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行走运动中,慢跑和散步是最常见的锻炼方式。其实,进行多姿的行走运动,对祛病延年、养生健身均大有益处。脚尖行走:提起足跟,用脚尖走路,可促使脚心与小腿后侧的屈肌群紧张度增强,有利于三阴经的疏通。  相似文献   

2.
王飞 《科学之友》2007,(11):52-53
在澳大利亚,以骗术行走江湖的兰花比比皆是.欺骗,这是澳大利亚兰花传粉的最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3.
仿蜥蜴机器人是模拟蛇怪蜥蜴运动方式实现水面行走的机器人,其脚掌的运动特性决定了机器人能否实现水面行走.本文通过构建机器人单腿驱动机构及脚掌模型,运用ADAMS软件分析了机器人单腿驱动机构在不同速度时脚掌处入水特性;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软件FLUENT中动网格技术,仿真分析脚掌拍水、扑水和恢复运动过程,分析机器人单腿驱动速度与空气腔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转速不低于270 r/min时,脚掌能够形成空气腔;最后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机器人水面行走实验,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4.
晓阳 《科学之友》2007,(19):52-53
举重运动员:犀牛甲虫 许多甲壳虫的力气都很惊人,我们常常在一些纪录片中看到小小的甲虫推着大粪球行走.  相似文献   

5.
对经常运动的人而言,遇到运动伤病时,首先要做的可能只是将自己处于一个安稳的状态,争取时间避免伤病进一步加重,同时尽快就医,而非自己想当然地去想着如何自我救治.因为运动康复是非常复杂的过程,身边有太多人无视伤病,错过黄金治疗/恢复期,很长一段时间不得不接受运动受限的结果. 运动受伤有所谓的"黄金48小时",即治疗急性运动伤害的黄金时间是伤害发生后的48小时内.在这个时间内采用冰敷等方式可以大大缩短恢复的过程.这里就介绍一下老生常谈的运动损伤后PRICE处理原则.按照PRICE的顺序正确处理可以缓解很多痛苦,帮助消肿和愈合,更重要的是能避免运动损伤的加剧,可以说是公认的急性运动伤害标准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6.
人死后,在赶尸人一声"畜牲,快起来"的"咒语"下,尸体竟能神奇地"站立行走".这近乎天方夜谭般的惊世奇俗,在湘西曾真实地存在了数百年. 湘西民间流传,赶尸奇俗的"身世"可上溯至远古时期.相传几千年以前,苗族的祖先蚩尤率兵在黄河边与黄帝部落对阵厮杀,尸横遍野.  相似文献   

7.
位于渝鄂交界处的湖北利用栗子坪,处于七曜山高山原始森林边缘.这里除山脚的工厂和煤矿外,只有顺公路的山有点人烟,离公路稍远的山一般都人迹罕至.这些山上根本没有路,灌木丛生,不用砍刀开路,根本无法行走.而有人烟的山上一般也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小路两边就是灌木丛.  相似文献   

8.
利用自制步进摩擦试验机,测试了人体在水平静止路面、上下坡面、水平加速运动路面上行走时脚底接触力、摩擦系数、制动期时间及冲量变化.通过人体受力分析,根据力及力矩平衡原理探讨了人体行走制动期的滑摔机制.研究表明,水平静止路面行走时,制动期脚底所需摩擦系数可用RCOF=tgθ表征,RCOF越大,滑摔风险越高.下坡行走时,身体所需摩擦系数RCOF=tg(θ+α)随下坡角度增大而增大,滑摔风险增加;上坡行走时,RCOF=tg(θ-α)随上坡角度增大而减小,滑摔风险降低.水平加速运动路面上行走时,身体所需摩擦系数RCOF=tgθ随反向加速度的增大而增大,滑摔风险升高;随正向加速度的增大而减小,滑摔风险降低.人体在不同地面状态下行走时,可通过改变身体重心运动方向的惯性力、调整步态制动期及起步期的时间分配以改变摩擦力,满足重心平衡条件,确保身体平衡.  相似文献   

9.
《科学之友》2022,(2):70-71
膝关节是人体中最大、最复杂的关节,当我们平地行走、上下楼和蹲起时,主要都是膝关节在发挥作用,膝关节的屈伸是完成上述动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大壁虎在垂直面和水平面上小跑和行走的关节角度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宏凯  戴振东  石爱菊  张昊  孙久荣 《科学通报》2008,53(22):2697-2703
大壁虎优异的爬壁和运动协调能力为仿壁虎机器人的研制提供了很好的仿生模型. 用三维运动观测系统测定了大壁虎在水平面小跑(337.1 mm·s-1)和行走(66.7 mm·s-1)以及垂直面上小跑(241.5 mm·s-1)和行走(30.6 mm·s-1)时前后肢的关节角度变化. 在水平面上, 当运动速度增大时, 关节转动角速度增大, 前肢摆动角前摆的幅度几乎保持在59°不变, 而后摆幅度由72°增大到79.2°. 在垂直面上, 壁虎运动时前肢提升角始终大于零以使质心贴近运动平面, 随速度的增加前肢摆动角前摆的幅度由33.7°增大到36.7°, 而后摆的幅度几乎在87.5°不变. 无论在水平面还是在垂直面上运动, 步态的变化对后肢摆动角的范围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各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特征,如鸭子的嘴巴是扁的,走起路来摇摇摆摆,我们决不会把头戴鲜红肉冠的公鸡看成鸭.麋鹿也有特征,那就是"四不像":长脸形,乍看上去有点像马,仔细看又不像;头上的角不像其他鹿有眉杈;颈也比较长,好像骆驼颈,但又没那么长:后臀根上长着一条尾巴,像驴尾巴,长达45 cm~50 cm,是世界上尾巴最长的鹿,可是又没有驴的尾巴长;宽大的蹄子像牛,能在沼泽地行走,但又没有牛蹄子大.  相似文献   

12.
阿尔金山地区高压变质泥质岩石的发现及其产出环境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5  
车自成 《科学通报》1995,40(14):1298-1298
阿尔金构造带是亚洲大陆上一条重要的左行走滑断裂带.新近的研究发现,阿尔金断裂的左行走滑不仅表现在中新生代,至少在奥陶纪晚期也发生过类似运动.同时,其北缘有太古界麻粒岩相杂岩基底出露,主体由元古界变质片岩、火山岩、石英岩、叠层石碳酸盐岩地层组成,上覆地层主要是零星分布的下古生界的台地碳酸盐岩沉积和火山沉积,上古生界与中新生界均为小型断陷盆地沉积(图1).总体反映了阿尔金断裂带是在塔里木板块的基底之上发育起来的.  相似文献   

13.
我们知道,正常人的膝关节上连股骨,下连胫、腓两骨,是人体下肢中部的运动枢纽,可弯可直,担负着双腿弯曲、伸直的功能,从而使我们能行走、跑跳、运动自如。  相似文献   

14.
在土壤中行走与在空气中行走完全是两回事.土壤在构成上远比空气要复杂得多,密集得多.地面上的人可以在空气中自由行走,而生活在地下的袋熊及其他哺乳动物只能通过挖掘才能向前行进.  相似文献   

15.
想象一下你坐在转椅上,一次又一次地用脚尖顶在地板上,让转椅快速转动起来.虽然不可能像花样滑冰运动员转得那么快,但只要转速足够快,当你停下想要站起身来时,往往就会感觉重心不稳,甚至会摔倒在地. 产生眩晕感的缘由  相似文献   

16.
《科学之友》2020,(5):44-47
正行走江湖的人都有自己安身立命的本事,比如郭靖的"降龙十八掌"、东方不败的"葵花宝典",或者唐门的毒、苗疆的蛊。其实动物们想要在激烈的生存之战中获得一席之地,也要有自己的看家本领。自然界中的有些动物身手不凡,绝对堪比武林高手。下面就一起来见识这些动物的"超能力"吧。  相似文献   

17.
刘道军 《世界科学》2003,(3):15-15,14
从观看偶然性游戏中的成功涨落到简单的布朗扩散以及现代非线性动力学研究,随机行走到处可见。与20世纪物理学中的许多重要概念一样,随机行走于1905年从爱因斯坦那儿得到了推进(当时爱因斯坦的注意力集中在布朗运动上)。1785年,简·英根赫兹(Jan Ingenhauz)把木炭粉末放在酒精薄膜上发现木炭颗粒在随机地进行运动;1828年,植物学家罗伯特·布朗(Robert Brown)发现,静止液体中的小颗粒在作无确定路线的跳动。爱因斯坦认为这些液体都是由离散的分子组成的,分子与布朗粒子的多次碰撞导致了后者随机地朝着某个方向跳动,布朗粒子的运动是一种随机行走。爱因斯坦的分析不但解释了布朗运动,而且还支持了原子的存在性(原子的存在性在当时还没有被普遍接受)。  相似文献   

18.
水母,一种低等腔肠动物,在分类学上属于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水母和珊瑚虫是近亲,其身体结构十分简单:主要成分是水,有内外两层,两层之间还有一个很厚的中胶层,不但透明,而且有漂浮作用.水母在运动时,利用体内喷水的反作用力前进,远远望去,就像一顶圆伞在水中迅速漂游.水母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只有消化腔,其中轮辐状的导管是运输养料的器官;触手上有刺细胞,里面充满毒液.有些种类水母的触手总长超过了蓝鲸的体长.  相似文献   

19.
在动物界中,直立行走是人类独有的特殊行为之一.按理说,用四肢支撑身体更为稳当,人类为何要用两个下肢进行直立行走?千百年来,不少科学家研究这个问题,然而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有关人类为何要直立行走的假说有很多,目前比较靠谱的假说有两个:觅食假说和节能假说.  相似文献   

20.
模仿海豚运动,打造高科技"人造尾鳍" 现年39岁的泰德·西亚米罗是美国佐治亚州的一名机械工程师和发明家,多年来他一直迷恋水下探险.早在1 997年,他就设计出了一种詹姆斯·邦德式的"水下摩托",尽管销售这种"水下摩托"的公司后来破产了,但这丝毫没有打消泰德对水下探险的热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