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分离到的两株硅酸盐细菌的解钾能力进行了测定,其中BM—BD菌株具有较强的解钾能力,接种该茵的摇瓶培养液中,水溶性钾含量为5.6μg/mL,比不接菌对照增加了47.4%,大于解钾模式菌株ACCC10013的解钾能力.对BM—BD菌株进一步试验表明:该菌株在发酵罐培养条件下也能将云母中的矿物钾释放出来,接种培养108h后,培养液中的水溶性钾增加了34%。  相似文献   

2.
太子参土壤固氮菌与解钾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Ashby培养基和亚历山大硅酸盐细菌培养基从太子参根际土壤中分离固氮菌和解钾菌,并选取固氮菌和解钾菌进行固氮、解钾作用研究,以为太子参生物菌肥的研制提供菌源.结果表明:从太子参根际土壤中获得太子参自生固氮菌34株,解钾菌26株.选取固氮菌和解钾菌各5株,分别测定其固氮效能和解钾能力,其中以自生固氮菌ATS-2-5的固氮效能最高,达21.51mg/g;解钾能力最好的菌株为KTS-2-4,液体培养7d后水溶性钾含量为7.42mg/L.菌株培养特征、菌体形态观察、菌株生理生化反应测试并结合16SrDNA分析鉴定,将菌株ATS-2-5和KTS-2-4归属为同一个种,即栗树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castaneae).这是首次报道该菌株具有固氮、解钾作用的研究文献.  相似文献   

3.
硅酸盐细菌JF88菌选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分离到硅酸盐细菌JF88菌株,经鉴定为邻单胞菌属,用四苯硼钠比浊法对该萝株的解钾能力进行测定,结果为实验组水溶性钾含量比对照组增加30.5%,用磷钼比色法对该菌的解磷能力进行测定,结果为JF88菌株的解磷能力是美国菌肥商品生产菌种MB1的15.79倍,用直接记数法测得JF88菌株的生长繁殖速度超过MB1。  相似文献   

4.
采集生活污水,从中分离出具有解有机磷能力的菌株,纯化得到14株解有机磷细菌。通过平板法测定溶磷圈后,筛选出4株解磷能力较强的菌株进一步做解磷能力的定量测定。结果发现,OPB8、OPB17、OPB15、OPB19菌株达到解磷峰值时,解磷率分别为107.9%、135.1%、31.8%和249.2%,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液中的水溶性磷含量均有下降,其中OPB15、OPB19菌株的培养液中的水溶性磷含量分别降低了72.2%和95.7%。  相似文献   

5.
【目的】广西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和植被退化严重,土壤有效磷含量低是限制植被修复的因素之一,筛选乡土高效解磷菌株,可以加快修复石漠化生态环境。【方法】通过调查筛选石漠化地区常见植物根际土壤解磷菌,检测解磷菌株解磷能力,并将优良菌株培养后接种至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幼苗根际土壤,检测解磷菌对植物的促生效应。【结果】石漠化地区土壤中解磷微生物丰富,共筛选出20株解有机磷菌和24株解无机磷菌,分别属于11个类群,其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为石漠化植物根际土壤解磷菌的优势类群。解有机磷菌解磷能力为35.4~79.2μg/mL,解无机磷菌解磷能力为112~253.2μg/mL。接种解磷菌剂对顶果木生长和养分吸收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植株地上生物量比对照增加14.5%~30.5%,根系生物量比对照增加27.6%~45.7%。接种IP-HLG1和IP-CTM11处理的植株氮、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分别比对照处理高9.3%、19.7%和24.6%、20.3%。与对照处理相比,接种菌剂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了34.5%~69.1%,IPHLG1和IP-CTM11处理增加显著。【结论】石漠化土壤中解磷菌以假单胞菌属为优势类群,筛选的解磷菌株IP-HLG1和IP-CTM11对顶果木幼苗生长具有显著促进效应,对石漠化土壤磷元素活化能力较强,可作为研发微生物肥料的潜在功能菌株。  相似文献   

6.
为了获得碱性蛋白酶高产菌株,从采集的海泥中筛选得到20株具有一定产碱性蛋白酶能力的菌株,经过复筛得到5株产酶能力较高的菌株,其中菌株SDL9产碱性蛋白酶能力强、pH耐受范围广。考察了培养基初始pH值、培养温度、培养时间、装液量、接种量等单因素对菌株SDL9产酶能力的影响,然后进行正交试验分析,得出该菌的较佳发酵条件为pH值9.0、发酵时间18 h、20 mL培养液/50 mL三角瓶和接种量3%。影响产酶的强弱顺序为:pH值、培养时间、接种量、装液量,菌株SDL9在较佳发酵条件下的发酵液的最大酶活力达197.58 U/mL。本研究表明从秦皇岛海域可以获得碱性蛋白酶高产菌株,丰富了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7.
解钾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钾长石粉为惟一钾源的硅酸盐细茵选择性培养基筛选能够降解土壤中钾元素的细菌.利用梯度稀释分离法和平板划线分离法对其中的细菌进行筛选,用火焰分光光度法测定培养液和细茵细胞内的钾含量,以筛选出高效菌株.结果表明:dk8、dk7、dk14在解钾培养基上生长状况良好,以dk8分解钾长石的能力最强,可作为制作微生物肥料备选用菌.  相似文献   

8.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克雷伯氏菌菌株ME17的液体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了温度、接种量、甲烷含量和培养基pH对菌株ME17生长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培养温度、接种量和甲烷含量进行分析,得到最佳培养条件为:pH 6.0,培养温度24.4℃,接种量6.7%,甲烷含量25%.在优化培养条件下,细菌生物量约是初始培养条件下的1.7倍,延滞期缩短45 h.该菌株初步应用于甲烷气体的脱除,脱除率达84.7%,表明该菌株在优化培养条件下能良好地脱除空气中的甲烷气体.  相似文献   

9.
对两种硅酸盐细菌菌株K110、K195分别与石骨子、碳渣、绿豆岩、正长石4种底物的解钾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的解钾量在前8 d均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底物间解钾率差异极显著(P<0.01);硅酸盐细菌对正长石的解钾率最低为0.32%,对绿豆岩的解钾率为0.53%,对碳渣的解钾率为1.02%,对石骨子的解钾率最高为1.04%;菌株K110、K195间的解钾能力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0.
用无氮培养基从淮北地区某花圃中采集来的土壤中筛选出7株芽孢杆菌,对其进行菌落、菌体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测定,确认为硅酸盐细菌;并采用摇瓶试验对7株硅酸盐细菌的土壤解钾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7株菌株中S1、S2、S5、S6、S7为革兰氏阴性,其余为革兰氏阳性;所有菌体均为杆状,其中S1、S4、S6、S7为短杆状,其余为长杆状;S1、S2、S5、S6产圆形芽孢,其余菌株产椭圆形芽孢.摇瓶试验表明:S2和S7的解钾能力较强,土壤速效K比接灭活菌对照分别增加69.08%和60.78%.S2、S7菌株的解钾机理及其在土壤中的定殖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