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维佳 《科技信息》2011,(7):I0125-I0126
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高等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基于Web的大学生就业管理系统,正是针对当前严峻的毕业生就业形式,为学校做好大学生就业管理工作提供了信息化的解决方案。本系统主要是为了方便负责就业管理工作的老师使用,向毕业生提供一些招聘信息、就业指导及相关的政策信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就业。本系统为毕业生提供了一个便捷、可靠的信息平台,有利于学校更好的对大学生进行就业管理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我国毕业生人数的不断攀升,就业市场中的供求矛盾逐步加大,多方面的问题造就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事实,其中有大学毕业生本身的问题,也有高校、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我国民生问题,是一个系统而长远的工作,只有社会、学校、企业一起努力,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就业压力。该文在当今大学生就业困难的背景下,从毕业生、社会、学校等问题出发,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成因,就其原因给出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3.
当前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龙  刘锋 《科技资讯》2007,(29):240-241
在当前毕业生每年都在增加的情况下,高校如何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和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到民心向背.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目前高校工作中面临的一项新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提出了在就业指导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就业指导的内容、大学生就业观教育、课程设置等方面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4.
高校毕业生数量近年来急剧增多,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在中国毕业生网最近发布的2007年和2008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中,使用了"就业寒流"来形容大学生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是个系统工程,它需要用人单位、学校和大学生本人相互衔接,相互认知,任一方面衔接出现问题,就难以跳出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怪圈.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妍 《科技信息》2009,(12):48-49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这是社会整体就业现状、人们普遍存在的认识误区、高校教育与市场脱节、大学生自身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的解决依赖于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需要政府、高校、社会、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高校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创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高武 《科技信息》2007,(33):317-318
大学生就业是关系到大学生前途,关系到学校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但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在分析加强就业指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高校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诸多创新思考。  相似文献   

7.
贫困生是大学毕业生中的弱势群体,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困境。各级就业工作职能部门应该从"以人为本"的高度,构建政府、学校和社会及贫困大学生自身四个层面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8.
吴学军 《科技信息》2012,(23):261-261
毕业生就业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更关系到每个家庭和每一位毕业生的切身利益。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和紧迫性,转变观念,调整心态,从学生的能力和岗位需求出发,认真定位、找准方向,做好就业工作。目前,高职院校林业类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就业心理上的误区、就业期望值过高、受行业艰苦现实情况的影响等问题;应通过纠正学生的心理误区、变"就业指导"为"职业指导",教会学生"自我推销"等方法因势利导,科学应对,推动林业类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和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毕业生就业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效益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毕业生就业关系到广大学生的切身利益 ,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关系到广大教职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一所地方性高等院校 ,应该转变办学思路 ,树立教育主动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围绕着西部开发需求办教育的观念 ;象企业重视产品销售一样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 ;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强化就业教育和就业指导 ,增强学生的就业技能 ,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为毕业生做好就业的各项服务工作 ;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牵动学校全局的一项重大任务来抓 ,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毕业生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是一项繁杂的事务,既关系到毕业生个人,又涉及到用人单位、学校、和政府主管部门。用信息化的方法构建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及信息处理系统.可以完善就业管理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就业指导效率,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大学生就业指导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其解决对策:一是建立适应"大众化"教育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新机制;二是不断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努力创建学校的"品牌专业";三是切实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四是进一步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  相似文献   

12.
周晓韦华 《科技信息》2013,(1):153-153,190
大学生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伴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渴求一份满意的工作是很多大学生毕业生最迫切的愿望。在激烈的就业市场压力下,"唯工作论"成为无论是个人、学校和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大学生就业问题被提到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应有高度,但与此同时这种"唯工作论"也伴随着一系列复杂问题的出现,这其中就包括大学生诚信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3.
高校毕业生数量近年来急剧增多,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在中国毕业生网最近发布的2007年和2008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中,使用了就业寒流来形容大学生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是个系统工程,它需要用人单位、学校和大学生本人相互衔接,相互认知,任一方面衔接出现问题,就难以跳出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怪圈。  相似文献   

14.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把毕业生就业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紧、抓实、抓好.放眼社会,科学分析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走进职场,正确对待就业歧视,树立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对号入座,走出就业黑洞的封锁,树立科学的职业发展观.  相似文献   

15.
徐志超 《科技信息》2007,(27):208-208
大学生是我国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大学生就业状况,不仅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正常发展,而且关系到我国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普遍感受到"难"的现状。曾经大学生找工作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是如今这种优越感消失了,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而市场需求没有明显增加,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就业压力大,就业难。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整体就业压力的增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高校女大学生作为一个重要的就业群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改善女大学生的就业环境,提高她们的就业竞争力,需要学校、社会和女大学生个人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7.
党红利 《科技信息》2010,(31):I0406-I0406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迈进以及高校规模急剧扩展,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趋严峻,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还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可持续发展,对此,谈一下高校的就业困境以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整体就业压力的增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高校女大学生作为一个重要的就业群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改善女大学生的就业环境,提高她们的就业竞争力,需要学校、社会和女大学生个人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9.
梁洋 《科技信息》2013,(2):103-103
就业是民生之源,是和谐之基。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高校自身的发展,也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校毕业生数量快速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也随之变得越来越突出和重要。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等学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应克服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时俱进,需要在转变就业指导理念、建立全程化全员化的就业指导教育服务以及对就业指导进行市场化的运作等方面做出必要的探索,满足社会、用人单位和学生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林秀珠  王耕 《科技信息》2009,(26):56-56,58
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牵动人心,毕业生就业工作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本文从社会、学校及大学生自身等方面分析了目前影响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因素,并从政府规范就业政策、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来探索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