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隐逸诗人孟浩然,在继承和发扬前人诗歌创作风格基础上,在其山水田园诗歌创作中无论是在思想内容、表现手法、抑或风格意境方面都较前代有了斯的超越,开辟了唐代山水诗的清新之风,本文将从创作手法等方面阐述孟浩然山水隐逸诗创作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
唐代音乐诗的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对它的研究目前在国内尚处萌芽阶段,本文试图通过对唐代音乐诗在创作的内外部原因、题材、主题及创作动因等方面的分析,揭示其审美价值以及在中国诗歌中的地位,以证明它们的创作实践对中国古典诗歌理论的充实与丰富。  相似文献   

3.
行卷诗是科举制衍生而出的“行卷”活动风尚中的一种重要文体,具有独特的创作特色。唐代是科举制成熟定型和行卷最为盛行的时代,同时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故而其行卷诗在各方面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形成了选材自由、内容新奇、风格多样及表达技巧高超等特色,并对唐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唐代兴起、发展和成熟的传奇受到了诗歌的深刻影响。唐传奇的作者大都是当世的诗人,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或有意或无意、或显或隐的将自己的诗作、才思、情感和笔法融入传奇作品当中。具体表现为显隐两个方面:显性诗笔即是直接将诗作引入作品;隐性诗笔则是意境刻划、诗化语言、创作手法的借鉴,以及诗人性格气质在作品中的投射。  相似文献   

5.
唐代进士试诗一般是指由尚书省主试的诗歌,是唐代科举的常考之体。其谈理悟道诗,表达对天地人生的感悟,是进士试诗中较有特点的思想内容之一.具有较大的思想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岑参轮台诗是其西域诗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主要从岑参轮台诗中有关战争、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等内容 ,探寻所反映的唐代西域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7.
童玲  赵菁菁 《科技信息》2010,(3):138-139
以《玉台新咏》为代表的齐梁诗歌,为唐代文人的表达提供了借鉴的营养,《玉台新咏》所收的闺怨诗歌体现出的风格与追求,对唐代闺怨诗的影响贯穿有唐一代。唐代闺怨诗与《玉台新咏》中闺怨诗的因缘包括承与变两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唐代闺怨诗的题材内容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唐代闺怨诗对《玉台新咏》中闺怨诗的意象的传承与突破;唐代闺怨诗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的继承与突破。唐代闺怨诗在充分继承前代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又加以发展、壮大,与前代闺怨诗相比,又有了新的开拓。  相似文献   

8.
丁一是无锡籍散文诗人。本文综论丁一散文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揭示其散文诗创作的发展轨迹。笔者认为,努力讴歌普通劳动者的人格美、家乡的山水风光美和风俗人情美,着力发掘生命力量勃发的美和人类情感的美,以及艺术上追求多样统一、兼收并蓄、发掘哲理、开拓创新构成了丁一散文诗创作的鲜明的美学风格。本文还用较多笔墨评介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对丁一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唐代是我国狩猎诗发展的繁荣之期,王维的《观猎》与韩愈的《雉带箭》堪称其中代表。王维诗气象阔大,境界深远;韩愈诗雄奇有力,丰神超迈,两诗呈现出的不同气韵风采与作者其人、创作其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深究两诗内在的不同,须以"知人论世"的批评观来分析。  相似文献   

10.
曾盛行于两宋的词体文学,在金元时代由于受到北方文化的薰染,其文体的性质、功能及表现形式等方面皆发生了某种变异,突出地显示为一种类诗与类曲的特征。所谓类诗,主要指词体形式上的徒诗化、内质上的言志化和语言上的古雅化。所谓类曲,则指词在内容和形式上所发生的类似于曲的通俗化.一方面是在曲文学尚未成熟时,词体自身的俗化;另一方面是在曲文学繁盛之时,词体创作中向曲体的靠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