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在束γ谱学方法, 通过124Sn (7Li, α2n)反应研究了125Sb的激发态, 首次建立了125Sb的高自旋能级纲图, 其中包括21条新 γ 跃迁和14个新能级. 发现1970, 2110和2470 keV 3个能级为同质异能态, 基于延迟符合测量确定了它们的寿命范围, 并确定其自旋、宇称分别为15/2-, 19/2-和23/2+. 根据粒子-核芯耦合图像和经验壳模型计算解释了125Sb的能级结构, 3个同质异能态的组态分别被指定为πg7/2 Äv(h11/2s1/2)5- , πg7/2 Ä v(h11/2d3/2)7-, 和πg7/2 Äv(h211/2)10+  相似文献   

2.
利用152Sm(35Cl, 5nγ)182Au核反应产生并研究了双奇核182Au的高自旋态, 首次建立了双奇核182Au基于πh9/2 Äνi13/2πi13/2 Äνi13/2准粒子组态上的转动带能级纲图, 发现在低自旋区, 两个转动带能级均出现旋称反转. 用推转壳模型对182Au的转动带能级进行了理论研究, 发现当采用形变和对力自洽计算后, 从理论上可以定性地解释182Au核中两个转动带出现的旋称反转现象.  相似文献   

3.
The binary cluster ions Ge2Cn+/Ge2Cn- and GeCn+ have been produced by laser ablation. The parity effect is present in the negative ions Ge2Cn-, though it is not very prominent. While the experiments tell that the parity effect is totally not shown in the positive ions Ge2Cn+. An extensive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on GeCn/GeCn+/GeCn-(n=1-10) and Ge2Cn/Ge2Cn+/Ge2Cn-(n=1-9) has been carried out by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at B3LPY level. The calculation shows that the low-lying states of GeCn/GeCn+/GeCn-(n=1-10) and Ge2Cn/Ge2Cn+/Ge2Cn-(n=1-9) are linear structure with germanium atoms locating at terminals respectively. The electronic distributions, ionization potential (IPad), elec-tron affinity (EA) and increasing bonding energy reveal that the parity effect of neutral species is much stronger than that of ions, which is attributed to the valence π-electrons. It is explained tha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xperiments and cal-culations are due to the kinetic factor in the formation of Ge2Cn±.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含杂质三量子位Heisenberg XXX链中的纠缠现象, 并给出了纠缠C的解析表达式. 结果发现对杂质格点与正常格点间的纠缠, C只存在于J1 > J(当J > 0时)和J1 > 0(当J < 0时)两个区域, 且在这两个区域内纠缠C和纠缠存在的临界温度Tc均随着J1的增大而增大; 当J1 >> | J |时, C = 0.5, Tc = 3.41448 J1. 对正常格点间的纠缠, C只存在于J > 0且-2 J < J1 < J, 在该区域内随着J1的增大, 纠缠C和纠缠存在的临界温度Tc均先增大而后逐渐减小为零, 当J1 = 0时它们分别达到最大值Cmax = (e4J/T - 3)/(e4J/T + 3)和Tcmax = 4J/ln3.  相似文献   

5.
利用160Gd(35Cl, 5nγ)190Tl反应研究了双奇核190Tl的高自旋态, 建立了由πh9/2Äνi13/2 扁椭球转动带和一个具有单粒子激发特征的级联组成的190Tl能级纲图. 确定地指定了190Tl扁椭球转动带的自旋值, 首次发现了190Tl πh9/2Äνi13/2 扁椭球转动带的低自旋旋称反转. 基于双奇核Tl能级结构的相似性, 重新指定了双奇核192~200Tlπh9/2Äνi13/2 扁椭球转动带能级自旋值, 在这些扁椭形变核中均出现了低自旋旋称反转. 考虑了p-n剩余相互作用的2-准粒子-转子模型能够定性地解释πh9/2Äνi13/2 扁椭球转动带出现的低自旋旋称反转现象.  相似文献   

6.
设Bpn={x∈Rn | ‖x‖p≤1}是n维赋范空间 lpn 中的单位球.该文证明当1≤p≤∞时,Bpn是迷向的凸体,并给出了Bpn的迷向常数公式,进一步得到当n→∞和p→∞时其迷向常数的渐近性质.  相似文献   

7.
利用能量为165 MeV的32S束流, 通过反应118Sn(32S, 1p4n)布居了145Tb的高自旋态. 基于标准在束核谱学实验测量结果, 首次建立了激发能高达7.4 MeV的145Tb能级纲图. 145Tb的能级结构具有球形原子核的特征, 其高自旋态是由单粒子激发形成的. 根据邻近N = 80同中子素核结构的系统性, 采用一个h11/2价质子与偶偶核芯144Gd的弱耦合很好地解释了145Tb激发能在2 MeV以下的能级结构. 利用多准粒子壳模型组态解释了激发能在2 MeV以上的晕态和部分近晕态能级.  相似文献   

8.
通过130Te(16O, 5n γ)141Nd反应研究了141Nd的高自旋态. 建立了激发能达7614.5 keV的141Nd能级纲图, 新发现了12条 γ 射线和15个能级. 用粒子-振子模型和半经验壳模型分别计算了141Nd的集体和单粒子激发的能级位置. 根据计算的能级位置以及实验测量得到的 γ跃迁强度和多极性信息, 讨论了141Nd激发态的能级结构.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有限素域Fp上多项式xp-x-1的根αp的阶数o(αp)问题.文章猜测:等式o(αp)=mp:=(pp-1)/(p-1)对于任何素数p成立.文章通过具体例子介绍了在素数p给定的情形下证实该猜想的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用自旋极化的MS-Xα方法研究了化合物SmCo7-xTix的电子态密度、自旋能级劈裂及原子磁矩. 研究表明, 由于化合物中Sm-Co间的轨道杂化效应, 使Sm(5d0)空轨道上占据了部分5d电子. 5d-3d 电子间的直接交换作用, 构成Sm-Co间的主要耦合方式, 这是在化合物中形成长程磁有序的一个重要因素. SmCo7-xTix的居里温度比金属Co明显降低, 主要是因为2e位原子与其他原子之间存在着负交换耦合作用, 从而使Co-Co之间交换劈裂平均值减少的缘故. 研究结果也表明, 掺杂原子Ti使2e位的负耦合作用减弱, Fermi面处电子间键合作用增强, 化合物的系统自由能降低, 从而有利于形成稳定的铁磁性结构. 考虑到Fermi面处4f电子的扩展特征, 以及化合物中轨道杂化效应所产生的部分5d电子, 可以得到化合物总磁矩为9.47 μB, 与实验值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1.
理论预言超重核270Hs是“双幻数”形变核. 利用二参量Smoluchowski方程计算了248Cm (26Mg, 4n) 270Hs, 244Pu (30Si, 4n) 270Hs, 238U (36S, 4n) 270Hs, 和226Ra (48Ca, 4n) 270Hs反应的蒸发残余截面σ ER (E). 计算结果表明, 由于大的负Q值, 226Ra (48Ca, 4n) 270Hs和238U (36S, 4n) 270Hs是合成超重核270Hs的两个最佳反应.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在GaAs中均匀搀杂和一系列GaAs/AlAs多量子阱中d-搀杂浅受主杂质铍(Be)原子带内跃迁的远红外吸收研究. 在4.2 K温度下实验测量的远红外吸收谱中清楚地观察到了三条主要的浅受主带内跃迁吸收线, 它们分别来源于铍受主基态到它的三个奇宇称激发态的跃迁. 应用变分原理, 我们计算了量子限制铍受主2p激发态到1s基态跃迁能量随量子阱宽度的变化关系. 通过比较发现, 2pz→1s跃迁能量理论计算符合类-D吸收线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ZnO在Al2O3(0001)表面的吸附与成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的分子动力学赝势方法, 对ZnO在α-Al2O3(0001)表面的吸附进行了理论计算, 研究了ZnO分子在Al2O3表面吸附成键过程、吸附能量与成键方位、表面原子结构变化以及表面化学键特性. 结果表明ZnO在表面吸附后消除了吸附前表面Al-O层的弛豫, 化学结合能为434.3(±38.6)kJ·mol&#8722;1. 吸附后ZnO化学键(0.185±0.01 nm)与最近邻的表面Al-O键有30°的偏转角度, Zn在表面较稳定的化学吸附位置正好偏离表面O的六角对称约30°. 通过吸附前后原子布居数、态密度以及成键电子密度的分析, 表明ZnO的O2&#8722;与表面上的Al3+所形成的化学键具有强离子键特征; 而Zn2+同基片表面O2&#8722;形成的化学键有明显的共价键成分, 主要来自于Zn 4s与O 2p的杂化, 以及部分Zn 3d与O 2p的杂化.  相似文献   

14.
具体考察了H+2基态近似解析波函数φH+2=1/2(1+S)1/2φH(z,ra)+φH(z,rb))对振动能级的影响,得到了基于此波函数的波恩-奥本海默近似下的H+2势能曲线的解析表达式,并由此计算了振动能.结果发现,当仅考虑H+2的基态,z取1.23时,振动能级和平衡位置都与实验值很相符.当考虑较高的振动能级时,波函数中的z取1.13会更合理,因此时的振动能级和实际振动能级值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5.
利用准第一原理原子间相互作用势对Y2Fe17-xCrx的结构进行了原子级模拟. 并研究了Cr原子在Y2Fe17结构中的择优占位行为, 结果表明Cr原子择优占据4f,12j晶位. 在Cr原子择优代位的基础上, 详细计算了Y2Fe17-xCrx的晶体结构, 原子晶位和晶格常数, 这些都与实验结果吻合很好. 进一步计算了弛豫结构的态密度, 并利用自旋波理论对居里温度的先升后降的行为进行定性解释. 上述结果表明了第一原理原子间相互作用势在研究此类化合物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双原子分子离子XY+势能函数的变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能量变分的思想建议了获得双原子分子离子XY+势能精确数据的新解析势能函数. 该新势函数中的离子Coulomb作用势包含了各级高阶修正, 收敛迅速且变分可调. 用这种新的解析势函数和能量自洽法(ECM), 对部分双原子分子离子XY+的8个电子状态——CO+的A2Π态, Li+2的X2Σ+g态, He+2的X2Σ+g态, Na+2的12Πu态, N+2的A2Πu态, KrH+的X1Σ+态, SiO+的X2Σ+态和SO+的A2Π态的势能进行了研究, 并与常用的Huxley-Murrell-Sorbie (HMS)势、基于实验的Rydberg-Klein-Rees (RKR)数据和量子力学从头计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离子XY+的新的解析势函数明显优于HMS解析势能, 与RKR数据符合得很好. 而且在离子的渐近区和离解区域, 新的解析变分势能也往往比量子力学从头计算的结果更可靠.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剂热法,以n(K2Te4)∶n(MnCl2·4H2O)∶n(SnTe) =1∶1∶1的摩尔比、乙二胺作溶剂,在160℃下反应6d,生成黑色块状晶体K2MnSnTe4。其结构由具有扩展的网状共价骨架的Zintl负离子 [(MnSnSe4)2-]n和K+正离子堆积而成。漫反射光谱研究表明该晶体具有 1 .75eV能隙 (Eg),属于半导体,对太阳能具有选择吸收的特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发红光的荧光粉SrGdGa3O7:Eu3+。漫反射光谱和激发光谱中Eu3+的电荷迁移带、Eu3+离子f→f跃迁以及Gd3+离子8S7/2→6I7/2的跃迁相互吻合;监测Eu3+离子的特征发射,激发谱中有Gd3+离子的激发线表明存在Gd3+→Eu3+的能量传递。发射光谱中以5D0→7F2 跃迁为主,表明Eu3+离子所占据的晶体学格位没有对称中心的Cs格位。根据低温下的发射光谱计算了7F17F2 能级完全解除简并后的每个分裂能级的位置。Eu3+的发射发生明显的温度猝灭现象,同时发射谱线的分辨率也逐渐降低。Eu3+离子的5D07F2 跃迁在不同温度下的荧光衰减曲线相似;随着温度的升高,荧光发射强度衰减越快,但是仍然处于毫秒数量级;5D0 → 7F2 跃迁是宇称和自旋禁阻的跃迁,所以荧光衰减时间比较长。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利用高分辨光谱学对铯原子光缔合的实验研究, 用相对于铯分子6S1/2+6P3/2离解限最大红失谐为40 cm-1的光缔合激光作用于磁光阱中超冷铯原子, 观察到通过光缔合产生的激发态超冷分子. 应用lock-in技术探测磁光阱超冷铯原子的荧光, 提高了光谱的信号-噪声比. 实验得到的光缔合光谱分别属于相对于6S1/2+6P3/2离解限的0-g , 1g和 0+u 3个长程态. 通过LeRoy-Bernstein定律标定出谱线中各个长程态相应的振动量子数, 并计算出长程相互作用主导项的有效系数. 同时在光缔合过程观察到了转动量子数 J 很高的分子转动结构, 这主要是由于在俘获光存在下光缔合过程中有高次分波介入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利用高分辨光谱学对铯原子光缔合的实验研究, 用相对于铯分子6S1/2+6P3/2离解限最大红失谐为40 cm-1的光缔合激光作用于磁光阱中超冷铯原子, 观察到通过光缔合产生的激发态超冷分子. 应用lock-in技术探测磁光阱超冷铯原子的荧光, 提高了光谱的信号-噪声比. 实验得到的光缔合光谱分别属于相对于6S1/2+6P3/2离解限的0-g , 1g和 0+u 3个长程态. 通过LeRoy-Bernstein定律标定出谱线中各个长程态相应的振动量子数, 并计算出长程相互作用主导项的有效系数. 同时在光缔合过程观察到了转动量子数 J 很高的分子转动结构, 这主要是由于在俘获光存在下光缔合过程中有高次分波介入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