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皮尔士的科学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西方科学哲学从逻辑实证主义到后实证主义的发展也是从基础主义到反基础主义的发展,是可误论不断加强的过程。而上在逻辑实证主义之前,美国科学家和实用主义哲学家皮尔士就比较充分地论述了反基础主义和可误论的科学知识理论。虽然皮尔干仍然把真理,我们的一切信念都可以受到批判或反驳。皮尔士彻底批判了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基础主义,提出了反基础主义的科学知识理论。这种知识理论经过20世纪的发展,成为当代科学哲学和整个  相似文献   

2.
皮尔士的科学哲学──反基础主义和可误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代西方科学哲学从逻辑实证主义到后实证主义的发展也是从基础主义到反基础主义的发展,是可误论不断加强的过程。而早在逻辑实证主义之前,美国科学家和实用主义哲学家皮尔士就比较充分地论述了反基础主义和可误论的科学知识理论。虽然皮尔士仍然把真理看做是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绝对正确的知道,但他认为没有任何基础保证我们现有的信念是真理,我们的一切信念都可以受到批判或反驳。皮尔士彻底批判了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基础主义,提出了反基础主义的科学知识理论。这种知识理论经过20世纪的发展,成为当代科学哲学和整个认识论的主流。  相似文献   

3.
科学偏见是科学争论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关于科学偏见的产生,历史上曾有逻辑实证主义与反逻辑实证主义两种对立的观点。近年,在西方又流行方法论的客观主义观点,这一观点坚持在科学活动中应采用先在的、绝对不变的、至上的方法论标准,否则,就会出现科学偏见。这一观点背离了现实的科学活动。在萨弗尔曾批判这一观点,并提出其归因模型。本文分析了方法论的客观主义观点的局限,介绍并评价了归因模型。  相似文献   

4.
走向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整合的当代哲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初,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创始人石里克曾满怀信心地说,他在哲学领域中完成了一次康德式的革命,即彻底打碎了传统哲学以茂密的体系构造为标志来体现哲学的进步和发展,而代之于对人的认识的意义阐述和科学证实,彻底摈弃一切毫无意义的形而上学假定。石里克的论断意味着20世纪哲学的重大转向,标志着从传统哲学向分析哲学即科学哲学的跨越以及科学主义思潮的形成。自那时起,科学主义的旗帜在哲学的灰色天空中高高飘扬。然而,科学主义思潮的形成及其传播,并不意味着现代哲学的科学主义化,以胡塞尔为代表的唯意志主义、以萨特为代表的…  相似文献   

5.
科学哲学从逻辑主义向历史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演化发展过程中,其理论评价观上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从线性、完全理性和简单性,经过整体性的中介,过渡到非线性、复杂性、非理性和多人动态博奕。逻辑实证主义的评价单元是互不相干的、孤立的命题。他们认为,命题只有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两种,而理论则是命题之间的线性组合和归并。理论的进步就是命题数量的积木和增加。评价理论就是评价考验命题。所有的证据的证明能力也是齐一的、均匀的。经验证实也是科学与非科学、形而上学分界的根本标准。波普尔的证伪主义虽然在科学进步、发展模式和理论…  相似文献   

6.
雅斯贝尔斯的“科学哲学”李章印“科学哲学”作为哲学的派别,有其特定的含义。我们一般把实证主义、马赫主义、逻辑实证主义、证伪主义、历史主义、科学实在论以及“后现代科学哲学”统称为“科学哲学”。但是本文所讨论的雅斯贝尔斯的“科学哲学”并不属于作为派别的“...  相似文献   

7.
试析马赫的科学统一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赫是一位科学家,这是众所周知的。然而更为重要的是,也并不为多数人所知的,马赫还是一位科学哲学家,作为科学哲学家,他的最大愿望是是实现科学统一的理想,他也因此成为20世纪30年代维也纳逻辑实证主义学派的先驱,但马赫所致力的科学统一工作是从两方面着手的。其一是科学在认识论-方法论上的统一,逻辑实证主义正是沿此方面而深入下去的,并最终遇到巨大的困难,另外,也是被人所忽视的一面,是从体论方面致力于科学统一,即科学统一的非正统方面,而这一点正是我们在知识经济时代研究科学统一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8.
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三次转向:社会一历史的转向,文化的转向,后现代的转向。就现代主义科学哲学而言,从逻辑主义到历史主义,这是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发展的第一次转向。逻辑主义着眼于科学理论的逻辑分析,追求科学语言的清晰性和准确性,其代表为逻辑经验主义。波普尔及其学派可以看作是从逻辑主义到历史主义的过渡和中介。历史主义超越了传统的科学哲学作为“科学的逻辑”的定位,认为单靠逻辑的解剖刀必定歪曲科学,因而把焦点聚集在对科学的社会一历史考察上,更多地关注科学的实际发展,试图建立历史的模型,不可避免地…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自然科学,尤其是数学基础研究导致了数理逻辑的兴起和公理化浪潮。作为科学发展的哲学反响,逻辑实证主义者提出了科学研究活动的理性重建纲领。由于逻揖实证主义者过于注重科学理论和科学评价的逻辑学、语言学特征,忽略了社会、历史因素对科学研究活动的影响,因此,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历史学派的攻击下,逻辑实证主义的理性重建纲领被搁置起来.但几乎与此同时,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把人工智能研究提到日程上来了。它要求进一步认识科学理论的结构、科学研究活动的一般方法论规则,同时也表明了启发式规则在问题求解、机器学习及其它智能模拟过程中的方法论意义;另一方面,科学哲学开始重新研究“科学发现的逻辑”,研究的结果使一部分科学哲学家认识到;方法论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主义的实质及其表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主义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本文在梳理科学主义的各种不同定义的基础上,挖掘科学主义产生的思想根源——本体论的自然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主义、方法论的还原主义和价值论的扩张主义;探讨科学中的科学主义——各种各样的科学决定论,哲学中的科学主义——科学经验主义和物理主义以及社会中的科学主义——国家科学主义等,试图揭示它们的实质。  相似文献   

11.
The philosophical analysis of chemistry has advanced at such a pace during the last dozen years that the existence of philosophy of chemistry as an autonomous discipline cannot be doubted any more. The present paper will attempt to analyse the experience of philosophy of chemistry at the, so to say, meta-level. Philosophers of chemistry have especially stressed that all sciences need not be similar to physics. They have tried to argue for chemistry as its own type of science and for a pluralist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in general. However, when stressing the specific character of chemistry, philosophers do not always analyse the question ‘What is science?’ theoretically. It is obvious that a ‘monist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should not be based simply on physics as the epitome of science, regarding it as a historical accident that physics has obtained this status. The author’s point is that the philosophical and methodological image of science should not be chosen arbitrarily; instead, it should be theoretically elaborated as an idealization (theoretical model) substantiated on the historical practice of science. It is argued that although physics has, in a sense, justifiably obtained the status of a paradigm of science, chemistry, which is not simply a physical science, but a discipline with a dual character, is also relevant for elaborating a theoretical model of science.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science is a good tool for examining various issues in philosophy of chemistry as well as in philosophy of science or science studies generally.  相似文献   

12.
科学家研究是中国现代科技史研究的进路和重要内容。本文以近五年来六种期刊发表的科学家研究论文为例,对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做简单述评,并认为应该加强科学思想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胡塞尔的科学批判主要有三点:①现代实证主义科学观排除一切形而上学问题,导致了欧洲文化危机及自身意义基础的丧失;②现代科学将自然数学化,且远离生活世界,使人们误把数学化的自然当成自然本身,形成封闭的、客观主义的自然观;③结果是物理主义的客观主义成为现代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因此导致了科学的认识论之谜,使得自然科学知识何以可能成为问题。本文认为,胡塞尔的科学批判虽具有重要启发意义,但从科学和科学哲学的角度来看,他的批评在某些方面是不恰当的:①实证主义科学观固然不是健全的科学观,但现代科学自身却不是意义、价值等形而上学的领域;②尽管数学化的自然并不是自然本身,但数学化却是现代科学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③胡塞尔反对任何实在论的自然观,但这种自然观是现代科学世界观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公众理解科学是20世纪中期西方兴起的现代科普形式。但认真分析这种科普类型,不难发现其基本理论已先期存在于英国著名科学社会学家J.D.贝尔蚋的著作里。本文分析贝尔纳在传统科普讲解科学向现代科普理解科学嬗变中的历史作用,指出他的科普思想有着明确的公众理解科学取向,他不愧是现代科普公众理解科学的理论奠基人。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史教学在哲学系比较尴尬,要提高它的地位就需要选择一种恰当的编史学纲领。现象学-诠释学的编史学纲领是已有纲领中最适合的,它能够给出科学史的基础,按照科学自身的方式来显示科学,把科学的产生和发展看成是"科学世界"的形成和转换,并展示出科学与人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成立背景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析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成立的历史背景,讨论美国政府在资助和管理基础科学方面所进行的探索,着重论述科学界的代表人物之一万尼瓦尔·布什和新政派参议员哈利·基尔戈之间的争论及其对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成立的影响,阐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成立是现代科学发展及科学团体与联邦政府间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发展科技的指导思想:从延安时期到建国初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讨论了延安时期和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发展科技的指导思想。作者认为,这两个时期共产党发展科技的指导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即:强调发展科学技术为现实需要和国家建设服务。其原因在于:在这两个时期共产党面临着相似的严峻形势,同时延安时期培养的科技干部在建国以后的科技事业中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这一强调科学技术功利性的指导思想对中国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者还指出:延安时期就已萌发的对科技工作统一规划和管理的思想,在建国初期吸收了苏联的科技规划工作经验后,终于使科技发展规划成为了整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文章还论及中国共产党为更好地领导科技事业而对知识分子进行改造和利用所作的尝试和努力。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科学观是在实践基础上建构而成的,因而实践性一直贯穿其科学理论建构的始终。本文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主要的分析文本,从马克思科学观的存在论基础、生成论基础以及价值论基础三方面进行分析阐释,力图全面论证实践在马克思科学观建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关于科技跨文化和跨国家传播的研究中,巴萨拉模型和佩尔森的文化帝国主义,是一种全球西方化的实证主义科技观;后殖民科学观,其理论基础是社会建构主义,强调地方性科技之间的永久隔阂,走向文化相对主义;当前的后殖民技科学观从全球性与地方性之间相互冲撞的关系视角去关注着全球性与地方性之间各种异质性要素的辩证冲撞与互利发展,这种视角的理论基础实际就是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  相似文献   

20.
从心-身问题看功能主义的困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流功能主义在心-身问题上试图保留物理主义的基本立场,但又反对把心理状态还原为物理状态。这种非还原的物理主义是以“多重实现”为事实根据的。金在权提出功能还原模型,并通过局部还原将多重实现化解为一重实现,进而转向还原的物理主义。然而,金在权的功能还原理论对于心灵哲学最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即意识却是无能为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