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廖瑞洁 《咸宁学院学报》2013,(1):131-132,135
贝多芬一生共创作了32首钢琴奏鸣曲。它们是贝多芬一生的创作中最为重要的作品。这些被称为《新约全书》的奏鸣曲,不仅透露出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的印记,而且记录了贝多芬从幼年到晚年的心路历程。贝多芬对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经历了从前期作品具有海顿、莫扎特风格,到中期作品具有朝气蓬勃、情感炽热和对比强烈的特点,再到后期作品追求音响效果强烈反差和不谐和性、矛盾的戏剧化尖锐冲突等,最后到晚期作品追求内心深处思想对心灵的剖析,注重内心体验、情感抒发的过程。研究贝多芬晚期的钢琴奏鸣曲,对于了解贝多芬的心理状态及其音乐创作思想的变化和原因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从调性和声、赋格对位手法、音乐结构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揭示贝多芬晚期奏鸣曲创作手法的变化及相关原因。  相似文献   

2.
左峰 《咸宁学院学报》2005,25(4):173-174
本文主要阐述了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内容、风格,奏鸣曲式的特点、变化多样的力度和强音,独特的音色处理和巧妙运用踏瓣技术,以及对贝多芬部分钢琴曲演奏提示.  相似文献   

3.
贝多芬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本文结合贝多芬钢琴奏呜曲作品创作风格的分析,以其钢琴奏呜曲作品中的《月光奏鸣曲》、《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和《A大调钢琴奏鸣曲》为例,探讨了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在旋律、力度、调性及音色方面的演奏特征。  相似文献   

4.
在贝多芬所创作的奏鸣曲中,《悲怆奏鸣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作品。这首由三乐章组成的奏鸣曲,再次证实了贝多芬戏剧性创作的手法。在贝多芬早期的作品中,虽然可以看见海顿、莫扎特或克列门蒂的影响,但都显露出他独特的创意与力感,充满了蓬勃而有生机的旋律,洋溢着大喜大悲跃进的节奏,并涌现出大胆奔放的幻想。这些都是贝多芬音乐中特有的魅力。在这首《悲怆奏鸣曲》中,呈示出绵密紧凑有力的表现手法,具有诗情般独特的魅力,洋溢着幻想的情绪,其精彩的戏剧性处理以及闪耀的深刻个性都受到了最高的评价与赞扬。  相似文献   

5.
苏杨民 《科技资讯》2014,12(18):195-195
贝多芬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是继巴赫四十八首平均律以后钢琴文献中最大的曲集。其奏鸣曲的主要内容是以生活为背景,来表达他对人和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和对苦难的忍耐。从贝多芬创作作品的思想变化上和演奏上可以看到其作品的风格。本文主要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演奏技巧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6.
贝多芬的音乐体现了他那个时代的人的痛苦和欢乐,其中的代表性的钢琴奏鸣曲《月光》奏鸣曲具有很大影响力,充分体现了浪漫色彩和贝多芬极具号召力的音乐风格,是古典音乐开始向浪漫主义过渡的作品之一.该文从乐曲的创作背景以及对《月光》奏鸣曲三个乐章进行赏析,从而进一步诠释《月光》奏鸣曲的深远的寓意和思想.  相似文献   

7.
把音频文件转化为自然语言序列后,使用mLSTM模型+softmax回归的深度学习网络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创作时期进行分类,10折交叉验证的平均准确率可达到90%.这一工作说明创作于不同时期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确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征,这一模型也可为其他的音乐分类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杨焱 《皖西学院学报》2013,29(1):118-120
持续音手法是贝多芬钢琴奏呜曲创作中的重要技法之一,它在奏鸣曲中各个部分的准备和导入、调性的转换和稳固、音乐情绪的推进和消解环节使得持续音的表现作用凸显.本文通过技法分析,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持续音手法的类型进行归纳整理.这不仅对理解贝多芬的典范创作技法,熟练掌握持续音这一作曲技法的特点有所帮助,还将对演奏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钢琴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完善学生人格,实现学生品德、智力、情感、意志、个性全面发展的必要环节.如何借助演奏手法来表达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情感特征在教学中尤为重要.对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的情感特征及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0.
唐苓 《科技信息》2010,(20):276-277
舒伯特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是"乐圣"贝多芬的忠实追随者,在继承和发扬的同时他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所有音乐都有着极具歌唱性的动听旋律,即使在他应该具有极强戏剧性的钢琴奏鸣曲中也不例外.本文通过对《a小调奏鸣曲》D.537第一乐章的音乐的详细分析和演奏的详尽解说,从而证实了舒伯特不同于贝多芬的方方面面,使他本人的音乐风格更加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1.
贝多芬的作品,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力度的变化,他的作品也因此而表现得更加充满对比、将内心的情感爆发得更加热烈,我们只有认真处理好贝多芬奏鸣曲力度方面的各种变化,才能将奏鸣曲演奏的更加有内涵。  相似文献   

12.
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的第四钢琴奏鸣曲创作于1796至1797年间,是贝多芬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中篇幅第二长大的作品,其结构宏大,内容丰富,情感细腻,饱含热情。本文主要针对贝多芬第四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旋律、调性变化、曲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田雪婷 《科技信息》2012,(22):288-288
海顿这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钢琴作品,在古典艺术领域创造了非凡的成就,占有创作上的特殊地位。他一生共创作了52首钢琴奏鸣曲作品。他独特的曲风把人们带入有如清澄优美的音乐之中。作为一个古典主义者,海顿开创和发展了奏鸣曲式。  相似文献   

14.
在贝多芬的音乐创作生涯中,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贯穿了他的一生,他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在他的音乐创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把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分为三个阶段,只有了解每个阶段的创作风格及其特点,才能更好的诠释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15.
音乐处方     
心绪不定时—《塞上曲》、《春江花月夜》、《平沙落雁》、《小桃红》、贝多芬的奏鸣曲、肖邦和施特劳斯的圆舞曲。心灵空虚时—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博克里尼的大提琴《A大调第六奏鸣曲》、《拉网小调》。忧郁时—《喜洋洋》、《春天来了》、《啊,莫愁》、莫扎特的《D小调第十四交响曲》。疲劳时—《假如的海滩》、《锦上花》、《矫健的步伐》、德彪西的《大海》、海顿的组曲《水上音乐》。睡眠时—《二泉映月》、《平湖秋月》、《军港之夜》《银河会》、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食欲不佳时—《花好月圆》、《欢乐舞曲》、巴赫的音…  相似文献   

16.
作为德国非常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一生中创作出了不少的经典钢琴曲子,但是,他在晚期所创作的钢琴作品比起他前、中期的钢琴作品来说,在创作风格和内涵的表现方面都发生了不少的改变,开始呈现出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这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最为经典的作品,在钢琴艺术史中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尤其是贝多芬晚期的五首作品更是把钢琴奏鸣曲发展到了更具艺术表现力的高峰状态,每一个学琴的人都应该把之作为学琴必修课。本文将着重探索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迥异的风格特征,以加深对于贝多芬这位音乐巨人的才能和个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暴风雨奏鸣曲》(作品第31号之二)是贝多芬重要的钢琴奏鸣曲之一。在西方音乐发展史的宏观背景下,将《暴风雨奏鸣曲》的创作背景作为出发点,结合音乐本体研究和人文学科等诸多因素,可以为探索贝多芬音乐作品中显现出来的音乐特质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暴风雨》是贝多芬于1801年到次年间作曲的三首Op.31奏鸣曲中的第二首。在这首作品中,贝多芬综合了初期做过的各种试验,三个乐章全部用奏鸣曲式写成,这对莫扎特以来的传统方法说来,是相当新颖的,而且跟以前的奏鸣曲迥异其趣的自由性,也是这首奏鸣曲的奇特之处。本文从它的曲式结构、音乐表现、钢琴演奏等角度进行了论析。  相似文献   

19.
《暴风雨奏鸣曲》(作品第31号之二)是贝多芬重要的钢琴奏鸣曲之一。在西方音乐发展史的宏观背景下,将《暴风雨奏鸣曲》的创作背景作为出发点,结合音乐本体研究和人文学科等诸多因素,可以为探索贝多芬音乐作品中显现出来的音乐特质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符辉  赵玉 《科技咨询导报》2012,(30):251-251
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本文拟对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Op31.No.1第一乐章,从曲式结构、和声和"钢琴奏法"方面简要分析作品的浪漫主义因素,探讨其作品中显现的浪漫主义特征在音乐发展中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