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代的婚姻文化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封建礼法所决定的,与封建伦理道德密不可分。历经千年的发展,有的婚姻制度和婚姻观念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该文简要介绍了古代婚姻制度的形式及其演变过程、缔结与解除、特点以及其悲剧的必然性,可以使读者初步了解中国古代传统婚姻制度的一些要点,有助于读者对婚姻文化发展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作为论述先秦礼制的论文集,《礼记》中包含着内容丰富、体系完备的孝道思想,它对我国历代孝道思想发展及实践都发生了深刻的影响。而在婚姻伦理中,孝占据着绝对的地位,它是婚姻唯一的目的,是古代婚姻制度得以确立的根本原则,是夫妻双方婚姻生活的首要义务。  相似文献   

3.
我国新婚姻法首次确立了无效婚姻制度,弥补了旧婚姻法在结婚制度上的不完整性。但是,新婚姻法在无效婚姻事由的规定上存在诸多缺陷。作者在比较研究国外无效婚姻事由的基础上,对我国婚姻法上无效婚姻的事由进行了重构。  相似文献   

4.
西周时期所形成的礼乐刑罚等法律思想和刑事、民事法律制度是中国几千年封建法制的基石,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何军  陶斯文 《凉山大学学报》2002,4(3):118-120,136
儒学对苗族伦理道德的影响,本文从婚姻道德、等级观念、礼仪规范、忠孝、诚实、勤俭,团结和谐等方向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港澳属于不同的法域,在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制度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具体表现在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的法定原因、法律后果和法律程序等方面。港澳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制度的比较研究,对于完善大陆无效婚姻制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民族学研究证明,亲属称谓是人类家族制度和婚姻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印影”。因此,对其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洞察人类家族制度和婚姻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摩尔根的重大贡献之一,就是以亲属制度追踪人类家族制度的早期形态,从而基本上恢复了人类家庭史和婚姻史的面貌,为研究人类家庭史开创了一条道路。本文拟通过黎族亲属称谓的残遗,对其婚姻制度的演变过程作初次性探讨,以请教于民族学界(黎语材料以  相似文献   

8.
世界各大宗教都有自己的婚姻观、生育观、人口观,她们几乎一致认为婚姻是神圣的,人们应当在自由平等、互敬互爱的前提下遵守“自由自主”的婚姻制度,反对人为地限制生育,主张增殖人口。这种婚育观对当今世界人口数量以及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制定民法,改定礼俗,对封建婚姻制度和婚姻习俗进行改良,从法律上废弃了沿袭两千年来的传统婚姻制度,建立起近代改良婚姻制度,具有历史进步意义。但是,由于缺乏执行新法律的有效措施,故改良婚姻制度仅在少数上层人士中获得实行,而对广大社会民众、特别是农民几乎没有发生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人生礼仪包含了人的一生的轨迹,从出生到死亡,从自然人到真正社会意义上的人都有相应的仪式。人生礼仪中的吉祥图像,是我们认识人生礼仪的重要途径,全文将从婚姻礼仪、丧葬礼仪、诞生礼以及寿礼几个方面具体分析其吉祥图像及其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封建婚姻制度腐朽落后,毛泽东对此有深刻的认识。他在领导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把打破封建婚姻制度作为革命的一项重要内容。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建立了男女平等、婚姻自主的全新婚姻制度,实现了中国婚姻制度的伟大变革。毛泽东不仅是中国婚姻制度变革的积极倡导者和理论奠基者,也是强有力的领导者和推行者。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史前文化发达,为礼仪文化起源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黄河中下游地区礼仪制度形成于龙山文化中晚期,完备于夏商时期,在埋葬制度、祭祀礼仪、王权制度等方面独具特色,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3.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以下简称《二年》)和《奏谳书》等相关内容的问世,为我们研究汉代婚姻法特别是汉初婚姻法提供了新的契机。汉初婚姻法对个体婚姻的规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明确婚姻之礼,设置婚姻禁例;另一方面,强调夫妻双方在合法婚姻中的忠贞义务。汉初婚姻法不仅对稳定当时个体婚姻家庭有着强烈的规范意义,而且对后世的婚姻立法也有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孙金玲 《科技资讯》2006,(20):179-179
诸子百家对礼学进行了研究和发掘,对礼的起源、本质等给予了系统的阐述,提出了许多经典的理论。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后,礼仪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现代中国人与人之间的礼仪关系是以平等相处、团结友爱为主要原则的。  相似文献   

15.
晚清时期河南永城地区实行的依然是封建婚姻制度,从婚姻习俗形式到择偶、定亲、结婚都深受古代“六札”的影响。婚姻过程一般有提亲、订婚、结婚、回门等诸阶段,基本上是依“六礼”而行。从婚嫁习俗形式和婚姻过程这两个层面所折射出来的是晚清时期永城婚俗的滞后色彩。该现象十分明显。从中西文化的对照中,可发现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在于传统文化的蒂固根深。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亚细亚”式的历史道路决定了古代中国社会的礼制模式、礼仪文化的形成。在殷周宗法制的背景下,礼制的完善直接促成了中国古代冠服制度的确立。基于《周礼》的早期冠服礼制体现了效法“天地之德”的伦理精神。“礼”文化在春秋后期的内在转向(从“礼仪”到“礼政”)进一步对古代服饰提出了“人伦之德”的德行要求。从而影响了古代服饰成为一种政治统治的工具,一种思想道德的附庸,丧失了其自身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7.
大小凉山彝族宗法性婚姻形态,是整个彝族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时也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宗性法性婚姻的典型代表之一。建国前、大小凉山彝族的宗法性婚姻形态主要包括聘娶婚、姑舅表优先婚、转房、赘婿及重婚五种形式,从其婚姻缔结原则和内容上看,都充分体现了夫权、父权与族权的重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8.
婚姻伦理是特定的经济政治条件、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的产物。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中,婚姻伦理一直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历程。中国传统婚姻伦理的现代演变经历了近代中国婚姻伦理的变革、现代中国婚姻伦理的演进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婚姻伦理的确立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9.
婚姻的确立通常遵循一定的缔结原则,由一系列繁琐的礼仪为标志,婚嫁礼俗是集中展现各民族文化最为典型的民俗事象。清代随缘下士编辑的长篇世情小说《林兰香》广泛地展示了明末清初社会的婚嫁礼俗,保留了明清时期丰富的民俗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婚礼浅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婚嫁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容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程序的"六礼制度"、结婚年龄、陪嫁制度和同姓不婚等.这些规定和要求对我们今天的日常生活仍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