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正3月中旬以来,湄公河流域部分国家春季大规模烧荒和森林野火造成跨境烟霾,导致我国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空气质量下降,加上气候异常和新冠疫情影响,跨境烟霾防控工作形势严峻。如果流域国家起火点数量持续增长,其现有的森林防控、公共卫生体系将难以应付,并给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澜湄合作)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2.
2010年4月,湄公河流域出现了少有的旱情.由于湄公河处于中国澜沧江的下游,于是该流域一些国家的民众、媒体和学者,有意或无意地把矛头指向中国,声称中国在上游已建或在建的11座水坝断流截水,才造成他们河水干涸.但中国专家和该流域国家的官方机构都表示,湄公河干流水位下降是泰国北部和老挝干旱所致,跟中国建水坝毫无关系.此后,湄公河跨境水资源分配、水电开发、航运安全等国际热点问题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3.
 跨界含水层是指其组成部分位于不同国家的含水层。妥善管理并合理利用跨界含水层,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国家之间的睦邻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跨界含水层世界研究概况,标定了亚洲跨界含水层,并完成了亚洲跨界含水层图。对涉及中国的两个实例——黑龙江—阿穆尔河中游盆地和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跨界含水层进行了典型研究,提出了跨界含水层评估指标体系,并实践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4个跨界含水层。  相似文献   

4.
张励 《世界知识》2020,(12):34-35
今年以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旱情持续,湄公河沿岸国家民众在新冠疫情影响下用水更为紧张,中国克服自身困难向湄公河国家提供援助。而美国则借湄公河水资源问题不断制造涉华负面舆情,成为其新冠疫情下攻击中国的重要一环。4月10日,美国水资源研究咨询中心“地球之眼”(Eyeson Earth)总裁艾伦·贝斯特与克劳德·威廉姆斯发布了由美国“湄公河下游倡议”资助的《在自然条件下(无坝畅流)湄公河上游水流量监测》报告(简称“湄公河上游水流量监测报告”),指责中国在澜沧江建造水坝影响甚至控制湄公河上游水位和自然流量,导致下游国家水位创历史新低。  相似文献   

5.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作为共商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是亚洲乃至全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但也是洪水灾害高风险区,洪水灾害常给域内多个国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口伤亡。由于区域内各国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差异较大、各国防洪减灾意识与经验参差不齐等因素,亟需完善区域洪水灾害防治合作机制,协调上中下游国家共同治理洪水灾害。回顾了澜湄流域洪水灾害防治合作进展--湄公河下游4国合作起步阶段、湄公河下游4国合作初步发展、中国积极参与转向引领的全流域合作阶段;针对域内国家在联合防洪合作工作中的差异,提出对策建议和展望,旨在完善覆盖全流域、协调域内国家多层级不同利益诉求的合作机制,有效应对洪水灾害风险,助力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我国青海省,流经西藏、云南后,进入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等国,全长4880公里,流域面积81万平方公里,流域人口6100万,跨越寒带、温带和热带气候区,流域资源丰富。按河长排序列世界第六大河、东亚第一大河,且具有内河、界河和跨越多国的国际河流的性质。这条河的下游是东南亚文明的策源地。早在公元前120年前,它就被流域各国作为著名的文化走廊和天然通道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今它又成为我国西南地区与流域范围各国在经济、旅游、科技方面合作往来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澜沧江(湄公河)干流…  相似文献   

7.
《国际学术动态》2008,(2):45-46
2007年1月5~7日泰国清迈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组织召开“中国农业政策:大湄公河流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国际研讨会,宗旨是帮助大湄公河流域国家更好地理解中国经济和农业发展趋势,以便相关国家能充分利用中国经济发展提供的机遇,同时开展国际合作以便更好地应对大家面临的共同挑战。会议决定与会各方今后两年继续就这一主题举行合作研究和交流。  相似文献   

8.
<正>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东盟国家位于南中国海与印度洋的连接处,而且外部有很多大国。这使整个东盟地区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东盟的陆地国家中,泰柬老缅越五国同时也是大湄公河流域国家。在外部大国中,日本率先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推行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合作项目,并建立了  相似文献   

9.
<正>从2011年"10·5湄公河惨案"发生至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已运行八年。八年来,作为澜湄合作框架内一项重要内容,执法安全合作机制取得丰富成果,最具突破性的进展是迅速启动了中老缅泰四国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推动有关合作从单纯的"案件合作"到"建立机制"再到设立"澜湄执法中心(LMLECC)"的升级,提升了流域国家合力打击跨国犯罪活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我国青海省,流经西藏、云南后,进入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等国,全长4 880公里,流域面积81万平方公里,流域人口6 100万,跨越寒带、温带和热带气候区,流域资源丰富.按河长排序列世界第六大河、东亚第一大河,且具有内河、界河和跨越多国的国际河流的性质.这条河的下游是东南亚文明的策源地.早在公元前120年前,它就被流域各国作为著名的文化走廊和天然通道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今它又成为我国西南地区与流域范围各国在经济、旅游、科技方面合作往来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澜沧江(湄公河)干流上可供开发的水能资源超过5 000万千瓦;且拥有若干可开采的世界级大型矿床,如:铅锌、岩盐、宝石、铁、油气和有色金属等;也是世界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基地;又是蕴藏极丰的旅游资源.自本世纪50 代以来,由于湄公河流域的战略地位及丰富资源的诱惑,西方各国始终对该流域地区的开发予以极大关注.近年来,为寻求国外市场,为适应新的国际形势,我国国务院已于1994年3月正式将澜沧江下游开发列为<中国21世纪议程>的优先项目.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因文化、生活及经济方面的差异性造成的我国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认为要作好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就要:正确认识不同的文化差异;创造有利条件,促进文化交流;制定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制度;加快来华留学生专业学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2.
浅析中西文化差异与大学英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词汇、习俗、行为准则及禁忌等方面分析了中西文化差异,阐释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知识传授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几点具体解决文化差异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老字号企业和日本的长寿企业,都是拥有悠久历史的企业。两国同属东亚文化圈,使得双方企业存在一些共同点;而更值得关注的,是两国迥异的民族特性和社会发展,导致双方的此类企业在数量、寿命、成长环境、经营理念上出现的明显差异。关注两者在成长环境、企业管理和产品特征三个方面的区别,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为双方取长补短、谋求进一步发展提供些许思考的线索。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等院校来华留学生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匡晟  郭曦 《新余高专学报》2010,15(6):116-117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来华留学生人数不断增长。由于中外教育背景和文化的差异,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留学生管理存在管理理念陈旧、管理模式落后、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以人本主义为管理理念,大力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我国高等院校留学生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5.
 实施文化遗产登录制度,有效地管理和保护城市遗产,是实现历史环境保护、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以英国、日本及韩国的登录制度为例,通过文献梳理和案例分析,解析了3个国家登录制度的导入背景、登录建筑选定方式与标准、保护管理机制以及可持续发展模式等;提出了中国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合理更新方面,应构建全覆盖的保护体系、政府主导和多元主体参与并重的统筹管理平台及基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系。  相似文献   

16.
自2004年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云南大学4所高校率先开办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以来,全国有近百所本科院校开办了这一专业。然而,有资料表明,这一专业的就业状况却是"十分不乐观",除去考研者外,其他学生都面临着就业的压力,并且"这种现象已经持续了好几年"。二者悬殊如此之大,不能不令人尴尬,需要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17.
杨军  李卫华 《科技信息》2011,(5):I0155-I0156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与实践已经步入艰难的瓶颈期,国内宣传后劲乏力、国外质疑不断,这就需要以时下中国的整体形势为境域,立足我国经济转型大格局,深入传统文化与大众文化走向,高瞻未来中国的国际定位,切身关注全民福祉,大众化才能全面而有效的展开。从经济转轨、文化冲击及国际视野下来审视大众化,才能避免方向性错误,才能为整个大众化实践提供有效的途径支持。  相似文献   

18.
在综合英语教学中,文化差异易导致语言学习和理解的困难。因此,综合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而且应包括文化知识的传播,并应加强中西文化差异对比,增强学生跨文化意识,达到使学生真正掌握英语并有效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心态文化层是文化结构的核心。在以往的跨文化交流中文化产品如汉字、古代科技等受到了足够关注,而中国人的价值观、审美观、思维方式等却少被重视,导致许多留学生在中国学习生活多年却不能理解中国文化的核心,甚至产生文化隔膜。本文在对华北科技学院越南留学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心态文化在越南留学生跨文化适应中的重要性,以期探讨跨文化传播更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国家公园是保护生态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形式。自美国建立第一个国家公园以来,其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历经百年发展后日趋成熟完善,在这期间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在全世界范围内被推广应用。通过对大量文献和资料分析,梳理中国国家公园发展脉络;清晰认知中国学者对国外国家公园发展的研究;提炼出中国学者在中国国家公园概念、实施可行性、与国外对比和问题及中国国家公园体制研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思考中国国家公园建设面临的挑战,为中国未来国家公园研究与发展提供些许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