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欲望号街车》中女主人公布兰奇经历了一番抗争,既想保持南方淑女的传统观念,又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体现了田纳西。威廉斯的女性观,即无论女性做出怎样的斗争和反传统的行为,最终她们还是屈服于男性的统治,体现了作家的男性霸权思想。  相似文献   

2.
杨淑丽 《科技信息》2010,(20):I0158-I0158
谭恩美是当代美国著名的华裔作家,1989年她发表处女作《喜福会》后即享誉美国文坛,强烈的女性意识是它的突出特色,小说通过描写几个女性的经历批判了男权社会下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和奴役,颂扬了女性的积极抗争精神,本文以三位母亲的不幸命运和两位女儿的美式婚姻为切入点,揭示她们的反抗精神和觉醒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3.
康拉德是一位倍受争议的作家。他曾一度被认为歧视女性,有“厌女症”,其代表作《黑暗的心》也由此成为性政治批评文本。文章试图打破男性作家的创作与女权主义解读的二元对立,通过对作者生平和《黑暗的心》中几位重要女性形象的分析,旨在说明康拉德是一位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作家,他在作品中对禁锢女性思想意识形态的父权帝制进行了嘲讽和批判。  相似文献   

4.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男性惯于站在主体位置上把妇女作为客体来“看”。徐坤则热衷于设置另一种情景,把女性变为观看他人特别是男人的主动者。她在小说中展现了三种不同的叙述视角:以《游行》为例的女性主人公视角,展示了女性看男性的眼神由错愕到重新恢复意识的过程,这个变故是扭转女性被动地位的契机;以《招安,招安,招甚鸟安》为例的叙述人兼女性主人公视角,体现了女主人公的无奈和叙述人的清醒;以《遭遇爱情》为例的女性叙述人视角,不仅是女性看男性,还让男性在自我观看中反省。  相似文献   

5.
《五子登科》中出现了六个女人争夺一个男人的故事,一男多女的叙述模式符合男性中心话语的同时又揭示出男主人公的荒淫无耻的本质。没有真正女性生命体验的女性人物是为揭示男性人物丑恶的工具,女性形象艺术生命力的苍白体现了这篇小说并不属于张恨水的言情小说的范畴。  相似文献   

6.
简·奥斯汀小说的主人公以女性为主,男性人物往往充当女性的配角.他们虽然略微平淡简略,缺乏反映心理活动的深度刻画,不过,同样不乏鲜明的个性.以《理智与情感》为例,从女性视角出发分析其中的男性人物形象,会发现奥斯汀对男人的态度很纠结,这一方面显示了奥斯汀女性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体现了她对男性的依附心理.  相似文献   

7.
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晚年名作《情人》和中国女作家陈染的成名作《与往事干杯》分别讲述了两个女性的情感往事,一系列男性形象在其中扮演了相似的角色。借助现代女性主义理论,阐释和比较两位女主人公与男性角色的各种关系,进而揭示女主人公在两性关系中自我发现,自我塑造,走出既相似又相异的人生轨迹,并剖析其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8.
《伊利亚特》是希腊历史上最早的史诗《荷马史诗》中的第一部分,讲述了因希腊美女海伦引发的旷日持久、规模宏大的特洛伊战争.在这个男性战争的文本中,从女性视角切入,阐释了失去自由的女俘、受到束缚的贤妻、身不由己的美人和颠覆传统的逆女这四种被束缚的女性类型.阐述了女性不断被束缚,不断反抗的史实,引起人们对这些女性及其命运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理智与情感》是一部描写英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女性文学的作品,特别体现了简.奥斯汀最现实的爱情婚姻观:理智和情感必须相结合。本文旨在通过对比两位女主人公在恋爱中的不同表现,来洞悉这个时期英国女性的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10.
王燕 《科技信息》2007,(28):118
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代表作《觉醒》描写了一位中产阶级女性为了自由与理想而背叛传统,最终被大海淹没的故事。长期以来,人们多从女性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现实主义的角度解析它。本文则从象征主义角度分析小说中男性人物的象征手法及其对小说主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世说新语》凸现了魏晋男性士人阶层对女性作用的肯定,说明魏晋士人意识中的女性超越了原定的所谓“社会角色”,男性士人对女性反权威行为的认同体现一种深层次的平权思想,对女性才情的肯定还是魏晋士人阶层尊重妇女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2.
在《飘》中,玛格丽特.米切尔塑造了一系列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来展现女性的勇敢和博爱的品质,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自主权力的追求。其中女主人公斯佳丽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女性意识及其成因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13.
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对莎士比亚的戏剧《李尔王》进行剖析,揭示了该剧所具有的浓厚的男性意识。莎士比亚在对剧中人物的排列和介绍上有意消解女性人物的主体性,在对李尔王的形象设置上体现了父权制特征,在对刚乃绮、瑞干、考地利亚的角色塑造上不可避免地投射了男性的主观意识和偏见,按照惯有模式将女性简单划分为天使型女性和妖妇型女性。莎士比亚作为一名男性作家,未能摆脱男性本位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使《李尔王》成为了一部充斥了男性话语霸权的父权制文本。  相似文献   

14.
鲍迎迎 《科技信息》2010,(20):155-155,158
《觉醒》和《欢乐之家》这两部作品分别再现了当时女性的特点和境遇,顺应了女性解放和追求自我的潮流.本文从两位女主人公的异同点出发,分析了她们如何沦为男权社会的受害者和牺牲品,探寻了导致她们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兰兴武  向晓红 《科技信息》2011,(10):I0040-I0040,I0042
贝弗利.法默是澳大利亚优秀的女性小说作家,她的作品多以女主人公的茫然、陌生、疏远和绝望作为主题,尤其关注的是她们性别上的不平等和在男权社会里受到的攻击、压迫和歧视。在短篇小说《黑头发的女人》中,贝弗利.法默刻画了一位受到强暴的女性形象,女主人公是男性的侵犯目标,完全成为男人欲望和暴力的客体,成为丧失主体性的他者。本文分别从语言及物性系统、话轮转换模式和隐喻三个层面对本篇小说进行女性主义文体学角度的分析,从而揭示出女性不平等的社会地位、话语权遭到剥夺以及无法对强加于自身的男性暴力进行任何反抗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6.
对于女性形象的刻画是维多利亚时期文学的引人入胜之处。通过对《白衣女人》中玛丽安这一女性形象的分析,提出维多利亚时期一种全新的女性观:坚强独立的女性。她身上具有明显的男性特质:男性的长相,坚定的性格,厌恶女人的言论,对男性特权的渴望,对婚姻的反叛等。因此,玛丽安是混合体。她融合了男性和女性的品质,体现出了反传统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分析《名利场》中的两位女主人公,旨在分析这两位女主人公只是一个人物的自我分裂的结果,而这种分裂从某种程度上也体现出了雌雄同体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傲慢与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嵘 《南昌高专学报》2007,22(4):46-47,50
在女性文学写作的历史上,简.奥斯丁做出了开拓性的努力。她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中女主人公的性格是具有时代反叛精神的,使女权主义在文学中确立了女性的主体意识。作家拒绝传统的以男性为主体的写作范式,完成了对文学经典叙述模式的超越,传达出被男性话语遮蔽与覆盖的真实生命经验,撑起了一方女性写作的天空。  相似文献   

19.
苏翠英 《菏泽学院学报》2014,(1):105-107,120
运用会话合作原则对小说《典型的美国佬》中的经典人物对话进行分析可知:美国多元文化语境中的两位女主人公海伦和特蕾萨隐忍、知性、富有创造力,同时具备充满矛盾的内心世界和丰富强烈的女性自主意识;而男主人公拉尔夫则任性、盲目,总是试图彰显其男性话语霸权。而女性意识也是《典型的美国佬》的重要主题之一。  相似文献   

20.
《帕梅拉》是18世纪英国男作家理查森的代表作,《亚当·贝德》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乔治.艾略特的代表作。两部小说中的叙述者都采取了与作者不同的性别来叙事,但两位作家的性别意识都通过对小说的女性形象塑造反映出来。本文采用女性主义文体学方法,分析《帕梅拉》塑造天使女性形象背后的男权观念以及《亚当·贝德》塑造平凡女性形象背后的女性主义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