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是威廉.福克纳创作的一篇著名短篇小说。小说讲述了一位神秘怪异的南方没落贵族女子爱米丽的爱情悲剧。作者对叙事时间进行了精心建构,使得结构奇特,情节跳跃,悬念跌宕,耐人寻味。本文拟从叙事学的角度,分析这篇小说的时间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展现小说主题和思想内涵的作用,进而探讨作者的时间哲学。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初哥特小说在美国大行其道,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人物福克纳深受其影响,创作了不少此类文学作品。《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就是其中的代表。本文从哥特小说的特点出发,结合女性主义,分析了女主角爱米丽的悲剧成因。  相似文献   

3.
雷华 《科技信息》2009,(2):121-121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是福克纳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主人公爱米丽是一位南方的没落贵族,她性格古怪,深居简出,最后竞毒死了自己的情人。福克纳通过塑造爱米丽这个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南方爱恨交织的感情。福克纳在对她进行无情讽刺的同时,也对她倾注了深深的同情和无奈。  相似文献   

4.
李梓 《科技信息》2007,(18):201-202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久负盛名的小说家之一,他善于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深刻的社会内涵。其短篇小说名篇《献给爱米丽的玫瑰》通过爱米丽的爱情悲剧揭示了美国南北内战后社会历史的变迁。本文试图从时序颠倒、叙事视角、象征等方面简要分析福克纳在这篇小说中的创作特色,并由此来探讨该小说的深刻内涵及其艺术性。  相似文献   

5.
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作家福克纳的作品《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刻画了爱米丽这个精神变态的悲剧人物。反映了美国南方社会在内战失败以后依然留恋过去,无法面对现实的精神病态。本文拟从心理学和女性爱情观的角度来分析小说中人物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6.
以女性主义解读《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小说女主人公爱米丽的一生悲惨、孤独、空虚,其原因是因为当时美国南方社会以男权为绝对中心,对女性的歧视、压迫和统治,以及对贵族阶层的过分要求,贵族不能像平民一样生活,不能与平民尤其是北方佬恋爱、结婚。作为女人和贵族女人的双重身份,爱米丽深受其双重统治和压迫,最后终于杀死她唯一的爱人,取得女性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7.
威廉.福克纳被公认为美国南方文艺复兴的最杰出代表和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他在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描刻画了一位由于受到压抑而导致心理变态的妇女形象,但是福克纳却为她献上了一朵玫瑰。可以说,爱米丽.格里尔生就是一朵生活在杰弗逊这座黑屋中的玫瑰,她追求爱情,渴望婚姻,也曾努力抗争,但还是不幸沦为了父亲马鞭下的牺牲品,最终也未能斩断纤细而又刚强的一条红线,也只能在黑屋中慢慢凋残。  相似文献   

8.
福克纳作为美国学史上的怪诞大师,其名字是和美国南方永远连在一起的。他所创造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规模之宏大,人物之众多,时代之漫长,都堪称是美国学史上空前绝后的壮举。《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无论在人物塑造上还是思想内容及创造手法上都是一篇旷世杰作,而主人公爱米丽--一个多层次极富个性的女性,一个旧南方的殉葬品--嶂是一个永远“倒下去的纪念碑”。  相似文献   

9.
威廉·福克纳被公认为美国南方文艺复兴的最杰出代表和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他在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描刻画了一位由于受到压抑而导致心理变态的妇女形象,但是福克纳却为她献上了一朵玫瑰。可以说,爱米丽·格里尔生就是一朵生活在杰弗逊这座黑屋中的玫瑰,她追求爱情,渴望婚姻,也曾努力抗争,但还是不幸沦为了父亲马鞭下的牺牲品,最终也未能斩断“纤细而又刚强的一条红线”.也只能在黑屋中慢慢凋残。  相似文献   

10.
空间和时间同为叙事的基本维度。作为叙事艺术的大师,福克纳在小说创作中对时间和空间均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是,与时间相比,空间的诗学功能在福克纳研究中尚嫌不足。空间是当今叙事学研究的一个新热点。在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空间作为环境背景,不仅渲染了气氛,还揭示了人物的性格和身份;而作为一种能动的叙事力量,空间也成为人物之间社会关系或身份的建构者,是情节组织的基本维度。  相似文献   

11.
唐梦楠 《科技信息》2010,(16):114-114
本文分别从"我们"和爱米丽的视角对福克纳著名短篇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进行解析,并将原叙述顺序重新进行排列。同样的事情,站在不同的视角,产生不同的观点。"我们"代表着美国南方继承传统习俗的人们,尊视爱米丽为时代的纪念碑。但随着时代的变化,旧传统终究会被新意识所取代。他们对现代社会进行的无力反抗斗争是社会发展中必然的悲剧。然而,爱米丽以她自己的生活方式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和愿望,获得了属于她自己的幸福。  相似文献   

12.
从叙事学角度,主要分析了威廉.福克纳《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时间倒错和叙事距离的特征,以及其对表现小说主题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为20世纪初的美国南方作家,福克纳深受南方传统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对南方传统文化怀有浓厚的认同感。但是在理智上他又清楚地看到它们腐朽的本质和注定灭亡的命运。著名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体现了福克纳对南方社会爱恨交织的矛盾思想。通过爱米丽的爱情悲剧揭示了新旧秩序的斗争及没落贵族阶级的守旧心态,福克纳运用神秘、暗语、象征、时序颠倒等写作手法来揭示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4.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国南方作家威廉.福克纳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并从题目、两极人物形象、情节以及深层叙事结构上对这篇作品中的反讽艺术进行分析,探讨这一叙事手法在表现主题和体现作品艺术价值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两个层面来探讨<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中的希望主题.第一个层面是人们对爱米丽的同情和包客,这是人与人维系和谐的重要因素;第二个层面是从题目出发引出福克纳的潜在问题即玫瑰献给了谁,答案是本文所探讨的内容,即艾米莉所象征的过去的文化.最终得出结论,福克纳不仅向我们展示了在新旧文化交替的动荡年代爱米丽作为旧文化恪守者的悲剧人生,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向我们委婉的告知:人与人之间的同情和对于传统文化的敬仰和继承是人类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的美学特色,依托中西美学理论就该小说中的悲剧美进行了分析。爱米丽的受难透出深深的悲怨之美;她的抗争给她的人生平添了一层悲壮之美;悲剧的原动力与社会根源给读者以悲悯之美;悲剧的精神超越却显露出悲喜之美。爱米丽的爱情悲剧美是一种韵味悠长的美。  相似文献   

17.
福克纳的著名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是其南方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它塑造了一个饱受南方传统习俗和父权主义摧残的典型南方受害妇女形象。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可以探究女主人公爱米丽人性扭曲、心理畸形的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18.
通过身份与爱欲两个角度,对《悲痛的往事》与《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不同人物的形象意蕴进行比较,最后得出两种不同叙事法则:像达菲先生那样疏离身份,阉割爱欲,芳香的身体乃至死亡的强光也无法激活麻木的内心,称之为"虚无者叙事";像爱米丽小姐那样守护身份,捍卫爱欲,腐朽的死尸也抵挡不住她惊世骇俗的恒久激情,称之为"纪念碑叙事"。  相似文献   

19.
福克纳的玫瑰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克纳通过对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玫瑰的隐喻,说出玫瑰在作品中既是爱情的象征,又代表了人们对南方传统的缅怀之情,表现了福克纳对其故土的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怀。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的美学特色,依托中西美学理论就该小说中的悲剧美进行了分析.爱米丽的受难透出深深的悲怨之美;她的抗争给她的人生平添了一层悲壮之美;悲剧的原动力与社会根源给读者以悲悯之美;悲剧的精神超越却显露出悲喜之美.爱米丽的爱情悲剧美是一种韵味悠长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