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精神与民族精神密不可分。审视中华民族精神本身,为科学精神的融入提供了根据和条件。把科学精神融入中华民族精神,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中寻找科学精神的渊源,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形而上"的伦理精神落实到"形而下"的科学事业上;转变教育理念,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观念、提倡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促进科学活动与社会活动的良性互动;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保护激励创新精神和成果;注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营造更加民主开放的社会环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把科学精神融入中华民族精神,任重道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布尔迪厄的"科学场"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尔迪厄的“科学场”既是一个汇聚了各种力量的场,也是一个权力斗争的场,其独特之处在于,它把各种竞争的力量组织成一个具有客观机制的网络。“科学场”观念捍卫了科学的理性事业,尽管这种理性是历史的、偶然的和相对的,但是由此场域所产生的科学知识仍然有政治的效力和伦理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如何进一步发展中国古代科学史的研究?本文从“李约瑟问题”得到启发,认为如果把注意力从反问题“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发生”转移到正问题“为什么中国文明在把人类对自然界的知识应用于人类实际需要上比西方文明更有效得多”上来,则可以发展社会学与文化取向的中国科学吏研究。这样的研究就不再仅仅是“科学事实”的考证,而是从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视角,研究中国古代科学与社会及文化相关的多方面的问题。本文以宋代为例,提出了一些可以照这一思路开展的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4.
性的亲密不过是真正亲密的一部分,但是却很重要。婚后2~4就厌倦床上生活的夫妻为数很多,有些夫妻甚至在婚后3个月内就觉得床上的事情索然无味。如果夫妻两人中有一方把性交当做不得不尽的义务看待,婚姻关系,就已经亮起红灯了. 厌倦卧室生活的原因很复杂,可能是由于愤怒、怨恨、缺乏安全感,为儿女或事业或健康担忧,在情绪上逐渐疏远,畏惧性生活、甚至畏惧快乐,或由于单纯的日久生厌。如果要想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自然辩证法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20世纪早期以来,自然辩证法与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自然辩证法日益深刻地融入社会这个大系统,在社会大系统的良性运作中,自然辩证法业已并将进一步发挥其极大的人文价值,这些人文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弘扬科学精神,旗帜鲜明地反对形形色色的伪科学、假科学科学精神是人类精神之根基,弘扬科学精神对于科教兴国基本国策的贯彻与实施,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国走向市场经济、法治社会与现代化的国家的过程中,大力开展科学知识的传播和…  相似文献   

6.
《大公报》是20世纪30年代科学化运动的倡导者和传播者,它注重宣传科学知识,鼓励科学家参与国事,奖励科学事业。科学家也充分利用《大公报》推进社会科学化,为社会服务。《大公报》提倡科学、信仰科学,不是急功近利式的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和技术,而是要学习西方人信仰真理、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7.
科学知识经济学把科学知识作为经济分析的对象,以"科学基本上是社会的"这个命题作为出发点,明确以经济学术语描述科学知识的生产和传播,把来自新制度主义经济学、非合作博弈论、信息理论等领域的概念付诸应用.它对科学知识的生产和传播机制的阐述在理论上有助于应对科学相对主义的威胁,在实践上对制定科学政策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21,(11):10-11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截至 2020年年底,全国实名注册科技志愿者104万人,志愿服务组织2.7万个,科普中国信息员达513万人. 一年来,各级科技志愿服务组织积极开展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为主的活动.在日常科普内容基础上,突出应急科普,以科学的精神、方法和知识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和安全生活,让更多的人相信科学、走近科学、传播科学.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观园》2021,(11):10-11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截至 2020年年底,全国实名注册科技志愿者104万人,志愿服务组织2.7万个,科普中国信息员达513万人. 一年来,各级科技志愿服务组织积极开展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为主的活动.在日常科普内容基础上,突出应急科普,以科学的精神、方法和知识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和安全生活,让更多的人相信科学、走近科学、传播科学.  相似文献   

10.
论科学的人文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研究萨顿的科学史观和瓦托夫斯基的科学哲学观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科学的人文价值问题。文章认为,如果将人文价值看作是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密切相关的那种文化价值,那么,科学至少具有四种人文价值,即思想价值,智力价值,精神价值和审美价值;就人文意义和人文价值而言,科学完全可以同最为典型的人文文化-艺术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11.
从知识社会学到科学社会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在社会学众多分支中是非常年轻的,它在本世纪六、七十年代才发展成熟。但是,自从上世纪中叶社会学诞生以来,就已经有许多社会学家研究了包括科学知识在内的一般知识及其他精神现象;在本世纪的二、三十年代,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形成了知识社会学。知识社会学是孕育科学社会学的基地,但是,科学社会学的发展又是彻底摆脱知识社会学的范式及框架,从新的角度研究科学这种社会现象的结果。科学社会学和知识社会学不一样,它不再把科学单纯当作一种精神现象和认识成果来考察,而是把科学作为一种社会活  相似文献   

12.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昌明的时代。运用科学来探究未知并解释一切,蔚然成风。物理主义被认为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物理主义者们普遍相信科学知识或物理知识是完备的(完备性),但是直觉上,我们觉得心灵是主观的(主观性),而科学手段只适用于研究客观的对象,因而心灵无法获得科学解释。如果科学无法解释心灵,那么科学知识就是不完备的,物理主义因而也就是错误的。对此,两类常见的物理主义回应是:激进主义方案(主观性与完备性的非兼容论)和保守主义方案(主观性与完备性的兼容论)。当然,物理主义者也可以通过放弃完备性来为自身立场辩护,但这是一种过于冒险的做法,因为很可能直接导致物理主义的失败。本文建议一个更为稳妥的做法:在坚持完备性的前提下,澄清有关主观性的一个误解,从而继续为保守主义做辩护。我将论证,一旦澄清了这个误解,那么就不但可以继续推进保守主义方案,而且有望为我们开启一个理解心灵的新视角:心灵既不是主观的(subjective),又不是客观的(objective),也不是主体间的(intersubjective),而是非主观的(non-subjective)。  相似文献   

13.
科学知识是以假说的形式被提出并通过不断的经验证实成为科学理论而被接受的。科学假说是科学家把对世界的信念和看法用语言陈述的形式具体化了的命题。这种语言层面的命题表述,涉及把世界的本体实在翻译成有意义的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形成科学理论的过程。由于世界本体实在的相对性及本体论的相对性,使得由此建立起来的科学假说具有相对性和不确定性,本体论的相对性构成科学知识不确定性的根源。奎因通过语言和逻辑的分析,把这一问题明确地表现出来并进行了具体和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科学是各代人的共同财富。靠人们前赴后继,世代积累,才能掌握部分大自然的奥秘。人生苦短,相隔数十年之后,主驭科学知识的人就要换代。今人走了以后,下一代就会把科学遗产财富接过去,成为新的天赋主人。不能说前人研究过的问题,无论曾经取得过多么辉煌的成就,下一代人就不许更动,每代人都有继承和发展科学的责任和权利。历史已经证明,后人总会做得更好,超过前人。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知识体系或满足人类生存需要的工具,而且还代表了一种崭新的精神、一种独特的文化,即科学文化。正是科学文化在不同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传播成为近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文化背景之一。本文从作为一种文化的科学的角度,对近代科学诞生以来教育的发展及其与世界科学中心转移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初步探讨了科学文化对于社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科学合理性与科学进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科学在当今世界所取得的惊人进展和璀璨成就相比,科学哲学对于科学何以是合理的和进步的之解读,似乎显得异常地滞后和相形见绌,本文通过澄清科学合理性和科学进步的概念,从合理性的多元性,科学进步合理性模式的社会历史性和不完备性等对此作了试探性的阐释,并指明只有用科学知识社会学来补充科学哲学以及把科学哲学与科学社会学,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研究结合起来,才有可能“令人满意”地解读科学是何以合理和进步的。  相似文献   

17.
科技传播普及与科学精神培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精神是科学的重要内容,是科学知识的灵魂。它是科学发展历史本身的产物。科学精神中最重要的是客观精神、理性精神、实证精神和进取精神。在传播与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内在地包含着科学精神的培育。培育科学精神是科技传播与普及的重要功能和使命。只有使公众逐渐领会和具备科学精神,才能更快地卓有成效地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才算达到了科技传播与普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关于科学知识的生产过程问题,历来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和讨论,其中从本质主义转向建构主义体现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的出现,那就是强调社会的共建。爱丁堡学派和巴黎学派对科学知识建构的社会性有深入的探讨,彰显了科学知识生产的群体性。在群体或不同的文化中生产科学知识离不开协商,且科学知识的生产也离不开科学的争论,同时在争论中也会产生协商,研究科学中的协商问题突出了科学知识生产过程的群体沟通特性,最终将迈向群体的共建。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的辩证本性日益通过"共建"这个范畴表现出来,人们可以将之理解为"共建科学知识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9.
科学哲学与文化哲学总是被人们在多种意义上来理解,但如果从思维方式上来理解哲学,那么科学哲学与文化哲学就只能作意识形态与思维方式的理解、作哲学现的理解。这样,对科学哲学的追寻与批判以及人类对人的本质认识的发展、人类需要的发展、人类思维的逻辑都使从科学哲学到文化哲学的转向成为21世纪哲学观的新变革。  相似文献   

20.
迪昂-奎因论题的提出暴露了传统科学的重大缺陷,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出现是传统科学哲学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劳丹理论虽然顺应了科学的发展,但仍有保守性的一面,他用“不合理性假定”试图规范科学知识社会学,但科学知识社会学根本没有顾及到这条戒令,并显示出强烈的反传统精神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