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谈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之前,我们必须先弄清楚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的概念。所谓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指:为各国所公认且普遍适用于国际环境关系各个领域的对国际环境保护有指导意义、构成国际环境法基础的根本准则。从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分析可以看出,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要为国际社会公认也就是说只有当一项原则在国际社会反复出现,并被认定为指导国际关系的一般准则的时候,它才有可能成为国际法基本原则。2、具有普遍约束力这个是从它的适用范围上来讲的,就适用范围而言,国际法基本原则不仅是对某些国家或某一类国际…  相似文献   

2.
最近,"草根"一词频频出现在我们视野中,非政府组织作为典型的"草根组织"对国际环境法具有促进作用已是不争的事实,本文旨在从非政府组织"草根性"的视角对国际环境法发展中的特点及问题做一个简单的探讨,以期更好的促进国际环境法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3.
最近,在纽约举行了关于柬埔寨问题的国际会议,参加会议的有9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包括14个国家的观察员。这反映了占世界人口总数80%、即35亿人民对柬埔寨问题的普遍关心和早日解决这个问题的强烈愿望。在这次国际会议上,许多国家的外长和代表在发言中,强烈谴责越南当局在苏联支持下顽固拒绝执行联大决议,继续对一个主权国家进行野蛮的武装干涉和占领的罪行。他们本着互相尊重、求同存异的精神,经过反复讨论,以协商一致的方式通过了《柬埔寨问题宣言》和关于成立特设委员会的决议。《宣言》指出,柬埔  相似文献   

4.
“模拟联合国”是世界各国官方和民间团体特意为青年学生组织的活动。它最早盛行于美国,如今已成为一项历史悠久、参与广泛的青年学生学术活动。在这里,青年学生们扮演各国外交官,参加联合国不同委员会的讨论。他们设定议题、阐述观点、辩论政策、表决投票,最终达成对某一问题的决议。在整个活动中,各国青年代表熟悉了联合国的运作方式,讨论了国际热点问题,并提出很多有创见性的意见观点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民主”是人类政治探索中的恒久命题,从古希腊至今2000多年来,民主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国际政治中也存在民主,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相互依赖的加强,国际社会中的民主因素不断生长。国际组织特别是联合国,为各国民主交往提供了平台,“国际代议制民主”成为了当今国际政治中的主要民主模式。  相似文献   

6.
<正>海洋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海洋法领域的重要议题。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以来,国际社会高度重视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生态保护的平衡发展。1992年6月,《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为各国在环境与发展领域采取行动和开展国际合作提供指导原则。该宣言反映了世界各国携手保护人类环境的共同愿望,是国际环境保护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这次大会上同时也通过了全球范围内各国政府、联合国组织、发展机  相似文献   

7.
<正>1989年12月,第44届联合国大会决定从1990年至1999年开展"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活动,规定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200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10月13日确定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简称"国际减灾日"。  相似文献   

8.
国际减灾日     
<正>200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10月13日定为国际减灾日,旨在唤起国际社会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敦促各地区和各国政府把减轻自然灾害作为工作计划的一部分、推动国家和国际社会采取各种措施以减轻各种灾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走向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一个重要步骤 8月8日在日内瓦开幕的和平利用原子能国际科学技术会议已于8月20日开幕。这个会议是在各国科学家之间互相谅解和认真合作的气氛中举行的,是走向缓和世界局势的一个重要的步骤,有助于国与国之间信任的加强。科学家们的日内瓦会议,是根据1954年12月4日九届联大一致通过的决议召开的,决议规定会议的目的在:“探讨通过国际合作发展原子能的和平用途的办法,特别是研究用原子能发电的问题,并考虑可能实现有效的国际合作的其他技术领域——诸如生物学、医学、辐射线预防和基本科学等。”这个会议将仅作技术和知识的交换,不作决议和建议。参加会议的成员,九届联大决议规定为所有联合国会员国或其专门机构的成员国。这次参加会议的,有七十三国的一千四百多个科学家和工程师,包括苏联以及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外的所有欧洲人民民主国家的科学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际环境争端的日益频繁,目前国际环境法中解决国际环境争端的机制已经明显落后,对如何完善国际环境争端的解决机制,学界研究非常有限。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完善国际环境争端解决机制的建议,即建立和健全国际环境合作组织、成立国际环境责任基金组织和完善国际环境诉讼体制。  相似文献   

11.
条约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际法主体间根据国际法所缔结的,用于确定其相互间权利义务关系的书面协议。根据条约必须遵守原则,一国应真实善意地履行条约所规定的义务。然而,一项国际条约欲在缔约国内得到适用,必须得到该缔约国国内层面的"接受"。国际条约在国内法上的适用一直是国际法学界争论的焦点,也倍受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2.
国际社会为了惩处反人类罪等罪行成立了国际刑事法院.但成立该法院的理想与现实有比较大的差距,特别是该法院与国内法院管辖权有冲突,该法院与联合国的关系尚需协调.国际刑事法院应当处理个人犯罪行为,可以扩大案件受理的范围,但不宜判断国家的司法是否有效,特别是不能以一个国家的司法不符合正当法律程序为由否定国内法的审判.提出国际刑事法院的侦查、起诉职能应与审判职能分开,建议由联合国安理会负责指示检察官对国际犯罪的调查和起诉.  相似文献   

13.
法律人格是任何法律实体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基本保证,而国际组织的法律人格是该国际组织在国际上甚至在国内法上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首要条件。本文主要是探讨了国际组织的法律人格问题,从国际法律人格的含义说起,对国际组织拥有国际法律人格及相对应地其拥有的国内法律人格所产生的后果进行了扩展性地论述,并对非成员与国际组织的法律人格的关系作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国际法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与理念,因而同样形成一种法律文化即国际法律文化。国际法律文化来源于人类不同文化与法系,因而具有概括性。当国际法进入一国法律秩序时,建立在不同价值与理念基础上的两种法律文化必然会产生冲突,这种冲突的解决模式将对一国的法制现代化进程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强调法治,离不开国际法的指引与示范。  相似文献   

15.
“光华寮案事件”的解决,影响到中日关系的顺利发展,还涉及到政府承认、国家和政府财产继承等国际法理论。根据国际法,台湾当局无权以“中华民国”的名义在日本法院提起诉论,日本的各级法院也无权受理台湾提起的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享有对光华寮案的所有权和完全排它的继承权。日本应对此事做出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16.
 国际空间法作为一个年轻的国际法新分支,是各国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活动依据的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和。近年来,国际空间探索活动掀起新高潮,但国际空间法律制度发展相对滞后,二者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梳理了国际空间法体系及与空间科学探索相关的主要法律原则,围绕空间碎片减缓、外空资源开发和利用、行星保护、频率和轨道资源分配、空间核动力源以及微小卫星等当前空间科学探索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国际热点争议法律议题,分析了相关的主要国际法律原则、美欧等国家/地区的法律规定和实施案例等。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环境法律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环境严重危机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制度,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证明了现存制度包括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法律一直以来重视规范人为原因引致的环境损害的法律责任制度,在雪灾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对环境损害和人身权、财产权的损害的救济却无任何法律可以援引,只能依靠当地政府和中央政府对突发事件处理的应急能力。如果法律只考虑到以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责任,则可以认为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法基本上并未改变。因此,建立一套自然环境损害发生后的法律责任制度,应付现代自然灾害发生后造成大范围环境损害的局面,是全面完善整个环境法律责任的途径,也是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诊所法律教育作为一种适应现代法律职业要求的教学模式,完全可以在国际法教学中应用,但由于缺乏合格的指导教师、足够的资金等原因,要想广泛应用仍很困难。我们可通过聘请具有丰富法律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指导教师、转变教育理念等方法来促进此种教学方法在国际法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月1日实施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标志着中国经济法制建设在“一国两制”政治架构下开始了创新性实践。《安排》性质的界定引起了学界和实务界人士的广泛讨论。它究竟是国际条约、国内行政协议,抑或兼具了两者的性质,还是一项具有国际法上拘束力的区际协议,至今尚无定论。本文拟从《安排》签署的背景及其法律依据入手,层层剖析:《安排》不是国际条约,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国内行政协议,而是符合WTO规则的特殊的区域贸易制度安排,是一项具有国际法上拘束力的区际协议。  相似文献   

20.
国际法是调整国际关系、维护国际社会秩序的法律。国际法作用于国际社会依赖于其效力,即国际法律关系主体对国际法原则、规则、规章和制度的遵守。因此,对国际法效力依据的认识,关系到国际法的前途和命运。然而,现有的关于国际法效力依据的学说存在诸多缺陷,不能揭示国际法效力的实质,需要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