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提出的问题与演示,要经过巧妙的设计.目的在于设计的有关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甚至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寻找问题.这样的教学过程才能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能力得到提高,这就要通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创设情景,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探索积累了一些创设情景的做法,现与同行商榷,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笔者作了如下尝试: 一、铺垫前提——创设情景,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 创设情景,让学生亲自经历新知识发生、发展的探索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卓金俊 《海峡科学》2006,(9):131-131,133
随着新课改活动的不断深化,一线教师已不满足于模仿操作、累积经验的层面,对诸如什么是问题情境、数学问题情景教学的理念是什么等问题作了深入的理性思考。课程标准倡导的“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或应用’的数学活动过程”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为广大教师所认可。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尤其是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问题情景、怎样的数学问题情景才是有效的问题情境等问题,还困惑着不少教师。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学习认识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为培养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主动探索、自主创新的能力,教师需要在数学课上努力创设一个与之适应的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自觉地去发现、去探索、去大胆地尝试,以达到促进其思维发展的目的。下面笔者就设置教学情景中的设疑、激疑两个环节谈几点做法,供大家参考。一、创设问题的情境一一眨眨“问题是最好的老师”,数学问题的解决是从新的数学问题情境中开始的。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保持积极进取的心境,思维持续处于活跃状态。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常常可以采用以下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生活经验和教学实践告诉人们数学的知识、思想、方法必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实践活动去理解和发展,并不是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就能获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情境,依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发生、发展过程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那么课堂中如何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初中数学的学习不仅要重视答案和结果,更要重视学习的过程和解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解题思路的训练,才能让学生真正提高数学水平和数学成绩。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体验是一种情感真正投入的学习活动,它需要学习者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客观事物,这样才能达到一种自我感悟、自我认识、自我升华的内化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迫切需要提倡这种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景中,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才能填补学生经验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的体验学习获得成功。[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自主探索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数学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努力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发现、获得新知识的方法。下面,就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数学,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9.
张先荣 《科技信息》2007,(5):147-148
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目标,采取数学方法论的教育方式,在极限概念教学中,首先创设情景展示极限发生发展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其次提供实例和问题,让学生研究,探索,归纳数列极限定义,然后利用类比合情推理推出函数极限定义,最后建立实践应用平台,激励学生运用极限定义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研究背景 新《数学课程标准》理念提出:“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从新课程实施情况来看,许多数学教学课堂仍停留在模仿和技术操作层面。学生没有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而数学问题教学课堂能始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创新能力。数学问题教学可谓是一条有效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1.
郑素梅 《科技信息》2007,(30):268-268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景,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那么如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行之有效的数学情景呢?我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故事、游戏模拟场景、观察、操作等活动,同时  相似文献   

12.
万冬华 《科技信息》2012,(22):312-312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每个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在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3.
计算教学过程中,常常借助一定的情境作为一节课的引入,通过情境址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探索出结果。情境的创设,能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活求知欲,唤起好奇心,使看似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充满亲和力和吸引力,让数学课堂变得富有诗意;能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笔者作了如下尝试: 一、铺垫前提--创设情景,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 创没情景,让学生亲自经历新知识发生、发展的探索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要引导学生利用抽象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应用数学,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7.
邓洪 《科技知识动漫》2010,(10):105-105
引导学生经历数学、交流数学和应用数学,日益成为当今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作为教学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应给学生搭建体验的平台,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实施体验式教学是实践这一教学理念的有效方式之一。体验式教学是师生通过各种真实情景的体验活动来实施课堂教学活动。它以“情景素材”作传媒者,  相似文献   

18.
沈政 《科技咨询导报》2010,(17):143-143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教师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使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走近生活的小学数学,不仅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素质,而且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数学合理"、"数学有用",从而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小学生学会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受数学的合理性,使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的和谐同步。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教学中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可以很好落实这一数学理念。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可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人类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曾泰玉 《科技信息》2009,(14):274-274
小学数学十分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创设和谐情景、设置趣味问题、鼓励学生积极联想等方面下功夫,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培养祖国需要的人才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