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1世纪 ,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源和社会的主要财富。传统知识论正在淡出 :知识真理符合论与怀疑论 ;知识本体论与内在主义 ;非基础非内在主义和现象论。把知识作为对象 ,从存在论进路研究知识论已成为一个时代的主题 :因为一是知识对经济增长发挥了关键作用 ,二是知识的社会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三是信息化知识产业突飞猛进 ,四是关于知识经济的理论趋于成熟。针对“德鲁克疑难”提出当代知识论研究的一些主要设想  相似文献   

2.
21世纪, 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源和社会的主要财富。传统知识论正在淡出:知识真理符合论与怀疑论;知识本体论与内在主义;非基础非内在主义和现象论。把知识作为对象,从存在论进路研究知识论已成为一个时代的主题:因为一是知识对经济增长发挥了关键作用,二是知识的社会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三是信息化知识产业突飞猛进,四是关于知识经济的理论趋于成熟。针对“德鲁克疑难”提出当代知识论研究的一些主要设想。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哲学作为思考和探究"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其实质是一种实践人学。和旧哲学不同之处在于:其运思路向是生存论的,而不是知识论的。哲学生存论与传统知识论的简单区别就是:我们的对象世界是现成的被给予的,还是我们的实践之参与构成的。在马克思哲学生存论看来:自然界、社会和人本身都是相对于人的实践历史地生存着的。哲学生存论转向虽然是由胡塞尔、海德格尔等20世纪西方大哲提出来的,但早在马克思那里就有萌芽。马克思天才般的哲学变革比胡塞尔、海德格尔早了近一个世纪。  相似文献   

4.
知识论是研究“知识是什么”的学问,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在知识论的视域中,聚焦科学知识论这一维度,审视科学课程的改革和科学教学革新的知识论基础,揭示出当前国际和我国科学课程改革都离不开科学知识论的理论依据,知识论更是课程与教学变革的内在推动力.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步入了认识论阶段,正是当代知识论的课程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的落实和内容的实施在教学,教学的规范转型在教学设计模式的转变.教学方案的落实在课堂,这就要求知识论的研究成果应作出全方位的体现与落实,而且由此也自然地提出知识论的研究应进入一线教师的视野,知识论的研究成果亟需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核心内容之一,这也是师范院校不可推卸的职责.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时,建立起一支适应课改需要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5.
浅议乔姆斯基的语言知识先天论--也谈语言知识由何而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姆斯基的语言哲学的核心是语言知识先天论。本文从西方哲学传统的角度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分析,并且指出,乔姆斯基的语言知识先天论所传承的是苏格拉底和康德等人的唯理主义的知识论,而且属于西方实证主义哲学所定义并且批驳的无意义假设范畴。语言知识不是天生的。  相似文献   

6.
2009年5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厦门大学曹剑波副教授的《知识与语境——当代西方知识论对怀疑主义难题的解答》,这是当前中国学术界刚刚起步的知识论研究中一部难得的“小题大作”的专精之作。  相似文献   

7.
牟宗三认为中国哲学关注的是"人",以"生命"为中心,重主体性与内在道德性;西方哲学关注的是"自然",以知识为中心,重客体性。佛教天台宗之"一心开二门"的思想可为中西哲学的会通理论上提供一个整体架构。真如门就相当于康德所说的智思界,生灭门则相当于感触界。在现象界方面,中国哲学须开出知识论;在智思界领域,西方哲学须开出以智的直觉之呈现来通透二界隔阂的无执的存有论。总之,中西哲学会通达到的理想哲学状态即以良知之一心(以智的直觉的形式)开出感触界与智思界之二门的哲学形态,也即是儒家哲学之道德的形而上学之圆教。  相似文献   

8.
根据梁灿兴先生在《可获得性论的文献及相关概念》和《可获得性论的知识自由和知识共享阐释——重新定义可获得性论》两篇文章中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给出不同的答案,认为这本身就是自我否定,“是可获得性”不能成为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原因之一。同时,知识单元也不是图书馆编目工作的范围,因而这种预测脱离图书馆实际。  相似文献   

9.
元理论是一种超越直接研究对象,重新反思及审视学科自身研究状况的理论,后现代心理学取向普遍显现出元理论的研究色彩。以社会建构论为代表的后现代心理学自诩在元理论层次上对现代心理学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造和转换,这种所谓的重大改造和转换是否能为主流心理学提供实质性的新内容,从元理论的视角可以看出,后现代心理学在科学观和认识论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解范式,在知识论与方法论领域提供了新的公共知识语言和话语分析方法,试图以后现代的新的科学观和认识论来"补充"和"替代"现代心理学的主流话语系统。后现代主义给心理学带来了一笔模糊的二重性遗产,其元理论成果同样面临着许多难以克服的、自相矛盾的处境和陷阱。  相似文献   

10.
从方法论角度审视知识论发展的当代形态,检视了当代知识论的几种重要研究方法——例证法、设疑法、语义分析法以及逻辑分析法普遍应用的情境及内涵,探究了当代知识论这一独特文化景观形成的方法机理。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的困境由来已久,走出困境的出路在于诗学范式的重构。概括地讲落实于三方面,即:摆脱文化自恋立场、超越知识论膜拜、反对理论主义。人文研究从不以由语言中心论为基础的知识论为本,作为唯逻辑论的理论主义更是人类文明的陷阱。对于审美文化与艺术精神而言,上述三种现象的危害早已无须赘言,现在理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胡塞尔是第一个用"现象学"来表示一种严格规定的哲学理论和思想方法的哲学家。现象学是一门关于"意识现象"的学说。现象学的口号是"回到实事本身",即通过现象学的还原,把所有哲学概念回溯到它们在直观中的最初源泉上去,把认识的客体限定为具有绝对"自身被给予性"的对象,否定认识超越的可靠性,彻彻底底地将研究范围严格限定在绝对内在的领域。  相似文献   

13.
"忠恕"是重要的伦理学范畴,历来被当作为仁之方。20世纪前半期,康有为、蔡元培及冯友兰等以"推己及人"诠释忠恕,表现出对社会的同情与关爱。章太炎、胡适、梁启超及蒋维乔等以西方知识论为视角,大体上认为忠恕是归纳与演绎的科学方法。20世纪前半期对科学方法的推崇是以知识论诠释忠恕的时代背景,然而知识与伦理不可偏废,忠恕合知识与伦理,可作为现代社会寻求知识与伦理达到和谐状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从知识的主客二重性出发,分析了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个性化特征和图书馆哲学研究的多元化格局,并试图利用对立统一规律对波普尔客观知识论与建构主义知识观进行整合。指出了世界是二元的,图书馆哲学是二元论哲学。  相似文献   

15.
向波 《科技信息》2007,(19):20-21
在理解信息这个概念时,需要区分本体意义上的信息和符号"信息";思想即尚停留在人大脑里的符号"信息",而知识则是客观存在的符号"信息",两者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只是所处的领域不同;知识产权的对象即是知识,是客观存在的符号"信息",符号性是其物理属性,区别于物质世界的物质性;"信息"性是知识的社会属性,它表明了知识不仅仅只是符号,而且有其存在的价值:知识对人具有"实在"的意义,且能在人之间传播;而客观存在性则是知识的哲学属性,使它区别于尚停留在人大脑里的符号"信息"--思想.  相似文献   

16.
企业能力理论经过不断的进化,终于和新兴的知识管理理论走向融合,形成基于知识的企业能力观。为此首先探讨企业竞争力的概念,继而阐述企业竞争力的本质观,详述企业性质的知识论,最后论述知识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对企业构建自己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归纳推理是人类思维的一个核心成分,也是幼儿早期概念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文章探讨了知觉相似性和类别概念在幼儿归纳推理中的作用.一般来讲,当幼儿缺乏关于推理对象的类别概念知识时,其归纳推理是以知觉相似性为基础的;当幼儿具备了关于推理对象的类别概念知识时,其归纳推理则会综合两种线索.  相似文献   

18.
智慧的特征与性质问题是当代知识论与认知科学领域中的新近议题。二十世纪末,知识论学者将智慧作为创造更美好生活的关键因素重新提起。纵观智慧理论的历史,从中可抽象出对智慧的四大共识性要求,即美好的生活、反愚昧、反邪恶与稀缺性。当代德性知识论学者琳达·扎格泽博斯基在《心智的德性》中通过混合型智慧的角度诠释智慧,将其视为更高层次和中庸的德性,不仅体现了智慧理论的共识性要求,更呼吁对智慧研究范式进行转变。由于扎格泽博斯基对智慧的描述分散于不同著作中,因此聚焦于“智慧”,详细审视并重新构建德性智慧的观点,同时结合当前知识论对智慧的特征规定,提供一种纯粹德性理论视角下的智慧观。  相似文献   

19.
在关于可能世界的解释理论中,实在论以克里普克为代表的温和实在论和以大卫·刘易斯为代表的(极端)模态实在论为代表。学界普遍接受克里普克的解释,而拒斥刘易斯的模态实在论,并称之为极端实在论。通过对两种理论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两种实在论在本质上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一致的。他们都认为可能世界来自于我们的直观。在跨界同一问题的回答上,他们都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两种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他们对可能世界的理解不同。克里普克指出可能世界就是"可能的状态或历史"这种观念,刘易斯在此基础上向前推进了一步,提出了"可能的状态或历史"这种认识的来源。所以,对可能世界的认识程度的不同导致了克里普克与刘易斯在可能世界实在论上的差异。相较于克里普克的理论,刘易斯的模态实在论更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20.
分析信息、知识、智能的特点和相互关系,总结它们的变化规律:由特殊到恒定,由快变到慢变,由具体到抽象的变化过程.并在钟义信教授的知识论、意识论和"信息-知识-智能"转换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信息时空层次关系的智能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