的产量略低和发病率略高以外,其它指标均高于熏蒸处理的草莓大棚。建议在实际的应用中随着重茬年份的增加菌剂的量应适当加大,增强菌剂的使用效果。对重茬一年的草莓连续两年施用复合草莓抗重茬剂可大大降低发病率,提高草莓产量和品质草莓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草莓是我市冬春重点开发的新型水果,自1990年引入“丰香”品种,进行促成栽培试验以来,大棚草莓发展迅速。1996年栽培面积达200hm~2,由于草莓性喜凉冷、湿润的环境,最适宜生长于保水性好、偏酸性的土壤。因此,旱地大棚草莓与稻田相比,有其因土壤特性差异而引起的栽培特性的差异,对其栽培技术也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的大棚结构、定植密度及授粉方式对草莓(Fragaria gracilis Losinsk.)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简易半坡式大棚,东西走向,坐北向南可提高光合效率,增强保温性能,使草莓成熟期提前,获得早上市、高产草莓;以12000株/667m2左右的密度定植,待其顶花序果实采收完毕后,及时调整密度,降至6000株/667m2左右,可较大幅度提高草莓产量;采用蜜蜂授粉加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可获得优质草莓。研究结果为高产优质草莓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1998-2001年对韶关引种丰香草莓进行研究,发现大棚栽培的丰香草莓主要有草莓白粉病、草莓灰霉病、草莓炭疽病、草莓叶斑病、草莓黄萎病等真菌病害;以及草莓斑驳病毒、草莓轻型黄边病毒、草莓镶脉病毒、草莓皱缩病毒等病毒病;草莓红蜘蛛、蚜虫、斜纹夜蛾等虫害.经生产实践证明,采用改良土壤结构、高垄栽培、合理轮作、选用无病毒苗及抗病品种栽培、土壤消毒、合理密植、控制氮肥、清洁田园等栽培方法结合生长期药剂防治对草莓常见病虫的抑制有较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李伟 《汉中科技》2011,(2):38-39
草莓是广大群众喜爱的水果,商品价值不菲。本文从汉中大棚草莓实际栽培情况,简要的闸述了草莓从建棚、施肥、管理、病虫防治及采收的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8.
靳勇  李志新 《汉中科技》2009,(1):39-39,25
针对大棚草莓早春栽培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从温湿度、肥水、光照、花果、病虫害防治五个方面介绍了管理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蔬菜大棚栽培,随着栽培年限的增加,大棚内土壤盐渍化,严重的影响大棚蔬菜的产量与品质及降低栽培效益。大棚土壤盐渍化的防治措施可助菜农达到防治的目的。大棚土壤盐渍化的防治,要坚持“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治结合”的防治原则。其具体的防治措施是:深四掺砂修水采取深翻的措施,结合整地,适量掺砂,改善大棚土壤的物理性状,降低地下水位,松土蓄温降水,增强大棚土壤的通透性。增施有机肥料每亩施用优质堆肥或厩肥1500-2500kg,活化疏松土壤,提高大棚土壤的有机物含量,改善大棚土壤的结构质地。这样既有利于大棚内蔬菜侧根的…  相似文献   

10.
生长调节剂应用于葡萄具有促进早熟,提高品质的作用。大棚葡萄早熟栽培的主要目的是提早成熟,提前上市。为探讨大棚葡萄早熟栽培的配套措施,我们于1995—1996年在大棚栽培的条件下,对葡萄用生长调节剂处理之后产生的一些生理效应进行了试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隶属类芽孢杆菌属,其有利于促进植物生长和营养吸收.为探讨该菌株对植物生长及营养品质的应用价值,将该菌株与化肥进行不同配施处理,进行生菜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多粘类芽孢杆菌剂具有解磷、解钾能力;菌剂对生菜地上部分有促生作用,使得生菜植株鲜质量、单株叶片数的增加趋势都非常明显,其植株鲜质量与空白相比最大增加387.60%;菌剂对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也非常明显,氮钾肥与菌剂配施可使根鲜质量增加373.00%;在优化生菜食用品质的基础上,菌剂与化肥配施,增加了生菜维生素C质量分数,达到9.96mg/100g,同时又降低其亚硝酸盐含量.综上所述,多粘类芽孢杆菌菌剂与化肥配施后促生效果较好,可促进生菜的生长及其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选用市面上常见的磷肥和复合肥,通过人为模拟不同酸雨环境,对其溶解时释放重金属的特点及所含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化肥样本中重金属总量均未超过限量标准,且磷肥中重金属的含量和溶解性均高于复合肥.不同酸雨环境对As、Cd和Cu的生物可利用性影响不大,Cr、Pb和V在pH为3.0的酸雨条件下,生物可利用性最高.化肥中重金属的溶解性由大到小排序为As、Cd、Cu、V、Cr、Pb,其溶解性受重金属总量、溶剂pH和化肥中其他离子的综合影响.相比于重金属总量,其可溶态含量更能反映出生物可利用性的程度.因此,可溶态重金属的含量应作为评判化肥施用潜在环境风险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喀斯特山地特殊的地质地貌和气候特点导致其土壤发育缓慢、土层浅薄、水土流失严重,在人为活动干扰下极易退化形成石漠化景观。笔者分析了喀斯特石漠化成因与治理措施,喀斯特山地土壤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喀斯特山地退化土壤不同类型修复技术和修复措施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特性的改良作用,并通过收集相关文献数据,采用Meta统计分析方法,比较和分析了生物炭、化肥、有机肥、化肥有机肥混施、生物炭基肥、生物覆盖和生物结皮等不同措施对喀斯特退化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水分、土壤侵蚀、土壤肥力、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和类群多样性的影响差异和作用机理。总结认为:喀斯特山地土壤生态系统是植被恢复的重要基础,改善土壤质量是提升喀斯特植被生态修复成效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施用生物炭和生物结皮技术可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和保水性能,具有显著的土壤改良效应;施用生物炭和生物炭基肥对土壤肥力的改良效应更为显著;生物覆盖技术可显著降低土壤侵蚀量。今后应在不同区域喀斯特山地退化土壤生态修复关键限制因子辨识、土壤改良集成技术对喀斯特退化土壤的生态修复效果、新型生物炭基菌肥研发、土壤固碳增汇技术等领域开展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通过混凝处理淀粉工业废水,使水质达标排放或灌溉农田,同时将其沉降底泥调制成符合国标的有机复肥,并对复肥肥效及其机理进行了水稻盆栽试验的印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混凝法处理淀粉废水,出水可达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及农用灌溉水质标准。同时利用沉降后所得底泥调制的有机复肥,总养分数为2608,有机质含量3011%.  相似文献   

15.
淀粉基缓释肥料的研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淀粉与聚乙烯醇为原料,在交联剂的作用下,制得包膜料液,用此料液给尿素涂膜,制得包膜尿素。并将包膜尿素与未包膜尿素的性能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此包膜尿素缓释性能良好,且有保水性,抗结块性。此包膜材料具成本低、可生物降解、无环境污染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微生物是土壤中的功能组分,对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转化有重要影响,研究肥际微域内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特征,有利于探明肥料类型对土壤养分保蓄和供给的影响。【方法】以华北平原长期有机肥化肥混施(MNPK)和长期不施肥(CK)试验地潮土为研究材料,采用室内土柱培养方法研究了单施化肥(CF)、施用70%化肥+30%有机肥(CFOM)、单施有机肥(OM)和不施肥(NF)时,肥际微域内(<5.0 cm)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分布特征。【结果】与NF相比,施用CF后,CK处理中细菌数量增加84%(P<0.05),MNPK处理中细菌数量则无显著变化(P>0.05); 施用CF对两个处理中真菌数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放线菌数量下降了33%和36%(P<0.05)。OM和CFOM施用显著增加了肥际微域中细菌和真菌(P<0.05)的数量; 细菌在近肥源处(0.5 cm和1.0 cm)增幅最大,但真菌在1.0 cm和2.0 cm微域内增幅最大。OM和CFOM施用也显著增加了肥际微域内放线菌的数量(P<0.05),放线菌数量和真菌数量两者的自然对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了潮土肥际微域内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有利于土壤养分的保蓄和持续供给。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茶叶种植环节存在的茶叶质量安全类型及成因,探讨了应对技术措施和策略.茶叶农药残留、重金属和氟含量超标是目前茶叶质量安全的主要问题,产地环境不合格、农药肥料使用不当和茶叶采摘不合理是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应对措施包括加强产地环境监控,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加强生态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加强替代农药和农药高效使用技术研究;加强肥料监管,努力提高肥料利用率;强化档案记录,建立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完善茶叶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加强宣贯力度.  相似文献   

18.
在大田条件下,以常规复合肥处理为对照,探究质量分数2%、4%、6%、8%腐植酸的复合肥对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在连作条件下探究腐植酸复合肥的使用效果,设置常规施肥与6%腐植酸复合肥进行连续4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腐植酸可显著提升辣椒的产量和品质,且综合提升效果与腐植酸质量分数成正比;综合效益、产量及各项品质指标,6%腐植酸复合肥为最佳处理,当年即较对照组增产14.07%;腐植酸复合肥可有效减少连作对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综合产量、品质降低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第4年,6%腐植酸复合肥处理较常规施肥增产达33.6%。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实际出发,根据最小因子控制律和报酬递减律,分析了我省农业施用化肥的水平,阐明了我省农业现阶段与将来,对化肥品质与数量的要求,以及氮、磷、钾合理的施用比例.为缓解我省化肥工业与农业需求的矛盾,提出了有关技术性的措施意见.  相似文献   

20.
氮肥污染的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肥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以氮肥的使用量最大,过度使用现象普遍严重,从而引发了环境污染问题,诸如土壤退化、温室效应加剧和生物多样性衰减等。综述了我国化肥的使用和氮肥对土壤、大气、水体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同时,结合实验室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概述了氮肥污染对两栖动物的影响。氮肥对花背蟾蜍受精卵的孵化、蝌蚪的生长发育、变态以及幼体具有严重的危害,揭示氮肥引起的水体污染是引起两栖动物种群衰减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