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间隙对双螺杆制冷压缩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清楚解析间隙对螺杆制冷压缩机性能的影响及提高压缩机性能,针对双螺杆制冷压缩机中的啮合间隙和排气端面间隙对压缩机性能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间隙值下,啮合间隙对螺杆制冷压缩机的容积效率和绝热效率等的影响数倍于排气端面间隙的影响,每增加0.01mm的啮合间隙,会减少0.4%左右的容积效率,而每增加0.01mm的排气端面间隙,会减少0.13%左右的容积效率;在较大啮合间隙工况下,排气端面间隙的改变基本不影响压缩机的容积效率、绝热效率以及系统性能系数(COP)等,但是同时增加啮合间隙和排气端面间隙,会引起压缩机性能参数、制冷量及系统性能系数的下降。因此,在螺杆制冷压缩机的设计中更应注重啮合间隙分布设计,从而有效提高双螺杆制冷压缩机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双螺杆压缩机设计新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利用工作过程的数学模拟来选择双螺杆压缩机主要参数的设计新方法;给出了数学模拟的主要内容和结果,该数学模拟显示出主要参数不同取值时,对压缩机性能的影响.将本设计方法应用于一台双螺杆压缩机的设计,取得了满意的结果.表明文中推荐的设计新方法具有实用性.与传统的经验设计方法相比,这种方法不仅大大缩短了设计周期,而且提高了设计精度,还能使所设计的压缩机性能接近最优水平. 相似文献
3.
新型内啮合齿轮压缩机的齿间接触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内啮合压缩机的材料选择准确、摩擦功耗减小、运行可靠性提高等,采用线弹性理论,在分别考虑缸体与外转子无间隙和有间隙的2种情况下,建立了齿面接触力计算的数学模型,该模型比有限元方法求解简单,并可得到接触力随转角的变化关系,特别是易于根据计算得到的结果合理设计和优化型线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间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接触力的大小和变化规律;有间隙模型所得到的接触力数值比无间隙模型大10倍以上.考虑到实际转子压缩机中外转子和缸体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间隙,因此有间隙模型更接近于实际情况,而且在设计该压缩机时宜采用有间隙模型. 相似文献
4.
针对LG30/0.8—00火炬气螺杆压缩机出入口温度过高、对外不做功的几种原因进行了分析,找出问题的本质原因后,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并对该类机组常见的问题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螺杆压缩机不做功、出入口温度过高故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LG30/0.8-00火炬气螺杆压缩机出入口温度过高、对外不做功的几种原因进行了分析,找出问题的本质原因后,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并对该类机组常见的问题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28-32
为了探究双螺杆压缩机内部阴、阳螺杆转子在实际运转中的动力学性能,利用虚拟样机技术对某型号螺杆压缩机的工作情况进行动力学仿真研究。在SolidWorks中建立螺杆压缩机模型,借助ADAMS软件进行动力学特性分析,模拟螺杆压缩机真实运动状况。以阳转子为驱动源带动阴转子运动,得到阴转子在0.5 s内的速度、加速度曲线和阴、阳转子之间的啮合力曲线。结果发现阴、阳转子开始工作时有较大冲击,之后逐渐趋于平稳且与其预期理论计算结果相符,研究结果可为搭建真实螺杆压缩机样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螺杆压缩机泄漏通道与泄漏机理的基础上,导出了泄漏量公式,解析了密封线作用和影响,讨论了求解齿面密封线方程与长度的算法,提出了对应点序列法与递推公式来求齿面密封线长度,以JB与SRM两种齿形为例,用对应点序列法及配套的通用程序,计算了密封线长度和泄漏量等特性曲线。 相似文献
8.
螺杆压缩机设计计算软件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介绍了所开发的以Windows为操作平台的螺杆压缩机设计计算软件SCCAD,总结了SCCAD软件中转子型线、几何特性、热力性能、转子受力、转子变形以及刀具刃形等设计内容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机程序,给出了利用VisualBasic语言设计的用户界面和后处理程序.SCCAD软件克服了传统设计方法设计周期长、计算准确度差的缺点,设计人员可通过该软件,采用建立在工作过程数学模拟基础上的螺杆压缩机设计新方法.利用SCCAD软件设计的螺杆压缩机的研制成功,证明了该软件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挤出机螺棱间隙内温度分布的近似解析解及最高温度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导出了挤出机螺棱间隙内温度分布的近似解析解,并由此计算和比较了在不同情况下的温度分布和最高温度。结果表明:各有关参数对温度分布和最高温度的影响都可以反映到无量纲数G,C和Br对它们的影响中。建议以最高温度作为判断熔体是否会在间隙中发生热降解的定量指标,因此对如何在工程实际中避免这一不利现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透平压缩机转子-轴承系统的稳定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稳定性肥许多因素的影响,轴承间隙是影响稳定性的最重要参数之一。系统的稳定性对轴承间隙的变化十分敏感。 相似文献
11.
12.
以主叶片及分流叶片叶顶间隙相同的离心压气机为原型,采用数值方法,对比分析了增大主叶片叶顶间隙同时减小分流叶片叶顶间隙,以及减小主叶片叶顶间隙的同时增加分流叶片叶顶间隙这两种间隙非谐方案对于离心压气机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基于离心压气机内部非定常流动参数,结合FW-H方程进行了离心压气机内部离散噪声分析,研究了间隙非谐对离心压气机离散噪声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减小主叶片叶顶间隙,增大分流叶片叶顶间隙,可以在保持压气机性能的基础上有效降低压气机离散气动噪声.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叶尖间隙对级环境下压气机气动性能的影响,以带导叶的超音压气机级为研究对象,采用商用软件NUMECA对该压气机在转子叶尖间隙为0、0.3、0.6、0.9 mm时进行三维数值计算,分析了该压气机级气动性能及流动特点.结果表明:随着叶尖间隙的增大,转子叶尖处激波向上游移动;静子进口气流攻角增大,最终导致压气机稳定工作裕... 相似文献
14.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一台典型轴流压气机级进行提升压气机效率和喘振裕度的叶尖间隙处理研究,除了采用斜沟槽和梯状间隙处理外,还设计了一种新颖的斜坡槽结构。研究表明:斜沟槽和梯状间隙在叶尖前端凸台附近和叶尖中部均分别存在一个回流区,其中梯状间隙对应的后台阶上游出现额外的高熵增区域;斜坡槽可以消除叶尖前端凸台处的回流区,对斜坡槽最高点轴向位置优化后可以减小叶尖中部回流区,进一步降低损失。当斜坡槽前端径向高度为0.2 mm,叶尖前缘与斜坡槽起点高度齐平,斜坡最高点后移至叶尖前缘下游6%叶尖轴向弦长位置时,压气机设计点效率较光壁原型上升了0.12%,喘振裕度提高了8.3%。 相似文献
15.
以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系列的十级高压压气机为研究对象,在压气机部件、核心机及整机平台上详细开展了压气机叶顶间隙变化规律及其对气动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同时结合叶顶间隙对跨音级、高亚音级和低亚音级的仿真验证,得到了压气机不同级对叶顶间隙的性能敏感区,进而揭示了叶顶间隙影响多级压气机整机性能的机理。结果表明:不同尺寸的压气机叶顶间隙变化规律具有一致性,经验证主要和离心力及温度场相关。间隙增大后压气机设计转速下的流量压比特性和流量效率特性均整体下降,尤其后面级间隙对气动性能有显著影响。随着叶顶间隙的增大,压气机的跨音级因叶展较高叶顶间隙与叶展比较小,未出现效率突降的情况,但是后面亚音级做功能力明显降低,间隙影响主要集中在后面级即亚音级,使得压气机典型工况的效率和裕度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叶尖间隙对压气机非设计转速性能特性与稳定边界的影响,以某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十级高压压气机为研究对象,在高转速压气机试验器上开展了试验研究.采用精细化的级间参数测量,以揭示叶尖间隙影响多级压气机级间匹配的机理.结果 表明:叶尖间隙增大后,压气机非设计转速的流量减小、效率降低,且间隙对气动稳定性有显著影响,压气机的前面级未出现压比降低的情况,后面级做功能力明显降低,间隙影响主要集中在叶高80%截面以上,使得压气机更容易进入失速状态. 相似文献
17.
10KV配电线路防雷保护间隙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0kV配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中较靠近用户的一级,绝缘水平较低,且中低压架空线路一般无特别的防雷措施。本文在研究10kV绝缘导线的断线机理基础上,利用ANSYS软件仿真分析防雷保护间隙与绝缘子配合时遭雷击过电压放电过程及电压等级分布,确定了防雷保护间隙的大小。所设计的防雷保护间隙在非雷击状态不承载电压,雷击时先于绝缘子可靠放电,保护了绝缘子不受烧伤和击穿,保证了线路在雷电过电压下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8.
通过加装叶顶小翼来控制叶栅间隙的气体流动已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叶顶间隙流动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加装吸力面小翼可以延缓间隙泄漏涡的形成,降低泄漏涡的强度。在不同的叶顶间隙下,吸力面小翼的加装都能相应地降低泄漏涡的强度。在降低叶顶泄漏涡与主流混合损失的同时,提高了叶栅的气动性能。 相似文献
19.
首先分析了内啮合转子压缩机内外转子的运动特点,给出了齿间绝对速度和相对速度的计算公式,然后借鉴普通摆线齿轮的分析方法,详细研究了转子间啮合效率的计算方法,得到了啮合效率的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内啮合压缩机转子和普通摆线齿轮不同,其啮合效率不仅和型线的结构参数有关,还和齿间接触力有直接关系.因此,只有得到齿间的受力分布后,才能获得齿间的啮合效率.研究结果对此类压缩机的动力学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单螺杆压缩机星轮动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单螺杆压缩机在无理论啮合误差时星轮的准静态载荷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相应的力平衡方程组;同时,在考虑啮合副存在啮合传动误差的基础上,运用冲击动载理论及啮合副传动精度分析结果,建立了计算实际啮合动载的数学模型,并用实验加以验证.研究结果为星轮设计、啮合副抗磨、减振及压缩机摩擦功耗精确计算等提供了动力学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