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据科学家估计,在莫哈韦沙漠的魔鬼洞里,只剩下不到100条魔鳉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位保护生物学家,正在引导大家做一个项目,把这些珍稀的鱼抢救出来进行人工繁殖。魔鳉体型很小,成鱼大概2.5 cm长,看上去很普通,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鱼。在所有野生脊椎动物里,它是栖息地最小的物种之一。在2013年春天,魔鬼洞魔鳉鱼的数量跌落到空前的程度,只能观察到35条鱼,接近灭绝。近期科学家对这些鱼进行了点数,认为数量回升了一些。魔鳉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归为极危级。  相似文献   

2.
这里所谓的“巫山”,不是指人称重庆市“东大门”的长江三峡重镇巫山,不是指那个“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中的巫山,而是位居美国内华达州沙漠里的Witch Mountain(更准确的直译应该是“女巫山”)。只不过这部由迪斯尼公司制作的真人版电影Raceto Witch Mountain.在国内一般被通译为《巫山历险记》。  相似文献   

3.
在墨西哥齐瓦瓦沙漠的夸特罗-塞内格斯山谷,有一片世界罕见的内陆沙漠沼泽,地下泉水在这里涌出地面,形成许多大大小小、美丽奇妙的绿洲,像是一块块散布在荒凉世界中的蓝宝石,显得格外妖娆,充满着生机与灵气。 这些地下泉水,大都富含矿物质,几个世纪以来一直为人们所开发和利用。然而事实上,人类并不是惟一的开发者。据考证,在方圆129 5平方千米的夸特罗-塞内格斯沼泽中,星罗棋布的泉水湖泽养育了几百种鱼类、贝类及爬行类动物,犹如一个个繁荣的水族乐园。 人们总说“哪里有水,哪里就会有鱼类”,是的,在沙漠中也不例外。夸特罗-塞内格斯的绿洲泉水湖泽,小的水量不足380升,最大的也不超过70 8升,但每一个湖泽中都可见到鱼儿悠游的身影。与其他地区的沙漠物种一样,这里的鱼也极具“地方特色”,16种中有8种是此地独有的,例如以水蜗牛为食的慈鲷。在地下水涌出口附近聚集着大量的北美洲水蜗牛,它们大都只有3毫米长,平时喜欢将身体埋藏在自己的排泄物里。慈鲷捕食时,用鳍扇动水,搅起泥沙,然后钻进水蜗牛的 “家”,将它们整个吞下,用强有力的喉头肌肉把蜗牛壳压碎,吸食其中的蜗牛肉。或许是为了对付沙漠泉水湖泽里坚硬的沙石,齐瓦瓦沙漠的慈鲷“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4.
晓喻 《科学之友》2004,(8):34-36
在人烟稀少的泛美公路支线上,位于秘鲁的利马南方440km处,有一个叫做纳斯卡的小镇。这个小镇位于潘帕区阿他加马沙漠北端一个荒芜的平原上。从纳斯卡机场搭乘小型飞机飞上1000m的高空,机翼下一边是高耸的安地斯山脉,一边是浩瀚无际的莽原沙漠。这里的空气异常干燥,没有浮云也没有微风带来凉爽,只有绵延数十千米由鸟兽虫鱼图案和几何图形组成的巨大的图案群,散布在茫茫的砂砾地上。这些巨型的抽象画,到底蕴含何种玄机?它们是谁绘制的?是什么年代绘制的?是干什么用的?科学家为此已经伤透了脑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探索》2011,(8):7-7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美国军方为暗中进行尖端军事航天技术开发,在内华达州建立了绝密基地“第51号地区”,在这里研发的钛金属“A—12”间谍飞机是“U-2”间谍飞机的继任者。“A-12”几乎无法被雷达探测到,其飞行速度达每小时3540千米。  相似文献   

6.
<正>在北美洲的墨西哥,有一个矿区名叫奈卡矿,它位于奇瓦瓦沙漠的深处。它之所以闻名于世,并不是因为它盛产金、银、锌、铅等矿藏,而是因为那里有一个神秘的"地下水晶宫"。2000年4月,两位矿工在地下300米深处挖掘巷道时,突然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洞穴,洞穴里长满了半透明的柱状物,短的有几十厘米,长的则有几米,仿佛一把把水晶制作的利剑。这些柱状物错落有致,蔚为壮观,把这个洞穴"打扮"成一座水晶宫殿。这两位工人急  相似文献   

7.
看了这个题目,你一定会感到很奇怪,章鱼是一种生活在海底的软体动物,怎么会在干旱的沙漠中出现?其实,"沙漠中的章鱼",只不过是人们对一种沙漠植物的趣称. 千年不死的叶 在遥远的非洲西南部沿海,有一个以"鲸"命名的海湾.如果你在这里登上非洲大陆,便进入了纳米比亚的纳米布沙漠.这片沙漠从海岸线起,仅向内陆延伸了几十千米,便被南北走向的山脊挡住了去路,但它却沿海岸向南北发展,从奥兰治河畔直抵库内内河口,长达1400 km.  相似文献   

8.
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占非洲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与我国国土面积相当。而且,它在世界上还创下了许多世界之最。比如:它是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它又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方,在沙漠中心围很大一片范围内,一年甚至连续几年滴雨不下;它还有世界沙漠中最大的地下淡水湖,人们称之为“淡水海”,蕴藏的淡水估计有300万亿立方米,只是这些水埋藏在几百米至4000米深的地底下,难以大规模开发…… 这样一个干旱、炎热而又荒凉、浩瀚的沙漠,其生存环境自然会让人望而生畏,然而,对有探索精神的科学工作者来说,它又独具魅力。 因承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际合作项目,我曾在马里北部作过行程近2万公里的考察。因为马里北部属于撒哈拉大沙漠的南部边缘,所以我有幸“走近撒哈拉”。正是这一“走近”,让我目睹了撒哈拉的一些真实面目,令人难忘。 被遗弃的村庄 1988年3月下旬,我们开始了对马里北部沙漠地区的考察。那里属于荒漠草原与沙漠的交错区,也是沙漠进退与人类活动之间的拉锯地带。经历了1982-1984年连续三年的大旱之后,大地还没有来得及从这场自然灾害中缓过劲来,1987年又是一个大旱之年。我们的考察,就是寻找大旱后环境恶化的...  相似文献   

9.
在匈牙利巴拉德的石灰岩洞里,栖息的动物有300多种。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肯塔基及澳大利亚卡凌契省的一些地下礁岩洞穴里也栖息着鼠、蛙、虾和昆虫等100多种动物。这些在黑暗世界中生活的动物,几乎全部是没长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怎样失去的?它们又是怎样观察自己周围的世界和生存延续呢?原来,这些动物原先都是长有眼睛的,后来眼睛逐渐退化,甚至完全消失了。生活在山洞水潭里的墨西哥穴居鱼,最早也有一对真正的眼睛,有瞳孔、水晶体和视网膜,但不能感觉到运动中的物体。由于其长期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下,在成长过程中眼睛根本不起应有的作用而逐…  相似文献   

10.
天空晴朗,万里无云。忽然你听见震人欲聋的轰鸣声,以为那是喷气机从头上呼啸而过。不,那不是飞机,而是超音速喷气汽车发出的声音!这里是内华达州黑礁石沙漠,美国赛车手克雷格·布里德洛夫正在这北美最大的干湖里准备重上赛场。他要成为在陆地上第一个比音速行得快的人。 1996年秋天,布里德洛夫差点成为被正式承认的地球上行的最快的人——这一头衔他几次失而复  相似文献   

11.
英国生物学家最近发现,狐獴具有主动教育后代的天性。 狐獴常常两脚站立,翘首眺望远方,这个可爱的动作为狐獴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使得它成为人类最喜欢的动物之一,在很多卡通里都有狐獴的可爱形象。狐獴是一种小型昼行性灵猫科哺乳动物,它们生活在非洲南部贫瘠的沙漠上。一只成年狐獴大约高0.35米,尾巴长约0.2米左右,体重约为0.7千克。  相似文献   

12.
水,是工业的血液,农业的命脉,生命的源泉。当今世界,无论是我国,还是世界范围,都存在着严重的水危机。在干旱地区,人们常常要付出极大的人力物力才能找到一处水源。为了解决此类问题,物探技术诞生了。这种神奇的技术是怎样帮助人们找到水源的呢?跨学科的实用技术“地下望远镜,快来看啊!”一个青年农民喊着,一会儿工夫就围上了一群老乡。“地底下有甜水吗?”不久之后,在这里打出一口深400多米的自流井,父老乡亲终于告别了喝咸水的苦日子——这是30多年前发生在河北省沧州地区的真实情景。  相似文献   

13.
1945年7月16日早晨,在美国新墨西哥南部一望无际的沙漠上,一项神秘又危险的试验就要开始。参加试验的科学家、工程师、军官和其他有关人员全都面朝下躺卧在离试验中心近1万米远的掩体里,等待着这个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5时29分,随着强烈的闪光和震耳欲聋的巨响,一个比太阳还要明亮10多倍的火球迅速膨胀、上升。火球先是金色后又转为紫色、深紫、灰色和蓝色,同时在地面上掀起一个粗大的深褐色的尘柱,当尘柱追上直 径达500米的大火球时,便形成高达10多公里的蘑菇状烟云,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啦!原子弹爆…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位于美国内华达州沙漠地区的一家从事动物克隆实验的神秘生物实验室突然向外界宣布,他们将在2001年1月正式开始从事人类克隆实验,并希望能在2月份完成首例人类克隆胚胎的受孕过程。这样一来,第一个克隆人将在今年出世。消息传出,美国舆论一片哗然,而那些对克隆人类一直心存疑虑的科学家们更是不寒而栗。 去年9月,一对美国夫妇年仅10个月的女婴因患先天性心脏病,在接受手术时不幸夭折。这对夫妇爱女心切,找到了位于内华达州的这家“基因复制公司”实验室,表示愿意出资50万美元,通过克隆技术使其爱女“重生”。…  相似文献   

15.
沙漠谜洞     
在圣城耶路撒冷以南、死海以西,有一片被称为"朱迪安"(意为"犹太")的大沙漠。在这里的一条深邃而又可怕的峡谷之上,有一个被称为"信之洞"的神秘洞穴。为了到达这个洞,必须先登上崖顶,然后沿一条崎岖、陡峭的山径下到洞所在的高度,接着在从崖壁伸出的狭窄壁架上走一段距离,最后还要向上攀登20米,才能到达洞口。在此过程中,稍有闪失,你就可能坠入到接近两百米深的谷底。历史学家相信,两千年前,这个荒凉而隐秘的洞穴曾经是犹太难民逃离罗马帝国黑暗统治时待过的一个避难处。不过,当时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大灾大难?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那些犹太难民如此灰心绝望,以至于他们要不畏千难万险,来到这个对人类而言原本是生命禁区的险恶之地?在洞中发现的古代信函和其他古代物品,能够向我们诉说他们的哪些故事呢?  相似文献   

16.
在人烟稀少的泛美公路支线上,位于秘鲁的利马南方275英里处,有一个叫作纳斯卡的小镇。这个小镇位于潘帕区的阿他加马沙漠北端一个荒芜的平原上。从纳斯卡机场搭乘小型飞机飞上1000米的高空,机翼下一边是高耸的安地斯山脉,一边是浩瀚无际的莽莽沙漠。这里的空气异常干燥,没有浮云也没有微风带来的凉爽,只有绵延数十公里由鸟兽虫鱼等几何图形组成的巨大的图案群,散布在茫茫的砂砾地上。这些巨型的抽象画,到底蕴含何种玄机?它们是谁绘制的?是什么年代绘制的?是干什么用的?科学家对此已经伤透了脑筋。有人考证说它们是天文历,也有人认为是祈雨坛…  相似文献   

17.
金石 《科学之友》2007,(9A):24-25
“氨水!氨水!”一个外星人爬行在沙漠上,上气不接下气地说。这个场景来自1962年罗伯特·格罗斯曼在《纽约客》杂志发表的一篇卡通漫画。漫画暗示水并不是宇宙里唯一赋予生命的液体,当然任何一位高中生物老师都会告诉你这种想法是天方夜谭。  相似文献   

18.
大型强子对撞机长27千米,深埋在法国与瑞士边境地下100米的深处。在过去20多年里,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的5000多名科学家,用了100亿美元,努力打造这个揭开宇宙秘密的解码器。有人说,它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试验:也有人说,它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里程碑;  相似文献   

19.
正八年中,蜜蚁蚁后运用暴力手段最终赢得庞大"帝国"统治权。但后来呢?美国亚利桑那州2002年的夏季十分燥热,位于沙漠地区的马掌谷已连续六个月没有降雨。在这里,你会觉得每一次呼吸都是在喷火。终于,夏末的一场暴雨结束了连续干旱,也预示着一个"地下帝国"的诞生。  相似文献   

20.
南极内陆是地球上环境最严酷的地方,地面被厚厚的冰层覆盖,只有沿海地区才有一些裸露的岩石,这里风大且多,一般风速都在10级以上,最大风速每秒约100米。这里十分干燥,年降水量只有55毫米,和撒哈拉大沙漠差不多,有"白色沙漠"之称。在这样的环境中,在人们的想象中是不会有生物在那里生存了,只能是一个死寂的世界。然而,许多科学家不畏艰险在那里考察发现,这里也有生机。科学家们常在辽阔的冰原上看到一片片由藻类、菌类、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组成的生物群落,好像给莽莽雪原铺上了一块块色彩斑斓的地毯。其中有一种叫雪农滴虫藻的植物,又叫红藻,它十分耐寒,专门生长在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