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孤儿是社会弱势群体中最脆弱、最容易受到伤害的一部分。孤儿的救助涉及到抚养、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目前,我国在孤儿救助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法制不健全、政府工作不力、社会关注度低等。只有探明原因,才能找到切实有效的对策,使孤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艾滋孤儿是艾滋病死亡者的遗孤,也是没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健康儿童。他们生活在艾滋病的阴影下,过着贫困、耻辱的生活,目前在生活保障、教育权利、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也造成社会严重不稳定。解决艾滋孤儿的抚养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从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出发,建议采取领养及助养方式分散抚养,并制定相关法律,以有利于孤儿和社会。  相似文献   

3.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是随着当今社会变革衍生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生存权利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所以更加需要政府及全社会的关爱和救助,多年来一些慈善机构和热心人士虽然给予他们一定的救济和帮助,但与实际需要相比不能不说是杯水车薪,这就迫切需要建立相应的救助机制。本文将对完善政府责任、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从而建立我国的救助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社会机制予以分析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2005年:遏制艾滋、履行承诺2004年:关注妇女,抗击艾滋2003年:沿用2002年“相互关爱,共享生命”的宣传主题,强调以消除歧视、倡导关爱的精神来鼓励全社会积极行动,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创造更为宽松和谐的生活环境2002年:相互关爱,共享生命2001年:预防艾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的社会救助事业中活跃着多种民间力量,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救助,成为政府保障的重要辅助。考察中国古代民间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整体情形、社会条件对于当今中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完善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福利院的实地参观和理论研究,结果表明:(1)孤儿普遍在社会中体验到不公平感和孤独感;(2)孤儿需要亲密关系来发展信任感和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此外,通过论证爱是人类基本的情感与价值需要来建议人们加强对福利院儿童的关爱。  相似文献   

7.
社会救助制度如何充分发挥促进共同富裕的效应,是立足中国式现代化背景推进改革优化应当考虑的根本性问题。与西方国家社会救助实践不同,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逻辑在于:以人民为中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救助理念坚持兜底和补短原则,救助申请坚持向全民开放,救助资金坚持政府主责,救助资源坚持社会协作,救助方式坚持分类多样。针对新形势下社会救助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研究立足强化社会救助促进共同富裕的效应这一视角,提出了四条主要建议:提升社会救助对象识别精准度,真正让共同富裕惠及低收入群体;拓展非商品化服务类社会救助供给,让低收入群体在有人情、有温度、有效果的服务类救助中真实享受共同富裕带来的成果;形成多元主体共促高效的社会救助资源供给机制,最大化扩大社会救助促进共同富裕的效应;运用智能化、数字化技术优势,为社会救助促进共同富裕夯实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8.
社会救助是保障人们最低生活水平的最后一道防线,社会救助措施由政府与非政府组织提供。社会救助有调整资源配置、实现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的作用。从多种现象来看,我国的社会救助存在很多的不足点,如在社会救助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协调程度低,协调手段单一等。文章将角度转向西方国家,分析西方国家在社会救助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协调状况以及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9.
残疾人事业是崇高的人道主义事业,发展残疾人事业对于提高我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具有重大意义。农村残疾人是社会弱势群体中的绝对弱势群体,现代政府职责决定了政府应是残疾人救助的第一主体,但从实际情况看,政府救助无论是在救助资源、救助对象、救助项目,还是在救助效果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我国民主社会进程的加快,在非政府组织大规模涌现的今天,探讨非政府参与我国农村残疾人的救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湖南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自2003年8月《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在肯定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分析了湖南省现阶段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救助供给严重不足;部门协调、救助对象安置困难;救助管理队伍专业水平较低;民间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的氛围和思想意识没有广泛形成等。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明确各部门职责,切实履行各自责任;由流入地和流出地政府共同安置流浪乞讨人员;加强专业培训,建立先进的救助管理专业队伍;建立梯队式服务网络。  相似文献   

11.
朱志培 《科技信息》2013,(21):88-89
本文将社会政策研究中的福利多元主义范式与孤残儿童的社会救助相结合,探讨政府、市场、非政府组织和家庭在提供儿童救助方面的作用,最终实现儿童救助制度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2.
社会救助作为残疾人工作的重点对于农村重度残疾人群体的生活维系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安徽省桐城市X村重度残疾人的调查,发现农村重度残疾人目前享有的社会救助效果有限。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政府支持以及社会组织两个方面找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雷锋超市的诞生是对政府社会救助职能的补充,也是对社会救助方式的有益探索。但是,雷锋超市又存在诸多问题制约其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定位不明确,要走出发展困境,需要把雷锋超市定位于社区非营利组织,拓宽物资来源渠道,加强宣传和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4.
刘利  张正 《科技资讯》2009,(32):200-200
作为国家应急反应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救捞实践着政府"以人为本、关爱生命、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加快建立一支政令畅通、行动迅速、装备精良、人员精干、技术过硬、作风顽强的国家专业海上救助队伍;努力建设一支装备先进、技术精湛、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国家专业海上打捞队伍,着力构建海空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5.
赵丽萍 《科技资讯》2014,12(21):229-229
社会救助保障档案是我国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系统记录城乡最低生活水平保障的原始数据.政府做好社会救助档案工作有助于建立新型社会的救助系统,有助于改善我国贫困群体的生活质量.本文就如何做好社会救助保障档案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描述和分析现行社会救助的内容、社会救助的发展历程与制度变迁、社会救助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陕西省石泉县的社会救助工作为例,针对社会救助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使社会救助体系能够更好地保障民众的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与现代化进程,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内涵在不断拓展变迁,其发展大体经历了传统的救灾救济阶段、以城市反贫困为主的改革阶段和城乡统筹、逐步定型规范的阶段。在社会救助制度发展演进的过程中,制度名称从"救济"转为"救助",制度内容从单一生活救助向综合救助过渡,获得救助从接受恩惠转为公民权利,提供救助从道义扶助转为政府责任,这些均意味着制度的精神动力和道德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从仁慈逐步迈上了正义之路。然而,目前制度的发展完善还任重道远,但可以肯定的是正义作为中国现代社会救助制度的道德根基和精神动力的终极目标是不会改变的。  相似文献   

18.
现有的行政救助制度主要集中于物质救助,而缺少精神救助方面的相关规定,这种状态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通过法律对行政机关进行精神救助的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要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最大程度地发挥行政机关在精神救助方面的职能,并且利用多种途径增加与社会救助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精神救助体系,这样可以不断促进公民权利的实现和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实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独生子女由于各种意外死亡、伤残,也导致不能再生育的60岁以上父母成为“失独老人”群体。传统“养儿防老”的家庭保障和男性继承文化致使失独老人面临各种生活困境和心理创伤。他们处于仅靠自身无法解脱的困境,社会救助成为失独老人维持基本生活、获得心理抚慰的最基本保障制度。这种社会救助基于对社会有机体理论、社会支持理论、国家义务理论而建立。当前,我国失独老人社会救助工作中尚存在专门性立法不足、社会救助内容和行动主体不清、国家和地方扶助金低等问题。基于此,从失独老人社会救助现状、法律保障机制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构建我国失独老人社会救助的制度性框架。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利用文献研究法对中国社会救助政策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中国社会救助政策主要从社会救助主体、社会救助对象、社会救助内容、区域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政策变迁及其优化、社会救助政策运行中的问题六个方面展开分析。总体看来,学术界对中国社会政策救助政策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专项救助制度,社会政策分析视角研究不够,从而导致无法深刻认识中国社会救助政策的来龙去脉,不能很好地为将来社会救助政策调整提供参考。未来需要加强对社会救助主体多元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社会救助制度城乡统筹发展三个方面研究,不断提高社会救助的能力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