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3 毫秒
1.
城区环境保护和检测需要现势性很强的基础地理信息作为平台支撑,需要研究海量遥感影像的快速处理技术和基于影像的城区地物快速提取和变化检测技术,为动态环境检测和基础地理信息更新提供基础数据。加拿大PCI基础地理信息有限公司作为空间地理信息领域的专业公司,一直在为各行业用户提供空间数据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08,(9):54-54
大连海大航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12月19日,是由大连海事大学和深圳沃金公司共同出资兴办的高新技术企业。海大航科以“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国家发明专利(ZL 94110321.8)技术为基础,致力于为水上交通航运领域的企事业单位提供优质的信息技术产品和完善的服务,是大连市高新技术园区创业中心的重点孵化企业,先后获得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大连市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三级资质。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15):68-68
国产GPS电子海图导航仪是为中国内海航行的航船用于辅助导航的船用电子设备。项目研发从2005年开始,2007年开始试生产销售,并不断进行设备性能改进,2009年被浙江省相关部门列为面上工业研究项目(2009C31114)。目前已进行第二代一体化电子海图导航仪的生产。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9):79-79
国产GPS电子海图导航仪是为中国内海航行的航船用于辅助导航的船用电子设备。项目研发从2005年开始,2007年开始试生产销售,并不断进行设备性能改进,2009年被列为浙江省面上工业研究项目(2009C31114)。目前已进行第二代一体化电子海图导航仪的生产。  相似文献   

5.
土地变更调查、监测与核查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其中遥感数据的采集和管理,以及遥感监测任务的编制和分发,是整个工程是否能够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设计并实现土地利用遥感数据管理及任务分发系统,整合多种遥感数据的快视图、矢量落图文件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实现遥感数据的采集接收、覆盖率实时更新、监测任务分发、统计分析、专题展示等多项功能,可为工程管理部门提供快速、科学、实时的数据覆盖情况,实现快速准确的遥感数据管理、任务分发和有关统计分析功能。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08,(14):56-56
本课题是我国首次启动的关于“海岸带生境修复”的国家863计划课题(2002AA648010)。课题针对渤海湾的主要海岸带类型——淤泥质海岸带,选择不同的海岸带生境类型,运用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技术,在技术研究层面、技术应用示范层面、管理协调技术层面3层面上构建海岸带生境修复技术体现的框架,从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广东省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系统建设为背景,结合广东省土地利用类型特点,对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动态监测技术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提出了利用基于遥感影像的自动变化检测技术进行大范围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监测的方式和方法,并以惠州市博罗县为例,介绍了该自动变化检测技术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11):22-23
三维可视的流域三维防汛决策支持平台可为流域防汛指挥的科学决策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和多维度的决策支持信息。流域三维防汛决策支持平台是基于二/三维地理信息系统、遥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虚拟现实等现代高新技术,利用地形数据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再现流域三维地形地貌场景,在三维场景上展现基础地理信息、防洪工程信息、水雨情、洪水演进、洪水预报调度与洪水预警成果。  相似文献   

9.
发达临海国家都把海洋强国的建设和海洋科技领先地位的确立做为新世纪的战略目标并且启动了实施计划.其中海岸带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占有重要地位.海岸带向海一侧占整个海洋面积的20%左右,向岸一侧居住着60%以上的人口,是全球主要的经济和社会活动大舞台.当前海岸带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的紧迫感来自人类活动的影响.人们渴望深入了解海岸带变化规律、复杂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环境变异,以解决国家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22,(3):59-60
近十几年来,我国发射了气象、海洋、资源、环境、高分等多个系列30余颗遥感卫星,数据获取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卫星遥感技术具有空间范围大、时间频次高等特点,在国土资源调查、自然资源监测、生态环境评估、粮食安全与水资源管理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遥感数据获取空间几何与位置信息的技术日趋成熟,而以获取地物物理属性为目标的定...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2007,(20):53-53
“CASM ImageInfo一体化遥感综合处理平台”是由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发的一套遥感数据处理软件。该成果来源于国家863计划“遥感数据处理平台与应用”课题(2002AA133010)和“遥感数据处理软件”课题(2003AA135010),目标是研制开发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定量化、智能化大型遥感数据处理软件,改变国外软件占据我国大部分市场份额的状况,实现遥感处理软件的产业化。总体研究思路是:应用全新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北京市违法建设监测为背景,利用基于遥感影像的自动变化检测技术,面向北京规划管理现实需求,充分发挥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手段监测具有范围广、速度快、频度高、反映客观等独特优势能力的特点,实现了北京全市域城市规划的全面监测及各类重大违法违章开发建设活动的及时发现、准确评估和快速核查,有效解决了人工巡逻、举报等传统手段被动实施、区域有限等多项难题,极大提高了违建核查工作能力与效率。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全面研究分析无线传感器网络理论和技术,监测区划分和监测点部署方法和手段,土地评价方法和模型的基础上,针对耕地质量突变区快速发现、监测区科学划分和监测点合理部署、指标数据在线采集、智能评价等方面的实际应用问题,构建研发具有耕地质量信息快速获取,耕地质量成果自动转换与更新,耕地质量变化快速评价与成果编制、检查、省级汇总及应用等功能于一体的耕地质量监测评价信息系统,首次实现了对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评价、年度变更与日常业务管理工作全面的数字化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由四川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开发。本成果集1:5万、1:1万和更大比例尺的DLG、DOM、DEM等测绘产品为一体,可以实现三维影像数据快速浏览、放大、缩小、平移、倾斜、旋转、地形夸大;支持模糊查询,快速影像定位,可以根据输入的经纬度坐标和定位高度,快速定位。支持地名的模糊匹配查询;高分辨率、大区域海量遥感影像数据的快速浏览;对矢量数据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14,(9):50-51
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星载、机载(有人机和无人机)遥感技术和数据源得到日益丰富,并在汶川等特大地震灾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遥感反映震害的能力,信息获取与处理的效率,遥感提取的震害与实际震害的对应关系等,均缺乏系统的研究,限制了遥感在实际地震应急救援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开展国际合作研究,解决地震应急应用中遥感信息获取、分析处理、震害定量提取与评估中的理论、方法、模型和软件化问题,拓展各种遥感手段在地震应急中的应用,对提升地震应急能力和实际减灾能力,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和防震减灾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摘要:水文年鉴中的数据是离散的,但各项目之间又有关联。本文介绍了根据水文测验、整编、刊印等规范、结合人工分析水文数据经验,运用计算机技术,采用正则表达式的全面模式匹配检查年鉴中的数据,利用字符串形式提取、编辑、替换或删除快速分析、检查所有水文数据,实现对水文年鉴中数据进行合理性综合分析的功能,提高水文年鉴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成果》2022,(2):44-47
"新型海洋微波遥感探测机理模型与应用研究"项目针对"十四五"及后续我国拟发射的星载五种新型微波载荷的需求,解决了星地一体化观测原理、算法模型和数据处理中存在的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针对目前缺乏极化观测、多普勒信息观测、海流测量和海面目标凝视等问题,突破了微波海洋遥感极化、多普勒等机理模型和新型载荷仿真与研制、数据处理等关...  相似文献   

18.
三维仿真系统是将虚拟仿真、航空航天遥感、现代高新测绘、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等技术相结合,利用基础测绘数据生成的三维模型,再利用卫星影像、航空影像和实地数字照片作为真实的纹理贴图,非常真实地展现出城市现状和未来规划。该课题针对重庆山地城市地形地貌复杂、高层建筑密集等特点,开展城市三维建模规范、地上地下三维一体化集成、海量三维数据存储和快速显示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研究,尤其是在针对山地城市规划管理特点提出具有创新性的技术解决方案,成果在示范应用过程中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基础科学》2008,10(2):21-21
中科院海洋所孙松研究员被任命为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PICES)生物海洋学委员会第23工作组(太平洋边缘海岸带和海水中磷虾的比较生态学研究工作组)主席。孙松研究员是首位在该国际组织下属工作组中担任主席的中国科学家。PICES是一个政府间科学组织,成立于1992年,现有成员国为加拿大、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该组织成立的目的是促进和协调北太平洋及邻近海域,特别是北纬30°以北海域的海洋研究;提高对海洋环境、全球天气和气候变化、生物资源和生态系统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的科学了解;促进与以上相关的科学信息的收集和快速交换。  相似文献   

20.
我国科技管理部门与欧洲空间局(ESA)的国际合作项目“龙计划”于2004年4月厦门启动会议后正式实施。该项目为期3年,主要的目标是建立欧洲新一代资源雷达卫星(ENVISAT)数据应用研究的中欧联合研究队伍,促进双方SAR应用技术水平的提高。“龙计划”下设16个合作研究专题,涵盖农业、林业、水利、海洋、大气、灾害、测绘、奥运管理等遥感应用领域。国内32家单位的119名科学家和青年科研骨干参与了合作研究,欧方有来自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和希腊等10个欧洲空间局成员国的50多名世界知名科学家参与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