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贝多芬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本文结合贝多芬钢琴奏呜曲作品创作风格的分析,以其钢琴奏呜曲作品中的《月光奏鸣曲》、《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和《A大调钢琴奏鸣曲》为例,探讨了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在旋律、力度、调性及音色方面的演奏特征。  相似文献   

2.
钢琴套曲《小序曲与赋格四首》创作于改革开放之后,也是作曲家丁善德先生钢琴音乐创作晚期较有代表性的一首作品。本文以其中第三首序曲《雀跃》为例,从作品的结构、调性格局、创作技法等方面来探讨丁善德先生这一时期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及其对中国钢琴音乐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柴科夫斯基一生创作了大量为世人所熟知的音乐作品,如《悲怆(第六)交响曲》、《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等。从柴科夫斯基仅有的一部钢琴套曲《四季》中选取一例为研究重点,管中窥豹,探析其钢琴作品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4.
王建中是我国当代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本文从创作背景、演奏方面分析了王建中钢琴改编曲《锈金匾》、《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总结了王建中作品创作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山西民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为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源泉.钢琴曲《闹元宵》是《鲍元恺炎黄风情二十四首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曲》第六部分中的第二首,采用了《闹元宵》《绣荷包》两首山西民歌为创作素材,作品将民歌与钢琴完美地结合起来,使得山西民歌的魅力在钢琴上得以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6.
钢琴曲《皮黄》的创作采用京剧音乐为素材,语言技法圆熟,是钢琴与京剧相融合的一种新的尝试。本文从钢琴教学与演奏方面入手,从如何理解中国钢琴曲《皮黄》的音乐特征在节奏和速度上的把握、音质上的探索和触键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为钢琴音乐民族化作一点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潍坊学院学报》2018,(1):113-116
本文通过描述19世纪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所创作的钢琴小品——《即兴曲》的曲式结构和旋律特征,展现了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在钢琴创作方面所具有的天使般美妙的旋律和丰富色彩性的迷人的魅力,他的作品既继承了古典主义的写作手法,又点燃了浪漫主义的音乐生机,从而能让钢琴教师深刻了解舒伯特作品的精髓,在钢琴教学中能更好的运用自如。  相似文献   

8.
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维也纳期间(1781年—1791年),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创作达到了顶峰,陆续诞生的17首协奏曲各具特色。本文将对莫扎特在维也纳时期创作的17首钢琴协奏曲中的《d小调第二十钢琴协奏曲》作以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9.
在钢琴曲的创作实践中,中国现当代作曲家在借鉴西方复调作曲技法的基础上,将古琴音乐元素融入创作,产生出具有古琴音乐风的复调钢琴曲。笔者以汪立三的《#F商调:书法与琴韵》、于苏贤的《赋格》、林华的《高古》3首钢琴作品为例,从古琴音色特性在钢琴曲主题上的新释,古琴音乐中的多声因素与现代复调技法的融汇方面对钢琴曲的创作特色加以解析,以期对中国钢琴艺术的特色探索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贝多芬创作的32首钢琴奏鸣曲被称之为"钢琴艺术史的高峰""钢琴演奏家的"圣典"。而这32首奏鸣曲中《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最为经典。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也叫《月光曲》因其特殊的曲式结构,粗犷而有细腻的音乐以及浪漫的名字,而流传至今。是人类精神财富中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1.
丁菲菲 《科技信息》2009,(29):I0159-I0159,I0161
歌曲《浏阳河》自建国初期创作以来,被改编成各种脍炙人口的器乐作品、钢琴作品。本文旨在通过对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的旋律、装饰音特色、音色润腔、曲式结构、演奏速度等方面创作特色,分析其典型的民族特色和艺术特色,力求更好的演奏诠释中国钢琴改编曲。  相似文献   

12.
刘彭 《科技信息》2011,(12):I0242-I0243
《a小调钢琴奏鸣曲》(D845)是舒伯特在世时出版的第一首钢琴奏鸣曲作品,创作于1825年4月,1826年3月出版,并且大获成功。这首奏鸣曲以主题材料的统一和形式的集中而著名,采用了四个乐章的庞大结构。这种与交响曲套曲完全一致的结构形式昭示了舒伯特有意效仿贝多芬的勇气,也显示了舒伯特开始将其钢琴奏鸣曲的创作构思建立在一种交响式的思维之上,并且"暗示出舒伯特开始将钢琴奏鸣曲从起居室搬到音乐厅"①。这也是舒伯特钢琴奏鸣曲创作一个较为突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将人们熟悉的歌曲及旋律移植到钢琴作品中,这种创作手法在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钢琴独奏曲《松花江上》在曲式结构、和声织体以及美学特点等方面的分析,发现作者创作的有益经验,以期带给新时期的音乐创作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4.
作曲家王建中运用不同的演奏法在钢琴上模拟交响乐队中各种不同类型乐器的音色,创作出交响性钢琴作品《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将中国钢琴作品的表现技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德彪西的两册共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被音乐学家们称为钢琴音乐的新约全书,也是钢琴家、理论家、作曲家和音乐爱好者十分喜爱的作品。作为钢琴教学方面,也是在本科阶段钢琴主修学生必须接触的文献作品。本文从创作风格、音乐形象理解和相关文献阅读三方面入手,探讨了在钢琴教学中教授这套作品的几点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16.
《内容提要》钢琴曲《二泉映月》是储望华先生根据同名二胡曲改编的钢琴独奏曲,该曲对原作有所发展和创新。本文追溯了乐曲产生的背景、来源,试图按照其作品的发展脉络,对作品的曲式结构、创作特点和演奏技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边楠楠 《科技信息》2013,(6):209-209
《花鼓歌》是美国著名华裔作家黎锦扬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的成名作,一出版便大获成功,并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为华裔美国文学写下新篇章。在《花鼓歌》中,作者主要描绘了由于文化差异而引起的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新老两代人思想观念的碰撞。而小说的结局,则表达了黎锦扬的文化之梦,那就是华裔美国人在融入美国社会的过程中可以达到中西方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18.
肖邦《^bD大调(雨滴)前奏曲》在肖邦的钢琴作品中,虽说仅仅作为小型、亲切的钢琴小品(肖邦的前奏曲、夜曲、圆舞曲被称之为第二类作品)出现,但它自身在乐谱文本中蕴藏的种种音乐要素,以及在这些作曲技术之下承载的音乐情感和创作理念,却为肖邦的第二类钢琴作品同样赋予了钢琴诗歌的美誉。  相似文献   

19.
《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是勃拉姆斯青年时期创作的作品,这部协奏曲具有高难的演奏技巧。该文通过对《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各乐章不同技巧难点深入分析和研究,总结出弹奏技术难点的方法,对演奏者在把握整首作品的主题旋律特征及控制全曲的音乐风格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会忠 《当代地方科技》2012,(10):157-157,159
浪漫主义时期德国作曲家的音乐通常被人们誉为"诗的音乐,音乐的诗",这位伟大的作曲家就是舒曼。他十分注重用音乐来表现人物内在的情感,善于揭示人类精神世界,善于刻画人物丰富的心理活动,在他涉及的众多音乐题材中钢琴套曲尤其体现了他典型的独创性风格,《童年情景》即是其钢琴套曲创作中脍炙人口的一部经典杰作。钢琴套曲《童年情景》是舒曼于1838年2月是一部描写儿时情境的回忆录。其创作灵感来自于舒曼对恋人克拉拉的思念之情,由此而触发了他音乐创作的激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