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走向核时代     
自从1945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至今已有整整31年了.在这期间发表的有关原子弹、氢弹的文章成千上万,但由于种种原因,在介绍一些重大事件时出现了众说纷纭的情况.本文作者彭岳查阅了大量当事人的回忆,并对照有关国家政府公开发布的材料,写成了一组有关原子弹、氢弹的文章,共九篇.自本期起陆续发表,以飨读者.为使读者对这组文章有一个概略的认识,我们将后面七篇文章的题目披露于下:(三)英国战时核研究,(四)原子弹在美国诞生,(五)广岛事件前后,(六)战后美国核研究的转变,(七)泰勒和氢弹研究,(八)奥本海默与美国核计划,(九)原子弹、氢弹研究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2.
一、物理学家们看到了新的危险正当美国科学家全力以赴从事原子弹研究的时候,一些具有卓越远见、政治敏感的物理学家看到了原子弹对世界未来的影响.玻尔在1941年听海森堡讲到原子弹在理论上可行时,惊得几乎失去了控制.1943年,玻尔逃离德国占领下的丹麦,不久后来到了美国.他一方面对希特勒可能会获得原子弹而感到十分担心,他希望盟国能早日战胜法西斯轴心国,结束战争,或美国能赶在德国之前造出原子弹来,使它不能成为希特勒的讹诈工具.他的希望和智慧给了美国原子弹研究很大的帮助.在另一方面,玻尔对原子弹  相似文献   

3.
正几十年来,美国一直是最具有科技创新力的国家。支撑了美国当今实力的许多基本政策原则可以追溯到75年前,即首位美国总统科学顾问、工程师范尼瓦尔·布什(Vannevar Bush)在1945年广岛原子弹爆炸前两周所发布的一份名为"科学:无尽的前沿"的报告,这份文件将成为战后科学的蓝图。"无尽的前沿"促使科学家们成功地倡导了联邦科学基金的建立,以及科学政策与政治的分离。他们认为,如果科学  相似文献   

4.
冷战与美国科学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增加了美国军事科学和技术的重要地位。正是物理学家们的前沿领域成功地发明了原子弹和雷达,而战后这些成就并未被军事装备所遗弃。此后.美国军队和领头研究大学发展了一种共生的关系,资助有用的研究结果及有科学专长的专家,以强调...  相似文献   

5.
据俄罗斯《独立军事评论》报道,美国正在秘密研制第四代核武器。这种核武器在爆炸时不会造成核污染,与常规武器之间的区别越来越小,因此一旦研制成功,将彻底降低核武器使用的门槛。虽然美国坚决否认研制第四代核武器,但一些美国专家揭了美国政府的“老底”。专门关注全球核动态的非政府组织——“新墨西哥州核观察室”负责人格林认为,美国国家核实验室的三个部门都在实施相同或不同的热核聚变计划。通常而言,第一代核武器是指原子弹,即利用核裂变的核武器;第二代核武器是氢弹,即利用核聚变反应的核弹;第三代核武器是核爆炸效应经过“剪裁”…  相似文献   

6.
气论对现代物理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飞 《大自然探索》1994,13(2):89-93
本文对中国古代气论中的准物理学思想与方法作了简要的归纳,认为可以用气论和原子论思想,来大致概括东西方两种不同科学观念和科学传统的主线,而以太论观念及其对近现代物理学的影响,正是气论自然观在西方近代科学中的投影。解决现代物理学前沿疑难的关键很可能在于跳出陈陈相因的原子论观念框架,从中国古代气论自然观中吸取有益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启迪与联想。  相似文献   

7.
作者是当代著名的大数学家之一,曾参加过美国研制原子弹与核弹的早期研究工作。本文节译自他的《一个数学家的历险》一书。在这一段中,作者从科学家的角度,叙述了美国试制原子弹基地洛斯阿拉莫斯的工作情况,记载了他根据亲身经历对那里的一些主要科学家,如泰勒·费米、冯·诺伊曼等所作的评述。文中还谈到了科学家们在那里的生活与思想,也述及了作者自己对科研工作的体会与对科学思维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李大光 《科学》2005,57(6):13-16
科学和公众之间历来关系复杂。科学家团体、政府和公众在战争期间、和平期间和社会发生动荡时,对待科学的态度历来不甚一致。科学家和政府为了使科学和技术能够得到顺利发展,一直在努力通过某种传播方式使公众能够支持科学事业,而公众则在自己的社会政治体系和语境内对科学有着不同理解并变换着看法。科学传播模式就形成一门可以研究的学问.也成了近代自然科学学者与人文学者讨论的话题.研究科学和公众之间关系的学问也逐渐成为一个多学科的综合性领域。各国学者越来越发现,科学家和政府最初想通过科学知识灌输的模式使公众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群体和纳税人,使他们成为支持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人,但事实表明,事情远不像他们想象得那样简单。  相似文献   

9.
正1964年,李约瑟在《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中提出"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没有在中国文明(或印度文明)中产生?"这就是所谓的"李约瑟问题"。其实,对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远在明末西方科学输入中国时就有讨论。当时,未被"挨打"的中国人没有以仰视的姿态看待这一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西方文化.而是以对等的心态探寻中西之间的不同与差距,寻求中西会通,并开始反思中国科学落后  相似文献   

10.
美剧《生活大爆炸》里塑造了一个聪明绝顶但不擅与人交往的青年科学家谢尔顿。谢尔顿自幼才智过人,11岁进大学,14岁获硕士学位,15岁做客座教授,16岁获第一个博士学位……谢尔顿这一虚构人物自然有很多科学家原型,但据说在他身上,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的影子最浓。1916年,年仅12岁的奥本海默  相似文献   

11.
核战     
公元1945年8月6日9时15分,历史将永远不会忘记这一时刻,一个恶魔从潘多拉的魔盒中一跃而出,一瞬间就夺去了7万多人的生命,广岛也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遭到原子弹袭击的城市。接着,日本的长崎也遭到了美国原子弹的袭击,两座城市顿时化为废墟,几十万人死于非命,人类第一次领略到了核弹的威力。值得  相似文献   

12.
《‘上帝是微妙的……’——爱因斯坦的科学与生平》一书系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名誉教授、第11届奥本海默纪念奖获得者、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永久研究员A.佩斯所著。他为了撰写本书,多年工作在爱因斯坦档案馆里,并得到爱因斯坦私人秘书(故世不久)的大力协助。本书不仅是一部科研成果的总结,也是一本趣味横生的传记。由于作者文字简练,涉猎面很广,取材内容丰富,实为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1986年杨振宁在北京科学会堂曾对本书作过这样的评价:“写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研究做历史和哲学的解释。论文首先对科学和技术的关系以及它们在西方社会中的角色作了综观概述,指出在古代和现代其区别在于:古代社会中科学与技术是彼此分离,并且置于政治控制之下,而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是联合的,在社会中有其自主地位。后现代观点的可能性则来源于对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浪漫主义批评。论文最后对美国社会实行的科学、技术和公共政策计划和科学、技术和社会计划进行了评论。  相似文献   

14.
原子弹是怎样产生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子弹的产生是二十世纪科学影响社会进程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在这篇文章中,把原子弹产生的历史分三个阶段分别加以考查:发现原子内部蕴藏着巨大的能量(1896—1932);探知原子弹是可以制造出来的(1932—1940);成功地制造出原子弹(1940—1945)。从中得出结论:纯科学的发现和研究最终可能导致对社会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结果;科学发展要求既重视应用科学的研究又重视基础科学的研究,既重视理论又重视实验。原子弹的产生要求每一个科学工作者正视自己所担负的沉重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5.
沦陷核冬天     
1945年7月 16日,美国新墨西哥州,人类进行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原子弹爆炸试验。被命名为 “小玩意儿”的原子弹,在爆炸时产生了上千摄氏度的高温和上百万个大气压的压力,致使30米高的铁制发射塔一瞬间化为乌有,半径 1600米范围内的所有动植物全部死亡。 1945年8月 6日和9日;美国空军把首批研制成功的被命名为“小男孩”和“胖子”的原子弹投向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顷刻间造成了12万人死亡。  相似文献   

16.
尼采曾有句名言“上帝死了”。作为人之精神皈依的上帝,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其信仰是日趋式微了。今日之人类,面对自然无穷尽的挑战,傲然独立,凭借的正是自己灵智的产物——科学。现代科学技术为现代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科学探索对人类思想的深刻影响,使整个人类都清醒地认识到了科学的进步就是人类的进步,科学的  相似文献   

17.
奥本海默与美国核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战争胜利前的奥本海默罗伯特·奥本海默(F. Oppenheimer)于1904年生于美国纽约,他的父亲是一位富有的纺织品进口商,母亲是一位艺术家,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养使他举止文雅,待人热情忠厚。奥本海默儿时曾随家人去德国看望他的祖父,祖父送给他一小盒矿石作为礼品,引起了他对化学的兴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最精华的地区,从国会大厦到华盛顿纪念碑之间,排列着许多巨大华丽的博物馆建筑群,上文提到的美国国家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字航博物馆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但已经使你目不暇接、叹为观止。几乎这所有的十几座博物馆都是属于史密松学会的,它的总部就是在林荫道旁的一座棕色古堡,是一座哥德式古典建筑。今年正是它150周年纪念。它在传播知识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史密松学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综合体和科学文化机构。就拿美国来说,在华盛顿特区还有两大科学文化团体可以和它相比。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创立于1848年,是世界上最大的科学和工程学会联合会,附属的学术团体近300个。但是它没有史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本文根据美国彼兹堡大学退休物理教授杰尔居埃(Edward Gerjuoy),于2004年6月26日在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举行的"奥本海默与曼哈顿计划"学术会议上的讲话.本文由翁帆译,杨振宁先生注释并作后记.  相似文献   

20.
<正>1954年,在一次如今被称作有缺陷的调查之后,这位物理学家、美国核弹计划的缔造者被剥夺安全许可。2022年12月,美国能源部长废除了1954年撤销罗伯特德·奥本海默(Robert Oppenheimer)的安全许可的决定。奥本海默是一位顶尖科学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领导核弹制造工作,但是在麦卡锡主义最猖獗的时期,他被怀疑是一名苏联间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