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年前,人们还对大熊猫的繁殖和种群延续忧心忡忡,因为大熊猫极为“娇气”,圈养大熊猫的生殖率和存活率都很低,有科学家甚至设想克隆大熊猫来延续种群。如今,卧龙的科技人员总结出一套成功的人工辅助繁殖和育幼技术,大熊猫幼仔成活率连续6年保持百分之百,由此看来,大熊猫种群复壮大有希望。  相似文献   

2.
为掌握大熊猫的季节活动规律和人为干扰状况,提高大熊猫监测水平。使用红外线触发数码相机陷阱技术,记录大熊猫活动信息。作者于2008年3-6月,对长青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密集分布区进行了红外线数码相机监测。监测表明:平均海拔1614-1871m的区间,大熊猫拍摄率较高,2075米拍摄率很低,这与大熊猫的季节迁移活动规律是符合的。大熊猫的昼夜活动比是3.46:1;73%的样线上有大熊猫分布;0.91%的点上有人为干扰因素;12.68%的照片中出现天敌,成年大熊猫具有应对天敌的能力;交配季节标记行为占18.65%,标记行为较多:其中有2张照片记录到了交配场所。红外线触发数码相机陷阱技术,在大熊猫监测中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李斌 《科技潮》1998,(9):33-35
大熊猫是我国国宝,也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然而栖息地的破坏、偷猎现象的加剧,导致大熊猫的种群数量下降。就在人们为大熊猫的命运担忧的时候、中国科学家毅然站出来:用克隆技术复制大熊猫,探索拯救濒危动物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4.
基于ArcView的秦岭地区大熊猫栖息地生态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大熊猫是全世界濒危的物种,为了给拯救保护大熊猫工作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笔者基于ArcView3.2a软件,对陕西省第三次大熊猫栖息地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建立了大熊猫栖息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划分了调查区大熊猫栖息地的质量等级,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检验,基本符合实地大熊猫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5.
通过去年和今年对卧龙圈养雌性大熊猫发情行为观察,总结了大熊猫在发情阶段各个时期的行为特征。在各个年龄存在一定的差异.结果表明:青年大熊猫的发情时间为:14-18d;中年大熊猫的发情时间为:12-16d:高龄大熊猫的发情时间为:9-13d.结合尿中雌酮的变化判断最佳的配种时间,以保证能够配种的雄性大熊猫的精液品质,同时减少了为雌性没有达到发情高潮时期交配的打斗,避免意外发生.  相似文献   

6.
梁旭 《青年科学》2010,(3):42-42
去年3月,由中国科学家发起,加拿大、英国、美国和丹麦等国家的科学家联合参与的国际“大熊猫基因组研究”项目启动。  相似文献   

7.
观点摘辑     
《科技潮》2003,(3)
在去年有关中国克隆大熊猫专项首席科学家陈大元教授的克隆大熊猫专项研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的消息发布后,中国保护大熊猫权威人士和一些著名的研究大熊猫的专家学者对此持不支持态度。他们认为,克隆大熊猫只是个体的复制,不利于物种本身的遗传多样性保护。专家们还认为:正在进行的克隆大熊猫的研究,作为一项科学实验来说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仅是一家之言和一家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大熊猫分布在秦岭、岷山、邛崃山、凉山、小相岭和大相岭等六大山系,前5大山系的大熊猫种群数量均有报道[1,2].1948年大相岭山系峨眉山的最后一只大熊猫消失后,对大相岭山系大熊猫数量知之甚少.我们于1998年4月中旬,从洪雅县的炳灵乡出发,在白沙河两...  相似文献   

9.
对大熊猫夏季栖居地植物群落种类组成进行承样调查,以聚类分析方法进行植物群落分类,并研究与大熊猫生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大熊猫夏季栖居地植物群落可分为3个群丛6个亚群丛2;.大熊猫夏季栖居地生境因子由于财北坡地形状导致的水湿分布与植物群落类型分布紧密有关;3.自然背景植的比较结果显示,南坡的夏季栖居地结构优于北坡。  相似文献   

10.
根据大熊猫种群的幼少组所有个体对种群数量的贡献要延迟到它们性成熟之后的“时滞”事实,建立“具时滞的离散时间增长模型”,描述大熊猫种群数量动态及其对种群数量的预测.其结果表明,大熊猫种群数量变动是维持在一动态平衡状态下的波动.这种波动性更真实地反映了野生大熊猫种群动态的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11.
放归大熊猫     
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受到世人的普遍喜爱,但大熊猫的生存状况一直令人担忧.可喜的是,我国大熊猫保护工作已经取得成效。据最近的调查显示,我国野外大熊猫数量已从1988年的1100多只上升到近1600只,我国人工圈养大熊猫目前也已达161只。本文介绍了大熊猫的人工繁殖和野外放养。  相似文献   

12.
阿慧:老博,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可是我听说它的数量越来越少,如何保护大熊猫这个种群延续下去,科学家们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到底是怎么回事? 老博:全世界只有我国出产大熊猫,1869年法国传教士阿尔芒·达维德从中国带回一张大熊猫皮,引起西方国家的注意,因为他们从未见过这种动物。不久,一些动物园就纷纷派人到中国来寻找大熊猫,所以说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阿慧:我国的大熊猫一直是这么稀少珍贵吗?  相似文献   

13.
大熊猫是我国国宝,也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然而,栖息地的破坏、偷猎现象的加剧,导致大熊猫的种群数量却在下降。就在人们为大熊猫的命运担忧的时候,中国科学家毅然站出来:用克隆技术复制大熊描,探索拯救濒危动物的新道路。 未来某一天,从大熊猫身上取下一个体细胞,植入去核后的其他动物卵细胞中,孕商出一只活泼可爱的大熊猫幼崽,这已经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相似文献   

14.
竹子开花对大熊猫生存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保护大熊猫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生态意义,竹子周期性大面积开花对大熊猫的生存造成了威胁.探讨了大熊猫栖息地竹子开花的原因,分析了竹子开花对大熊猫的影响,提出了现阶段解决竹子开花问题以保护大熊猫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世界》2007,(1):16-56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濒危“旗舰物种”。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2006年7月1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种群数量及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于1991年~1992年对凉山山系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进行了野外生态调查.使用逆向截线法和样带法,以粪便为间接指标,调查了大熊猫的数量,并与传统的方法比较.结果表明,保护区内现有大熊猫36±6只,以粪便大小、咬节长度和消化程度等确定了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并结合种群的分布特征,对其动态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大熊猫生境以及大熊猫自身特征,同时阐述了汶川地震对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影响.最后,为了有效保护大熊猫,从大熊猫面临的威胁入手,提出恢复破坏的栖息地、加强生态走廊建设、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基地建设、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等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杨健  王勇  潘红  吴先智 《大自然》2010,(3):14-16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的主震区及地震造成的重大次生地质灾害区域,都与我国四川野生大熊猫生存、活动和繁衍的主要区域相重叠。地震爆发时,山崩地裂、岩体坍塌、巨石滚动、河流阻塞、森林和竹林被破坏等一系列自然环境的突然改变给大熊猫的生存带来了极大危害,导致其生境面积减少6.5万公顷,损失比例达5.9%。其中,自然保护区内的生境面积减少近3.5万公顷,保护区外的生境面积减少近3.1万公顷,分别占大熊猫全部生境的6.0%和5.8%。  相似文献   

19.
大熊猫生境选择研究是近20年来一个比较活跃的区域,目前的研究基本集中在微生境与采食场两个空间尺度上.具有平缓的坡度被广泛认为是大熊猫偏好微生境的特征,而在微生境内对采食场的选择则侧重于具有较多喜食食物的部分,如老笋、新笋等的集中处.大熊猫生境选择的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外来人为干扰可导致大熊猫选择生境的漂移.同域分布的大、小熊猫具有明显不同的生境利用模式,这反映了两种熊猫在生理、生态需求等方面的不同,而非因种间竞争导致的生态调整之结果.  相似文献   

20.
吕植 《科学世界》2007,(1):I0001-I0001
2006年7月12日,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随着大会主席一声宣告:“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的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各国代表纷纷致辞并鼓掌,祝贺中国代表团申报“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为世界自然遗产获得成功!这是许多人20年米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中有中国各级政府和保护区的决心和行动,有主管部门的辛劳,以及中国和世界上诸多科学家的帮助。大家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