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北宋定都开封,从而开启了开封城作为北宋国都的168年的辉煌城市史。开封能成为北宋的都城,得益于它在那个时代的地理区位优势,首先是其靠近河北的地理位置;其次,是隋唐以来日渐发达的漕运沟通起它和南方的经济中心;最后,当上述两点优势紧密结合北宋的具体国情时,历史便把开封推上首都的历史舞台,从而拉开其最为辉煌的历史大幕。可以说,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两座早商都城(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的城市布局,探讨早商都城规划思想及其对后世都邑建设产生的影响。方法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相结合。结果发现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两座商城在城市轮廓、重要建筑物位置等方面有着比较相同的处理手段。两座都城在一些细节问题上又有着不同的布局特色,反映了微地理环境造成的城市布局差异,同时,都城功能的不同也导致城市布局出现细节上的差异。结论中国古代的都城规划思想可以追溯到早商的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在早商的社会环境之下,已经有了一定的城市规划意识,形成一套初步的都城设计思想并付诸实践。早商的都城规划思想对以后的都邑规划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开封城与黄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七朝都会",开封城在北宋一代达到鼎盛.其2 700多年历史的最大特点是盛衰至极,反复变化.黄河是开封城沧桑变化的巨大推动力之一.对开封城与黄河的关系,总结了六点认识.  相似文献   

4.
方华 《皖西学院学报》2008,24(2):98-100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大动脉.近代上海开埠后,在市政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其中城市公共交通的改善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公共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的路政建设使上海的城市空间大不断扩大;交通工具的嬗变反映并影响了城市发展的进程;交通运行方式和交通法规培养了城市居民的市民意识.  相似文献   

5.
北宋都城东京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文化的发达、经济的繁荣吸引了众多的中外宾客。为此,北宋政府设立了专门的国家迎宾馆。北宋东京国家迎宾馆的设立与接待活动的开展,在民族交往和中外文化交流、贸易往来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北宋开封城门的形制及其具体分布位置,决定着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形态以及城市居民的聚居分布状态。金元以后直至晚清,尽管开封外城消失,原本的内城演变为外城,但所留下的五座城门的具体分布位置依然对城市空间结构有着决定性影响,从五个城门分别通向城内的街道,仍然构成城市内部最为重要的空间结构线及城内居民分布聚居区域。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古代城市而言,城门形制及其具体分布位置,对于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形态以及居民的聚居区域分布形态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北宋定都开封是由北宋初年的政治斗争形势需要和经济条件所决定的,有其深刻的经济、政治背景。定都开封为北宋初年基本国策的推行提供了现实条件,进而为国家政权的巩固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随着政治、军事斗争形势的发展变化,开封定都在北宋中后期又引起一系列严重后果。从北宋都城的确立、发展、繁荣和衰落的过程及其作用与影响看,北宋定都与运河漕运密切相关。漕运条件是宋初定都的基本考虑,依靠漕运是北宋立国的基础,发展漕运是开封繁荣的重要因素,受制于漕运是北宋积弱的主要原因,运河的衰落和南北运道的断绝是宋室衰落和都城南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开封是八朝古都,在北宋时期达到古代阶段的鼎盛。北宋时期是汉字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汉字文化是独具特色的开封城市文化的一部分,魅力无限。应在黄河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整体布局中传承与发展汉字文化,讲好开封的“黄河故事”,通过开封的汉字文化的发展彰显黄河文明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北宋东京诗是诗人从北宋都城开封的生活经验出发,以记录开封这座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要素为中心的诗歌.社会经济是北宋东京诗描绘的一个方面,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北宋东京诗,我们可以窥见当时开封社会经济的发展盛况:繁荣兴旺的饮食业、绚丽多姿的娱乐业,以及高度发达的商业.北宋时期开封富庶的原因,一是商人阶级地位的提升,二是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三是政府宽松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0.
杨淑慧  曾力 《科技信息》2010,(21):387-387
城市化是新世纪中国发展中主线的核心问题之一,和谐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和谐城市规划的合理与否必将影响到城市发展目标的实现,概念规划是应加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应变能力的需要而出现,成为大多数城市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研究手段。本文对和谐城市发展的概念规划进行了论述,给出了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北宋东京外城是在五代城墙的基础上,多次进行维修、加固,从而形成了墙体的内外结构.北宋外城平面呈菱形,应是当时"人盘"定位的结果.城墙上建有马面、敌楼、战棚等防御设施,城门分为直门两重和三层瓮城,又以拐子城围护汴河与蔡河水门,并且在外城垣与护城河之间还筑以羊马城.北宋东京外城俨然是一座军事城垒,是宋廷"守内"国策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柳开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启蒙者、先驱者。在北宋立国之初,他以振兴古文、古道为己任,首倡复兴古文、古道,其古文理论在当时和后世都有一定影响。对他的古文理论进行探析,对于深入认识和研究北宋古文运动特别是其前期的发展历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周宋代开封城市规模、商业、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并说明这些变化之所以发生在开封城,和它成为当时的漕运中心有着必然的联系。认为正是漕运的发展,使开封由区域性的地方城市逐步演变为发达的全国性都市,是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一个具有标志性的飞跃。  相似文献   

14.
开封人杰地灵,英雄辈出,许多名人志士生活于此、奋斗于此,为古城开封增添了无限光彩,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北宋时期曾经生活在开封的部分名士,如司马光、范仲淹、晏殊、欧阳修、苏东坡、王安石等,都有着优秀的治学风范,这些治学风范对于引领后世学子树立认真求实的学习态度、锻炼坚强持久的学习毅力、养成虚心踏实的学习品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出身的不同决定了金代北曲与宋元南曲反映口语的程度有所不同,而南北地域的差异又决定了它们在语音上也可能存在南北差异,这就决定了二者在用韵上存在差别。它们的差别主要集中在歌麻部的分立、支思组的独立趋向、中古山摄洪细分组的情况以及入声韵的保留与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为了满足游客多元化的休闲旅游需求,开封清明上河园在景区内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娱表演和大型实景演出活动,这些活动形式多样、特色突出,深受游客欢迎。但是其旅游演艺活动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节目创新性不够,游客参与度低,缺乏大型室内演出剧目等等。为此,开封清明上河园应做好旅游演艺活动规划,创新旅游演艺形式,打造高质量旅游演艺内容,彰显宋文化旅游演艺品牌,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景区旅游演艺活动持续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开封犹太人于北宋时期定居开封,以经商为主,其宗教文化较独立。明清时是开封犹太人发展的鼎盛阶段,在这一时期,开封犹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心转向官商并重,且更侧重于习儒入仕。犹太会堂是传承犹太民族信仰的重要媒介,它的屡次修葺和最终坍塌是开封犹太人衰落的一个缩影。导致他们兴衰的根本原因应从犹太人自身思维方式的来源即犹太教义中的一神思想上来考察。  相似文献   

18.
南宋后期,在以重庆为中心建立的抗蒙山地城池防御体系中,合川钓鱼城发挥了极其重要的防守作用.钓鱼城凭借险要山势,依山建城,环江为池,在城池选址、布防、构筑等多方面,反映出南宋山地城池的典型特征和较高的建筑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9.
北宋时期羊肉消费大行其道。在丧失主要畜牧草场的情况下,为满足巨大的羊肉市场需求,北宋政府除进口羊肉外,还依托这一时期的“暖干”型气候,在境内种植业边缘区发展牧羊业,基本满足了羊肉消费供应。  相似文献   

20.
“三冗”问题指北宋时期出现的“冗官”、“冗兵”、“冗费”的严重社会问题.北宋统治者希望通过增加官员数量,提高官员待遇,扩大军队数量来达到稳固统治的目的,但严重的“三冗”问题却威胁到北宋政权的安危,造成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