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千世界五彩缤纷,人的性格也多种多样,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孤立地能够存活的。每天,同学们都会与父母、同学、老师、邻居甚至是陌生人发生一定的联系。那么,如何与他人相处呢?这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学会与他人相处,必须要善待他人。善待他人是人类一种可贵的胸襟,可以说是一种美丽而富有爱心的人格。我理解的善待他人就是无害人之心。就是与人为善,就是成人之美,就是要求我们要有爱人之心,宽容之心,助人之心。  相似文献   

2.
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人完善的人──神经生理学家杨雄里院士访谈录在我采访过的科学家中,杨雄里院士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位。听杨雄里的演讲是一种享受,他在台上一坐。一开口就别具一种魁力;他对事物本质、对学科发展的深刻分析;他在语言、文学修养等多方面的功底曾令...  相似文献   

3.
鱼竿与鱼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遇到一位手里拿着一篓活鱼和一根鱼竿的长者。长者分别恩赐于他俩,其中一人要了一篓活鱼,另一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在原地架锅煮鱼,狼吞虎咽地美美吃了一顿。但第二天、第三天……他又开始忍受饥饿,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得到鱼竿的人,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看到不远处那蔚蓝色的大海时,已经浑身一点力气也没有了。不久,他只能眼巴巴地望着大海而撒手人间。另有两个饥饿的人来到长者面前,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的恩赐:一篓鱼和一根鱼竿。但他…  相似文献   

4.
空中城堡     
钟小龙 《知识就是力量》2011,(3):F0004-F0004
世界上有越来越多的人搬到了树上。美国1983年就开办了攀登爱好者学校。爬树的兴趣不再仅仅是孩子们的一种游戏,它已然成为了一种时尚运动和探索自然亲近自然的有趣活动。不只是在白天,晚上也是如此。56岁的格哈德·F.伯哈尼克,长得有些像木本植物,眼睛像太平洋的海水一样蔚蓝。从1969年起,他就一直生活在旧金山以北近300千米的一个由渔民和伐木工人为主要居民的小城,小城的这片森林归他负责之后,他就一直是看林员、伐木工人,同时还是个善于攀登的人。  相似文献   

5.
人体面包     
最近,泰国一名面包师在其家族作坊中,雕塑了看上去就像是人的头颅和身体部分的面包。这些“人体”的制作原料是面粉、葡萄干、干果及其他传统面包原料。这名面包师称,他制作人体面包的目的是反映一种哲学思想——“不要相信你所见,你所见不一定是你所认为的东西。”他希望人们思考一个问题:究竟是他们在消费食物,还是食物在消费他们。  相似文献   

6.
最古老的血     
1991年,5300年前的冰人“奥兹”在奥地利和意大利交界处被发现,此后他一直在接受调查。最近,科学家运用最先进的纳米探测器和原子显微镜在他身上发现了红血球,这也是迄今已知最古老的红血球。此外还发现了一种凝血因子纤维蛋白。人受伤后几分钟内就会形成纤维蛋白,  相似文献   

7.
刘国均 《科学之友》2007,(9A):71-71
其实只要岗位安排得合适,世界上就没有残疾可言。顺治皇帝是清朝入主中原后的第一个皇帝。他主持编篡了《资政要览》书,《资政要览》中“知人”一节里有这么一种说法,听起来很有道理。顺治皇帝说:“三个人一起走,一定会有可用之才。背驼的人可以让他去敲钟;身体残疾不能弯腰的人,可以让他去打罄;  相似文献   

8.
早在20世纪,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就指出,对心灵的探讨必将成为一门十分重要的学问,因为人类最大的敌人不是灾荒、饥饿、贫困和战争等,而是我们的心灵自身。而在人类自身的心灵疾病中,精神分裂是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直到今天,人类还无法解开精神分裂症的谜团。精神分裂是怎么回事?28岁的陈群是北京某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他有一个漂亮的女朋友,而且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新房和家具都买好了,也布置得像模像样,就等着举行结婚仪式了。然而,在结婚前几天,陈群发现女友背着他把单位的一位男同事带进了他们的新房。陈群敲门,女友拒不开门。陈群…  相似文献   

9.
73岁的秦伯,具有天生的犟脾气,还爱抬杠,他自己认准的事,别人很难说服他,人们当面叫他秦伯,背后都叫他“老拧种”。 秦伯平时有两大嗜好:抽烟、喝酒。“烟酒不分家”是他的口头禅,越是喝酒的时候,烟抽得越凶。偶尔与不会吸烟人一起喝酒,他就死乞白赖地以烟酒不分家为由,非让人家点上一支不可。他不仅喝酒时很少吃菜,还笑话因为菜好才想起喝酒的人。  相似文献   

10.
和张永刚交谈,你会体会到什么叫真诚。这位1957年出生的上海首届科技启明星、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的研究员、博士,看上去与在大街上行走的最普通的人没任何两样。我与他见面的那天,上午下过一阵雨,他足蹬一双已显阵旧的中街套鞋,这是目前许多城市年轻人不愿意穿的雨具。望着他的那双旧套鞋,我心里生出一种敬佩和感慨兼而有之的感情。张永刚的少年和中学时代是随在军队工作的父母的流动而在转移中度过的,他在安徽大别山区和镇江先后完成了小学、中学的学习,中学毕业后他当过3年工人。文革结束后他作为首届高考入取者跨入南京邮…  相似文献   

11.
江世亮 《世界科学》2007,(4):30-31,5
我和姚祝军见面有一种老朋友相聚的相知之感。尽管只是首次倾心交谈,但在10多年前,就承上海有机所戴立信院士推荐,邀当时刚在所里念博士的姚祝军为《世界科学》译稿。记得当时他送来的译文无论是对专业问题的把握,还是中文的表达都远胜他这个年龄段的人。编辑部很庆幸有这样一位好的译者,但知道他科研工作忙就未多打扰。后来知道他出国了。2002年后我又在有机所见到了刚从国外回来不久、兼任所科研处长的姚祝军,但都只是匆匆打个招呼未及细谈。  相似文献   

12.
33年来,彼得·A·罗纳(Peter A.Rona)一直在寻找一种难以捕捉的古老生物。并一次次潜入距北大西洋海底两英里多的深海中寻找这种生物。就像亚哈船长(美国作家麦尔维尔长篇小说《白鲸》中的悲剧性主人公,最后船覆人亡——译者注)一样,他一次次的失败。尽管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深海探险设备,他却总是空手而归,这种生物一再逃出他的手心。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现了致幻植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在国外,对致幻植物也有不少奇特的传说。我国云南的小美肝蕈和华丽牛肝蕈,如被人误食后就会中毒,使食者觉得有人在呼唤他的名字,接着便不知不觉地不停奔跑,然后呆立发痴,形若木鸡,这在医学上称为“木僵”,酷似电影《追捕》中服用了致幻剂的人。食者往往还有一种反应:白天只觉得头昏眼花,一到夜晚便会看到有一群穿红戴绿不足一尺高的陌生小矮人向他走来,嬉戏打闹,医学上又将其称为“小人国视幻觉症”。在视幻人眼中,“小人”霎时会变成“巨人”,高达数丈,顶天立…  相似文献   

14.
对安布路易斯·巴累(1510~1590)来说,外科是一种神圣的职业,不管从事它的人地位多么低下。巴累被他的同事们描述成是一个有个性、有创见、和善、文雅、性急和专制的人。他投诚实地承认他对外科的主要贡献是简单的并无多少独创,但是他那种打破传统的决心和敢于走自己通过观察获得真理之路的精神,为外科的复兴指明了方向。巴累和其他生活在16世纪的先驱们不同于前辈的革新家,他们从朦陇中觉醒,因为印刷业已允许他们用白话文出版课本。巴累的著作生前被收集和重印了多次,并被翻译成拉丁文、德文、英文、荷兰文和日文。巴累总是乐意向…  相似文献   

15.
明萨隆(Ming Saree-on)是泰国的一位普通农民,虽然他从未听说过基因组学和定量性状位点等专业用词,但对于水稻枯萎病却是再熟悉不过了——那是一种真菌疾病,直接与他种植的水稻和收入休戚相关。2008年当农业研究人员出现在他的村庄时,问他是否想试一试一种能抗枯萎病的水稻新品种时,他觉得试试也无妨便一口答应了。  相似文献   

16.
诗与科学     
在我认识的科学家中,谷超豪教授是最令人敬仰的一位。他出众的学术造诣、谦逊的美德,处处显示出一种大家风范。而尤其让我崇敬的是,他具有一种独特的气质。这种气质,既表现在他高高的智顶、深邃的眼神、雅致的谈吐上,更显露在他同时具有的科学和学素养中。难怪他被国内外同行称誉为具有“独  相似文献   

17.
生活水准     
“世界上还有一种人呢!”斯奇夫大声说道。 他是银河巡逻飞船的助理观察员,身上穿着金碧辉煌的礼服。此时,正坐在餐桌的首位,与离别多日的家人欢聚一堂。他那人丁兴旺的家庭正在倾听他讲话,有八个耳朵、九张嘴和二十一二只眼睛直对着他。 “这种人嘛,是一种哺乳类的智慧动物,生活在一个行星上面,我们去过那里。”斯奇夫开始讲述。家人们聚精会神地听着,嘴都张开了。他看了大家一眼,接着讲下去:“一个人有一个头……” “只有一个人?”妻子弄不明白。 “是这么一回事,”他耐心地解释着。“这种智慧动物单个时叫一个人,多数时叫人们。他们的总体叫作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两头蛇。有一个有名的古老传说,传说的主人公是战国时候的政治家孙叔敖。孙叔敖小时候听人说.有一种两头蛇,谁遇见两头蛇就要死了。有一天,他哭着回来,对他母亲说:“妈妈,我活不成了.不能给您养老了啊!”他妈妈问:“是怎么回事?”他说:“我真的看见两头蛇了。”他妈妈问:“两头蛇在哪里?”他说:“我认为它是个害人的东西,让别人看见了也要死.  相似文献   

19.
芯片人     
电子人教授 几年前,英国雷丁大学的沃威克教授在局部麻醉下接受了手术,在自己的左肘部植入一个小玻璃囊球,里面含有无线电接收器和几个硅芯片,这使他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人与机器的复合体,或称“电子人”,也叫“半人半机器人”及“芯片人”。植入皮肤的芯片与他办公室内的计算机网络接收器相连,当他一走进办公室,门便自动打开,由计算机产生的人工合成声音就会说:欢迎你,沃威克教授。灯随之而亮。 目前,除了确定身份,沃威克教授体内的芯片能做的事情还很少。但他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植入体内的芯片将可以帮人打开电梯、开启家用自…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的武侠小说中,有一种“见血封喉”的暗器,也就是说这些暗器上的毒药进人人的血液后,可以让人立即停止呼吸。善于使用这种暗器的是热带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据传说,在西双版纳最早发现箭毒木汁液含有剧毒的是一位傣族猎人。有一次,这位猎人在狩猎时被一只硕大的狗熊紧逼而被迫爬上一棵大树,可狗熊仍不放过他,紧追不舍,在走投无路、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这位猎人急中生智,折断一根树枝刺向正往树上爬的狗熊,结果奇迹突然发生了,狗熊立即落地而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