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阐述了在 p SOS多任务实时操作系统内核上如何实现 TCP/ IP功能模块 ,按照 TCP/ IP协议的层次结构 ,采用标准 C语言以多进程方式对 TCP/ IP协议分层实现。IP是 TCP/ IP协议软件设计的中心环节。队列和缓冲区的管理以及进程间通信是提高协议软件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针对Modbus TCP/IP协议通信的特性,研究并设计出一种Modbus TCP/IP协议仿真应用方案。利用MFC框架,分别对协议中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功能进行设计,完成对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仿真实现,最后用仿真应用对Modbus TCP/IP协议模拟展示。展示结果表明,此仿真应用设计可以完整模拟出Modbus TCP/IP协议的通信流程,这可以更方便地对Modbus TCP/IP协议的通信过程进行模拟和理解,有效支持工控网络安全课程的协议建模与分析实验。  相似文献   

3.
张大鹏 《科技信息》2009,(34):195-195,197
EI(Embedded Internett)是指把TCP/IP协议作为一种嵌入式应用,从而实现接入Internet功能的技术。本文的工作即在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II上编写了嵌入式TCP/IP协议栈,实现了TCP/IP协议簇的基本协议ARP、IP、ICMP和TCP。最后,在Linux平台下,用一个模拟的网络环境对实现的各个协议的功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证明在μC/OS-II操作系统上已经可以实现基本的TCP/IP协议,通过了网络通讯测试,达到了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4.
TCP/IP协议及其工作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TCP/IP协议的体系结构,重点讨论TCP/IP协议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标准TCP/IP协议的基本原理,从OSI网络体系参考模型出发,给出一个具有较好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的嵌入式TCP/IP协议栈设计模型.通过嵌入式仿真软件SkyEye验证了采用面向对象方法设计嵌入式TCP/IP协议栈的可行性,并对协议栈的设计质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设计的嵌入式TCP/IP协议栈能够在嵌入式系统中正常工作,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相似文献   

6.
异架构数据通信的研究成为电力集抄系统应用中的关键性技术之一,文章在分析了ZigBee协议栈和TCP/IP协议栈的基础上,给出了ZigBee协议与TCP/IP协议的地址转换机制和数据格式转换模型,并由此建立了一个ZigBee-TCP/IP无缝连接的网关模型;通过改进LWIP协议栈实现了ZigBee协议与TCP/IP协议的转化;最后通过搭建软硬件平台来实现整个网关的设计。  相似文献   

7.
利用VB的 WinSock 控件可以与远程计算机建立连接,并通过用户数据文报协议(UDP)或者传输控制协议(TCP)进行数据交换.TCP/IP协议是Internet最重要的协议.VB提供了WinSock控件,用于在TCP/IP的基础上进行网络通信.本文介绍如何用VB来实现TCP/IP网络编程.  相似文献   

8.
关于TCP/IP协议安全机制及其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INTERNET的广泛应用,网络安全日益重要.由于INTERNET是基于TCP/IP协议的,因此对TCP/IP协议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对TCP/IP协议在网络层、传输层以及应用层的安全机制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其各自的特点并给出了应用.  相似文献   

9.
温小琴  邹琴  钟娟 《科技信息》2007,2(11):64-64,62
本文首先分析了μC/OS-Ⅱ内核和普通的TCP/IP协议;然后根据嵌入式系统的特点和μC/OS-Ⅱ操作系统的特征,对TCP/IP协议进行约简;最后提出基于μC/OS-Ⅱ的TCP/IP模块设计和实现。  相似文献   

10.
TCP/IP是互联网的协议基础,本文主要研究了TCP/IP协议的工作原理,详细分析了TCP/IP的一些非安全性定义。对其漏洞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通过管理等一些方法来对这些不足加以弥补。  相似文献   

11.
本文叙述了对海南岛及其毗邻大陆边缘白垩纪到第四纪地层岩石进行古地磁研究的全部工作过程。通过分析岩石中剩余磁矢量的磁偏角及磁倾角的变化,提出海南岛白垩纪以来经历的构造演化模式如下:早期伴随顺时针旋转而向南迁移,后期伴随逆时针转动并向北运移。联系该地区及邻区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对海南岛上述的构造地体运动提出以下认识:北部湾内早期有一拉张作用,主要是该作用使湾内地壳显著伸长减薄,形成北部湾盆地。从而导致了海南岛的早期构造运动,而海南岛后期的构造运动则主要是受南海海底扩张的影响。海南地体运动规律的阐明对于了解北部湾油气盆地的形成演化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学习普通话的重要环节是在语流中模仿普通话的节律。停延作为节律的基础,确定了语流中的音步组合,进而关系到协同发音、连续变调等一系列语音现泉。停延的研究对于普通话的朗读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以《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提供的60篇短文为语料,对于文中的停顿做出了定量、定性的分析:普通话的音步组合层的平均长度为5—7个音节,影响各篇短文音步组合层长度的主要因素是文体风格。该文根据60篇短文的语音资料,提出了设置句中无标点停顿的语义原则、语法原则、语用原则。根据语义原则,只能在有助于语义表达的地方停顿。根据语法原则,只能在构成语法结构的地方停顿。如果在某种情况下构成了非语法停顿,那是为了满足节律的需要。根据语用原则,人们通过对语境的分析,以停顿为手段,实现表情达意的最佳效果和节奏的匀称感。文中以大量例句,对各种语法结构中的语音停顿现泉进行比较说明,做出了令人信服的阐释。  相似文献   

13.
石油勘探开发建设项目评价是石油勘探开发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提高项目决策科学性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分析了石油勘探开发建设项目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然后从项目前评价、项目中评价、项目后评价、技改项目评价四部分讨论了项目评价的基本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了新的项目评价系统。指出:新的项目评价系统与传统的评价系统[1]的最大区别在于增加了项目中评价内容,并且对其它大、中型建设项目也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试验机-试样系统的分析,认为试验的稳定加载条件不仅仅取决于试验机和试样的刚度(K_m+K_r),而且取决于试验机活塞(端部)的位移速率.具有反馈系统的伺服试验机,正是通过对活塞位移U_q的控制来谐调刚度(K_m+K_r)的变化,从而达到控制应变速率,以保证加载过程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探测了蛋白胨,酵母粉,葡萄糖对BF80菌生长和降解苯酚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0.05%-1%的蛋白胨能促进BF80的生长却抑制该菌的苯酚降解,这种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酵母粉对BF80生长和苯酚降解均有促进作用,在最适浓度0.1%的情况下其生长量OD600达到1.578,苯酚降解率上升到99.21%;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对BF80的生长和苯酚降解几乎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建构中国古代文学审美理论:动因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提高“”的审美能力、“史”的认知能力、“论”的理解能力等方面阐述了建构中国古代学审美理论体系的动因,从注重古人创作和审美的实际、用今人的观点来透视、把定向观照和多向思维结合起来等方面探讨了建构这种理论的方法。目的在于使中国古代学理论的研究既有传统性又有现代性,既有本土性又有世界性。  相似文献   

17.
观察比较三个甘草种1~4年生主根及根茎内部结构,主根共同特征和次生结构与一般双子叶植物基本相同.各年主根增粗主要是次生维管束个数稍有增多,射线、木射线伸入根中心,致使细胞增多、增大.根茎具有茎次生结构.三个种的粉末可看到淀粉粒、纤维、导管、品鞘纤维、射线薄壁细胞、筛管、棕色块、木栓细胞.  相似文献   

18.
针对周期间歇性脉冲负载对蓄电池循环寿命的影响,优化蓄电池的工作状态,引入蓄电池-超级电容器复合电源解决方案,充分发挥蓄电池比能量大和超级电容器比功率大的优势.选择蓄电池与超级电容器直接并联的被动式结构复合电源作为研究对象,并对被动式结构复合电源结构进行改进.在MATLAB仿真环境下,对应用于周期间歇性脉冲负载的蓄电池单一电源、被动式结构复合电源和改进型被动式结构复合电源进行对比仿真研究,同时搭建实验平台,进行对比实验研究.仿真和实验结果均表明,改进型被动式结构复合电源相比于其他两种电源,由于超级电容器对蓄电池功率的充分补偿,蓄电池放电过程得到优化,伴随着放电电流曲线更加平滑.  相似文献   

19.
三昧:佛教审美感悟的主要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对中国古代学创作和审美产生了巨大影响,这已经是不争的问题。而在感应外物的心理知觉上与学审美究竟有何内在联系及区别,则又大多语焉不详,或详而无纲、油水分离。笔从佛教教义中拈出“三昧”两个字,深入探寻佛教审美感悟的主要方式,分析它与庄子“心斋”及俗人梦幻的同异,这对中国古代学审美理论的梳理和建构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语言隐喻性本性的阐述,提出了隐喻同样是人类理性的题中应有之义的思想.并以数学史中逻辑与直觉、精确与模糊的互补性,科学范式中的人文价值因素为佐证,论述了隐喻是科学与人文互补整合机制的一个方面或环节。而理性忘却了其隐喻的基础和功能,人类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如全球性问题)。文章通过对科学前沿有关“不确定性”信息的反思.认为“不确定性”并不是什么“科学的终结”.而是意味着无限发展的可能性,预示着一种新的科学范式的诞生乃至一场新的科学革命的来临。其核心是超越旧的理性形式、建构新的理性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