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的综合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重大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从风沙环境、土壤环境、小气候、生物多样性和地下水环境5个方面对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工程的综合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防护林改变了近地表风沙运动过程,防沙体系内风速、输沙率降低幅度分别达64%~80%和87.45%~99.02%,风沙流结构、沙物质粒度、地表蚀积状况也发生了明显变化;(2)与自然流沙地相比,防护林土壤容重减小,全盐含量、总孔隙度和含水量增大,土壤肥力质量明显提高,其变化基本呈现"先快后慢"的规律;(3)防护林对于小环境改善作用明显,距地面6m范围内,林地不同高度的空气温度普遍低于自然流沙地,而空气湿度则高于自然流沙地,林地土壤温度也低于自然流沙地;(4)随着防护林内生境的变化,土壤微生物种类显著增加,但不同种类微生物的种群分布并不均匀;(5)目前防护林灌溉抽水对地下水位、地下水矿化度的影响不大,水位在厘米级范围波动,矿化度的变化幅度在±1g·L-1左右,且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统计学方法, 分析三工河流域绿洲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地下水位时空变异性的影响. 通过半变异函数模型、克里格插值拟合三工河流域1978, 1987和1998年地下水位时空变异性特征, 结合遥感解译生成的1978, 1987和1998年三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分类图, 叠加分析不同地下水埋深等值线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转移关系. 结果表明1978~1998年20年间无论是平水期还是丰水期, 整个绿洲地下水补给量变幅并不显著, 而地下水位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均发生了显著的时空变化, 并且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流域地下水水位整体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33.4%), 空间自相关距离为17.78 km. 地下水位急剧变化的区域均是土地资源开发加剧的区域, 主要表现为耕地、林地、建设及工矿用地土地资源的开发. 研究反映出干旱区绿洲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地下水资源时空变异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对于合理利用浅层地下水资源, 维护绿洲的稳定性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口井井点降水主要是将带有滤管的降水工具沉设到基坑四周的土中,利用各种抽水工具.在不干扰动土结构的情况下,将地下水抽出,使地下水位降低到坑底以下,保证基坑开挖能在较干燥的施工环境中进行,现已是最广泛的降水方法,是高地下水位基坑工程施工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王凤  周宏春 《科学之友》2009,(12):24-25
大口井井点降水主要是将带有滤管的降水工具沉设到基坑四周的土中,利用各种抽水工具,在不干扰动土结构的情况下,将地下水抽出,使地下水位降低到坑底以下,保证基坑开挖能在较干燥的施工环境中进行,现已是最广泛的降水方法,是高地下水位基坑工程施工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 利用3~30 g·L-1地下咸水灌溉, 风沙、高温、盐分等多种胁迫因子影响人工生态系统的持续和稳定. 通过对多种胁迫下人工防护林的结构特征(包括生产力、更新能力、生物多样性等)和功能特征(生物地化循环, 如: 防护林土壤生理生化特性、地下水)的变化研究, 探讨防护林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此基础上, 将决策分析引入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稳定性研究, 筛选出影响防护林系统稳定性的障碍因子, 建立沙漠公路防护林稳定性的综合指标体系, 评价防护林稳定性, 并将生态稳定性概念应用于生态系统管理. 研究表明: 现阶段防护林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系统处于相对脆弱状态, 气候条件是系统稳定的主要干扰因素, 但能够通过人工措施改善沙漠公路防护林系统的环境质量, 增加了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巴丹吉林沙漠诺尔图湖泊水化学特征与补给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巴丹吉林沙漠最大、最深的湖泊诺尔图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湖水和地下水八大离子、总溶解固体含量、稳定同位素18O和2H组成,地下水放射性同位素氚浓度,研究了诺尔图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湖水理化参数及同位素特征.结果表明,诺尔图湖水理化性质年际和季节变化明显大于附近地下水的变化,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湖水混合较均匀,不同深度湖水的水化学型一致,均为Na-Cl-CO3-(SO4).诺尔图湖水、地下水同位素沿着低于全球大气降水线斜率的当地蒸发线展布,较低的斜率表明研究区强烈的蒸发环境特征.湖水同位素大多位于蒸发线的右上角,地下水同位素大多位于蒸发线的左下角,结合湖水及地下水水位变化趋势,表征湖泊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地下水.诺尔图钙华泉水(地下水)的年龄约为75~80 a,说明湖泊水初始补给源可能为次现代~1952年之间补给的混合或年代更老,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文章查明了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金凤村拟建通信基站场地有无影响工程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及其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还查明了地层结构和岩土力学性质,并评价了地基土承载力;调查了场地地下水的埋藏情况、类型、水位及变化.并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和本地工程经验,提出了地基基础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8.
杨太华 《自然杂志》1998,20(1):13-17
岩体水力学(rock hydraulics)是介于岩石力学和渗流力学之间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主要研究水与岩体相互作用下,地下水的渗流规律及工程岩体的变形破坏规律.多相介质的耦合相互作用是岩体水力学研究的核心,本文将介绍岩体水力学的耦合特性及其系统动力学的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9.
岩体开采变形对流体渗流性质的影响是煤瓦斯共采、油气资源开发、CO2地质封存及地下水资源保护等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砂岩孔隙结构CT图像,发展了一种孔隙岩石CH4微细观渗流的LBM模拟方法及适合于大尺度孔隙模型的并行算法,运用此方法模拟分析了孔隙砂岩CH4微细观渗流性质及孔隙结构特征的影响,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LBM方法的可靠性.利用LBM+FEM方法分析了应力作用下孔隙结构变形对CH4渗流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直观定量地描述岩石微细观孔隙结构特征、渗流速度场空间分布、渗透率以及应力作用下孔隙结构变形对渗流速度场、有效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不同孔隙度砂岩渗透率的LBM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1971~2008年我国潜在蒸散时空演变的归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尹云鹤  吴绍洪  戴尔阜 《科学通报》2010,55(22):2226-2234
潜在蒸散的变化对水分循环与能量平衡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603个气象站点的实测数据和校正的FAO56-Penman-Monteith模型估算了1971~2008年以来我国的潜在蒸散, 研究了我国潜在蒸散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演变规律, 通过敏感性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了各气候要素对潜在蒸散变化的作用, 对潜在蒸散时空变化进行了归因. 结果表明, 我国多年平均潜在蒸散变化及其原因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 1971~2008年我国年平均潜在蒸散整体呈下降趋势, 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所增加, 主要归因于风速和日照时数; 相对湿度和温度变化对潜在蒸散变化的贡献较小. 风速减小是影响我国北方温带和青藏高原地区年潜在蒸散降低的主要原因, 夏季影响范围缩小至西北, 秋冬季影响范围扩大至全国. 日照时数减少是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年潜在蒸散减少的主要原因, 特别是在夏季分布范围更广, 主要分布在农牧交错带东南部地区. 潜在蒸散的变化因主导因子不同, 对陆地表层生态和环境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1.
陈傳萊 《科学通报》1959,4(7):243-243
近年来地质部配合国家建設进行了大規模的区域性水文地质普查,并結合工業和城市供水、牧区供水、农田灌溉和矿区疏干等方面进行了許多專门性水文地質工作,取得很大成績。由于全国工农業大发展,各生产部門不仅对地下水资源提出了更大要求,同时又提出了许多由于地下水动态新的变化所引起的急待解决的新問題。例如近年来全国各地修建了許多新水庫,形成了天然湖、水库附近由于地下水位上升造成浸没;而在水壩的下游,河流流量受到节制,又会影响到地下水的补給來源。若干工業城市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的普遍下降,引起了地下水均衡的变化,影响地下水源的正常供应。许多新建的运河或灌渠也会由于渗漏引起地下水位的上升而导致鹽渍化或沼澤化。綜上所述,为了合理利用水源,  相似文献   

12.
孔隙介质中流体渗流边界演化过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隙介质中流体渗流边界形貌的研究对石油开采、核废料处置、地下水污染等工程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流体在孔隙介质中缓慢渗流为背景, 人工制造了6种孔隙率的孔隙介质(俗称金刚玉), 采用5种不同运动黏度的流体在6种孔隙度的人造孔隙介质中进行渗流实验, 记录了渗流实验过程, 获得了不同黏度、不同孔隙率条件下的流体渗流边界形貌演化图. 估算了流体渗流边界的平均位移和流体边界形貌的分形维数, 获得了平均速度和流体边界分形维数随时间的演化规律, 进一步统计分析了渗流边界平均速度、流体边界形貌演化复杂程度与孔隙率、流体运动黏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 孔隙介质中流体渗流边界形貌是孔隙率和流体运动黏度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采用多个HOBO温湿度自动观测仪器进行同步观测的方式,对极端干旱区防护林小气候中的气温、湿度分别进行了水平和垂直两个尺度上的观测.结果表明: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系统具有稳定近地层空气气温和提高空气湿度等典型的小气候调节作用.太阳辐射对防护林温湿度影响显著,辐射强度的大小与气温呈正相关,与空气湿度负相关,在阴天时林带保温保湿效果明显;防护林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显著,防护林带内小气候具有降温保湿的特征:林内气温总是小于原始沙地,林内湿度总是大于原始沙地,林边气温升降幅度大于原始沙地,林边湿度总是大于原始沙地.并且计算得出防护林垂直影响范围温度4~10m,湿度6~8m;水平影响范围温度16m,湿度24m左右.  相似文献   

14.
雅鲁藏布江流域冰川正在强烈退缩并对湖泊过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通过对雅鲁藏布江流域内冰川分布和大陆型冰川与海洋型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的研究, 指出近期流域内冰川物质平衡呈强烈亏损状态. 结合纳木错湖和然乌湖地区冰川湖泊变化研究, 发现冰川物质平衡强烈亏损特征对湖泊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主要表现为冰川融水对于近期湖泊面积扩大和湖泊水位上升的补给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氯平衡原理在降雨极其稀少的干旱区研究地下水补给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与氢、氧稳定同位素及含水量在包气带垂向的变化相结合, 能够准确地计算地下水的多年平均补给率, 并记录水文气候变化信息. 巴丹吉林沙漠南缘的两个钻孔剖面分别记录了过去574年(B1)和812年(B2)以来的补给量变化过程及其所反映的气候波动特征. 在该地区, 多年降雨量为89 mm, 而补给量平均仅为1.3 mm. 800 aBP气候划分为4个干期和3个湿期. 1500 ~ 1530年干旱区气候突变,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是气候环境演化的又一个十分重要的时间界限, 自此以后干旱化进程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高矿化度地下水滴灌林带内风沙土和不同因素影响下咸水灌溉后的土样进行取样分析,研究极端干旱区流动风沙土水分动态变化和盐分表聚过程,为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盐害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在一个灌溉周期内,随着时间的推移,结皮层和0~30cm各层土壤质量含水量不断减小,含盐量不断增大;湿润峰结皮层电导率远大于湿润区外和湿润区,湿润峰和湿润区变化较为明显,湿润区外变化较小;滴灌对盐分表聚作用水平影响距离约为1m,垂直影响深度主要集中在0~5cm;盐分表聚作用以Na+,Cl?和SO42?3种离子为主;(2)气温、风速、灌溉水矿化度、覆沙厚度、土壤质地和枯枝落叶量等因素都会对盐分表聚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庄丽  陈亚宁 《科学通报》2006,51(4):442-447
以塔里木河荒漠河岸林的主要建群种之一柽柳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塔里木河下游不同区段、不同地下水位状况下柽柳体内叶绿素、可溶性糖、脯氨酸(PR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生长素(IAA)、赤霉素(GA3)和脱落酸(ABA)等主要生理指标的变化特点. 研究表明, 这些生理指标和地下水位存在着比较密切的相关关系; 在干旱胁迫条件下, 柽柳通过协调自身生理代谢过程以共同抵御干旱胁迫; 在塔里木河下游, 柽柳正常生长的合理生态水位在2~4 m, 地下水埋深超过4 m时, 柽柳生长开始受到胁迫, 6 m以下则受到严重胁迫, 10 m为柽柳死亡的临界地下水位. 这一结论为探讨荒漠植被的抗旱机理和实现塔里木河流域输水效益的最大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付爱红  陈亚宁  李卫红 《科学通报》2006,51(Z1):181-186
结合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过程中对不同断面胡杨叶水势的变化的测定,分析了地下水埋深和土壤盐分变化对胡杨叶水势的影响.结果表明,胡杨叶水势与地下水埋深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现为地下水埋深较浅的断面,胡杨叶水势较高,胡杨所受的干旱胁迫强度较小;反之,胡杨叶水势则较低,胡杨所受的干旱胁迫强度也较大;同时,土壤盐分与胡杨叶水势之间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土壤盐分较大处的胡杨叶水势较低,胡杨所受的盐胁迫强度也较大.空间上表现为:下游段断面和输水河道主轴线较远的部位,地下水埋深较大,土壤盐分亦较大,而胡杨叶水势则较低.胡杨叶水势变化指示胡杨受干旱、盐胁迫程度,对塔里木河下游胡杨生存的合理地下水位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立地类型划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塔里木沙漠公路沿线的自然条件和风沙危害状况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对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造林区进行了立地类型的划分.立地类型分类采用了3级分类系统,从影响植物成活生长和影响防护性能2个层面因子切入,采用主导因子和限制因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划分.以中尺度的地貌单元、沿线风沙危害状况和重要的生产设施等为依据,划分出6个立地类型小区;以小尺度的地貌类型、地形和风况等因子划分出21个立地类型组;以地下水含盐量和土壤类型进一步划分出36个立地类型.其中,6个立地类型小区在空间上的分布是连续的,不同于一般的划分特点;在立地类型划分中地下水含盐量的阀值(8g和15g·L?1)是根据前期主要防沙造林树种植物耐盐性选育实验的结果及沿线地下水含盐量空间分布特点确定的,把含盐量低于8g·L?1的地下水划归为微咸水.  相似文献   

20.
巴丹吉林沙漠腹地降水事件后的沙山蒸发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巴丹吉林沙漠腹地高大沙山和湖泊的形成机理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其中关于高大沙山上大气降水能否入渗补给地下水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基于沙漠腹地的2年降水观测和沙漠边缘的长时间尺度降水资料,结合概率分布模型和日降水极值重现期分析,对沙漠地区的降水等级进行了划分,并利用沙漠腹地的自动气象站和涡度相关系统的观测数据,对不同等级降水事件后的沙山蒸发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沙漠地区的降水事件可分为3类,即5 mm以下的常规降水事件CP(占总降水的90%以上)、20 mm左右的普通年份最大日降水OAM和数十年一遇的极端强降水事件EP.CP和OAM事件后,降水分别约需1~3 d和3~4周可被蒸发出地表,EP事件后水分则需较长的时间方可蒸发出地表.三类降水事件的累积蒸发与累积降水表明,高大沙山上的大气降水对地下水没有显著补给作用.本研究对深入探讨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湖泊群的形成机理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