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碳分子筛(Carbon MolecularSieve,简称CMS)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炭质吸附材料,它具有接近被吸附分子直径的狭缝型微孔(由1nm以下的微孔和少量大孔组成),孔隙发达且孔径分布均匀,能够把立体结构大小有差异的分子分离。本文,笔者简要介绍了CMS的结构、煤基碳分子筛的制备方法及国内外煤基碳分子筛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啤酒酵母对水中Cr(VI)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啤酒酵母作吸附剂吸附水中Cr(VI),考察了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pH值和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吸附效果受pH值影响最大,当pH值为2~3时Cr(VI)的去除效果最好.啤酒酵母对Cr(VI)的吸附遵循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线方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啤酒酵母是一种有效去除废水中Cr(VI)的生物吸附剂.  相似文献   

3.
啤酒酵母对水中Cr(Ⅵ)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啤酒酵母作吸附剂吸附水中Cr(Ⅵ),考察了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pH值和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吸附效果受pH值影响最大,当pH值为2~3时Cr(Ⅵ)的去除效果最好.啤酒酵母对Cr(Ⅵ)的吸附遵循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线方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啤酒酵母是一种有效去除废水中Cr(Ⅵ)的生物吸附剂.  相似文献   

4.
放射性氙监测系统的取样一般采用炭基材料吸附分离法.为了获得性能优异的氙吸附材料,本文研究了活性炭以及三种碳分子筛对氙的吸附性能.用静态吸附法测定了273K、298K条件下的四种材料对Xe的吸附性能,用动态吸附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不同载气流速下材料对氙的动态吸附系数,探讨了温度和载气流速对动态吸附系数的影响.实验表明:与静态吸附相比,TDX-01碳分子筛在动态吸附中对氙的吸附性能更强.在20℃,200mL/min的条件下,氙在TDX-01上的动态吸附系数达到2 103.3mL/g,是活性炭的3倍,是与其比表面积、孔容、孔径相近的601碳分子筛的2倍.通过IR谱图分析和滴定实验确定官能对吸附性能没有影响,所以分析认为TDX-01碳分子筛的孔道结构十分有利于氙的动态吸附.  相似文献   

5.
<正>铬是一种有毒重金属元素,当其富集到一定浓度时将对人体及环境产生极大的危害。随着工业三废的排(Ⅵ)含量超标。目前,对地下水中Cr(Ⅵ)的去除主要是放,一些重金属会向地下水中转移,造成地下水中Cr用活性炭、零价铁等作为吸附剂进行吸附。为了达到以  相似文献   

6.
用Mg(OH)2乳状液改性天然磷矿粉制成复合型吸附剂.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该吸附剂对Cd2+的吸附性能.考察了复合型吸附剂中磷矿粉与Mg(OH)2质量比、吸附剂的用量、吸附时间以及溶液pH值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这四种因素对Cd2+的吸附均有显著的影响.当吸附剂配比(磷矿粉与Mg(OH)2质量比)为1∶1时,在吸附剂用量为1.0 g/L,吸附时间为1 h,温度为30℃,Cd2+的初始浓度为0.1 mg/L,溶液为近中性(pH=6~7.5)的条件下吸附效果最佳,Cd2+的去除率可达83.5%.  相似文献   

7.
<正> 油脂脱色的方法通常有物理法、物理化学法和化学法等。对于食用植物油脂的脱色,工业广泛采用吸附法,此法常用活性白土、活性炭作吸附剂,在一定的操作温度、压力、时间和混合条件下对油脂进行吸附脱色。活性炭的吸附力强,脱色效果好,但由于它的价值昴贵,且吸油率高,在油脂脱色工程中很少单独使用活性炭。活性白土对油脂中的色素和胶态物质有较强的吸附力,食用油脂精炼目前普遍采用活性白土作脱色吸附剂。但是,经活性白土脱色后的油脂中,产生了许多含醛基的物质,能闻出一股醛腥味来,且有过氧化值升高的现象。对脱色油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研究表明,用活性白土作吸  相似文献   

8.
铬是一种有毒重金属元素,当其富集到一定浓度时将对人体及环境产生极大的危害.随着工业三废的排放,一些重金属会向地下水中转移,造成地下水中Cr(Ⅵ)含量超标.目前,对地下水中Cr(Ⅵ)的去除主要是用活性炭、零价铁等作为吸附剂进行吸附.为了达到以废治费的目的,本文利用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铁屑和工业固废粉煤灰作为介质来处理高Cr(Ⅵ)地下水,对其去除机理和效果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利用离子液体[A336][P507]通过电化学方法一步功能化石墨烯。功能化的石墨烯标记为GNSA,并对其进行了FESEM、FT-IR和XPS等表征。由于石墨烯的特殊表面和[A336][P507]的萃取性能,GNSA作为一种吸附剂,研究了其消除污水中Pb(Ⅱ)和Cd(Ⅱ)的性能。主要考察了GNSA在不同p H值、接触时间和初始浓度等条件下对Pb(Ⅱ)和Cd(Ⅱ)的吸附性能影响。在循环使用5次后,GNSA仍然保持优异的Pb(Ⅱ)和Cd(Ⅱ)吸附性能。GNSA作为金属离子吸附剂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使用TOC分析仪可快速测定有机污染物在吸附剂FeOOH/mmt表面的吸附量,并以分析纯苯酚作为目标物,通过不同吸附实验结果,对TOC分析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了对比讨论,得到可靠性分析。实验结果证明,该测试方法能够准确测定吸附剂表面苯酚的吸附量,相对于传统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TOC分析法具有操作简便、误差较小等优势,适合研究实验教学中单一有机污染物在吸附剂表面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采用胶晶模板法,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以聚苯乙烯(PS)为模板剂,以三甲氧基硅烷为巯基功能化接枝剂,制备了多级孔结构的巯基功能化SH-SiO_2材料.以此为吸附剂探究了间歇式动态吸附条件下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及pH值对水中Hg~(2+)去除效果的影响.并采用TEM、SEM、FTIR、N_2-物理吸附、压汞及ED对材料进行结构和组份分析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多级孔SH-SiO_2空间形貌呈有序的大孔(~200 nm)、介孔(3~20 nm)及微孔(<5 nm)多级孔结构.间歇式动态吸附方式表明,当吸附剂中S含量为8.52%,用量为10mg,吸附时间为70min,溶液的pH值为7.5~8时,水中Hg~(2+)吸附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二乙烯基三胺基氧化纤维素(YXA2,3)作为双功能吸附剂,在纯水和透析液中对一定浓度的肌酐和砷(Ⅲ)进行了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温度为37℃,pH值为7的透析液中,当肌酐浓度为100 mg.mL-1时,动态吸附实验在8 h时达到吸附平衡,平衡时吸附容量为3.32 mg.g-1;在纯水溶液和透析液中,当砷(Ⅲ)浓度都为2.0μg.mL-1时,动态吸附实验均在6 h达到吸附平衡,平衡时吸附容量分别为78.3μg.g-1、67.3μg.g-1。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用氯乙酸与海藻酸钠反应产生的4,5-O,O′二羧甲基海藻酸三钠(DCMTSA)为沉淀吸附剂去除水相中Cu2 的效果,以及试验条件对沉淀吸附效果的影响,并与文献报道的海藻酸钠作吸附剂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DC-MTSA吸附去除Cu2 的效率有明显改善:吸附剂最大负载量从海藻酸钠(SA)的140 mg/g,提高到260 mg/g;吸附平衡时间从SA的10 min缩短到4 min;吸附适应范围扩大,吸附体系pH允许范围从SA的6.0~6.5扩大到4~6.5,处理Cu2 的浓度范围提高到800 mg/L以内.溶液中残留的Cu2 浓度低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0.5 mg/L.  相似文献   

14.
水中天然有机物的富集浓缩与分类分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分类分离与富集浓缩天然有机物的三种方法———树脂吸附分离法、反渗透分离法(RO)和超滤分离法(UF)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这几种方法的一般分离步骤,总结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影响因素和适用范围,最后提出了反渗透与树脂吸附联用可能是一种更具应用前景的分类分离与富集浓缩天然有机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采用转盘式吸烟机逐口收集卷烟主流烟气,应用气相色谱(配备碳分子筛色谱柱)对卷烟烟气常规组分进行定量检测,并对烟气中O_2含量与CO和CO_2含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应用碳分子筛色谱柱,可实现单口卷烟烟气中O_2,CO,CO_2,CH_4等常规组分的有效分离和定量检测,检测结果良好,精密度和重复性实验中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44%~0.95%和0.94%~3.94%,各组分的回收率为80%~116%;(2)逐口O_2剩余量随着抽吸口数的增加逐渐降低,逐口CO,CH_4和CO_2生成量随着抽吸口数的增加逐渐升高,说明卷烟燃烧状态随着抽吸口数的增加而变得剧烈.  相似文献   

16.
以水溶液中Cu(Ⅱ)为吸附对象,考察了合成的β-环糊精微球(β-CDPs)对Cu(Ⅱ)的吸附性能.研究了p H值、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及共存离子和离子强度等条件对β-CDPs吸附性能的影响,同时考察了β-CDPs的再生性能.最后,进行了β-CDPs对实际水样中Cu(Ⅱ)的吸附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β-CDPs在最佳条件下对Cu(Ⅱ)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β-CDPs对Cu(Ⅱ)吸附率最大可达87.45%,且可再生使用.将该微球用于实际水样中Cu(Ⅱ)的吸附研究,对电镀废水的最大吸附率为68.10%,对游泳馆废水的最大吸附率可达77.50%.  相似文献   

17.
以羧甲基纤维素为主要原料,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同时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HPTAC)等单体为改性剂,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接枝共聚,制备了改性天然高分子有机吸附剂,并考察了原料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并对吸附剂的最佳应用条件进行了探索。实验结果表明:在CMC、AA、AM及CHPTAC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0%、47%、4%、18%和5%时,在80℃反应温度、2.5小时反应时间条件下,改性CMC的接枝率最大;当p H值为5、吸附剂投加量为0.8mg/100m L、30℃吸附温度、2.5小时吸附时间条件下,吸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咖啡渣去除水中亚甲基蓝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种咖啡渣(C_1和C_2)作为吸附剂,从水溶液中吸附去除亚甲基蓝(MB).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等分析技术表征咖啡渣材料.研究了溶液pH值、吸附剂用量和接触时间对MB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从2.0升高到12.0对C_1吸附MB的影响很大,MB的去除率随着pH值的升高而升高.50 mg/L的MB溶液吸附1 h时,C_1和C_2对MB的去除率分别为94.41%,88.26%.随着C_1和C_2投加量的增大,MB的去除率也在增大.使用Langmuir模型分析实验数据,在25℃下,C_1对MB的最大吸附容量为344.8 mg/g,C_2的最大吸附容量为163.9 mg/g.  相似文献   

19.
以廉价的沸石为基材,经适当的酸性活化后,获得新型的改性吸附剂,对水中含Cr~( 6)有较高的吸附能力,得出在PH=2条件下,静态吸附6小时,去除率达91.2%,本文对影响吸附放果的有关因素如PH,吸附时间,以及与Cr~( 6)浓度,吸附等温线作了实验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Zn-Scb-MOF),测定了该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对有机染料亚甲基蓝、罗丹明B和甲基橙的吸附性能,考察了不同温度和初始质量浓度对该金属有机骨架吸附亚甲基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金属有机骨架吸附剂对亚甲基蓝、罗丹明B有较好的吸附能力,而对甲基橙的吸附能力较弱.该吸附剂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随质量浓度增高而增长,25℃为该吸附剂的较佳吸附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