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青杨是速生落叶乔木树种,生长稳定,在班玛八十年代已引种成功,现成为优良的乡土树种,也是当地主要的造林绿化树种之一。随着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以及退耕还林(草)工程的相继实施.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耕地减少,森林过伐,水土流失,环境污染,改善我省生态环境的对策:正确认识和处理环境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把林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保护森林、造林绿化,全面经营山林资源,改变农村单一性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对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强指导,防止污染向农村扩散。同时还须加强法制和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树立自然保护观念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攀枝花市市区视野区景观建设中,针对造林用树种的选择上,林业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尝试,在“以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的原则下,进行了树种的选育和育苗造林,从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乡土树种在攀枝花市市区视野区景观建设中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市区视野区乡土树种资源,对应用现状及前景作一个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视野区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问题,分析了制约工程建设的生态气候因素,提出了人居生态环境工程建设的目标、指导思想和技术路线,以及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对策。即选好树种,实施分类指导,科学布局树种,运用造林实用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陕北地区退耕坡地植被恢复技术及效益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为了给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恢复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指导。方法 对该地区“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 提出了陕北地区退耕坡地植被恢复技术方案,包括适宜优良树草种选择及造林技术、林种树种的水平和垂直配置技术、以蓄水保墒为中心的抗旱造林技术和混交林营建技术等,并对预期达到的生态、社会效益进行了评价。结论 该方案对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恢复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加快榆林区域蚕桑业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桑业作为榆林市的区域特色产业,正在成为南部山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地方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市各级结合退耕还林生态环境建设,围绕如何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确保退耕还林地退得下,稳得住,把桑树定为退耕还林的首选树种,大力发展以桑、草复合水平沟栽培技术为重点的生态桑园建设,  相似文献   

7.
雅鲁藏布江流域的造林工作对提升流域水土保持以及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北京杨(Populus×beijingensis)和银白杨(P.alba)作为该流域的主要造林树种,但这两树种对高寒环境的生态适应性研究较少.为深入探讨雅鲁藏布江流域主要杨树人工林的生态适应性,本文以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流域不同海拔分布的北京杨和银白杨为对象,通过采集叶片并进行性状特征的测定,对该流域主要杨树人工林的生态适应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i)树种和海拔效应对北京杨和银白杨的可溶性总糖、淀粉、果糖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都具有显著影响;(ii)在高寒环境中,北京杨的渗透调节能力和抗氧化能力较银白杨更强.综上所述,北京杨在应对高寒胁迫时较银白杨具有更好的耐受性.未来在青藏高原杨树人工林的造林工作中,应主要考虑选择北京杨.  相似文献   

8.
信阳市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合理调整植被建设布局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措施.要合理地调整林种结构,重点发展生态防护林,在工程建设中,生物措施要与工程措施相配套,应选择乡土树种并参照当地天然林模式及演替规律确定造林模式及造林技术.在生态经济林的建设中要选择抗性较强的经济树种,采用多物种多层次的结构,以避免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在植被恢复方式上,在条件具备的地方可适当采用封山育林方式建立稳定的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9.
黔中喀斯特山区的生态环境特点及植被恢复技术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长期以来,由于樵采、放牧、生产用火等人为干扰强度大,喀斯特山地的植被多次遭到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不断加剧,土地石漠化,立地生境恶化,造林困难地段的面积逐渐增加;表现出岩石裸露率高,土被不连续,土层浅薄,水土流失潜在危险性大,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溶量小,抗外界干扰保持系统稳定的阈值较低,受破坏后自我修复能力差,植被自然恢复极端困难等特点。喀斯特山地农业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有赖于岩溶地区森林植被的恢复与重建。以黔中地区典型的喀斯特山地为对象,在研究和分析喀斯特地区森林植被退化的成因和生态环境特点的基础上,筛选适于喀斯特山地的造林树种,提出了森林植被恢复、保护的技术措施,以期为西部大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是其分布区高山上限森林更新的主要树种,积极进行育苗造林,对增加甘肃的森林资源、恢复生态环境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通过十几年的育苗造林实践,从采种、育苗、造林及抚育管理等方面总结了巴山冷杉的育苗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1.
容器育苗问题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容器育苗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取得的成就,对容器育苗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和研究。同时提出今后我国推广容器育苗时要因地制宜,用裸根苗造林有困难的树种或造林地才可考虑用容器苗;能用裸根苗造林的树种和林地,一般暂不考虑用容器苗;进行容器育苗时要先试验再推广。  相似文献   

12.
张纪卯 《武夷科学》2007,23(1):88-93
通过对壳斗科青冈属的小叶青冈、云山青冈、毛果青冈3个树种的引种栽培,就这些树种的种子和苗木的生产技术做了细致的探索性的研究,并就其种子及幼苗进行观察、记载和绘制成图;经造林六年后评价引种成败。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壳斗科青冈属植物系统发育和亲缘关系方面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用材林造林树种选择提供参考和对这3个树种继续引种栽培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3.
程彦栋 《太原科技》2007,160(5):19-20,22
环城林带建设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总结分析环城林带建设中不同立地因子、树种生物特性与成苗之间关系,提出适中的植被盖度、混交粗放整地、多树混交、混交后科学管理是提高造林成效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荒山造林树种的选择与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荒山造林是发展林业经济,提高群众生活环境的一项重要生态工程,本文结合甘肃省天水市造林地块立地条件与造林树种综合效益,对荒山造林树种的选择原则及造林技术进行研究,以探寻增加森林资源总量的方法,进一步推进荒山生态环境改进,为森林生态效益增强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榆林市能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现状入手,就能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把榆林市建设成为环保型能源基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何海燕 《甘肃科技》2002,18(1):67-67
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是切入点.而林木种子是绝大多数乔、灌木树种后代的主要材料,是育苗和造林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种子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生态环境的建设,进而影响西部大开发的进程,因而掌握林木种子的鉴别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是切入点.而林木种子是绝大多数乔、灌木树种后代的主要材料,是育苗和造林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种子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生态环境的建设,进而影响西部大开发的进程,因而掌握林木种子的鉴别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陕北地区文冠果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陕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特点,通过对文冠果造林技术的研究,提出了以造林地选择、整地方式、造林季节、苗木规格、造林方法、栽植密度、幼林抚育、病虫害防治等8个方面为核心的文冠果造林技术。这一技术对于文冠果这个优良生物质能源树种在陕北地区及其自然地理条件相似地区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榆林科技》2006,(3):F0002-F0002
榆林市樟子松种子园位于塞上古城榆林市城南15公里处,是1979年由陕西省林业厅批准成立的西北地区唯一的樟子松良种基地,2000年7月改为榆林市樟子松种子园,隶属于榆林市林业局。其主要任务是樟子松良种繁育,为防沙、治沙、造林、绿化服务,从而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作者紧密结合多年林业工作实践和本地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实际,阐述了生态建设中农田防护林树种优化及营造技术,给出了农田防护林更新林带设置、造林树种选择、更新林带结构、整地时间及标准、造林时间及造林方法、抚育管理等技术要点,对当前开展的新农村建设乃至和谐社会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