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巢湖浮游动物功能群和浮游植物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巢湖浮游动物功能群和浮游植物的相互关系,于2019a7月对巢湖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采样,划分了浮游动物功能类群,并系统分析了浮游动物功能群和浮游植物的组成特征.结果表明:浮游植物6门45种,其中硅藻门9种、金藻门1种、蓝藻门8种、裸藻门5种、绿藻门19种、隐藻门3种,蓝藻门是巢湖浮游植物主要组成部分,优势种群主要为螺旋鱼腥藻、微囊藻、固氮鱼腥藻、柱胞藻;绿藻门优势种群主要为小球藻,隐藻门优势种主要为尖尾蓝隐藻.浮游动物为44种,其中轮虫23种,原生动物11种,枝角类6种,桡足类4种.巢湖浮游动物共分为11个功能群,站V、站I、站VII、站VIII、站VI的P A/P B密度最高,站IV的SCF密度最高,站Ⅱ、站III、站V、站VI的RF密度较高.8个样点SCF的生物量均为最高,站Ⅱ、站III、站V、站VI的RF生物量也较高.浮游动物功能群和环境因子的冗余分析(RDA)表明,蓝藻、绿藻、螺旋鱼腥藻、微囊藻、固氮鱼腥藻和小球藻6个类群密度是与巢湖浮游动物功能群相关性较强的环境因子,且影响浮游动物各功能类群的环境因子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1987年对芜湖市镜湖浮游植物的调查结果。共计发现浮游植物72属182种。浮游植物的年平均总量为43.31毫克/升,其中,隐藻占70.19%,硅藻占11.38%,绿藻占11.22%,蓝藻占5.45%。文中讨论了浮游植物的鱼产力,并对镜湖的营养类型进行了生物学评价。  相似文献   

3.
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的7月(丰水期)和12月(枯水期)对铁岗水库5个样点的浮游植物样品进行采集,初步检出113种(含变型和变种)浮游植物,分属7门10纲20目35科75属。其中,绿藻55种、蓝藻22种、硅藻21种。细小隐球藻、细小平裂藻、狭细贾丝藻、断裂颤藻、水华束丝藻、颗粒直链藻极狭变种、梅尼小环藻、小球藻、针形纤维藻、月牙藻、双对栅藻、四角十字藻和空星藻为丰水期优势种;狭细贾丝藻、给水席藻、颗粒直链藻极狭变种、梅尼小环藻、尖针杆藻、小球藻和双对栅藻为枯水期优势种。丰水期和枯水期浮游植物丰度为(3. 69±2. 38)×107cells/L和(3. 99±2. 58)×107cells/L;生物量为(11. 74±3. 99) mm3/L和(18. 61±16. 60)mm3/L; Margalef指数为(1. 43±1. 01)和(1. 44±1. 00); Shannon-Weaver指数为(2. 17±0. 13)和(1. 72±0. 36);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 73±0. 11)和(0. 64±0. 25)。铁岗水库浮游植物演替特征表现为Shannon-Weaver指数和绿藻物种丰富度增加,浮游植物丰度降低;优势种由单一蓝藻型演替为多门类复合型,物种组成由蓝-绿-硅藻型演替为绿-蓝-硅藻型。  相似文献   

4.
根据对包河浮游植物群落调查,1987年共检出163种,分隶于67属、8门;藻总量年平均达42678.7×10~4个/升(细胞数,或个体数为38071.9×10~4个/升);以绿藻占绝对优势,在湖区各样点群落组成中均居各类群之首,其中小球藻(Chlorella spp.)为优势种;其次为蓝藻,其平裂藻(Merismopedia sp.)可为亚优势种。根据藻类数量、生物量及指示种评价,该水体已受到α—中度污染,属绿藻、蓝藻型α—富营养型湖泊,与理化指标评价结论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5.
宁夏鹤泉湖浮湖植物现状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 5月至 2 0 0 0年 4月 (除冰封期外 ) ,对宁夏永宁鹤泉湖浮游植物及水化学指标进行了调查研究 ,共采得浮游植物 8门 10纲 16目 34科 5 8属 117种 4变种 ,其中绿藻门 2 5属 48种 1变种 ,硅藻门 16属 36种 3变种 ,蓝藻门 7属 17种 ,黄藻门和隐藻门最少 ,各 1属 2种 .优势种为硅藻、绿藻、蓝藻型 .鹤泉湖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和生物量最大值均在 5月份 ,平均值分别为 2 774.7× 10 4 个 /L和 6 .5 99mg/L ;3月份细胞密度最小 ,平均值为 6 16 .6× 10 4 个 /L ;7月份生物量最小 ,平均值为 2 .5 5 6mg/L ;春、夏、秋三季COD均值为 15 .5mg/L ,溶解氧均值为 8.4mg/L ,总磷均值为 0 .0 36mg/L ,总氮均值为 1.2 2 2mg/L .不同季节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的多样性指数 (Shannon Wiener’sindex)为 2 .6 13~ 4.2 0 2 .鹤泉湖水质在 1999年 8月 ,11月和 2 0 0 0年 3月为轻污染 ,其余各月清洁 ,属富营养化湖泊 .  相似文献   

6.
新疆阿苇滩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生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阿苇滩水库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是额尔齐斯河上游的引水注入式水库,在当地水产养殖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解其渔业生物资源现状,于2008年7月(平水期)、10月(枯水期)和2009年5月(丰水期),在阿苇滩水库设置3个断面进行浮游植物研究。共采集到浮游植物8门99种(属),其中优势种8种,分别为小形色球藻(Chroococcus minor)、广源小环藻(Cyllotella bodanica)、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浮球藻(Planktosphaeria gelotinosa)、膨胀四角藻(Tetra?觕dron tumidulum)、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韦氏藻(Westlla botryoides)和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水库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变化趋势明显,平水期(6.88±1.07×106ind/L)>枯水期(3.66±0.45×106ind/L)>丰水期(0.97±0.23×106ind/L)。结果显示,库区水温和水容量变化是影响水体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密度和多样性指数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不同季节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以及水质理化指标的调查,分析了吉林省兴隆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了浮游植物生长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兴隆水库共有171种浮游植物,隶属于6门86属.其中,硅藻门22属42种,甲藻门4属6种,裸藻门6属18种,绿藻门41属83种,隐藻门1属2种.优势种共有8种,5月份优势种主要为绿藻门,7月份优势种均属蓝藻门,9月份绿藻门和蓝藻门各占一半.浮游植物细胞密度5月份平均值为9.83×10~6个/L,7月份平均值为78.73×10~6个/L,9月份平均值为119.51×10~6个/L,季节差异显著.多样性分析表明兴隆水库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较丰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较高,群落结构稳定性较强;相关性分析表明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营养盐因子为铵态氮、亚硝酸盐氮、总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1984—1985年度调查龙窝湖浮游动物的结果: 浮游动物量平均为1.70毫克/升。其中桡足类占28.2%,枝角类占63.3%,轮虫动物和原生动物约8.5%。湖中占优势和最常见的种类有30种左右。其中最重要的是:长刺溞、僧帽溞、短尾秀体溞、长肢秀体溞、汤匙华哲水蚤、长江新镖水蚤、剑水蚤目和右突新镖水蚤。浮游动物生物量的水平分布,湖的东北区域高于其它区域。其季节分布以春季为最高。本文最后还讨论了龙窝湖的浮游动物分布和变动的一些规律及鱼产力。  相似文献   

9.
为丰富广东省浮游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及其群落特征研究,于2010年丰水期(7月)及枯水期(12月)分别对益塘水库4个样点的浮游植物样品进行采集。初步检出浮游植物共70种(含变型和变种),分属7门9纲17目28科51属;其中绿藻、硅藻、蓝藻分别为31,16和12种;其中,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针形纤维藻(Ankistrodesmus aciculars)、月牙藻(Selenastrum bibraianum)、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等种类在丰、枯水期均能形成优势;而湖沼色球藻(Chroococcus limneticus)、狭细贾丝藻(Jaaginema angustissimum)和四角十字藻(Crucigenia quadrata)仅在丰水期形成优势;颗粒直链藻极狭变种(Melosira granulata var.angustissima)、尖针杆藻(Synedra acus)和薄甲藻(Glenodinium pulvisculus)仅在枯水期形成优势。浮游植物丰度、生物量、Margalef指数、Shannon-Weav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在丰水期分别(5.46±0.91)×107cells/L,(21.28±4.19)mm3/L,0.98±0.04,2.11±0.15和0.87±0.05;而在枯水期分别为(3.74±0.23)×107cells/L,(86.77±2.72)mm3/L,0.63±0.21,1.92±0.26和0.80±0.16。  相似文献   

10.
淀山湖夏秋季浮游植物优势种生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了解淀山湖夏、秋季浮游植物优势种的生态特征及主要优势种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2年6月至11月夏、秋两季在淀山湖选取13个点位开展浮游植物群落调查.计算了淀山湖浮游植物优势种的密度、优势度、生态位宽度.共发现淀山湖夏、秋浮游植物群落优势种有4门12属17种.通过将各月均出现的优势种的密度和总密度作Pearson相关来确定对淀山湖浮游植物数量贡献较大的主要优势种,分别为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模糊直链藻(Melosira ambigua)和吻状隐藻(Cryptomonas rostrata).将4种主要优势种的密度与环境因子作灰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影响不同浮游植物密度的关键因子并不相同.夏季,透明度是影响小球藻、模糊直链藻和吻状隐藻密度的关键因子,溶解氧是影响尖尾蓝隐藻密度的关键因子;秋季,总磷是影响小球藻密度的关键因子,溶解氧是影响尖尾蓝隐藻和吻状隐藻密度的关键因子,总氮是影响模糊直链藻密度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湘南学院翠柳湖四个采样点春、夏、秋、冬四季的浮游植物进行调查,研究了浮游植物的种类、群落组成、优势种和生物多样性,对翠柳湖水质的基本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研究发现该湖浮游植物共计6门51属84种,其中绿藻门最多,为21属31种,占36.9%;蓝藻门16属29种,占34.5%;二者占总的种类数的70%以上。硅藻13种,占15.5%,隐藻门、甲藻门和裸藻门占比最少仅为2.3%。浮游植物种类在全年分布中春、冬两季数量多。各采样点的浮游植物丰富度在季节变化上均成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均在夏季浮游植物丰富度最高,最高可达6.67×10~7 cells·L~(-1)。夏季优势种主要是铜绿微囊藻、伪鱼腥藻和线性菱形藻,而在冬季转变为铜绿微囊藻和梅尼小环藻。全年Shannon-Wiener指数在2.35~3.84之间,Pielou均匀度指数在0.29~0.81之间。翠柳湖浮游植物多样性随季节变化较明显,呈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趋势,空间分布上呈现s4s3s1s2的特征。结果表明,翠柳湖浮游植物多样性较好,分布格局存在一定差异性,水质总体为中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12.
南四湖浮游植物种群构成特征及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浮游植物是评价水体质量的一项重要生物指标,2008-06~2009-05在南四湖设置5个监测点,每月采样一次,对浮游植物种群组成、密度和优势种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南四湖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59属117种;绿藻、硅藻分别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48.7%、23.9%;浮游植物种数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浮游植物密度与种数季节变化一致。南四湖浮游植物优势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04~0.35,优势种种数较多,主要有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二形栅藻(Scenedesmus dimorphus)、颗粒直链藻(Aulacoseira granulata)等23种。南四湖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1.56~2.36、0.59~0.84,表明南四湖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复杂。南四湖浮游植物种群特征较20世纪80年代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滴水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对其水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2009年1、4、7、10月对滴水湖浮游植物进行4次调查采样,研究滴水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评价滴水湖水质现状.共鉴定浮游植物96种,隶属于8门48属.其中绿藻门种类居首位,有21属51种;其次为硅藻门11属20种;蓝藻门8属16种;隐藻门2属3种;裸藻门2属2种;金藻门2属2种;甲藻门1属1种;黄藻门1属1种.平均数量生物量是2054.28×104个/L,其中绿藻比例最高,占总量的41%;其次是硅藻,占总量的30.5%;蓝藻第三,占总量的16.5%;其他藻类所占比例较小.根据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并结合部分理化指标对湖区进行水质评价,结果显示滴水湖水质属于中-富营养.  相似文献   

14.
2009年丰水期(7月)及枯水期(12月)分别对梅西水库5个样点的浮游植物进行采集.初步检测出浮游植物100种(含变型和变种),分属7门8纲17目34科60属;其中绿藻、硅藻、蓝藻分别为43、24和17种.丰水期优势种为史氏棒胶藻(Rhabdogloea smithii)、居氏腔球藻(Coelosphaerium kützingianum)、狭细贾丝藻(Jaaginema angustissimum)和弯头小尖头藻(Raphidiopsis curvata)等蓝藻;枯水期优势种为蓝藻门的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硅藻门的尖针杆藻(Synedra acus)和绿藻门的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微小四角藻(Tetraedron minimum)、肾形藻(Nephrocytium agardhianum)、二角盘星藻大孔变种(Pediastrum duplex var.clathratum)、双对栅藻(Scenedesmus bijuga)和被甲栅藻博格变种双尾变型(Scenedesmus armatus var.boglariensis f.bicaudatus)等.浮游植物丰度和生物量均值分别为5.81×10~7L~(-1)和4.48 mg·L~(-1),其时空分布特征均为丰水期枯水期,湖泊区河流/过渡复合区.Margalef指数(D)、Shannon-Weaver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e)分别为1.92,1.79和0.53.D的时空分布特征为丰水期枯水期,河流/过渡复合区湖泊区;H'和e的时空分布特征为枯水期丰水期,河流/过渡复合区湖泊区.  相似文献   

15.
漓江流域浮游植物调查及其演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桂林漓江断流、生态蜕变、洪涝灾害等问题,从1973年始,有关部门对漓江水域生态系统进行保护与修复,并进行一系列调查研究工作.漓江处于广西东北部喀斯特地形发育最典型的地段,常见的浮游植物种类有颤藻、衣藻、小球藻、刚毛藻、水绵、水网藻、鼓藻、直链藻、舟形藻、卵形藻、针杆藻等,形成典型的河流型浮游植物群落.阐述并分析漓江第三次(2006年)水生生物自然资源调查浮游植物部分的成果.与1974、1982年两次调查相比,结果显示漓江浮游植物优势种群未发生变化,均为硅藻类,但浮游植物数量变化较大.本次调查浮游植物数量是1982年的1.81倍.  相似文献   

16.
郭正  杨稚娟  王玥劼  张世敏 《河南科学》2014,(12):2579-2582
为了保护大苏干湖湿地生态系统,为其合理开发提供基础数据,2014年8月对大苏干湖浮游生物及水质进行了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26属54种,优势种是舟形藻(Navicula)和鼓藻(Cosmarium),浮游动物10种.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为1×104~1.3×105个/L,浮游动物细胞密度介于303~927个/L.理化指标中叶绿素、氨氮均较高,水体水质为V类或劣V类水.利用浮游植物的生物多样性指数(Margalef和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对大苏干湖进行了水质评价,该水体整体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水质处于中-重污染状态,与理化参数分析水质结果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福鼎市后屿湾红树林区水体浮游植物群落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2001年1月~2003年1月对福建省福鼎市后屿湾红树林区水体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季节变化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的优势种除了2001 年 1 月是裸藻类的密盘裸藻(Euglena wangi)外,其余季节优势种均为硅藻类,长菱形藻(Nitzschia longissima)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是常出现的优势种,还有一些甲藻和绿藻偶尔出现.本次调查共鉴定浮游植物32属77种(包括变种),其中硅藻门29属74种(包括变种),甲藻门1属1种,绿藻门1属1种,裸藻门1属1种.浮游植物密度变化范围为1.14×104~1.16×106 个/L,平均为 3.21×105 个/L,季节变化为单峰型.福鼎红树林区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群落组成以河口性种类为主,红树林潮间带底栖硅藻在浮游植物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与潮汐和风浪冲刷有关.  相似文献   

18.
2010年6月4日至26日在广西北部湾沿岸共设46个站位凋查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以及浮游植物数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0属149种(含变种和变型),其中硅藻41属106种,占总物种数的71.14%,占总细胞丰度的95.81%;甲藻18属32种,占总物种数的21.48%,占总细胞丰度的1.44%。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61.10×104 cell/L,硅藻平均细胞丰度为58.54×104 cell/L,甲藻类平均细胞丰度为0.88×104cell/L。浮游植物密集区在防城港海区,此外在北海营盘附近海域有一个较高的密度区。浮游植物丰度在茅尾海和钦州港近岸较低,其余海区的浮游植物数量分布态势为近岸高、外海低。浮游植物主要优势种为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拟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pseudocurvisetus)、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尖刺拟菱形藻、拟旋链角毛藻密集区主要在防城港海区,而中肋骨条藻密集区主要在北海海区。浮游植物数量与温度、盐度及硝酸盐、亚硝酸盐、氨盐和硅酸盐无相关性,北海海区和防城港海区浮游植物丰度与活性磷酸盐呈显著正相关,磷在以上两个海区成为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江西省泰和县伞塘的水物理、水化学、水生生物和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作了周年性的观察测定,其结果如下:1)水化学指标周年变动范围:溶解氧含量为4.12—9.78毫克/升,总氮含量在2.40—7.20毫克/升,总磷含量在0.06—0.30毫克/升,N/P 比值为39.2,硅酸盐含量为4.55—20.15毫克,总铁含量为0.14—0.60毫克/升,碱度为1.06—2.65毫克当量/升,硬度为0.70—2.53毫克当量/升。2)伞塘中的浮游植物的月平均分布密度为929万个/升,生物量为22.4毫克/升;浮游动物的种类有93种,种类分布有明显的季节性。伞塘中底栖动物种类不多,但数量较大,软体动物生物量达57公斤/亩。3)伞塘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量为845.4克氧/米~2,浮游植物对太阳能的利用率只有0.28%。  相似文献   

20.
利用Utermhl方法,对2013年夏季取得的211个南黄海浮游植物样品进行鉴定分析,共鉴定出浮游植物3门60属114种(不包括未定名种),其中,硅藻42属75种,甲藻16属37种,金藻2属2种。群落组成以硅藻为主,其次是甲藻,然后是金藻。调查海区浮游植物的生态类型以温带近岸性为主,优势种为:小等刺硅鞭藻、简单裸甲藻、旋沟藻、蜂腰双壁藻、具槽帕拉藻和菱形海线藻等,小等刺硅鞭藻在本调查中作为绝对优势种出现。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介于0.037 0×103~32.3×103cells/L,平均值为2.04×103 cells/L;表层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大致从近岸到外海呈逐步降低趋势,在南黄海西部近岸的表层水体达到最高值32.3×103 cells/L,调查区东南部靠近外海区域也出现了丰度高值区。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在调查区北部和南部较高,而Pielou均匀度指数则在东部呈现高值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