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2010年12月16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易学与科学委员会主办、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十一届易学与科学学术研讨会暨首届易学创新与中国文化发展论坛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中央党校、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湖南大学、  相似文献   

2.
自先秦以降的历代易学都反映了易学家所处的时代的精神,这是历史事实,不管易学家是否自觉都是难以逾越的。现代易学是对古代易学的继承和发展,呈现出区别于古代易学的显著时代特征。五四运动至今,易学的研究出现了几次热潮,包括《周易》与科学、《周易》与哲学、《周易》与医学、《周易》与管理学等,集中体现了古代易学的体系已经被现代科学理性拷问,只有促进科学与易学相互融合,才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现代易学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3.
金秋时节,天高云淡。来自海内外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四百多名专家学者会聚香港柴湾的青年广场,以世界新秩序的构建为主题举办了第五届国际易学与现代文明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国际易学联合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易学与科学专业委员会、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香港中华能源基金  相似文献   

4.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8):125-128
易道文化的反思,找回两千五百年的易道文化基因;阐明传统文化的整体结构;探索用现代人文理念和科学的精神研究易学经典,树立建设现代易学的使命感。讨论全面继承、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数据共享学术讨论会专辑编者按 4(1 )………………………………………………………………实施科学数据共享 增强国家科技竞争力徐冠华  5(1 )……………科学数据的共享管理———创建共享新秩序程津培 1 0 (1 )……………国际科学技术数据前沿领域发展研究孙鸿烈 ,刘 闯 1 3(1 )…………地球数据是地球科学创新的重要源泉  ———从地球科学谈科学数据共享孙 枢 1 9(1 )…………………科学数据共享 :国家资源有效利用的必然选择  ———以中国气象局资料共享工作为例秦大河 2 4 (1 )……………科学数据资源与共享孙九林 30 …  相似文献   

6.
本书题名为<科学创造方法论--关于科学创造与创造力研究的方法论探讨>①,至少标示了以下几个要点:其一,这部书属于科学技术哲学,且主要是科学技术哲学中有关科学方法论的范畴;其二,在科学方法论方面,这部书所侧重的是科学创造这一视角,而并非一般意义的科学方法论探讨;其三,在关于科学创造的方法论探讨中,这部书乃是以"科学创造"与"创造力研究"这两个方面为其探讨的支点,或者说,它既是关于科学创造方法问题的方法论探讨,也是关于科学创造主体的创造力研究问题的方法论探讨.而将以上三点概括起来看则表明,这部书所研究或所探讨的内容,应属于科学技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创造哲学的领域.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孔孟儒家私德伦理与墨子墨家公德伦理的比较研究,发现科学理性之缺失是儒家私德伦理陷入现代困境及其深层悖论的根源;而墨家科学理性的优势,在其兼相爱和交相利公德伦理体系建构中,起到了价值观和方法论的奠基作用。并指出:规则是社会公德的核心,遵循和崇尚规则以及公平竞争和合作,既是一种科学精神,又是一种公德精神,在当今中国社会发展和公德建设中亟待振兴。  相似文献   

8.
范·弗拉森"语用学"科学说明观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弗拉森的科学说明理论("语用学"的科学说明)以语境为基础,以经验论的实用主义为背景,综合了以前说明模式的成果,以相对完美的形式取得了学术界比较一致的承认.但事情的另一面是,范·弗拉森"语用学"的科学说明理论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他的科学说明理论语用学性质模糊;二是他的相关关系的不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科学(包括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究竟是天使抑或魔鬼?实际上是一个关于科学之价值的问题。对此,不同的人给予了不同的回答。有人认为科学是天使,它能给人们带来福祉,因此应大力发展科学。但也有人认为科学是魔鬼,它带给人类的是灾难,因此应反对和拒绝科学。还有人持折衷看法,认为科学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或既是天使,也是魔鬼;因此应正确地利用或使用科学。由于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表明了对  相似文献   

10.
约瑟夫·阿伽西是当代著名的科学哲学家,他亲身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全球化时代,见证了科学哲学从逻辑实证主义、批判理性主义、历史主义、科学社会学到科学文化学的思想史变迁,批判地继承和发扬了波普尔批判理性主义的内核,形成了自己的多元论批判理性主义科学观。他用审度的态度考察了科学合理性理论的问题及其价值限度;坚持可错论、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相统一的科学编史学原则,以"科学是文化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作为自己的新科学史学纲领;提出了既反对科学主义又反对相对主义的科学文化观,主张用多元、理性、审度和包容的观点来看待科学。他关于科学合理性、科学编史学、科学文化观等多方面的论述,反映了科学哲学从辩护、批判到审度的范式转换,这无论是对于科学哲学和科学文化思想史还是全球化时代的人类文化多样性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