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世界上另一个文明发祥地位于今伊拉克境内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一带,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区”。这一地区,当时环境优美,据传是《圣经》中伊甸园的原型。诺亚方舟曾在亚美尼亚的山脉中找到了停泊处,而这两条河正是在这皑皑白雪的群山中开始它们的行程的,它们缓缓地  相似文献   

2.
在《圣经》中,伊甸园是人类出生的地方。人总会有种渴望: 回到自己出生的祖屋,摸摸那门、那床、那帷幔,游荡的心变得平静而温柔。或许它到底是何模样已不再重要,它的内涵已超越了表象,有人说:成都是东方伊甸园,神秘美丽。  相似文献   

3.
王丽 《青年科学》2010,(12):24-26
在好莱坞大片《侏罗纪公园》和《007》中,那些美得令人心醉的热带小岛,均拍摄于此。200多年前,大名鼎鼎的英国将军乔治·高顿一登上岛,就确信自己到了《圣经》中的伊甸园。  相似文献   

4.
叶清 《厦门科技》2005,(4):60-61
《圣经》记载:西亚有个叫“伊甸园”(希伯来文Eden)的地方,是人类起源地。那是一个鸟语花香、果实累枝的世外桃源。所以,后来人们把美丽富庶的人间乐土都称为伊甸园。“伊甸园”位于西亚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大部分在今天伊拉克境内,是世界四大  相似文献   

5.
步出伊甸园的尴尬论五·四时期创造社性爱小说夏航毋庸讳言,性爱小说就是因涉及性心理、性场面及性行为的描写而受世人瞩目。英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和作家H·蒙哥马利·海德博士在《西方性文学研究》一书中称一切与性有关的作品为“色性作品”;港台文学研究者称之为“色欲...  相似文献   

6.
西方文明史的产生与重大转折直接体现在文学作品里,被逐出伊甸园的亚当和夏娃开始靠劳动养活自己的神话象征着文明的开创,其主要征服对象是自然;20世纪初出现的《荒原》标志着征服自然的胜利、精神世界探险的全面开始,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最大转折点。  相似文献   

7.
在<圣经>中,伊甸园是人类出生的地方.人总会有种渴望:回到自己出生的祖屋,摸摸那门、那床、那帷幔,游荡的心变得平静而温柔.或许它到底是何模样已不再重要,它的内涵已超越了表象.有人说:成都是东方伊甸园,神秘美丽.  相似文献   

8.
邓晓洁 《科技资讯》2008,(33):215-215
本文通过对神话理论演化的历史以及本质进行阐述分析,并通过对《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深入剖析,揭示出其在象征意象、叙事结构、人物形象上与伊甸园神话的密切联系,探索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潜存的神话原型。  相似文献   

9.
五四女作家有着浓郁的伊甸园情结,她们不仅描写男与女和谐的伊甸园,而且还打破性别、种族、阶级界限,描写了人与人和谐的多彩花园。  相似文献   

10.
太平洋蕞尔小国萨摩亚的一个滨海小村庄的居民深信,上帝正是从他们这里开始创造世界的,这里的森林是上帝给他们的恩赐,他们是这片伊甸园的真正继承人。  相似文献   

11.
阮籍《咏怀诗》寓意遥深。诗人对人界、自然界和仙界都努力采取界外审视的态度,极少将自己的主体形象置身其中。他以怀疑和批判的理性精神将三界全部否定后彻底将自己孤悬起来,但诗人强大的悲情又披露出主人公不入场的在场。由于性格怪僻、避祸需要和老庄影响等因素,阮氏自觉采取局外人的表现方法,这使他的作品凸现了哲学的理性精神并形成了遥深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是一个有着浓厚的自然崇拜情结,把"人与自然契合"美妙和谐的生存状态作为最理想的"人生形式"的作家。面对"文明与自然"、"文明与生态"二律背反的现实,在小说创作中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幅人与自然日益疏离对立、生命本性失落和生命力萎缩等生态病症的"失乐园"景观,流露出深沉的生态危机意识和忧患情怀。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代文坛因为有了史铁生才显得不那么浅陋与浮华,在繁华人生的热闹处,他显得孤独而凄惶。但是,他对人的生与死、苦与乐、爱与欲、残与全等等人们本不该忽略的大命题进行了深入而有力的拷问。面对人类无法挣脱的多种根本性的生存困境,他以自己的生命来思考,并给我们指引了一条通向理想天国的朝圣之路。  相似文献   

14.
从馆藏文献、馆舍环境、馆员素质和图书馆多功能性等4个方面阐明了高校图书馆在审美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高校图书馆不仅是学生读者知识学习的宝库,教学科研的殿堂,修身养性的乐园,而且也是向学生读者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5.
乐园神话的世界是一个神、万物、人构成的体系,这里没有战争,没有压迫,自然无为,和平安逸,自得其乐,是一个美好的乐园。乐园神话对魏晋南北朝游历仙境小说具有深远的影响,主要包括不死观念、地理定位和乐园的构设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莫言以女性为中心建构他的文学天堂,并以“美”为主旨来塑造他的女性王国,他的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呈现出人性美、母性美、悲剧美的品质,这些品质包蕴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与作者的女性意识。本文试图以作品为依据,分析其中女性人物的特征,挖掘作者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7.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南方文学作家,他的作品与美国的南方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多反映美国南方的社会和生活。《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他的一个著名短篇,在写作手法上可与其长篇相媲美。文章通过对作品中时间的解读来探寻福克纳对旧南方历史及其传统的依依不舍的情怀:一方面,他认识到社会文明发展的进程是不可逆转的;另一方面,他忍不住沉浸在伊甸园式的旧南方的幻想中,忍不住向后看,编织旧南方的美丽神话。  相似文献   

18.
图像时代的来临可以改变文学的存在方式,文学对人生的终极追问、对彼岸的关注和对真善美向往的本质并没有改变,文学创作为人类构建精神家园的历史使命没有改变,文学的审美品格和道义承担没有改变。因而,真正的文学不会消亡,它是人类精神的后花园。  相似文献   

19.
从解构主义视角,结合美国的历史文化,用文本分析的方法来解读托妮.莫里森的作品《天堂》,可以看到白人/黑人二元对立以及男人/女人二元对立。结合作者对天堂的解释,可以得出结论:要建立一个不论种族和性别的人人共享的人间天堂,必须重构白人/黑人、男人/女人的关系,即实现白与黑、男与女的融和。  相似文献   

20.
四川长尾鹅有长尾和短尾两种体态.其雄鸟还有白色和棕色两种类型.两类雄鸟无年龄上的先后之别,应为遗传多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