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诗论》是距今大约2257年左右,即公元前三世纪的重要出土文物。它对《诗经》学中的基本概念,如"风"、"雅"、"颂","诗言志",作出了明确的阐释,在《诗经》发展史上,是儒家诗学系统的产物。在先秦儒家诗学的发展链条中,它在孔子与孟子之间补充了一个新的环节,从而为研究先秦儒家学派对《诗》的继承与创新的过程,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2.
被孟子誉为"圣之和者"的柳下惠受到后世儒家的大力推崇,"坐怀不乱"故事的广为流传,更是将他塑造成一位道德完人。然仔细分析典籍记载,从孔孟对其的赞许,到《毛传》的传说故事,再至《孔子家语》中的基本定型,佛教典籍内的短暂征引,最后至明清小说中"坐怀不乱"成为一个成语典故,故事乃是由后世逐步演绎而出,而并非历史事实。其出现的原因,一在于后世对儒家典籍的误读,二在于儒家自身理论建构的内部需要,三在于汉代儒家传经解经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被孟子誉为"圣之和者"的柳下惠受到后世儒家的大力推崇,"坐怀不乱"故事的广为流传,更是将他塑造成一位道德完人。然仔细分析典籍记载,从孔孟对其的赞许,到《毛传》的传说故事,再至《孔子家语》中的基本定型,佛教典籍内的短暂征引,最后至明清小说中"坐怀不乱"成为一个成语典故,故事乃是由后世逐步演绎而出,而并非历史事实。其出现的原因,一在于后世对儒家典籍的误读,二在于儒家自身理论建构的内部需要,三在于汉代儒家传经解经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重要,由中国题材改编的西方动画电影逐渐增多,受到全世界人民的热捧。美国迪斯尼公司出版的动画电影《木兰》就是其中之一。该文就《木兰》中展现的中国元素和西方元素、中国花木兰和西方花木兰、《木兰》的中国化元素移植和美国式的改变、《木兰》成功的原因4个方面对美国迪斯尼动画电影《木兰》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5.
从文学解释学的视域来看,汉代《诗经》政教意义的生成,是儒家知识分子与《诗经》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产物.儒家思想意识形态化的历史语境,深刻影响了汉儒的《诗经》阐释立场.怀抱经世以致用的立场,汉儒运用挖掘诗作者之"志"与诗"本事"的阐释策略,完成了《诗经》的政教经典化.  相似文献   

6.
就《老子》与《论语》这两部道家与儒家的原始经典,讨论在老子与孔子思想体系当中,他们各自道的原貌。从而得出结论:老子与孔子各自所主张的"道"之本源是相同的。经过他们二人的加工与整合,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阐释"道"的含义,才形成了后世道家与儒家的格局。  相似文献   

7.
先秦儒家哲学蕴藏着丰富的管理思想资源.对儒家管理思想进行回望、拾粹、提炼及整合,对于社会管理的发展和进步,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赵敏 《皖西学院学报》2010,26(3):154-156
2005年9月彭丽媛应"联合国成立60周年"组委会之邀情,在美国纽约著名的林肯艺术中心首演中国情景交响歌剧《木兰诗篇》,大获成功,并荣获林肯艺术中心艺术委员会颁发的"杰出艺术家奖"荣誉称号。彭丽媛在《木兰诗篇》中的艺术表演极具魅力,体现了全新的美学特征:传承与创新的完美结合;典雅与质朴的浑然交融。  相似文献   

9.
张惠言是清朝时期的知名儒者,在其"意内言外""比兴寄托"的词学理念主导下,他常常将儒家经义融入词作当中,他的《茗柯词》中体现出存心养性的儒家修养、执着守道的儒家人格与自强不息的儒家精神;同时,他的词作还呈现出儒家文化的审美趋向,经常通过"比德为美"来选取意象,整体上呈现出温柔敦厚的风格。  相似文献   

10.
民国之初,除嘉兴范古农外,浙江佛教居士中对佛学深造有得且影响甚大者,当推寓居杭州的一代儒学宗师马一浮(1883-1967).马一浮不仅于1914年组织了"般若会"这一浙江最早的学佛同好组织,而且还与杭州禅僧密切交往,形成了对中国佛学的独特理解.马一浮的"知性化"学佛取向,透过《大乘起信论》等中国化佛典,关注禅宗、华严宗等中国化佛教宗派的义理析取,设法融入其儒家经学义旨的探求.这一取向,因其过于学理化及个体化,限制了马一浮对佛教实践修持的理解,最终导致他复归于儒家学统.  相似文献   

11.
周瀚光先生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就锲而不舍地致力于中国科学思想史的研究.他与袁运开合作主编的三卷本《中国科学思想史》于2000年出版后,得到了学术界的一致好评,被誉为"国内外学术界所见到的最系统、最完整的关于中国科学思想史研究的力作".李约瑟在世的时候曾读到过那部著作的写作提纲.他在给作者的信中,盛赞该书的写作"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令人兴奋的进展之一".周先生早年钻研道家道教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中年转攻古代儒家与科技发展,在学术界较早提出肯定儒家对古代科技发展积极影响的观点,最近又推出新著《中国佛教与古代科技的发展》,对李约瑟否定佛教对科技促进作用的观点提出了商榷和批评.此外,他在中国数学史以及中国古代的科学方法论和中医逻辑学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提出了不少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2.
扼要讨论了毛泽东"两论"与李达著译《辩证法唯物论教程》和《社会学大纲》、李达"两论""解说"与毛泽东"两论"原著、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矛盾学说与李达的《〈矛盾论〉解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李达20年代关于中国革命理论等的关系,以及毛泽东与李达各自的哲学倾向和特色、毛泽东与李达关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口号的论争、晚年毛泽东与李达的思想理论倾向。  相似文献   

13.
在《三国演义》研究中,传统观点认为《三国演义》体现了儒家的经典思想。深层解读主要人物的时代命运,可以看出作品明显流露出作者尊蜀贬曹的思想,但其核心思想并非儒家至上。作者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文本描摹,反映的儒学思想只是在形而上层面被认可的社会现实,只有"外儒内法"这一儒学思想形式与法家思想内容的矛盾结合体才能成就世俗功业。  相似文献   

14.
考察《大学问》与《传习录》中阳明的夫子自道,发现他的"龙场悟道"是历史的真实,是在实践过程中对儒家义理的体验。审读阳明龙场诗文,得出他所体验的儒家义理,有出于《论语》的"君子居夷,何陋之有"和"轻鄙农圃",出于《孟子》的"恻隐之心,仁之端"三方面内容。但体验的结果又各相别:其中"君子居夷,何陋之有"体验是对孔子这一理念付诸实践的正悟;"轻鄙农圃"体验是对孔子这一观点的反悟;"恻隐之心,仁之端"体验则是对孟子这一观点扩充之悟。结论的得出排除了史上言说的神秘色彩,符合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  相似文献   

15.
《木兰诗》将木兰这个女子形象置于战争的环境中,置于个人、家庭和国家的利益矛盾的交织中来展现她的性格以及这种性格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应该说,北魏的战争环境,导致经济破坏,人口男女比例失调,是《木兰诗》产生的社会背景;北方诸民族的尚武粗犷的民风民俗,是《木兰诗》产生的文化环境;木兰家中无兄长的现实状况,导致了木兰具体的出征行为。然而,当时的人们并没有认识到木兰形象所可能包含的人生价值观,最终将其纳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行为规范之中。  相似文献   

16.
《论语》作为研究孔子的重要资料,其学术价值不容忽视."直"在《论语》中共出现22次,主要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正直的人,二是指直率、公平、正直的心态.而且可以上升为儒家伦理哲学的"直道".拙文在此将"直"作为研究孔子君子观新的切入点,并由此说开去.  相似文献   

17.
文论史上虽无袁守定之名,但其《雩上诗说》及《佔毕丛谈》中的《谈文》、《谈诗》、《时文蠡测》等篇都涉及到不少文学批评方面的内容,体现出一定的理论特色。特别是《谈文》中的诸多见解值得我们细细研读,诸如关于文章价值、文道关系、文辞创新、文章笔法、文艺创作过程、文艺创作"灵感"等等。总的来说,其文论精神还是建立于"文本于道"的基础之上,没有超出儒家传统的文论思想。尽管如此,上述诸种论断对丰富古代文学理论,指导今人研究还是颇具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是东汉班固根据刘歆《七略》增删改撰而成。《汉书·艺文志》将儒家列于《诸子略》十家之首,可见刘氏父子和班固对儒家的重视。文章就儒家出于司徒之官,儒家、孔子与六经之关系逐一梳理各家之言,择善而从,兼发己论。  相似文献   

19.
汉代援礼入法开始法律儒家化,其体现为《春秋决狱》和引经注律,这种儒家化一方面改造了汉律的苛酷性,但本身也需要不断完善与深入,引经注律克服了《春秋决狱》的缺陷,使法律儒家化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20.
新儒家是接着历史上的儒家往下讲,而不是照着讲.历史上儒家与道家有诸多相通相近的地方,并取长补短、共同发展.顺此而下,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熊十力、牟宗三、冯友兰、方东美、唐君毅、马一浮等人都在不同侧面和不同程度上对道家思想有所研究与吸收.现代新道家同样是接着历史上的道家讲,是对道家思想形式与内容的某种创新.现代新儒家与现代新道家的关系也与历史上的儒道关系类似,在相互促进中共同发展.现代新道家的建构刚刚开始,在时间上晚于现代新儒家,需要积极研究新儒家的成果,并从自己的立场上开展哲理的运思与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