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Android手机上恶意APP安全检测方法大致分为两种,静态检测和动态检测.静态检测利用逆向分解手机安装文件,对APP安装文件进行分解,提取其代码特征和正常应用样本数据库中样本进行对比,判定APP是否存在恶意行为.动态监测基于对系统信息和应用行为的监控结果来判断APP是否为恶意应用.静态方法由于样本库规模的的限制很难检测病毒变种和新型病毒,动态检测需要事实监控系统行为,占用大量手机资源并且检测识别率不高.本文以Markov链模型为基础结合了动态监控应用行为和用户行为的方法得出的Android平台恶意APP检测方法.最后结合静态检测对apk文件进行分析,以增加动态监控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视频监控的智能化,提出了一种基于Android 4.0操作系统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方案,系统具有全景视频采集、图像复原和变换、异常行为检测、高清抓拍、数据回传等功能,采用基于时空特征点的Hessian矩阵检测方法进行异常行为识别,采用满全景拼接的方法实现360°全景呈现,最后设计并实现了该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携带方便,功能基本实现,有一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针对单一k近邻算法(KNN)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存在的缺陷, 提出一种基于KNN LSSVM的Android恶意行为识别模型. 先采集Android用户行为样本, 并提取相应特征组成特征向量; 再将训练集输入LSSVM中进行学习, 计算测试样本与最优分类平面间的距离, 如果该距离小于阈值, 则直接采用LSSVM恶意行为识别, 否则采用KNN算法进行恶意行为识别; 最后采用仿真实验测试KNN LSSVM的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 相对于单一KNN算法和LSSVM, KNN LSSVM提高了Android恶意行为的识别正确率,可以满足Android[KG*6]恶意行为的在线识别要求.  相似文献   

4.
Android组件间通信的安全缺陷静态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Android应用程序的组件间通信存在使用隐式Intent有可能引发组件劫持和信息泄露,而公开组件又存在权限泄露的安全风险问题,提出了一种Android组件间通信的安全缺陷静态检测方法.首先,静态分析应用程序,获得其控制流程图(CFG)、函数调用图(FCG)和组件调用图(CCG);然后,检测出潜在的危险组件、隐式Intent以及隐私泄露路径;最后,用该方法对20款流行的Android应用软件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这些应用软件全部使用了隐式Intent,25%使用了动态代码,80%存在危险组件,40%存在隐私泄露.  相似文献   

5.
为提升数据挖掘技术与网络恶意行为识别准确率,研究基于大数据关联规则的网络恶意行为识别检测方法.模糊化处理网络中存在的大数据,构建模糊数据库,分类聚集模糊数据库中的模糊数据,离散化处理模糊数据的连续属性,确定模糊数据频繁关联规则,通过基于模糊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方法获得整理后的网络数据;以此为基础,分析用户恶意访问流量特征...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用户从传统PC端到移动端的转换,移动安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提高对未知恶意移动应用的检测效率,针对传统检测对引入多态和变形技术的恶意应用检测能力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HTM算法的恶意Android移动应用检测方法。该应用检测包含针对Android应用Dalvik指令特点的特征提取、采用信息增益的方式进行特征选择与融合,并利用HTM算法进行序列模式训练和推导,然后将测试样本特征提取与融合后的结果输入到完成训练的HTM网络中,达到检测恶意应用的目的。实验仿真表明,所设计的恶意应用检测方法的检测率接近100%,检测效率高,误报率0.08%。相较于其他算法,提出的恶意检测方法的检测率、误报率、分类准确率均更优,并能应用于不同类型的恶意应用,但训练和测试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移动终端的普及带来了Android系统的飞速发展,也成为恶意软件的主要攻击目标,给Android系统带来严重安全威胁.针对恶意软件的威胁等级问题,应用卡方检验算法和频数统计提取安全威胁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AHP-模糊算法对Android应用安全等级评估的方案.通过三角模糊数和解模糊对评判等级的区间进行量化,提高了评估结果的分辨率;同时通过变异系数法对指标权重进行修正,使权值更加科学、客观和精确.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AHP-模糊评估算法具有高效的安全威胁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8.
 基于恶意网站防护及软件定义网络等相关技术,设计了基于软件定义网络的恶意网站防护系统,通过多组实验验证该系统各模块功能,并将系统部署于真实的校园网环境。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软件定义网络的恶意网站防护系统能有效防范恶意网站的攻击,为对抗恶意网站攻击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手机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Android手机则是其中最主要的推动力.不过随着Android手机普及,由系统自身安全机制缺陷所带来的安全威胁也越来越大.所以针对Android恶意软件设计出高效率、高准确性的检测方案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设计了一种基于网络行为分析技术的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方案.该方案一方面通过对软件的网络行为进行分析,能够准确地判断出该软件是否被篡改为恶意软件;另一方面,借助于云安全技术,将主要的检测工作部署在云端服务器上,使检测工作能够更加高效.  相似文献   

10.
集成中、英、日、韩、法、西班牙6种世界主要语种,通过jTessBoxEditor OCR开发引擎自主生成训练文字库,利用Tesseract识别引擎对文字进行识别,并将已识别文字送入第三方翻译接口进行目标语种翻译,开发了一款基于Android平台的集成了多语种文字的拍照识别翻译软件APP。通过景区样本实测结果验证,该APP的文字识别率可达93%,实现有效翻译,达到市场准入水平。   相似文献   

11.
随着恶意代码技术的更新,其检测技术变得日趋复杂,以启发式、前摄检测、行为检测和主动防御为代表的非特征码检测技术孕育而生,这些方法多数是利用了统计学原理。该文阐述了恶意代码行为的捕获方法和对恶意代码行为的统计方法,归纳了恶意代码行为的2种特征统计量定义方式;使用基于标准化欧式距离的分类器对这2种统计空间进行建模,并通过对建模结果的分析,得出了适用于最小距离分类器建模的行为特征统计空间。  相似文献   

12.
基于Android的系统架构和安全机制,设计并实现了用于检测手机恶意应用App的系统.此系统通过对Android应用程序APK文件的签名及敏感权限分组的检测,有效判定恶意应用意图,排除安全隐患,从而保护用户权益.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利用独立成分分析结合朴素贝叶斯算法识别岩性的方法,并以某含硬石膏储层为例进行了岩性识别.结果表明,通过与独立成分分析的结合,贝叶斯算法能提高识别岩性的准确度.与单独使用贝叶斯算法相比,二者结合可使识别含硬石膏粉砂岩的正确率提高29个百分点.同时指出,在测井解释的过程中不应忽略算法的应用条件,通过合理的预处理方法,可以使解释过程更加严谨,从而提高测井解释水平.  相似文献   

14.
Android以其开放的系统平台和不断攀升的市场占有率,必将对我国移动互联网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主要介绍易购便签项目的设计,该项目基于Android平台开发,能够方便用户对自己所要买的商品进行事先的规划,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分析现有智能家居控制方案和Android操作系统的优点,针对搭建的便捷性、设备通用性、操作易用性和可行性,提出采用时下流行的Android系统及相关集成开发平台,设计并实现智能家居系统的操控终端;可解决传统方案存在的存在后续费用、控制距离限制大、穿透性差等问题,具有整体框架适用多数嵌入式手持终端设备及大多数Android终端的特点;经现场测试结果表明,终端实现的功能和性能满足设计要求,并被相关企业所采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使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加方便快捷,根据学生们的实际需求,研究开发了基于Android的校园助手。该软件以安庆师范学院为背景,包括"校园介绍"、"课表管理"、"校园bbs"、"盖饭助手"、"校园地图"和"出行路线"等功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同学们的日常问题,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Android平台的构架及特点,在分析智能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及其功能与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Android平台构架智能图书馆的思路和方法,探讨了此种构架方式的特点及其在智能图书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恶意代码防御软件存在的滞后性问题,提出一种可普遍适用于互联网和内联网的基于云端计算架构的恶意代码联合防御机制.首先将传统的云计算拓展成新型云端计算,发挥云端计算环境中的集群服务器端和用户终端各自的优势以及两者的联动作用,有效地利用云端计算环境中的服务器集群集成多种恶意代码防御引擎,同时联合海量用户终端节点来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