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人们常称那些习惯于早起的人为“百灵鸟”,而那些习惯于每天深夜才睡的人,常自称为“夜猫子”。大家都很清楚,早起或晚睡的习惯并不是遗传的,而是在具体的生活条件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成为“百灵鸟”或者“夜猫子”,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行为方式和生活  相似文献   

2.
金石 《科学之友》2004,(8):24-25
包围地球的空气被称为大气。像鱼类生活在水中一样,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大气的底部,并且一刻也离不开大气。大气为地球生命的繁衍、人类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它的状态和变化,时时处处影响到人类的活动与生存。但地球大气一开始并不是现在这样子的,它是伴随着地球一起成长,经过了亿万年不断“吐故纳新”才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相似文献   

3.
“让我们建造一个非常酷的秋千,看看有没有人愿意坐上去?”菲利普·罗斯德尔(Philip Rosedale)说道。几次点击后,一个非常精巧的秋千出现。旁观者集中在一起观看这个秋千。一个名叫“美人鱼”的人拒绝坐上这个秋千,但是另一个叫做“忍者”的人上去坐了一会。然后一条雕刻精美的龙出现了,吸引了每个人的目光。这就是游戏“二次生命”里的一个情景,它是虚拟世界里的真实人生。在游戏中你可以交友经商、购地置房。如果你是播客(Pod-caster),当然还可以播放你的播客(Podcast)。从技术上来说,这些都不是发生在真实生活中的,这是游戏“二次生命…  相似文献   

4.
“舌头也能‘看’东西?”这不是痴人说梦吧?当然不是。高科技让13岁的法国盲童皮埃尔用舌头生平第一次“看”到了生他养他的父母,“看”到了从未见过的缤纷世界。家住法国斯特拉斯堡的小皮埃尔非常幸运。他的故乡有个路易斯·巴斯德大学,这个大学的感知系统实验室的科学家研究开发出了被誉为“盲人第三只眼”的口腔式“触觉、视觉替代系统(TVSS)”。小皮埃尔荣幸地成为了受试者。  相似文献   

5.
刘瑛 《科学之友》2005,(5):72-73
手机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这种大众化的电子设备,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由于病毒危害对人们生活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我们仿佛每天随身揣着一颗“手榴弹”。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国内的一些灾难救助工作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除了开展“物质救灾”,帮助群众修建赖以栖身的家园之外,还有由心理专家组成的心理危机干预小组进入灾区,为灾民开展“心理救灾”。他们给灾民以心灵的安抚和慰藉,帮助他们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唤回生活的快乐。关注物质生活之外的人的精神世界,这不能不说是国内救灾理念的一种进步,安抚和干预受灾人群的心理状况,赋予了传统意义上的灾后重建工作以人性化的内涵。据报道,今夏台风“桑美”肆虐过后,一支由12名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成的心理干预小分队就迅速奔赴温州市苍南县金乡、马店、…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如今在都市里悄然兴起一个颇富传奇色彩的生活群体——“网上淘金族”。这些人手里虽没有大笔资金,却能坐在家中的电脑前自成一统当老板,利用因特网这一信息平台进行“时尚创业”,演绎出一个个真实的白手起家“神话”!那么,他们的生活到底有何神秘之处?这些时代“弄潮儿”又是怎样在网上淘金的?  相似文献   

8.
在生活中许多动物名不副实,比如说海马不是马,蜗牛不是牛。同样,许多有着鱼名的动物也不是鱼类。下面举的几个例子就是人们常见的名不副实的“鱼”。  相似文献   

9.
近百年来,有关“死亡宅”是否真正存在的争论,一直是沸沸扬扬、莫衷一是。存在论者和不存在论者均拿不出让人信服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然而,在现实中最令人感到费解和害怕的是尽管绝大多数“死亡宅”并没有幽灵的传说,但一旦有人住进了这样的屋子,就会大难临头,不是得了重病九死一生,就是与死神相吻一命呜呼。此类现象在欧美国家一向用“死亡宅”来解释;而在中国古代是用“风水”和“报应”来解释。最神秘的四大“死亡宅”埃及:在埃及一座高大的法老墓附近,有一幢“一战”时期英国军队修建的兵营。当英国士兵入住3个月后,就接连有人出现…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卫生意识的增强,一些家长为了保持“宝宝”的清洁,一天给他(她)洗几次澡,小手与小脸则更不用说了,只要稍稍弄脏一点,马上为其洗刷干净。这些“宝宝”在家人们的精心呵护下,几乎到了“一尘不染”的地步。长辈养育孩童所倾注的一片深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这样做是否有必要,却值得认真探讨。  相似文献   

11.
神不知、鬼不觉,越过重重障碍,智取高强敌手,它们不是人类,却拥有自己的思维和语言,五角大楼正为发现这支“动物特种部队”兴奋不已,孰料,一位正直的科学家却愤然离去……  相似文献   

12.
未来的建筑物将能“穿上”可变形而且能够产生能量的“外衣”,看起来就像是穿上了蓝色粗斜纹棉布。发展这种“外衣”的加拿大公司说,“外衣”可以根据建筑物的形状随意变形,这样的设计大大增加了能产生太阳能的有效区域面积。发明者希望这种可创造能量的材料能使建筑师在设计复杂、有“曲线”的建筑物时,建筑物的表面仍然能够携带太阳能电池。我们可以想象有这么一天,像音响和手机电池这样的个人消费品可能也会利用“粗斜纹棉布———动力”来充电。与传统的太阳能电池不一样的是,这种新式又价廉的材料并不是以刚硬的硅板为基础。实际上,它…  相似文献   

13.
马健 《科学之友》2002,(2):36-37
十八世纪初,英国作家笛福的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问世。这部以惊险有趣的孤岛生活为背景的作品,充分展示了人性美的一个侧面。从那时起,人们又不断发现了许多新的“鲁滨逊”。 1911年,英国人皮斯随帆船“天堂”号在太平洋上漂流数天后,来到太平洋南部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从此,他就在这荒岛上度过了漫长的74年独居生活。直到1985年,一艘路过的德国货船才偶然间发现了他。其时,皮斯已经是一位88岁的老翁了。此人堪称“头号鲁滨逊”。  相似文献   

14.
提及系统“假死”,最为著名的要数Windows XP任务栏“假死”了——在Windows XP系统中,用户想在任务栏中切换窗口时,忽然发现点击任务栏中的图标没有任何反应了,就像系统死机一样。针对任务栏“假死”,微软已经提供了补丁加以解决,而且将该补丁集成到了SP1、SP2。除了Windows XP任务栏“假死”外,当你运行程序、打开文件,甚至进行复制时都有可能遇到系统“假死”现象。在遇到系统“假死”时,你不要急于重新启动电脑,请耐心等待一会儿,而且“假死”也不是个解不开的魔咒,只要在操作时采取相应的手段即可避免“假死”现象的发生。以下就…  相似文献   

15.
蒋建平 《科学之友》2003,(12):37-37
在“9.11”两周年前夕,美国《新闻周刊》提前于9月8日出版的一期刊文披露:“9.11”空气污染仍在危害着纽约市民的身体健康!而这一污染的罪魁祸首不是别人,竟是美国的环保署(EPA)。据悉.“9.11”恐怖袭击后,当时的环保署署长向纽约市民大拍胸脯说,“空气污染不会造成对人体的伤害”。纽约市民轻易相信了此言,解除了必要的防护措施,结果致使不少市民患上了与空气污染有关的疾病。在“9.11”两周年到来之际,那些深受世贸爆炸空气污染伤害的纽约市民们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纷纷起来质问美国环保署。  相似文献   

16.
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即“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有些同学智力很好,原来的基础也不差,但因为上课时经常会出现这种“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以致严重影响了学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早已注意到这一现象并且有过很深刻的论述。让我们来学一学儒家经典《大学》,就会明白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和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7.
石油是当前地球上紧缺的矿物能源,埋藏了千百万年的地下石油越开采越少。有人估计,再有50年,地球上的石油资源就要枯竭了。科学家们突发奇想:既然远古植物可以变成石油,那么在今天的植物里可不可以也生产出石油来呢?要是可能的话,石油也像稻米一样能春播秋收该多好啊!找到了“石油植物”事实上,寻找能产石油的植物不是幻想。1928年到1932年,美国科学家艾迪逊在研究橡胶树的时候,发现了好多种“石油树”。它们的皮、干、根、叶,甚至果实中都有可以燃烧的液体。科学家梅尔温·卡尔文博士在巴西找到的一种“石油树”,当地人叫它“苦配巴”。这…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好莱坞的恐怖片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怪兽,不久前热映的《金刚》也不例外。片中出现了一只高达10多米的巨型黑猩猩,它的名字叫“金刚”。与其他恐怖片中的凶恶怪兽有所不同,“金刚”虽然有排山倒海般的力量,却有一颗“温柔的心”,在片中扮演了“野兽救美女”的主角。在电影中,“金刚”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故事发生在位于印度洋的名叫骷髅头的小岛上。除了巨型黑猩猩外,岛上生活着包括霸王龙在内的很多恐龙,还有90厘米长的好斗蟑螂,和汽车一般大小的嗜血成性的大螃蟹。可是,在科学家看来,这是一个违背了现代科学进化规律的世界。美国…  相似文献   

19.
"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 一个城市白领即便只有40 m2的居住面积,开1.6 L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碳排放量也会达2 611 t.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蒋介石差点死于一次被精心策划的谋杀,谋杀的策划者既非日本特工也非汪伪汉奸,更不是地方军阀,而是被蒋介石视为主子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1944年,昆明。元旦刚过,美国野战司令官多恩准将接到一项来自华盛顿的秘令:必须干净、利落、不留痕迹地除掉蒋介石。这项指令被定为“蓝鲸行动”。史迪威将军亲自飞往昆明面授机宜。他再三告诫多恩准将“:蓝鲸行动”是总统亲自下达的,此行动事关重大,必须万无一失。为了严格保密,“蓝鲸行动”不形成诸文字,不留下证据,只限军方极少数高级将领知道。指令规定执行期为三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