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正蜥蜴类恐龙的脖子为什么这么长?这么长的脖子靠什么力量支撑?长脖子对蜥脚类恐龙来说又有什么利弊?让我们来探探究竟。百诸城恐龙化石群的时代为距今约7000多万年以前,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一处恐龙化石群,这里发现的恐龙多种多样,千奇百怪。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鸭嘴龙——巨大诸城龙,有北美外发现的唯一的角龙——诸城中国角龙,有亚洲的猎杀之王——巨型诸城暴龙,还有全身披着铠甲的甲龙——诸城中国甲龙。其中有一种恐龙的外形让人感觉极度的不协调,这就是以长脖子著称的恐龙——臧家庄诸城巨龙,可以说它们的腰以上都是脖子。  相似文献   

2.
<正>2008年,山东诸城白垩纪恐龙化石发掘现场,研究者们屏息等待着。随着一块"w"形恐龙骨骼化石完全露出地表,世界角龙的研究随之迈进一个新的里程——这块化石,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古生物学家徐星认定,是一种此前从未被发现过的大型角龙科的颈盾化石。随后,在这块化石附近,又发现了一块角龙的头骨化石。经研究,这两块化石同属于一个角龙的个体。古生物专家将这一角龙的新种类命名为诸城中国角龙,时代为距今约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接近于恐龙灭绝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是我国省名中唯一带有“龙”字的.有趣的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件恐龙化石——黑龙江满洲龙——就来自黑龙江畔的嘉荫大地.由于这里含恐龙地层的时代为晚白垩世的中-晚期,其恐龙家族的组成及灭绝原因备受瞩目. 1902年,我国的第一件恐龙化石——黑龙江满洲龙——在黑龙江省北部靠近黑龙江的嘉荫县被发现.从此,嘉荫乃至黑龙江地区的恐龙研究一直得到古生物学家们的格外关注.由于嘉荫及其周边含恐龙地层的时代属于晚白垩世的中-晚期,因此,这一恐龙动物群成为我国目前已知生存年代最晚的恐龙家族.这里发现过哪些类型的恐龙?它们最后为何灭绝?以及嘉荫的白垩纪-古近纪(简称K-Pg)界线是怎样确定的?下面就为大家做以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我国研究恐龙的第一位学者是杨钟健。在我国发现的第一条恐龙是“满洲龙”,是俄国人1916年在黑龙江省嘉荫县采到的。我国科学家自己发掘并研究的第一条恐龙,是1938年在云南省禄丰县发掘并整理的“许氏禄丰龙”。目前我国收藏并研究恐龙的机构有: 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解放后在杨钟健教授领导下,先后发掘并研究了棘鼻青岛龙、甘肃永登的马门溪龙、云南的禄丰龙、内蒙古的甲龙、云南的滇中龙、谭氏龙、嘉陵龙、阔口龙等。各门类恐龙化石都有展出。目前由赵喜进、董技明指导  相似文献   

5.
2007年6月,我国科学家在英国《Nature》(自然)杂志上报道了发现于我国内蒙古二连盆地晚白垩世地层中的一种巨型似鸟恐龙化石。这个被命名为二连巨盗龙的恐龙新种引起了世界各国媒  相似文献   

6.
孙佳凤 《大自然》2015,(1):66-67
林得霍姆龟科是曲颈龟中亚洲陆龟总科的并系群,由于化石罕见,资料匮乏,人们对这一科知之甚少。难得的是,2010年4月,我国山东诸城发现了林得霍姆龟科新成员—东武山东龟,它的发现将为龟鳖类生存演化、古生态、古环境等研究提供新的线索。龟鳖类是古老的爬行动物,化石记录表明它们已在地球上生存了2亿多年,大致与恐龙同期出现在中生代的舞台上。被誉为"世界恐龙化石宝库"的山东诸城是白垩世恐龙骨骼化石、脚  相似文献   

7.
暴龙超科恐龙是晚白垩世陆地生态系统的优势生物,曾广泛分布于劳亚古大陆,甚至作为冈瓦纳古大陆一部分的澳洲也有其化石的发现。最早的暴龙超科发现于中-晚侏罗世,如五彩冠龙(guanlong wucaii),并在白垩纪早-中期迅速分化,一些巨型暴龙超科如雷克斯暴龙(tyrannosaurus rex)、勇士特暴龙(tarbosaurus bataar)、强壮惧龙(daspletosaurus torosus)等,在晚白垩世成为处于食物链顶端的强大掠食动物。而热河群暴龙超科的发现为进一步了解暴龙超科早期演化提供了机会,该文总结近几年来辽西热河群暴龙超科恐龙化石:奇异帝龙、华丽羽王龙、喀左中国暴龙,并分析其在暴龙超科早期演化及鸟颈类主龙演化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恐龙化石非常丰富,属种之多,延续时代之长,举世罕见,堪称“恐龙王国”。最近几年,我国辽西地区下白垩统热河群产出的恐龙化石再次引起了世界瞩目。从分类上讲,热河生物群中发现的第一块恐龙化石,是产出于朝阳县梅勒营子的鹦鹉嘴龙化石。鹦鹉嘴龙是一种亚洲特有的恐龙,因其吻部长得像鹦鹉嘴而得名。这种恐龙是一类两足行走的植食性动物,是许多恐龙研究学者感兴趣的一类恐龙。不过,真正把世界的目光引向辽西的发现,是带羽毛的兽脚类恐龙化石。中华龙鸟发现于辽西北票,从形态上看,它处在向鸟类演化的一个相对原始的进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2016,(3)
正恐龙足迹化石是恐龙在特定环境下行走或者奔跑时留下的痕迹,经成岩作用后形成的化石。山东诸城的这条"急转弯"足迹化石行迹的转向部分保存得非常清晰,给科学家研究恐龙生态等提供了宝贵的材料。但是恐龙转向开始之前与结束之后的足迹没有保存。它在转向前后还做了什么?是在湖边遇到了障碍物,还是水中有难以逾越的鸿沟,或者遇到了天敌,又或者是接收到了同伴的呼唤?这些可能成为永久的谜。  相似文献   

10.
恐龙时代的日本几乎都处在海底。从化石可以得知,该海中曾有许许多多的海栖爬虫类生息过。作为代表的叫“长颈龙”(也叫“蛇颈龙”)。1968年,福岛县有一名当时还是个高中生的少年铃木在双叶层群地层中发现了该化石。因此日本将其命名为“双叶铃木龙”。作为新种,准备近期给它起个正式的学名。  相似文献   

11.
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里,中国辽宁的西部两度成为世界各国学者目光聚集的焦点地带,中国科学家先后公布的两项化石方面的研究成果———辽宁锦州首次发现真正会飞的恐龙化石、辽宁朝阳新发现一种原始鸟类化石,使得鸟类的恐龙起源学说获得了关键性证据,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国外的化石专家惊叹辽宁西部盛产如此丰富多彩的热河动物群化石,辽宁西部正成为全世界知名的“恐龙之乡”。事件:中华神州鸟与原始热河鸟化石7月22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举行新闻发布会称,今年春天在辽宁锦州义县发现了一块真正“会飞的恐龙”化石——中华神…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世界》2008,(5):10
4月10日,中德古生物学家在恐龙足迹化石群现场宣布,在盆地都善地区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群,是目前中国境内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侏罗纪恐龙足迹化石群。在新疆吐鲁番盆地都善县以东约30公里处,一堵壮观的“恐龙脚印化石墙”呈现在茫茫戈壁上。“化石墙”主要露出部分高约3米,长近百米,上面的恐龙脚印大部分密集排列,  相似文献   

13.
正于新疆鄯善的中国最大规模侏罗纪恐龙足迹化石群,日前出土了体长35米、重约30吨的恐龙化石,刷新中国"龙王"纪录。这一大型恐龙化石发现于鄯善七克台地区距今约1.6亿年的地层中,属于植食的巨型蜥脚类恐龙。该恐龙形体巨大,体长可达35米,体重估计约30吨,它刷新了我国发现的侏罗纪大型恐龙的纪录。  相似文献   

14.
据英国媒体报道,67岁的英国老翁杰拉德·麦克索里曾经在尼斯湖畔发现了一块1.5亿年前的蛇颈龙化石。新恐龙化石的发现证实,早在侏罗纪时代尼斯湖畔就曾有恐龙生活和繁衍,而近百年来频频出没、困扰整个科学界的所谓  相似文献   

15.
中国豫西边陲的西峡县.因为发现举世震惊的恐龙蛋化石群而名扬世界,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的诞生地.一时间.西峡恐龙蛋化石群成了中国的自豪和骄傲.也成了全世界关心注目的热点. 然而.正当西峡恐龙蛋化石群的内幕新闻在地球上广为传播的时候,古老、神秘的西峡县突然又爆出重大奇迹:1994年4月11日在西峡恐龙蛋化石群分布的中心地带——阳城乡虎头山、黄龙庙等四个地方先后发现了恐龙骨骼化石。为满足读者的要求.我们特地走访了有关专家和知情群众.对恐龙骨骼化石发现的始末进行了追踪采访.现将这篇新闻披露如下:  相似文献   

16.
《科技导报(北京)》2013,31(13):14-14
发现飞行恐龙化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等在辽宁省西部发现了令人震惊的飞行恐龙胃容物化石,首次确认小盗龙(Microraptor)会将鱼类列入食谱,这一发现对了解古生物的行为学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小盗龙是世界上最小的肉食性恐龙之一,生活在距今1.2亿前的早白垩世,常见体长约60cm,但身体只有鸽子那么大,并有着锋利的爪子  相似文献   

17.
<正>早在数千年前,人们就已经发现了恐龙的化石,并由此衍生出一些上古神兽的形象,比如“龙”。欧洲的一些古籍中也有关于恐龙化石的记述和插图,但当时人们并不知道这些骨骼的真实身份。西方故事里,金字塔诞生的两千多年前,地球以及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就已经出现。这种观点一直统治着西方世界,这为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带来了很多阻碍。  相似文献   

18.
《大自然》2019,(5)
正股骨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大腿骨。恐龙的股骨是其全身骨骼中最大和最粗壮的长骨,因此最容易被保存下来。股骨化石对于认识恐龙有什么用?有哪些研究价值?骨骼化石是最常见的恐龙实体化石,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是了解恐龙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信息的重要材料。而头骨,可能是恐龙骨骼化石中携带信息量最多的部分。但是,很多恐龙化石的保存状况欠佳,尤其是一些很薄的头骨,很难完整保存甚至无法保存下来。以诸城恐龙化  相似文献   

19.
许梦园  时国  楼法生  杨玲 《江西科学》2023,(3):464-471+506
江西赣州地区晚白垩世地层分布广泛,出露良好,具有丰富的恐龙化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区内恐龙骨骼、蛋、牙齿和足迹4种化石资源类型及其产出特征。恐龙骨骼化石主要包括4科10种,蛋化石分为5科6属24种,牙齿化石属于霸王龙新种-中华虔州龙和鸭嘴龙,足迹化石属中华虔州龙。恐龙化石类型主要为蜥臀目的窃蛋龙类,少数为霸王龙和鸭嘴龙类,大多分布于赣州盆地;在池江盆地、信丰盆地、于都盆地、瑞金盆地和会昌盆地也产有少量恐龙化石。赣州地区丰富的恐龙化石资源是研究恐龙生物群演化、古生态及古地理的宝贵素材,也是科普教育和旅游开发的重要自然资源。在总结了研究区恐龙化石类型及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化石保护与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策略,为赣州地区恐龙化石的有效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恐龙学研究发展到今天,已经逐渐成为世界恐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1996年中华龙鸟的发现,改革开放时期的恐龙研究可谓遍地开花,不仅传统化石点的研究取得新进展,而且许多新的化石地点被陆续发现,重大成果不断涌现.如今,新一代恐龙研究者继往开来、锐意进取,用薪火相传的科学精神谱写中国恐龙学研究的新篇章. 中国恐龙化石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俄国人在黑龙江流域组织的野外考察和发掘活动,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从零星的发现到遍及全国的化石点,从有限的种类到涵盖几乎所有恐龙类群,从外国学者主导研究到中国人占据热点研究方向,恐龙研究已经成为中国古生物学中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学科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