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曾经担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和京师大学堂总教习的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在《花甲回忆》中评价晚清的士大夫时感慨地说道:“在文学方面他们是成人,而在科学方面,他们却仍然是孩子。”同样一个丁韪良,在与中国农民交流的时候,却认识到中国社会底层的真实想法。他在北京西山同一位满手老茧的农夫聊天时,农夫  相似文献   

2.
京师同文馆的数学教育在清末数学教育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客观评价京师同文馆的数学教育离不开对其学生的考察.通过对京师同文馆的学生杨兆鋆数学工作的考察,探讨了李善兰数学工作对他的重要影响,为客观评价京师同文馆的数学教育提供了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3.
京师同文馆的数学教育在清末数学教育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客观评价京师同文馆的数学教育离不开对其学生的考察.京师同文馆的学生杨兆鋆利用四面体理论推广了传统的“三角测量术”,他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数学传入后对当时中国数学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也评京师同文馆——兼与郑登云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育史上,都把京师同文馆看作是我国近代最早的国家办的新学校。它究竟是什么性质的学校?办学成绩如何?在近代教育史上发生了什么影响,占有什么地位?历来确有分歧。郑登云同志的《评京师同文馆》一文(见本学报一九七九年第二期)读后很受启发。但尚有些不同看法,提出来商榷。希望得到帮助和批评。一郑文认为,京师同文馆是“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学校”。概括提出的论据  相似文献   

5.
在对京师同文馆物理学教育的开设背景和设置过程进行探讨的基础上,通过其师资水平、教学用书及教学大纲、考试制度及试题特点、学生来源及学习和分配情况等,分析了当时物理学教育的开展情况,指出京师同文馆开设物理学是历史性的突破,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京师同文馆的数学教育在清末数学教育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客观评价京师同文馆的数学教育离不开对其学生的考察.为此,探讨了其培养出的学生杨兆錾在双曲线焦点位置作图问题方面的工作,指出杨氏在此方面的工作是以清末中算家李善兰为代表的对圆锥曲线研究重要方向的继承和发展.杨氏此方面的工作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数学传入后对当时中国数学界的一些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杨兆鋆关于"双曲线焦点位置作图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师同文馆的数学教育在清末数学教育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客观评价京师同文馆的数学教育离不开对其学生的考察.为此,探讨了其培养出的学生杨兆鋆在双曲线焦点位置作图问题方面的工作,指出杨氏在此方面的工作是以清末中算家李善兰为代表的对圆锥曲线研究重要方向的继承和发展.杨氏此方面的工作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数学传入后对当时中国数学界的一些影响.  相似文献   

8.
张倩 《科技信息》2011,(17):173-174
本文从京师同文馆、江南制造局和福建船政学堂这三所洋务派兴办的中国近代新式学堂的译书活动着手研究,得出洋务派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发展,且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和中国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页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9.
韩毓海 《世界博览》2008,(12):80-83
诞生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北京大学,至少经历了三次飞跃,其最初的京师同文馆仅限于面向满清贵族子弟、致力于培养洋务人才的功利目的,很快随戊戌变法失败而告终;从严复到蔡元培,北大作为一个独立的现代思想文化功能单元,其核心价值逐渐确立了起来。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京师同文馆毕业生杨兆鋆(1854-?)的数学成就做出评价。方法历史文献考证和分析。结果杨兆鋆在“平圆容切”方面的工作,是在吸收和消化《几何原本》中相关知识的情况下,以欧氏几何做图方法研究圆之间相切问题的典型代表。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其工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结论杨氏的工作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数学传入后对当时中国数学界的一些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初到杭州,李叔同在对待生命的基本态度上,主要是持守人文主义立场的.经过一系列事件,其思想开始发生转变,一方面有了佛教的解脱愿想,另一方面又掺杂进道家的隐逸情怀、儒家的道德追求,以及异教的神恩观念.出家之后,弘一大师的思想完全转向佛教,很快形成了融净土、戒律、华严于一炉的思想格局.其佛学思想虽受到唯心论的熏染.但顺应近世佛教的主流,仍以净土信仰为圭桌.  相似文献   

12.
在民国初期,西藏地方和中央的关系处于多事之秋,在这种情况下,西藏在内地供职的佛教僧人的作用就显得更加突出,成为双方保持联系的重要桥梁和渠道。民国时期曾经在北京、南京供职并来往于拉萨与北京、南京之间的贡觉仲尼,是这些僧人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和突出代表。在一些民国藏事档案中留下了一些关于他的活动的记载,解读这些档案,对于认识及研究民国时期西藏地方和中央政府的关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周梦江先生一生坎坷,早年过着漂泊生活,但对学术研究有执着的追求,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海内外知名的永嘉学派研究专家.综观周先生对永嘉学派的研究,其贡献有三:1、开创了温州学者研究永嘉学派之先河,拓宽了温州古代地方史研究的范围;2、弘扬光大了永嘉学派的各种思想,奠定了永嘉学派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3、研究“事功”、应用“事功”,为当代温州经济发展寻求文化内源.周先生老当益壮,耕耘不止,其精神可佳,其人品可敬.  相似文献   

14.
意大利的利玛窦在明朝末年作为耶稣会的传教士到中国传教,韶州是他在大陆传教的第二站。1589年8月他从肇庆来到韶州,通过结交官府和士大夫,得以在西河光孝寺旁租地建屋,设堂传教。他在地方文士瞿太素帮助下,蓄发儒服,学术传教,能够比较顺刺地四处传播宗教。利玛窦在韶州立足六年,教务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同时也引发了多起争端(教案)。1595年他又以韶州为跳板进入江西,并得以进一步向南昌、南京和北京发展。  相似文献   

15.
蒋经国自从当上赣南专员以后,平步青云,到最后登上了"中华民国总统"的宝座。在他的官场生涯中,赣南是他初练拳脚的地方。期间,他被称之为"蒋青天",取得了良好的官誉,成为后期国民党的楷模。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他这一生可以说是成功的。一个刚从苏联滞留长达12年的青年,为何有如此能耐,不禁令人难以置信,文章试图从其思想渊源方面来进行探究,便于我们进一步看清楚蒋经国,使人们对他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彼得一世在俄国历史上起过重大的历史作用,我国史学界对彼得一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他的改革及其影响,对其外交思想则很少进行系统论述。彼得一世的外交思想最突出的两个方面是学习西方和用武力取得出海口。  相似文献   

17.
陈寿祺是清嘉道年间的代表学者,学通汉、宋,世称“通儒”,因其早年学历、交游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使其在学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辑佚方面尤为突出。考证陈寿祺生平经历的五个发展阶段、学风衍变的基本过程,并且简略地考释了《尚书大传》、《五经异义》、《三家诗遗说考》等其在辑佚方面的代表性著作。  相似文献   

18.
陈寿祺是清嘉道年间的代表学者,学通汉、宋,世称“通儒”,因其早年学历、交游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使其在学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辑佚方面尤为突出。考证陈寿祺生平经历的五个发展阶段、学风衍变的基本过程,并且简略地考释了《尚书大传》、《五经异义》、《三家诗遗说考》等其在辑佚方面的代表性著作。  相似文献   

19.
1937年9月-1942年8月,胡适在美国度过了5年外交生涯。任大使期间,在经费困难和国际环境险恶的情况下,他一方面与美国上层频繁接触,获得了美国的两笔贷款,为抗战筹措资金;另一方面豁出性命讲演,宣传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为抗日作舆论宣传。但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和他人的误解,以及与宋子文之间的龃龉,最终被蒋介石免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