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用吡啶甜菜碱(C5H5N+CH2CO-2,简称pybet)作为配体,合成了四羧基桥联双核铜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分析测试手段,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Cu2(pybet)4Cl2](ClO4)2·4H2O.讨论了此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并通过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配合物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配合物[ML]3[Cr(CN)6]2·xH2O(M二Ni,L=三(2-胺基乙基)胺(tren),x= O; M= Cu, L=二丙烯三胺( dpt), x= 8)和[ M( tn)2]2[Cr( CN)6 ]CIO4· XH2 O( tn= 1, 3-丙二胺,M= Ni,x= O;M= Cu,x= 2).用元素分析、ICP分析、IR光谱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测定了它们的磁性质.变温磁化率研究表明:[Cu(dpt)]3[Cr(CN)6]2·8H2O中存在弱的铁磁(T> 16.63K)和反铁磁(T< 16.63K)相互作用;[Cu(tn)2]2[Cr(CN)6]CIO4·2H2O中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T<5.86K).研究发现,这些配合物有两种结构类型:氰基桥联结构和双配合盐结构.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锰(Ⅱ)与间苯二甲酸根离子(IPHTA)和4,4’-二甲基-2,2’-联吡啶(Me2bpy)、5-硝基-1,10-邻菲罗啉(NO2-phen)的双核配合物:[Mn2(IPHTA)(Me2bpy)4](ClO4)2(1)和[Mn2(IPHTA)(NO2-phen)4](ClO4)2(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电导、磁性测量推定配合物具有间苯二甲酸根桥联结构,Mn(Ⅱ)离子处于六配位的八面体环境.测定了配合物(1)的变温磁化率(4~300K),其数值与自旋哈密顿算符H=-2JS1·S2导出的磁方程拟合,求得交换积分J为-8.62cm-1,表明双核配合物中金属离子间存在弱的反铁磁性超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4.
合成和表征了两种含草酰胺桥的新型异双核配合物[Cu(oxap)Fe(tmen)2]SO4(a)和[Cu(oxap)Fe(Ph2_phen)2]SO4(b).其中,tmen和Ph2_phen分别代表N,N,N′,N′-四甲基乙二胺和4,7-二苯基1,10-邻菲罗啉;oxap代表N,N′-双(2-氨丙基)草酰胺根阴离子.测定了配合物(a)的变温磁化率(4~300K)并用最小二乘法和从自旋哈密顿算符(H∧=-2JS1∧·S2∧-DSz1∧2)导出的磁方程拟合,求得交换参数J=-58.62cm-1,表明Cu(Ⅱ)_Fe(Ⅱ)双核配合物中金属离子间有中等强度的反铁磁超交换作用.研究了配合物的生物活性,发现两个双核配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μ=0.10mol·1 ̄(-1)(LiClO_4)、pH=8.0对不同温度下[Fe(CN)_5H_2O]和[(NH_3)_5Co(OOCC_5H_4N)] ̄(2+)的内配位界电子转移反应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在25℃,双核配合物[(NH_3]_5Co(OOCC_5H_4N)Fe(CN)_5] ̄-的分子内电子转移速率常数为3.9×10 ̄(-1),分子内电子转移过程的活化焓和活化熵分别为89.5kJ·mol ̄(-1)和6.0J·mol ̄(-1)·K ̄(-1)最后对该反应的机理、速率常数和绝热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含苯并咪唑双钴配合物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合成了四种新的含苯并咪唑双钴配合物:Co2Cl4L,Co2(SCN)4L·3H2O,Co2(OH)2(Ac)2L,Co2(NO3)4L·C2H5OH·2H2O,其中L=N-羟乙基-N,N′,N′-三苯并咪唑甲基乙二胺。用IR,UVVis,TG,变温磁化率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双钴间存在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N2O2型Sc hiff碱配体和锰(Ⅲ)配合物的合成与光谱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8 个水杨醛及邻香草醛与二胺缩合生成的Schiff碱与锰(Ⅲ)的配合物:[Mn(salpn)Cl],[Mn(salipn)Cl],[Mn(vanipn)Cl],[Mn(salen)(H2O)]ClO4,[Mn(vanen)(H2O)2]2(ClO4)2(H2O)2,[Mn(vanipn)(H2O)2]2(ClO4)2(H2O)2,[Mn(salen)(NCS)],[{Mn(osalphen)(NCS)}{Mn(salphen)(NCS)(DMF)}](其中sal为水杨醛,van 为邻香草醛,en 为乙二胺,pn 为1,3丙二胺,ipn 为1,2丙二胺,ophen 为邻苯二胺).对所有的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对配合物中的ν(C= N),δ1(CH3,CH2),δ2(CH3,CH2),ν(C- N),ν(C= C),ν(Mn- O)以及DMF和ClO-4 、NCS- 的振动吸收进行了归属.紫外光谱测试表明,配合物中存在着芳环的π→π,金属到配体的CT电荷转移跃迁,C= N的π→π以及d→π跃迁.磁距测定表明,配合物的中心离子为d4 锰(Ⅲ)高自旋的电子结构.  相似文献   

8.
合成和表征了3种新型的对苯二甲酸根桥联的双钴(Ⅱ)配合物:[Co2(TPHA)(NO2-phen)4」(CIO4)2·H2O(1),[Co2(TPHA)(tmen)4](CIO4)2(2)和[CO2(TPHA)(tmd)4」(CIO4):(3).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电导和磁性测量等手段推定配合物具有对苯二甲酸根桥联结构,Co(Ⅱ)离子处于畸变的八面体环境.测定了配合物(1)和(2)的变温(4~300K)磁化率,其数值与自旋哈密顿算符h=-2JS1·S2导出的磁方程拟合,求得交换积分J分别为-2.95cm-1(1)和-1.24cm-1(2),表明双核配合物中金属离子间存在弱的反铁磁性超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9.
合成和表征了两种新的异双核配合物:[Cu(oxen)Ni(tmen)2](C1O4)2(1)和[Cu(oxen)Ni(tmd)2](C1O4)2·H2O(2);oxen表示N,N’-二(2-氨乙基)草酰胺根阴离子;tmen为N,N,N’,N’-四甲基乙二胺;tmd表示1,3-丙二胺.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电导及磁性测量等方法已推定配合物具有草酰胺桥联结构,CU(Ⅱ)和Ni(Ⅱ)的配位环境分别为平面四方及八面体构型.测定了配合物(1)的变温磁化率(4—300K),其数值用最小二乘法和从囱旋哈密顿算符H—-2JS1·S2导出的磁方程拟合,求得交换参数=-121.6cm-1.文中还用Kahn理论解释了这种反铁磁自旋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室温,氮气氛下,铜(Ⅱ)盐和双二苯基膦戊烷(dppp5)在溶液中通过还原取代反应合成了8种铜(Ⅰ)配合物(1.[Cu(dppp5)]2(BF4)2,2.[Cu2(dppp5)2(C8H3O2SF3)2],3.[Cu2(dppp5)3](CCl3COO)2,4.[CuBr(dppp5)]2,5.[Cu2(dppp5)Cl2],6.[Cu2(dppp5)3](CH3COO)2,7.[Cu(dppp5)(NO3)],8.[Cu2(dppp5)3](ClO4)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摩尔电导测定对其进行表征,表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有机膦配合物的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11.
合成和表征了三个以草酰胺为桥的新型杂四核配合物Cu3(oxae)3Ln(ClO4)3[其中,oxae为N,N’-二(2-氨乙基)草酰胺根阴离子;Ln为Eu,Gd,Pr]。基于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电导测定、电子光谱、ESR谱以及磁性测量认为这些配合物具有草酰胺桥联结构。测定了Cu3(oxae)3Gd(ClO4)3·H2O的变温磁化率(4~300K),求得交换积分J(cu-Gd)为2.72cm-1.结果表明,Cu(Ⅱ)和Gd(Ⅲ)离子间有弱的铁磁性超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12.
羧酸桥联双核铜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以金属铜粉为起始原料,利用氧化加成反应,合成了6个新的羧酸桥联双核铜配合物:[Cu(C6H5COO)2L]2[L=2—氨基吡啶(1),2—甲基吡啶(2),2,4,6—三甲基吡啶(3),三苯基氧化膦(4),喹啉(6)]和配合物(5)[Cu2(C6H5COO)4(dppe)](dppe=Ph2PCH2CH2PPh2),通过元素分析、磁化率、红外光谱、分子量测定、电导测定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经四圆衍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4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合成了标题配合物{NB4〔CUCo(OX)3〕}x(NBu4表示四丁基铵离子,OX表示草酸根离子).用ESR、IR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配合物的变温(77~300K)磁化率,其数值用最小二乘法和自旋哈密顿算符(H=-2JS1·S2导出的磁方程拟合,求得交换参数J=-56.2cm(-1),表明配合物间存在着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间苯二甲酸根桥联的双锰(Ⅱ)配合物的合成和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合成和表征了两种新型的双核锰(Ⅱ)配合物:[Mn_2(IPHTA)(bpy)_4](ClO_4)_2(1),[Mn_2(IPHTA)(phen)](ClO_4)_2(2),(IPHTA代表间苯二甲酸根阴离子,phen和bpy分别为1,10-邻菲咯啉和2,2'-联吡啶的缩写).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电导、磁性测量等手段推定配合物具有间苯二甲酸根桥联结构,Mn(Ⅱ)离子处于六配位的八面体环境,测定了配合物(2)的变温磁化率(4-300K),其数值与自旋哈密顿算符H=-2JS_1·S_2导出的磁方程拟合,求得交换积分J为-10.54cm ̄(-1),表明双核配合物中金属离子间存在弱的反铁磁性超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多聚配合物[Cd(β-ala)Cl2]用CdCl2与β-丙氨酸(β-ala,H3N+CH2CH2CO2-)在水溶液反应制得,并用单晶结构分析法测定其结构.该配合物的化学式为C3H7CdCl2NO2,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nma(No.62),a=694.4(1),b=796.3(2),c=1293.1(3)pm,V=0.7150(6)nm3,Z=4,Mr=272.40,Dc=2.530Mg/m3,用834独立衍射数据对结构进行精化,最后残差因子R1=0.0421.结果表明,每个镉离子与4个Cl和2个β-ala的羧基氧原子配位,呈变形八面体结构.每对镉离子由2个Cl和1个双齿羧基桥连,形成一维链状聚合结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合成了标题配合物{NB4「CuCo(OX)3」}x。用ESR,IR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其数值用最小二乘法和自旋哈密顿算符(H=-2JS1.S2导出的磁方程拟合,求得交换参数J=-56.2cm^-1,表明配合物间存在着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杨瑞娜  李彩云 《河南科学》1996,14(3):251-255
在配体存在下,通过金属铜粉和过氧化苯甲酰的氧化加成反应合成了双核铜配合物[Cu(C6H5COO)2(C5H6N2)]2·,以元素分析、电导、热重-差热分析、红外光谱、磁性及粉末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经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结构,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分子式为C46H48N4O10Cu2,Mr=943.93,a=10.806(1)kb=11.169(3),C=11.729(2)A,α=71.99(2),β=89.38(1),γ=81.37(1)°,V=1330.1A3,Dc=1.172g/cm3,R=0.04329,Rw=0.04860,F(000)=490,μ=8.5cm-1,Z=1,两个铜原子的配位环境相同,由羧酸根的四个氧原子和2-氨基吡啶的氮原子形成五配位的四方锥多面体。  相似文献   

18.
N-间甲氧基苯基亚胺基二乙酸合铜(Ⅱ)二水化合物[Cu(CH2COO)2NC6H4OCH3]·2H2O属正交晶系,空间群Pbca,a=1.0725(3),b=1.0851(4),c=2.1827(5)nm,v=2.540(2)nm3,Z=8,Mr=336.8,Dx=1.76gcm-3,μ=18.1mm-1,F(000)=1376。结构由直接法解出,偏离因子R=0.078。Cu(Ⅱ)离子与亚氨基二乙酸分子中一个氮原子、两个水分子氧原子和两个羧基氧原子配位形成一变形四方单锥构型。Cu(Ⅱ)离子到四方单锥顶点O(7)原子(水2)的键长为2.279×10-1(4)nm,长于配位基平面内Cu-O和Cu-N的平均键长[1.939×10-1(4)和2.051×10-1(4)nm]。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8种2-[(取代苯胺基)羰基]苯甲酸与Sm(Ⅲ)配合物Sm(P)3.3H2O[其中P=2-(COO)C6H4CONHC6H5-nXn,X=H,2-Cl,4Br,2-CH3,3-NO2,2-OCH3,2,4-二氯,3-OH,n=1,2]的合成,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反射光谱、热重分析进行了表征。结果证明了配位是通过羰酸羟基原子和酰胺羰基氧原子进行的,含3分子配位水。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9种取代苯胺基亚胺二茂铁类化合物R-N=CHFc[R为_6H_(5_a_x_a(x=H,4 Br,4SO_3H,4OCH_3,2,4(NO_2)_2)和2,4(NO_2)_2C_6H_4NH]及5种取代苯亚甲基亚胺二茂铁类化合物x_n(2OH)C_6H_(4-n)。CH=N—Fc[x=H,5-Br,5-NO_2,5NO:5Br3,5(NO_2)_2]的制备,测定了它们的紫外光谱,指定了谱带的归属,并对谱带的位移从理论上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