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謇创办南通纺织专门学校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謇创办的南通纺织专门学校是中国第一所纺织高等院校,同时,又开辟了企业办高校的新途径,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刍形。张謇在办学的探索中,构建了我国近代高等工科教育的思想,培养了我国第一批优秀纺织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我国近代纺织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2.
本文叙述了常州地区棉织业发展的历:从早期的农家副业、个体织户,经手工织布工场、机器织布工厂到大型纺织公司。介绍了在棉织业发展过程中涌现的一批著名厂商和纺织实业家。文中从5个方面分析了常州地区棉织业在近代迅速崛起,发展为仅次于上海,在全国居于第二位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近代外国资本在华纺织业投资设厂的发展变化进行了考察,并通过对华商纺织厂与日资工厂经营状况的比较分析,阐明了日资纺织厂在中国市场的角逐中占据明显的优势地位,是构成华商纺织企业正常发展的主要威胁。  相似文献   

4.
在近代中国的纺织史上,纺织行业团体在一定程度上起过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积极作用。本文阐述纺织行业团体的性质、任务与所起作用,并着重对华商纱厂联合会、全国纺织联合会以及其它纺织业同业公会的活动与变迁作扼要的述评,反映了中国纺织历史的某些侧面。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民族资本在中国近代棉纺织工业发生、发展进程中所处的历史条件,民族资本棉纺织工业发展的概况及所起的若干作用,并根据史料客观地总结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不仅对总结中国近代纺织史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同时据此可客观地分析民族资本棉纺织工业在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所起过的积极作用和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形成发展于19世纪后半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旧中国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发展的历史就是大工业化纺织生产在中国诞生和形成的历史。探讨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发展的原因、特征,对中国纺织工业历史地位的正确认识是近代纺织历史研究不可或缺的,同时,对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地位的正确认识,对我们今天的工业现代化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重要的"城市名片",造船业历来都是上海经济领域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六百年前中国最伟大的航海家郑和远航,到近代中国首个大型官办企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开近代军事及民族工业先河,及至新中国成立后建造出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第一艘万吨轮、第一批远洋考察船、第一  相似文献   

8.
洋务运动时期的官派留学生教育,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创举和飞跃,它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科技、外交、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杰出人才,在洋务派的主持下,形成了关于留中学生的选拔、管理、经费筹措以及学成回国后的任用和奖励等一整套制度,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旧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过程中,工人阶级是最先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阶级,它不但伴随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发生和发展而来,而且是伴随帝国主义直接在中国经营企业而来。 早在一八九一年印行的《浙志便览》一书总序中就说到:一八四四年“宁波自通商后,民之服役夷人者以万计”。可见,在外国所办的船坞、工厂、航运等企业中。产生了浙江第一批工人阶级;随后,洋务运动开始及民族资本主义工厂出现与发展,浙江工人阶级的人数更增加了。据《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统计,一八八三年洋务派创办在杭州的“浙江机器局”有工人五十人,一八八九年民族资本家创办的慈溪火柴厂有工人二百人;一八九五年宁波通久源纱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中国近代纺织期刊统计来源进行检索整理,获得统计数据,包括期刊的种类和数量、创刊时间、出版者、出版地情况等。结果表明:中国近代纺织期刊有192种,以纺织原料类和综合性类居多;创刊数量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并于20世纪30年代达到峰值;出版者居多的为官方机构和企业,出版地居前的为上海、江苏和浙江。中国近代纺织期刊数量众多、品类繁多,统计情况与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发展相对应。文献研究对文化传承和服务当代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纺织厂设备的基本工作过程特点,阐述了用于纺织厂空调的微机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文中阐述的系统已成功应用在纺织厂生产的空调系统中,并取得了显著效益。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优势和作法,并分析了陕西省纺织企业自营出口情况以及本省纺织企业参与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参与国际化经营发展战略:利用压锭的机遇加强技术改造,组建横向企业集团;加强营销专门人才的培养;选择合适的市场导向模式和投资区域;遵循中国———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这一原则参与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汇集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有关资料,从工厂数、资本额、工人数、产值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纺织工业在整个工业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并对中资与外资,全国与地区所占的比重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和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为扩大规模或扩张范围而在华设厂,随之而来的是对于我国环境的破坏。从纺织业到IT行业,大部分跨国公司产品在华生产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而相关企业并未投保针对这样环境损害的环境责任保险,充分暴露了我国对于跨国公司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缺陷。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近些年来众多跨国公司环境污染行为对我国环境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具有意义深远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形状记忆机理及其过程进行了探讨,重点阐述了形状记忆聚氨酯的形状记忆功能及其影响因素,讨论了它在纺织上的应用及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的这种空调室热工计算方法比较适合于国内生产的新型空调器。可作为新建纺织厂的空调设计或老厂改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员工离职率过高,影响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和正常运营。通过对我国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调研,采用实地调研和SPSS因子分析法对生产员工离职原因进行因子提取和排序。研究发现,工作和薪酬福利依然是生产员工最为关注的因素,而晋升培训、领导因素、参与管理、组织激励、生活设施和人际关系也逐渐成为生产员所关注的主要对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对企业降低离职率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自2002年底以来,我国纺织工业协会启动了纺织行业集群的试点工作,先后命名了100多个集群试点,主要集中于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它们无论从试点市、试点镇的数目还是从产值来说,在全国纺织产业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纺织行业集群初步形成.借助乔治.阿克尔洛夫的理论,分析了我国纺织产业集群现状,指出了纺织产业集群中存在的"柠檬市场"问题,并提出了抵制"柠檬市场"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Sirospun纺是一种新兴的,集纺纱、并线、捻线为一体的精毛纺纺纱新技术,自 1978年诞生以来,由于其设备改造费用低、产品的附加值高而倍受世界各国纺织厂家的青睐.应用Sirospun纺技术纺出的纱线,是薄型或超薄型衣料用织物、高档装饰布、窗帘布以及针织纱等产品的重要原料.其产品风格独特,深受市场欢迎,因而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着重介绍Sirospun纺的工作原理、技术要求,生产设备,产品特征及加工工艺.对Sirospun纺成纱技术在国产细纱机上推广应用,指导企业研制和开发新品种、提高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自1984年以来,我国许多棉纺织厂及科研单位引进了数百头DREF-Ⅱ型或-Ⅲ型摩擦纺纱机。该机型采用变频调速技术对喂入辊、输出辊及纺纱剌辊进行无级调速。据了解,目前我国各地厂家该机型的许多故障均为变频板引起,致使相当数量的机台不能正常生产,发挥应有的作用和效益。本文对DREF摩擦纺纱机变频板原理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调试维修该变频板的主要步骤及要点。本文可供各地DREF摩擦纺纱机引进厂家参考,在消化、吸收引进设备的先进技术方面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